第100章 廷奏黜功名

1个月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100章 廷奏黜功名

第100章 廷奏黜功名

东方露出火红晨曦,日复一日的大周朝会,在奉天殿拉开帷幕。

嘉昭帝可算是大周历代君王中最勤政的一位。

当年太上皇在位时,三天一朝会,也算勤勉之君了。

可到了嘉昭帝登基,却是每日必朝会,隔五天才休朝一日,十年来雷打不动。

每日朝会辰时开始,至巳时结束,

在京五品上官员每日卯时就要至午门外等候,也就是凌晨四点就要起床赶趟,做嘉昭帝的官儿实在是件辛苦事。

待辰时一到,皇帝升座,锦衣陈设仪仗,教坊乐师鼓乐齐鸣,百官跪拜致礼,行礼如仪。

大殿上还设有纠仪御史,纠察百官举止,毕竟入朝官员起得太早,精神不振,爱打瞌睡,都是常有的,一旦发现纠仪御史就会训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只是登了天子堂,从来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这时朝班末尾走出一人,看其官服样式,是一名正七品监察御史。

因为嘉昭帝每日朝会,群臣上奏的公务中很多是延续性的,但也有不少新发之事。

百官站定位次,就见嘉昭帝头戴乌纱折角翼善冠,身穿盘领窄袖黄袍,腰系透犀九龙白玉带,脚穿登天黑底衮边朝靴。

大户倾吐良田,又用投献功名士人、巨额捐官等手段,逃避劳役,免除田赋,致使国库田亩赋税大减。

大周天下按照地域州府分为十三道,都察院在每一道都配置五至十名监察御史,正七品官职。

比如兵部上奏一股数百人倭寇,自绍兴上虞登陆,突袭会稽县,杀黎庶五十一人,烧毁房屋无数,又自淳安入徽州。

臣听闻其事,遍查大周典法。

精神抖擞,皇威赫赫,巡视百官,升座听政。

“下官雍州道监察御史陈敏言,昨日数十位雍州院试学子齐聚礼部衙门,举告院试案首贾琮为娼妓之子,上书礼部罢黜其案首之名。

这些监察御史有建言、风闻言事之责,都由两榜进士担任,身份清贵,统称为“言官”。

廷议后根据圣裁大致方向,再由对口六部官衙制定实操策略,这样事件处置就更有章法方向。

大周朝会在京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入朝,唯独都察院正七品十三道监察御史不受此约束。

大批农户因收成不足,生活日益穷困,豪强大户乘势低价倾吞大批良田,而江南之地文教发达,进学功名之人是北地数倍。

这般有本上奏、廷议、初定等固定程序下来,半个时辰的朝会就过去了。

嘉昭帝听这些艰涩难进的国事,一边思索对策方向,一边当堂颁下诸般口谕,也觉身心疲惫。

又有户部上奏,近年因大周气候反常,夏有大旱,冬又酷寒,南方六省已连续三年粮食减产,官仓屯粮比上年越发困窘。

总之能在朝会上掰扯的,好事不多,大都事由复杂难断,这才要上达天听。

大周祖制:娼、优、卒、隶为贱民,三代之内不得参加科举,贾琮为神京花魁杜锦娘之子,不出二代,不在科举选试之列。

其事已确证属实,科举为朝廷抡才大典,其令誉清名不容玷污,点一娼妓之子为案首,为天下贻笑,令士林蒙羞。

臣请圣上追究雍州县府科考录名核查失职之罪,并罢黜贾琮雍州院试案首之名,二代之内不得科考,彰显国朝科举清正之名。”

陈敏言话音一落,满朝哗然!

这几日荣国府子孙贾琮被点为雍州院试案首,已经传遍神京,在朝的这些官员几乎无人不知。

当年荣国府自荣国公贾代善过世后,便再无出众子弟,长子是不上堂的勋贵官,次子是荫封的闲官。

在众人眼里贾家已显暮声,或许还能延续十几年的富贵,但一个失去朝堂话语权的勋贵,注定是要败落的,时间问题而已。

这一向以子弟庸碌无能著称的贾家,突然冒出一个勇夺雍州院试案首的子弟,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个异军突起的贾琮,可能会成为荣国贾家重新崛起的关键。

可没想到才过去几天,就爆出这等离奇之事,高中院试案首的贾家子说是娼妓之子,根本就没有科举资格。

御座上的嘉昭帝一听此事,目光不禁一凝,贾琮这个名字他可是不陌生。

上次荣国府发生巫蛊之事,中车司曾上报相关密劄,其中这个贾琮的作为颇有几分惊艳,让嘉昭帝记住了这个名字。

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有这份才情,能被点为雍州院试案首,嘉昭帝对这个贾琮越来越好奇了。

他看向站在礼部班位的一名官员问道:“郭佑昌,你是本次雍州院试的主考官,你有何话可说。”

昨日礼部衙门被学子围堵举告,已让郭佑昌心生警惕,他也做了能想到应对之法。

可万没想到,今日就有监察御史在朝会上奏此事,且要求圣上罢黜贾琮的案首之位,甚至让他两代之内不得科举,这是要毁人一生啊。

这口吻和昨日上书礼部那些学子如出一辙,不过一个院试案首秀才,怎么也会引起都察院御史的关注。

要说这两者之间毫无关联,郭佑昌是不信的,他甚至已闻到其中若有若无的阴谋味道。

贾琮是自己亲点的院试案首,如果他被罢黜功名,自己这个主考官也难逃干系!

所以他要保住贾琮这个案首,就等同保住自己的仕途前程,这一遭他不会后退半步,也退无可退。

“圣上明鉴,贾琮乃先荣国公长子一等将军贾赦次子,这乃众人皆知之事,他的生母虽曾为花魁,但从良被贾赦纳为侍妾。

既生母为他人妾室,又何来娼妓之子的说法!

贾琮虽年少,但才学卓绝,在糊名之下,被三十余名阅卷官员公推为前三之选,被下官点为头名案首,规程严谨,无可指诋。

贾琮能得案首之位,靠的是自身才学,乃实至名归!

国朝以科举抡才,揽天下才俊为国所用。

贾琮这等俊才不知珍视,陈御史却风闻其事,轻忽上奏,坏人功名前程,岂不令天下士人寒心,臣请陛下圣断!”

郭佑昌言辞激烈,句句如刀。

陈敏言却毫不为所动,脸上甚至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讥诮。

这郭佑昌倒是有一张利嘴,他的官职比我高了许多,但对我来说又有何惧。

我是监察御史,朝堂喉舌,风闻奏事就是御史的天职。

等会儿我看你郭佑昌如何辩解。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