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奇思达天听

1个月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141章 奇思达天听

第141章 奇思达天听

神京,大周皇城,乾阳宫。

嘉昭帝正在御览宁王从金陵八百里加急上呈的奏章。

上禀金陵龙潭港一案办理进展,其中诸般疑窦阻碍,及奉议郎贾琮关于此案的分析推演之论。

宁王被皇帝派到金陵协理金陵龙潭港一案,并不是让他事事亲为,而是让他以皇子之尊,协调各方,任人用事。

以宁王所站立场,自然不会去掩饰贾琮之功,做为皇子,全局筹谋,用人知人,才是父皇最看重的才能。

嘉昭帝脸色阴沉,金陵乃大周陪都,国事之要址,富庶半盖天下,如今不仅兵将羸弱,还生出这等云诡魍魉之相,真是无法无天了!

还有就是贾琮,原先以为就是书读得好,风仪胸怀也有几分不俗。

没想此次到金陵不久,又显露出峥嵘,这等年纪,居然对政事实务也是目光如炬,洞如观火,还真是难得。

这份奏章再往下看,便写着贾琮因金陵兵将羸弱,无法与东瀛浪人正面力敌,便提出以鲁密铳三段击之法克制倭寇。

奏章中又将贾琮的三段击操练之法进行详细记叙。

蔡襄飞快的将奏章看了一遍,目光闪烁,将奏章递给了两位同僚。

嘉昭帝心中涌起一股激荡狂喜,如以此法推广演练,往日有些鸡肋的火铳,将能爆发出惊人的威力。

忠靖侯史鼎当年有扶助从龙之功,是嘉昭帝在军中的心腹之臣,现任京军五军营中军都督之职。

虽然他不是内阁首辅,只是六个内阁辅臣中的一员,但这人思虑老辣,多谋善断,被嘉昭帝视为参赞智囊。

没过多久,被皇帝传召的三位大臣,先后被殿外内侍引入乾阳宫。

内阁大学士蔡襄年轻时两榜出身,以书画达于禁中,受太上皇的关注而发迹,几十年宦海起伏,慢慢熬到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

市井传闻蔡襄有睚眦必报的毛病,多年来与他政见不合的,或有过龌龊的官员,落在他手上的都没个好下场,在官场上有枭士之称。

但嘉昭帝位在九五,精研国事,胸藏天下,目光深远,他从三段击之中,延展出来的东西就要深邃宏远许多。

顾延魁对奏章中龙潭港诸事并不关注,草草略过,当看到鲁密铳三段击之法,立刻两眼泛光,脸上显出激动之色,颌下银须微微颤动。

嘉昭帝思索片刻,便对侍立一旁的郭霖说道:“传内阁大学士蔡襄、忠靖侯史鼎、兵部尚书顾延魁进宫见驾。”

史鼎沉浸军伍,对练兵强军素有章法,当看到奏章中三段击之法,这位军中宿将即刻想到,如在五军营建一支三段击火枪队,必能极大提升五军营的战力。

所以嘉昭帝对火器并不陌生,也清楚火铳之类击发间隔过长,实战中存在致命弊端。

嘉昭帝说完,便对郭霖挥了挥手,郭霖会意将那份宁王奏章捧给几位大臣阅览。

“宁王自金陵八百里急报上奏,奏报中述及多桩要务,所以宣诸位爱卿入宫咨政。”

数年之前,有识之士,便上书西洋火器之犀利,提出因远洋海贸,使西洋火器流入大周,暗藏隐患,应对火器流通严加管制。

宁王在三段击中看到的,只是兵将羸弱无法正面抗衡,折中对付骁勇浪人的一种方法。

兵部尚书顾延魁是年过六十的三朝老臣,年轻时曾戍边十载,如今已坐镇兵部多年,勇毅果敢,为嘉昭帝看重。

对他来说,贾琮所献的火铳三段击之法,实乃镇国安邦的良策,由此触类旁通而引发的前景难以估量。

可看到贾琮提出的三段击之法,及详细演练规程,让人顿时豁然开朗,似见往日未尝窥探之天地。

又看到通篇奏章多处提到贾琮的名字,对金陵龙潭港大案的剖析,还有火枪三段击之法,居然都是贾琮之言。

这贾家少年当初夺雍州院试案首,被以身世污损之由举告,引动了多少朝堂风波。

多名朝官因此受挫或贬斥,听说连那位幸进的京营节度使都吃了圣上的挂落。

最后皇帝借此事发力,将为生母建寺安灵之举扭转为礼法正溯。

还特旨封那少年八品官身,让他去金陵为宪孝皇太后抄经,引的朝野上下侧目。

如今人去了金陵没多少时间,居然又这么快上达天听。

三段击这种机巧应变之法,亏他能想的出来,贾家还真是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

想起月前自己夫人去给姑母拜寿,回来就说了一通轶事,对这少年的品貌气度更赞不绝口。

也就是自己没有女儿,不然自己夫人这架势,说不得都要招那少年为婿了。

……

嘉昭帝问道:“蔡爱卿对奏章中龙潭港一案,有何谏言?”

蔡襄答道:“圣上数年前开金陵、宁波、福州三地司舶司,统辖外夷海贸,引富于民,如今已得成效,沿海各州因海贸而日益繁华。

然天下熙攘皆为利者,臣经常听闻,金陵各衙官员,借近水之地,纷纷引其家族参与海贸获利之事。

因海贸而快速致富的金陵官员,不胜枚举,这些人购置奇玩金玉,兴建高墙宅院,蔚然成风。

以至于金陵丰乐坊中新建私宅如雨后春笋,丰乐坊也被人戏称为官员坊。

其实官员的亲眷,也属黎民,参与海贸赢利,本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但如有不法官员,如汪恩之流,滥用手中职权,在海贸中巧取豪夺,盘剥民利,那就是玷污陛下开海富民的国策,罪不容诛。

如奏章中奉议郎之论,金陵龙潭港一案,相关有司隐显疑窦,其中是否存有枉法之举,必须一查到底,以免久积之下生出大患。”

嘉昭帝说道:“蔡爱卿之言,甚合朕意,朕准宁王之请,加派大理寺干员下金陵,尽快查实隐情,此其一。

金陵龙潭港一案,数十名东瀛浪人在逃,凶危隐遁,防不胜防,本案要犯竟于锦衣卫大牢之中被杀,形势危急叵测。

为求万全,朕决定暂授宁王调配扬州、姑苏两地民壮之权,以备不时之需,此其二。

具体章程由内阁协大理寺、兵部拟定。”

“臣蔡襄,遵旨。”

“忠靖侯,朕要你在五军营中挑选一百名熟悉火器的精锐,再以贾琮所献三段击之法操练,三日后朕要在南校场观看演练成果!”

史鼎精神为之一振,圣上竟和自己想到一块去了,大声回答:“臣,遵旨!”

贾琮所献的三段式,虽奇思精巧,但三段式演练阵型却十分简洁,只要挑选一百位熟悉火绳枪击发的好手,三天操练足以成型。

况且只是演练效果,并不是真正上战场拼杀,他已迫不及待去验证一下,贾琮提出的三段击到底有多大威力。

嘉昭帝又问道:“另外,顾爱卿的兵部武库中,现可有库存的鲁密铳?”

顾延魁答道:“回圣上,去年鲁密国使节上供二十支上等的鲁密铳,这两年三地市舶司也收缴了许多外番携带入境的火器。

只鲁密铳一项,现共有两百余支,每一支都功用完备,击发正常。”

“好!你今日便回去挑选一百支鲁密铳,移交忠靖侯操练三段击之用。”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