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陌上旧情重

28天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251章 陌上旧情重

第251章 陌上旧情重

贾母叹道:“蓉哥儿也是昏了头了,虽说遭了难,怎么能连这么好的媳妇都不要了,他这般胡闹,我可是不依。”

贾母这一番话,让气氛一下变得沉重。

尤氏一听这话,脸露惊讶,蓉哥儿都给了可卿和离之书,夫妻之事,老太太这边还能不依。

贾琮听了贾母这话,实在有些恶心,对老太太底线之低,有了新的认识。

和离之书已出,她居然还想让个十几岁大姑娘守活寡,原由不外乎是掩盖贾珍的死因,顾忌贾家的脸面。

不过贾琮也知道,贾母这么说也不是无的放矢。

夫妻和离之书,需要官府勘合,族老认可,才能真正成效。

而贾母就是贾家无可辩驳的族老。

堂上贾政和王夫人自然明白贾母的意思,他们也都不好插嘴说话,毕竟隔了房头。

王熙凤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古怪。

贾母见他突然插嘴,有些恼怒,这种事情,哪轮到他这小辈说话,正要开口训斥,却已来不及了。

可她一个寡妇,却为守活寡的媳妇,说情放归和离,她自己就难证嫌疑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竟发现她低垂的俏脸上浮出一层脂红,甚是娇艳动人,那弯翘修长的睫毛微微震颤,似乎心绪波动不平。

因此蓉哥儿与秦氏和离之事盖不住,如今老太太不同意和离之事,传了出去,外人不知,只当我贾家有倚势之举。

……

凤姐一脸担忧的看着可卿,她一向和可卿交情不错,多少会为她着想一些。

可卿不比府上的珠大嫂子,可卿成亲数月,没有子嗣,小小年纪,老太太让她枯守一辈子,未免有些作践人了。

尤氏目光闪动,对贾琮突然出言有些惊讶,心说这琮兄弟倒是个热心敢言的,不像妇道人家那样诸多顾虑。

不过凤姐虽然泼辣,但长幼有序,礼法森严,这件事没她说话的份。

贾琮在这件事上耗费心思,且关系到可卿的命途归宿,自然不会让贾母搅和掉。

当初珍大哥就是因仗势妄为,才招来祸患,使宁国一脉除爵抄没,至今非议不绝,还请老太太三思。”

这就使贾母那一番话变得有些无可辩驳,荣庆堂中的气氛变得愈发凝重。

贾母毕竟是他的亲祖母,贾琮话也是点到即止,堂中各人自然非常明白他的意思。

就听贾琮继续说道:“此事当时在场的官差都是知晓的,而珍大哥也因和离之事暴亡,死因载入大理寺宗卷。

突然堂中有人朗声说道:“老太太,今日之事我也在场,蓉哥儿知道自己发配琼州三十年,存续难期,这才写下和离之书。

堂中众人顿时脸色愕然,事涉妇人和离名节之事,连贾政和王夫人都不敢多言,谁都没想到贾琮会突然说话。

王熙凤见贾琮突然说话,也有些吃惊,无意看了眼跪在那里的可卿。

尤氏目光闪烁,有心想为可卿说话。

也算是做了一件体面之事。”

而贾母和他们却是不同,在贾家她的辈分最高,诰封最尊贵,宁国被除,荣国便成了唯一嫡脉,贾母自然是能说话的。

和离之事已人尽皆知,甚至到了官面上。

如今阻挡可卿和离出户,就显得仗势欺人了,和贾珍之流一般无二,有给贾家肇祸之嫌。

贾母一听这话,脸色有些难看,这个孽障,每日竟说这些冷僻之语。

虽然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但贾家这样的国公门第,自立府以来,从没出过和离之妇,又妨着珍哥儿的死因。

就这样让蓉儿媳妇出府,不是给外人送嚼舌根的话柄吗,正想喝骂几句让那孽障闭嘴。

就听贾政说道:“老太太,琮哥儿这话未尝没有道理,如今宁国新除,贾家元气大伤,小心谨慎些总是没错的。”

贾母有些无奈的看了眼自己这迂直的儿子,也不知那孽障下了什么降头,自己这傻儿子尽相信他说的鬼话。

不过那小子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至少这事不能给外头人留下话柄。

贾母当了半辈子的内宅主妇,在这些内宅之事上,倒有不少算计,于是转变了话音,对着可卿说道:

“蓉儿媳妇,贾家神京八房,这么多重孙媳妇,我最看重的就是你,你模样一等周全,性子和顺妥帖,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蓉哥儿年轻,不知道其中利害,可我老太婆却是见多了事,既然心疼你,有些话就得告诉伱知道。

如果你留在荣国府,你就和珠儿媳妇一样,都是贾家正脉嫡长儿媳,一辈子的富贵荣耀,半点都不会少你的。

神京八房亲眷,哪个敢不敬你,我第一个不饶他,在府上你的这些长辈,都会当你亲孙女一样看待,绝不会让给你委屈了。

可是你要出府了,将来即便改嫁,在那些正经门第里,不仅做不了正室夫人,连续弦都不能的,只能与人做妾。

你是金尊玉贵的官宦小姐出身,那又是何苦呢。”

贾母这番话一说,贾政和王夫人也松了口气,毕竟老太太练达,说得都是正理,没有半点逼迫的,只让蓉儿媳妇自己思量。

连王熙凤都觉得,老太太这番话是老成之言,可卿这次必定死了和离的念头。

做堂堂荣国府嫡长少夫人,还是改嫁与人做妾,是个女人都知道怎么选了。

和离之妇,要改嫁正经门第,只能与人做妾,除非她嫁给那些平民小户。

但是哪些人家娶了可卿这样风姿绝世的女子,无异于招惹祸端,必定没有好下场。

留在荣国贾家,才是她最好的归宿,虽然可卿太年轻,但只要年龄熬大些,便什么都过去了,女人这辈子也就那么回事。

而在座的贾政王夫人等,多半都是王熙凤一样的想法,众人虽心中有些唏嘘同情,也觉得这就是她的命。

众人都等着她说话,却见可卿从身上拿出那份和离书,仔细看了几眼,美眸中柔波婉转。

她没敢在这关头抬头去看他。

她脑海中浮现当日南下官船上,那屹立在船头风姿如玉的少年。

金陵安定寺慈安堂中,那佛前抄经的隽然身影。

佛前蒲团之上,他总是有意亲近自己,说话时那温煦和暖的笑容。

在那间狭小的香房中,毫无顾忌的相拥刻骨,耳鬓厮磨……。

还有那个整日与自己形影不离的丫鬟宝珠。

他甚至甘冒风险,迫使贾蓉写下和离之书。

即便自己嫁入宁国府,他也从没放弃过自己,为自己打算好一切。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或许这就是自己的命,即便将来做不了他的正头娘子,只要能一生厮守,就算给他做妾,又有什么关系。

也比一辈子丢在这没人味的大宅门里,好过千倍万倍!

可卿手中拿着那份和离书,说道:“老太太,如今宁国府已查抄,蓉哥儿也给我写下和离书。

可卿没有道理再留在贾家,请老太太成全,放我出府,回家侍奉父母。”

贾琮望着跪在贾母面前的可卿,目光柔和深沉,似乎要把她一颦一动都刻在心里。

可卿这番话让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都有些意外,刚才老太太已将利弊说得如此清楚。

没想到她还是选择和离出府,实在有些大违常理。

贾母听了可卿的话,脸色也是一沉,但见可卿那俏美动人玉容,安详笃定,无丝毫疑虑。

她便知道,这女子是留不住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