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宁国议继嗣

28天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296章 宁国议继嗣

第296章 宁国议继嗣

贾政听到贾琮这次竟然连晋两级,从六品升正五品,官场上也算少见殊荣。

他才这么点年纪,居然官职就已在自己之上,不过这是琮儿战场上刀枪搏命得来,实至名归,前途无量啊!

郭霖见贾政听完圣旨后满脸喜悦,他眼中却微微流露出怜悯之色。

他身为嘉昭帝的心腹内侍,自然是知道,许多外人不得而知的秘事。

那日宗人府属官至贾府磋商改立世子,并且铩羽而归,消息传入宫中后,这份封赏贾琮的圣旨便拟好了。

圣上只是等待一个合适时机宣旨罢了。

如果贾家这次真的让贾琮做了承爵世子,倒真让圣上另眼相看了,以圣上对贾琮的看重,贾家说不定能多得些好处。

可惜贾家除了贾琮,就再没个明白人了,一个五品武节将军,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说不定就换走了贾家几十年的富贵。

……

……

因贾琮人还在辽东,各家虽少有家主上门,但都派了亲近子侄道贺,最不济也派了心腹管家携礼单上门。

不过这又有什么法子呢,贾家除了他是个能折腾的,其他子弟想做官,除了承袭世爵,只能靠拿银子去买官。

两者之间甚至隐约存在关联,看来她们给贾琮去信劝说辞爵,竟是做了事情。

可没想到,这边刚断了贾琮承爵的希望,那边他立刻就被宫里升官,而且还连升两级,倒像是皇家特地挑时候,来打她的老脸。

……

黛玉、探春、迎春等几人都没想到,贾琮刚寄来辞爵的书信,这边皇家就给他封赏官职。

王熙凤甚至心中庆幸,要是这小子真的夺了世子之位,双方结下冤仇,以这小子的邪性,自己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没想到转眼又被皇家升官,这还有完没完,王夫人虽心中不服不愿,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贾母刚觉得贾琮放弃世子承爵,书信中似乎有所怨怼,这让她心情着实有些复杂。

王熙凤对此事倒是无所谓,只要世爵还是自己男人的,自己的诰命之位跑不了,琮老三升不升官和她没半毛钱关系。

按这小子升官的速度,只怕几年时间,官职就比承袭爵位还要高,到时候让人说起今日之事,贾家还不给人笑话死。

那些个都是一锤子买卖,一个官衔就能扛上一辈子,哪像这小子三天两天升官来得便利。

要是这样看起来,自己看得视同拱璧的世爵之位,对这小子好像也不算什么,怪不得这小子推辞起来这么干脆。

三人都满怀欣然,各自相视而笑,倒是成了荣庆堂上淡漠无奈之中,有些不太协调的一幕。

其实这样的事情,这几年也不是第一次了,贾琮两次登第,几次因功加官,都曾经让贾家变得门庭兴旺。

贾母一想到这些,只觉得胸口一阵发闷……。

当贾琮晋升五品官职的消息传回荣庆堂,堂中人人表情各不相同。

王夫人对贾琮接连不断出彩头,都已经有些麻木了,这人被断了承袭世爵的希望,本来以为以后也就这样了。

接下去几天,随着贾琮因战功受晋封的消息传出,荣国府门庭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与贾家交好的勋贵故旧纷纷上门道贺。

但毕竟是自己拨乱反正,家风未乱,也就心安理得了。

贾母是个最爱体面的人,遇到这样的事心情自然也不差,但是这一次却有些忐忑不安,五味杂陈。

这次宗人府闹出易子袭爵的戏码,逼着贾母打乱了原先的算盘,这让她十分恼怒。

贾琮那份赐爵信中的冷漠和疏离,贾母岂能察觉不出,她知道这件事之后,已在贾琮和家族之间划下巨大的鸿沟。

往日还想过对这个孙子多行笼络,让他以后能多护着宝玉和家里,如今这些伎俩都变得虚伪可笑。

贾母隐约觉得,她保住了家里的爵位,但丢掉的好处似乎还更大些。

……

贾母这边正心思郁闷着,突然见贾政带了两人来拜会。

一个是宁国旁支文字辈子弟贾效,另一个人却大出贾母的意外,竟然是一直在玄真观清修的贾敬。

自从上次贾珍意外身亡,贾敬便大病一场,毕竟也是上了年纪的人,病情来势汹汹。

贾家那时实在承受不起再有子弟出事,贾母特地请了御医去玄真观诊病,又派了几个得力的家仆过去服侍,珍贵的药材更是送去不少。

好不容易稳住了贾敬的病情,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不然贾家又要办一次丧事。

贾敬养了半年的病,也是刚大好,常年在玄真观足不出户的人,怎么突然跑到荣国府。

而且贾敬和贾效的神情有些古怪,似乎都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看得贾母心中古怪。

最后还是贾效开了口:

“老祖宗,我和大兄这次来,第一是给琮哥儿贺喜,孩子有出息,不仅书读得好,还能立下战功,真是不得了啊!

这些都是老祖宗教导有方,……只是也是可惜了,这孩子在荣国只是庶出……。”

贾母刚开始听得还有些受用,左右夸的也是她的亲孙子。

只是贾效车轱辘话说了一堆,突然又说到可惜贾琮是庶子,后面就支支吾吾的,不知该怎么说下去。

贾母听了就皱起了眉头,说道:“效哥儿,你到底想说什么,我怎么都听糊涂了。”

……

贾效见一旁的贾敬,用催促的眼光看着他,也就不好再拐弯抹角,这事本来就是他挑头和贾敬提的,自然少不了他来出面说和。

“老祖宗,自从宁国被抄家除爵,宁国一脉子弟过得苦啊,如今蓉哥儿发配琼州三十年,且不要说还能不能回来。

大兄嫡传一脉眼看就要绝嗣了,愧对祖宗啊,所以我和大兄商量了一个法子,特地来讨老祖宗的示下。”

贾母听了稀罕,宁国嫡传一脉,目前只剩下蓉哥儿一个,他那个情形必定无法留下血脉了,这还有什么法子可想的?

“老祖宗,我们听说这次琮哥儿在辽东立下战功,名声响亮的很,连宗人府都上门商议让他来承爵,可惜这孩子毕竟是庶出,袭不得爵位。

我和大兄商议过,想让琮哥儿承嗣过继到大兄膝下,这样的宁国嫡脉后续有人,琮哥儿也成了正脉嫡子,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贾母一听这话,脸色一沉,冷笑道:“你们倒是会想好事。”

心里却在暗骂,东府这些个败家的玩意,把祖宗的传下的家业都折腾没了。

如今荣国府出了个风光的子弟,他们立马就想到过来摘桃子,忒不要脸!

贾母皱着眉头说道:“如今宁国府都被查抄了,你们让琮哥儿过继过去,也不顶事啊。”

虽然贾母对贾琮从来也不亲,但要把他过继给别房,那事情就不一样了。

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而且还是个有能为的,心中自然不太情愿。

自己不喜欢,那也是自己的东西,没理由凭白给人的,人之常情而已。

……

一直没说话的贾敬再也忍不住,说道:“老太太,只要琮哥儿能过继到宁国嫡脉,自然是能顶事的!

当初查抄时曾颁下圣旨,圣上怜悯宁国祖先于国有功,宁国除爵后封爵三年,宁国一脉子弟如立下军功,便能复爵。

如今琮哥儿正好在辽东立下首功,只要过继到侄儿膝下,那他就是宁国长房嫡子,侄儿会即刻向圣上奏请复爵。

外面都说圣上对琮哥儿很是看重,当初琮哥儿还是个秀才,圣上就给他赐了八品官身,只要他过继到宁国,圣上必定会让他袭爵的!”

贾母一听这话,也觉得有些道理,只是心中却膈应的紧。

感情我们荣国养了个有本事的子弟,专门就给伱们宁国挣爵位了,没我们荣国什么事……。

一旁的贾效连忙帮腔说道:“老祖宗,我和大兄都仔细想过了,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只要琮哥儿过继宁国承嗣,用不了多久时间,贾家一门双爵的荣耀就又回来了,再说了,琮哥儿就算过继,他不还是你的亲孙子。”

贾效这最后一句话,算说到贾母的心坎里去了,就算琮哥儿过继,他身上流的也是荣国公的血脉,我还是他的亲祖母。

他在荣国府没办法承爵,让他过继到宁国府袭爵,自己脸上也有光彩,也算对得起他了,他难道还会不愿意?

贾母看了一眼贾效,心说这效哥儿倒是个明白人,以前怎么没看出来。

贾效是宁国一脉的旁支,年轻时靠着宁国府的余荫,也是个走马斗鸡的纨绔子弟,过了四十还是一事无成,游手好闲。

其实宁国一脉像他这样的子弟,还有不少。

宁国府还在的时候,每年节庆都会发放节礼,府上的田庄店铺,也能有不少赚银子的差事。

这些浪荡子弟,依靠这些宁国祖宗的余荫,也能混个衣食温饱的日子。

可是随着宁国府被除爵抄家,府上几辈子积累的田庄店铺,也都被朝廷查抄充公,一下子让这些宁国子弟失去了生计依靠。

贾效半生浪荡,没什么营生的本事,最近这几个月,都靠典当东西过日,再这么下去就要饥一顿饱一顿了。

不过他这个人虽纨绔,但是脑子却还算灵光。

这几日贾琮立下战功,宗人府上面议爵,朝廷下旨加官等消息,没两日就传遍了宁荣街上神京各房。

贾效听了消息,灵机一动便想到了这个法子,因他年轻时给贾敬做过一段时间伴当,兄弟间很是熟悉。

便巴巴的去了玄真观,给贾敬一顿游说,那贾敬自从宁国除爵之后,差点羞愤而死,听了他的主意,哪有不一拍即合的。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