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祸灭掩荣国

28天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300章 祸灭掩荣国

第300章 祸灭掩荣国

荣国府,东路院,迎松堂。

当年大同孙家落魄之时,孙家家主孙占英,曾巴结投效荣国公门下,贾赦当年见过孙占英几次,也听说过他的长子孙绍明。

但是对孙绍祖的名字却很陌生。

面前的年轻人二十多岁,身材高大健硕,鼻直口阔,颧骨微突,双目炯炯有神,透着一股精明干练。

两人一番寒暄之后,孙绍祖又拿出一封孙占英的亲笔信,贾赦才知道孙绍祖是孙占英的三子。

世袭军职之家,只有长子可以承袭军职,孙绍祖在家中行三,自然是轮不上的。

他目前在大同并无实职,又一贯不喜大同的边镇荒僻,只是羡慕神京繁华。

孙占英便找了路子,让孙绍祖挂名兵部候缺,只是每年在兵部候缺的人海了去,能落到实职的只是少数。

孙占英有路子让儿子挂名候缺,却没有人脉能力让儿子搏得实职,这才一份书信请贾赦帮忙筹谋。

孙家在大同世袭军职,在当地势力盘根错节,想要除掉一个入狱的罪囚不是什么难事。

孙绍祖见贾赦提到此事,脸上不安神情显而易见,他来时便知道事情的根底,心中底气便强了几分。

方才孙绍祖刚来的时候,贾赦只是随口敷衍,如今孙家帮他解决了这么大隐患,他倒是真心想给对方谋职。

贾赦一听这话,心中不由一阵狂喜,还来不及说什么,就突然死了,那不就是死无对证,自己竟然逃过了一劫。

而且孙家做这种事情,绝不止他贾赦这一桩,不管出于那种理由,他们都有将许参将灭口的理由。

孙绍祖又说道:“父亲还让我转告世伯,大同的事孙家会打点好首尾,只是这段时间,生意要停下来,等过了眼前的风波。

贾赦听说孙占英会在大同收拾事情首尾,那自己更加没有后顾之忧,心情不由得大好,对帮孙绍祖谋缺之事满口应承。

孙绍祖微微一笑,眼睛闪动着狡诈的光芒,看了看左右,贾赦会意,叫退了堂中端茶服侍的丫鬟。

他让我给世伯传话,那位许参将虽然被下狱,但他还来不及多说什么,不知怎么的突然就在狱中……暴毙而亡了!”

说道:“候缺之事,贤侄尽管放心,老夫定会尽力的。

……

孙绍祖微微一笑,说道:“此事我离开大同前,父亲曾亲口告诉我,有些事父亲不便在书信中落笔。

贾赦一听这个名字,脸色一变,有些吃惊的看着孙绍祖。

况且贾赦倒卖违禁之物,便是搭上大同孙家的关系,才把生意不停做大,孙家早已牵扯其中。

最近听北来的客人说,九省统制巡查大同,军中竟有将校落案,贤侄刚从大同而来,可有听说此事?”

贾赦眼下正因为大同许参将落网的事五内俱焚,哪里还有心思帮别人谋官职。

只是他在大同的生意和孙家关系密切,人家对他的底细一清二楚,自然不好轻易得罪。

不过贾赦也不是没经过世面的人,很快想到了什么,脸色不禁一白,什么突然暴毙而亡,必定是被孙家人用手段灭口了。

荣国贾家是大周豪族勋贵,故旧遍布朝野,世伯更是人中翘楚,手眼通天,小侄兵部候缺之事,还请世伯多多费心。”

端着茶碗,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说道:“确实有军中将校落网,世伯说的可是大同参将许洪昌!”

不管怎么说,许参将一死,自己在大同倒卖违禁品的祸事,总算是掩盖过去了,想到这些贾赦松了一口气,颇有绝后余生的侥幸。

毕竟现在他和孙家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交好笼络对方还是很有必要的。

……

孙绍祖不是长子,一辈子活在自己长兄的阴影之下,家中世袭的军职也被长兄承袭,根本没他什么事情。

他这人心情睚眦刻毒,但却颇有心计,很能讨孙占英的欢心,不然也不会费尽心机帮他在兵部候缺。

而孙绍祖一贯羡慕天子脚下的繁华,心中卯着劲想留在神京为京官,也好盖过自己大哥一头,出一出心中怨气。

因此他对在兵部谋取实职十分上心。

他也看出贾赦对许参将一事,心中十分满意,于是便开始趁热打铁,从怀中取出张五千两银票,从案几上推给贾赦。

贾赦看到银票,眼中不由自主一亮,口中却说:“贤侄你这是何意?”

孙绍祖笑道:“神京不比大同,天子脚下片纸皆贵,让世伯为我谋划实缺,必定少不得要请托交往,小侄怎么好让世伯来破费。

这些便让世伯作为迎送礼节之资,世伯可千万不要嫌弃。”

贾赦哈哈一笑,说道:“贤侄,你真是太客气了。”

解决了心腹之患,还能白饶五千两银子,这让贾赦心情大好,看孙绍祖也愈发顺眼,这年轻人精明,会说话,而且还懂事儿。

……

孙绍祖又问道:“世伯,我父亲让我问一下,上次说的火器司之事,可有转圜余地,毕竟火器司主官可是世伯亲子……。”

贾赦听了这话,心中一跳,他刚刚逃过一难,心中已有些虚了,这会子还有些惊魂未定,哪里还敢招惹火器的事情。

自从去年五军营火器兵进驻辽东,并在战场上崭露神威,引起许多人注意。

其中不乏大人物或者势力,都想一探火器之秘,而火器司监正是贾赦的亲子,所以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贾赦。

去年孙占英便托贾赦代为周旋,所以贾赦才唆使贾蔷入火器工坊,并让贾琏出面和贾琮说项,只是贾琮为人警觉,当面便回绝了。

经过那件事候,贾赦便放弃这方面的心思,他和贾琮早就父子决裂,而且贾琮这几年愈发出色,让贾赦下意识里不愿去招惹。

于是说道:“贤侄,火器司主官虽是犬子,但朝廷严管火器,进入火器司及作坊之人,都会被严密筛查,风险太大,老夫也是无能为力。”

……

荣国府,清芷斋。

院子里的清桐已长出许多嫩叶,沿着粉墙种植的一排修竹,叶子渐褪去严冬的深绿,晕染出春天的淡翠。

今天阳光明媚,院子里挂了不少晾晒的袍服衣裙,看天气过不了几天,就要开始更换春装。

宝钗带着莺儿,捧着大小盒子的礼物,进了清芷斋。

正好芷芍从正屋出来,穿淡紫色暗花对襟马甲,白色圆领袄子,月白色暗花长裙,亭亭玉立,袅娜俏美。

见了宝钗主仆,便笑着迎了上去:“宝姑娘来了,快进里面坐。”

宝钗笑道:“芷芍妹妹不用客气,我哥刚从北面回来,带了一些土产,给你们送些来尝个新鲜。”

宝钗到贾府不久,就常听人提贾琮房里的那些人,毕竟他房里这几个人,都是府上顶尖出色的,其中关于芷芍的传言最多。

说她是从小伺候贾琮长大,最得贾琮看重,甚至还得过皇后赐礼,老太太都不得不另眼相看,领的月例都和府上姑娘一样。

宝钗为人细密妥帖,又是在贾琮身上用心,自然对他身边心腹之人爱屋及乌,礼数周全。

“这些都是大同那边的杏脯、浆果、黄米、榛蘑,还有几支上等的高丽白参,这些东西日常熬制最是温补,适合给琮兄弟保养。

还有一盒上等的巴林石,琮兄弟写字作词时也能用到……。”

宝钗把送的东西都说了一遍,每一样的用途,不知不觉都说了,倒像是来之前,早想好让贾琮怎么用似的,颇有些当家的感觉。

宝钗说得有些忘情,却发现一旁芷芍听得有些认真,脸上微微一红。

两人又聊了几句,芷芍便和晴雯取了两方御酒做回礼,这些都是上次贾琮立下战功,宫里赏赐的东西。

宝钗连忙谢过,笑道:“我们家喝酒不多,也就来客人了,才会喝一点。”

心思微微一动,又说道:“我倒听说东路院大老爷爱此雅道,想来琮兄弟会常去孝敬。”

一旁的晴雯最口舌利索,说道:“我们三爷搬到西府来住,老太太给定了礼数,只和这边二老爷和太太晨昏定省!”

这话听起来有一点冲,还有一点火辣辣的。

当年晴雯刚给了贾琮做丫鬟时,正好遇上贾琮被贾赦打成重伤。

小丫头至今还记着仇呢,虽贾赦是府上大老爷,晴雯身为丫鬟不敢逾矩。

不过她骨子里就是爆炭脾气,爱憎分明,又心疼贾琮当年吃苦头,所以每次提到贾赦,总会忍不住说些怪话出来。

宝钗是个极聪明的,本来听说过贾琮父子的事情,听了晴雯这略带不平的话音,哪里还不明白的。

琮兄弟只和姨妈姨夫问礼请安,那就是像迎春一样是养在二房,和东路院那边很是疏远,想想也不奇怪,这对父子本来就有怨怼。

自从那日宝钗从哥哥那里听说,那人往大同贩卖海盐茶叶铁器等禁物,便担心因父子之亲而牵扯到贾琮。

所以才故意提了贾琮有无送御酒给贾赦的话头,听了晴雯的话,便知这对父子形同陌路,平时没什么来往,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