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乔迁伯爵府

28天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326章 乔迁伯爵府

第326章 乔迁伯爵府

大周宫城,乾阳宫。

时间进入六月,神京城内已渐入盛夏。

刚过晌午,正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

外头明晃晃的烈日光焰,从殿门处映照进来,在黑色京砖上留下黑白相间的阴影。

大殿之中有些闷热,御案上摆着一盘冰镇的蜜瓜,两个宫娥香汗淋漓,站在嘉昭帝身后打着团扇。

郭霖手捧着一本灰白色秘劄,小步快走进入大殿。

“启禀圣上,中车司神京档头送来荣国秘劄。”

嘉昭帝对着身后挥了挥手,那两个打扇的宫娥便退出了大殿。

“念!”

嘉昭帝听到这里,脸色也是一片古怪,贾琮也算博学儒雅之人,却不知为何会对人如此恶言。

毕竟王熙凤是贾琮的亲嫂子,小叔子出门立府,该有的场面礼数还是少不得的。

在神京陆续收养的孤儿,经过两年教养,满十三岁便会发到各地店铺学徒,培养未来可用人手。

王熙凤叫平儿带了五六个手脚麻利的婆子,也大早到清芷斋帮衬操持。

“六月十日,贾太夫人欲安置贾珍遗孀尤氏、配犯贾蓉于伯爵府,贾琮以未室之人不纳族亲,不违朝议为由拒绝。”

但这事并没引起他的兴趣,他关注的是贾琮在开府之前,对荣国府提出的诸般要求,完全采取了屏蔽的态度。

“六月十日,工部营缮司秦业入查封宁国府,商议改制之事,贾琮言府中僭越之处不得留置一处,凡过于奢靡皆改清简。”

这几年因天灾、家祸、贬抄等各种原因,沦为奴籍的人极多。

他视贾琮为衣钵之人,他的弟子如果连个进士都不是,岂不是折了他文宗学圣的名头,或许他看出了朕的心思,也未可知……。”

前天,从江南买的三十名家奴就已到达神京。

……

而原先宁国府被抄家,很多名贵的家具都被抄没,剩余的残缺物件也都被贾琮清理。

……

便是考了状元,也不过赐从六品翰林,他岂不是多此一举?”

如今鑫春号分铺已遍布扬州、苏州、宁波、金陵、福州等地。

不仅有床、桌、架、椅、凳等各类家具,还有各类日用瓷具器皿、古董摆设、帘幔锦被等东西。

“六月十七日,贾家传官媒上门,交于退亲文书,以孙绍祖违信而退亲,退罚之资于城西施发义粥……。”

“六月十四日,为贾赦庶女迎春议婚期之日,下聘者为大同世袭指挥孙占英子孙绍祖,至期未至,贾府中人隐怒。”

嘉昭帝微微一笑:“看来贾琮对荣国嗔念已重,连半分缝隙都不愿给人留下。”

郭霖又道:“按旧规,中车司需派人坐府,只是贾琮回绝贾太夫人分派荣国家奴,所用奴仆皆为新契之人,暂时安不得人手。”

郭霖有些诧异说道:“圣上,那贾琮已贵为伯爵,又有五品官身,奴才真是看不懂,他为何还要春闱。

嘉昭帝听到这里目光一闪,压了一下手,郭霖便很有默契的停了下来。

秦可卿出身官宦之家,又在大户当过家,如今贾琮封爵开府,这第一批卖身家奴,关系到伯爵府初立,这让她非常上心。

如果不是贾琮在信里嘱托,如今新府立居,不宜过于张扬,曲泓秀和可卿只怕还会送来更多物件。

连门口那两个石狮子,都让他叫人扔了。

嘉昭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又说道:“顾延魁在大同巡查军中舞弊之事,那个孙绍祖是大同世袭边军之后,却会和贾赦攀亲,查一查此人。”

三十名家奴到了以后,贾琮便让柳嫂带着他们,花了两天时间,将伯爵府里外都清扫干净。

“六月十八日,贾琮至洛苍山柳宅拜会柳静庵,此后留宿柳宅二日,柳静庵授业讲文,疑有春闱之念。”

“继续。”

这些家奴都是鑫春号从江南各地精挑细选而来。

而江南之地人口众多,物产文教都胜过北地,家奴的质素其实比北地要好不少。

足够秦可卿挑选出家世清白、性子稳妥,模样周正的人口,甚至有几个还懂得识字算筹,可算极为难得。

眼下鑫春号涉及的区域和人脉日渐壮大,搜罗些出色人口,自然不是难事。

“六月十六日,孙绍祖入贾府拜帖求见贾琮,贾琮未见,传话:贾家贵女,不嫁猪狗之辈,再入门必断其腿……。”

而这点也是嘉昭帝乐见其成的,说明一切都在按他的预想发展,只是贾琮这人心思倒是十分缜密……。

嘉昭帝冷冷一笑:“一般人都会如你这般想,不过柳静庵可不是一般人,他知道贾琮如果不入春闱,一辈子就是五品实职!

而且,和三十名家奴同时船运过来的,还有大批精美典雅的江南物件儿。

“六月十二日,贾琮与内阁大学生蔡襄三子蔡孝宇,在城北春华楼会面,详谈内容不明,查两人为青山书院丙文馆同窗。”

而这天一大早,后街之上早停了几辆大车,一箱箱行李陆续从清芷斋中搬出装车。

“六月二十日,工部营缮司完成府邸改制,荣国府传六月二十三日贾琮迁居伯爵府。”

黛玉、探春、迎春、湘云、惜春等姊妹也都大早过来相送,个个都笑语晏晏,气氛很是欢畅。

宝钗带着莺儿也一早过来,依着江南的习俗,还带了许多精致的盆景花卉、床帐、纱枕、锦褥、茶具作为乔迁之礼。

芷芍、五儿、晴雯、英莲等更是满脸喜色。

这下要搬到新的伯爵府过活,那里人口简单,他们三爷就是最大的,可再也不需要看什么人脸色。

那里可没西府怎么多长辈和主子,进出都是清清爽爽的,日子过得必定越发畅快。

而且伯爵府就是原来的宁国府,她们这些人也从没机会来过,只是听说和荣国府一样大,甚至还要更好些。

等到都收拾完东西装车,五儿又锁了的院门,朝阳照射门檐下那块黑底金字匾额,清芷斋几个字熠熠生辉。

贾政对贾琮出府立居颇有些不舍,总觉得从此荣国府少了个文华种子,但这是圣旨封赏,毕竟也是好事。

只是,作为荣国府袭府之人,他已交代下来,从此清芷斋锁户,不再安排他人入住,留给贾琮偶尔回府时居住。

……

后街之上,七八辆马车陆续启动,其中有几辆装了贾琮等人的行李物件,其他几辆却是坐了府上众位姊妹们。

早一日,姊妹们就和贾母说过,今日三哥乔迁新居,她们要去过东府庆贺。

其实就是乘着便利去东府逛上一天。

以前她们都听过东府轩阔豪华,府后还有一个荟芳园,更是个很好的去处,连荣国府都比不上。

只是以前,除了一年三祭会去东府贾氏宗祠,其他时间,老太太是不许黛玉和三春姊妹去东府的。

至于原因,只有精明干练的探春,在下面婆子口中听说过一些,据说老太太嫌东府名声不好,姑娘家过去会惹闲话。

但如今却完全没这个顾忌,因为宁国府已不存在,府上原先的人口全部散尽。

如今这里是威远伯爵府,是一座改制修葺的全新贵勋府邸!

浩浩荡荡的车队绕到宁荣街,一直在伯爵府正门西角门停靠,并依次进入角门。

这景象吸引了宁荣街上许多贾家六房子弟,纷纷驻足观望。

依稀看到那些马车驶入北角门,从马车上下来一个俊美少年,还有几个华服美丽的姑娘,以及不少如花似玉的丫鬟。

绫罗清研,钗簪宝光,香脂盈香。

豪门生俊彦,人间富贵春,好一幅令人神往的华美气象。

去年今日之时,宁国府被无数锦衣卫包围查抄,覆灭于顷刻之间。

只过去了一年时间,贾家便有峥嵘弟子骤然崛起,重新入驻这座豪阔的府邸。

而且这位荣国长房的庶子,被圣上敕封世袭罔替威远伯,他的子孙都将在这种府邸世代而居

让人凭空生许多感慨,其亡也忽焉,其兴也勃焉。

……

众人下车之后,因为工部改造之事,贾琮来过几次查看,此间路径已熟悉。

带着姊妹们过仪门,大厅,暖阁,内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

而贾琮选定的住处是正堂右侧一所大院子,这里原先曾是东府的核心院落。

当年曾是贾代化的居所,后来贾敬住过一年便出家修道,每次祭祖回来,也选了另外住处。

贾珍等因生父尚在,也不便入住,多年来这个院落一直空置。

出了院子的后廊小门,走上两步便是会芳园,再往里走便是依山水榭、登仙阁、逗蜂轩、天香楼等宏丽雅致的建筑。

后来元春省亲兴建大观园,便是划走了会芳园的一半区域,如今整个会芳园还是完整无缺的。

一条从东墙外引入的活水,流经整个会芳园,临水之处,多建楼台亭轩,间隔处搭建湖石假山。

小桥通蜿蜒之溪,曲径连青石之路,石中清流激湍,树下篱落飘香。

而贾琮让工部在府邸降制时,将各处建筑过于艳俗奢靡之处,改为雅致清朴之风,愈发与水光树影相融,更生朴拙俊雅风姿。

芷芍五儿等忙着规置院子,贾琮却去尽地主之谊,带着姊妹们在会芳园中游荡,看水登楼,寻芳赏花,各自都觉胜景新奇。

等到返回自己的院子,芷芍五儿等人带着家奴,已将四处归置如新。

姊妹们各自找地方坐了说话,黛玉看到英莲还在书房中忙碌,便信步过去观看。

见英莲正在归置书架,但书桌上文房四宝,香炉檀鼎等都摆得齐整有序。

还有两本摊开的书,里面还夹着书签,旁边还有批注,就像是刚刚摊开看过的样子。

黛玉过去一看,一本是四书集注,另外一本是时文集子,而这两本都是常见的科举用书。

“英莲这两本是三哥正在看的吗?”

“是啊,这是昨晚少爷看过的书,我是按他看到的地方码放,这样少爷再看的时候不乱。”

黛玉笑道:“真是个好丫头,三哥让你管着书房,还真找对人了。”

黛玉正说着,却听后面传来沉稳的脚步声。

听到贾琮的声音:“妹妹这是发现了什么稀罕?”

黛玉举着手中的时文集子,笑道:“三哥哥如今已贵为伯爵,难道还要去蟾宫折桂,可让别人怎么活。”

贾琮笑道:“我倒是喜好读书,这次从辽东回来,本想偷懒几载,无奈时势不由人,明年说不得还要下场一搏。”

黛玉疑惑道:“时势不由人?”

贾琮不想和黛玉说那些事,免得惹她多思,笑道:“先生号称文宗学圣,我是他入室弟子,不搏个进士出身,就愧对师门了。”

等到一应迁居安置都办妥当,姊妹们几个一处,探春和英莲读书写字,贾琮和迎春、黛玉下棋观局。

芷芍和五儿,或读经,或煎茶,各自有事做。

湘云、惜春、晴雯好动,带着几个小丫头去园子里玩乐,斗草簪花,坐荡秋千,也都自有乐趣。

等到东阳西沉之时,贾琮便让柳嫂开席待客,照着礼数,又让芷芍和英莲,去请老太太、太太、凤姐儿等当家女眷。

只是两人回来后说,老太太身子不爽利,让他们自己姊妹顽笑。

王夫人见贾琮只请了女眷,却没叫她的宝玉,心中不自在,自然也不来。

倒是王熙凤带着平儿过来入席。

一顿乔迁酒宴就此开席,席上都是自己姊妹,亲密无间。

王熙凤也是个能来事,懂得凑趣的,推杯换盏,常常说些热闹话。

酒宴的气氛倒是被烘托的很好,等到散酒之时,已夜色幽蓝,贾琮又把众姊妹和王熙凤等,亲自送回西府。

等到贾琮返回东府时,在二门口看到等候在那里的江流。

那日他在荣庆堂提到孙绍祖出身大同世袭边军,贾家与之结亲有结交边将之嫌,当时他察觉到贾赦的表情十分古怪。

心中便有了疑虑,于是这两天让江流在外头查探,孙绍祖和贾赦是否还其他勾连。

江流见到贾琮,便上前说道:“三爷,我跟了大老爷两天,看到他常去宏平街一家皮货店,那是家三间开脸的皮货店。

专卖虎、熊、豹等北地裘皮,还兼卖一些北地药材,这家店的老板,表面上是店里坐堂的掌柜,但他对大老爷十分恭敬。

这家店的幕后东家必定就是大老爷。”

贾琮听过心中一惊,他在家中,从来没听说过贾赦在外开有店铺,既然隐瞒不说,必定就有蹊跷。

而且卖得都是皮裘药材等北货,而孙绍祖就来自北境大同,这就有些凑巧了。

他记得芷芍告诉过他,自己还在辽东时,宝钗因薛蟠从大同做生意回来,就送了些大同的皮裘和药材给自己

据说大同那边这种北货很多,那贾赦的店铺偏偏就卖这些东西,那他这家店和大同孙家有关联,其中可能性不小。

江流又说道:“我听附近的街坊说,店里生意不错,经常有外地商队过来取货,不过都是晚上过来,装完货就走。

至于那里来,往那里去,这些街坊就不知道了,而且今天孙绍祖来过店里,然后下午突然就离开了神京,不知去了那里。”

贾琮听到这里,目光有些闪烁。

他是知道贾府最终败落,其中一项罪名便是贾赦交通边将。

结识边将并不算罪过,交通两字就有商榷空间了,有勾结枉法之意.

而贾赦又如此迫切,通过迎春的婚事交好孙家,难道哪项罪责正应在大同孙家身上?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