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许丰的劝解和工农业的矛盾

17天前 作者: 小兵王2
第338章 ,许丰的劝解和工农业的矛盾

第338章 ,许丰的劝解和工农业的矛盾

大汉六年三月二日,上林苑,棉田。

关中下了几场春雨,树生叶,草发芽,万物开始复苏。

徐凡跟着许丰把一粒粒棉花种子种下去。

春耕之后,徐凡就喜欢在长安城四周的田地当中巡视,而这片棉田是徐帆最重视的地方。也是他巡视的第一站。

许丰边种棉花种子边说道:“陛下您种田是一个生手,您有这功夫不如多弄一点鸟粪石到大汉来,多弄一石鸟粪石,我大汉就会多出10石粮食,天下就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

徐凡无奈道:“现在能挖掘到的鸟粪石已经是极限了,鸟粪石大部分都在海岛上,那需要专门的尖底海船。而不是大汉的平底船,平底船去大海会被海浪打翻,但制造海船需要木料,需要足够多的木匠,现在大汉在会稽郡,广阳郡,辽东郡都有造船厂。

但这还是需要时间了,一根巨木从砍伐下来,到可以制作海船的木板,有时候需要3-4年时间,即便现在有干熘窑,可以减少好几年时间,但制造一艘千石以上的海船还是需要几个月时间,海船不够,鸟粪石的数量就没有办法增加了。”

这两年多时间,大汉不算小渔船,制造千石以上的海船已经超过了百艘,但面对渔船,运输船,军舰庞大的需求,这点数量依旧不够用。

去年大汉已经决定在九江郡,庐江郡,衡山郡,南郡等地各自建设一个造船厂,为此还调拨了大量的造船工去这几个郡当技术工人,以扩大海船的数量。

徐凡道:“今年这里不就种植了两万亩,余下的种植朕还分给各路诸侯,当这批棉花收获之后,棉布的价格会下来的,最多四五年,棉布就会成为我大汉的普通布料。”

徐凡无奈道:“百姓没有种子过棉花,他们不敢种植,毕竟他们也不富裕,承受不起损失,各地诸侯都有农家子弟,他们有人才,也损失的起。”

“其实比起棉花,大汉这两年因为纺织业快速发展,有提升几十倍效率的纺纱车,还有新式织布机,纺织的生产效率大增,整个天下缺的是丝麻,这两年丝麻的价格已经提升了两倍。但在民间,百姓情愿种植价格跌了一半的粮食也不愿意多种子桑麻。”

而长安城的作坊主也很快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就是去乡村去找一些农户打短工,他们俸禄更加低,普遍只有500钱之下,而且也只能在农闲的时候做几个月的事情,但这也极大解决了劳动力的困局。徐凡也是认可这支模式的,可以给农户增加收入。

徐凡道:“朝廷有丞相坐镇足以,天子做好对大汉的发展的规划,维持大汉各阶级的平衡就行了。”

原材料最多,造船厂想要减低成倍只能在这两大建造了,而且造船厂建设在当地还能加快江南的开发,对百姓来说,树木砍断能赚一笔钱,用这笔钱作为原始积累来开荒可谓是一举两得。所以大汉朝廷也是支持这样的举动的。

“比起朝政,让棉花早日在大汉普及,才是更大的事情,要是棉花普及开,天下百姓就多了一种布匹用,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天下的财富多了,大家的日子才会好过。”

“朕已经让大汉的官营纺织厂用这个模式,在关中定下了上百万亩经济作物田,帮助上万百姓致富。”

徐凡问道:“耧车弄好了吗?有这个农具,百姓春耕就可以省下很大精力了,就可以去做其他事情,哪怕是到长安城打短工也可以多赚几百钱。”

许丰叹口气道:“百姓还是饿怕了,也就是在大汉这两年才吃了几顿饱饭,即便是老乡种田也是要多种子粮食的。”

许丰道:“陛下还是多关心朝政大事,农事有我农家足以。”

许丰笑道:“这棉布的确好,具有柔软、透气、又舒适,就是少一点,价格贵了点,普通的百姓根本穿不起,但去年您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把棉布带给天下。”

徐凡喜道:“关中百姓普遍只有100亩土地,有小型的耧车也足够了。”

徐凡继续说道:“而且大汉的海船主要还是用在捕鱼船上,毕竟鸟粪石海要让粮食生长,但捕鱼船只要捕捞到鱼就是肉,去年大汉捕捞的海鱼上百万石,即便按照一斤海鱼顶五斤粮食,这也是五百万石的粮食。大汉朝廷如果想做到百姓人人有肉吃,就陛下加大对海鱼的捕捞量。”

而之所以不在沿海郡县弄造船厂,原因也很简单。像齐地等中原之地开发的早,能做龙骨的百年巨木早就被砍伐光了。

因为长安城手工业快速发展,长安城各大工匠里的劳动力是越来越不足了。

许丰笑道:“小型的耧车已经弄出来了,用这支耧车可以抵得上几十个人播种,但像天子您说的那种一人可播种六百多亩的耧车还没有成功。”

许丰听到这话眉头紧皱道:“为何不给百姓也留下一点种子?”

徐凡道:“今年的情况应该会好一些,一个叫艾强作坊主,他弄了一个订单农业的模式,先把定金给农户,让他们给纺织厂种植桑麻,而后秋收之后他们购买这些原材料,这样农户只需要付出劳动力,就可以解决丝麻的销售。”

造一些平底船还能用小树拼接,但造海船敢这样做,船毁人亡是必然之事。在这個时代只有辽东和江南还能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林海。

许丰想到自己今年开始,几乎餐餐都能见到鱼肉,在大汉的肉类市场,海鱼是最便宜的,他也不禁点头道:“此乃国之根本。”

“其他纺织厂不想原材料受限,不想被朝廷的官营纺织厂排挤的破产,就必定会推广这个模式的,这个模式能让农户收益,他们的风险被转嫁给抗风险能力更强的纺织厂了,百姓就不用担心会饿肚子的问题了,要不了两三年时间,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比例就会达到平衡,百姓就会富裕起来。”

许丰笑道:“这个艾强倒是有几分本事。”

徐凡道:“他的确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许丰想了想道:“陛下不要怪老朽多嘴。”

“您说!”

许丰道:“如今的大汉已经是老朽从未见过的盛世了,天下的百姓大部分都能吃饱饭,这样的盛景老夫也是头一回见到。即便是现在老朽下黄泉,见到那些诸子也可以自豪说,我们这些后辈终于达成了他们想要见的盛世了。”

“这样的盛世太难得了,诸子努力了几百年,天下的百姓也等了几百年,陛下又何必多起波澜,就这样享受这个盛世不好吗?”

“老朽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也就是当今天子是您,换成任何其他君王,秦泊早就没命了,墨家也会被重新打散。

墨家能控制几十万人,这对朝廷的威胁太大了,不怪丞相要把秦泊赶出朝堂,秦泊登上高位,必定权倾朝野,这对大汉朝堂来说太可怕了。”

而后许丰奇怪看向徐凡道:“您难道就不怕吗?”

徐凡道:“为什么要怕?当初支持罢工的人都是普通工匠,他们是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不是他们支持墨家,而是墨家在支持他们,百姓争取自己正当权益,我为什么要怕。

除了天子这个身份,我也是百姓当中的一员,我也一天只想做四个时辰的事,一个耀日休息一日对我来说还是少了,我更想休息两日,我还想各个节假日休息,最好一年再有半个月的带薪休假。”

许丰听的目瞪口呆,没想到现在的《工匠法令》还不是天子的极限,天子还有更高的要求。

而且他也没有想到天子是这样一个想法,这何其怪异?

整个天下都是您的,您却在想休息的事情?

徐凡的想法又不一样了,大汉的百姓就是他统治的基石,他能当稳天子,就是靠着百姓的支持,他为什么要害怕自己人。

此时徐凡反而有点不明白,周章这些人为什么会对一场大罢工如此紧张,只要开始工业化,罢工就会成为日常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工人争取自己正当的权利,有什么好怕的。

许丰看着徐凡清澈的眼神,这就是天子最真实的想法。

他不由苦笑道:“您真没有一个天子的觉悟,历朝历代出现秦泊这样的人都会杀之而后快,无关于他的品德,只因为他有造反的能力,历朝历代多少权臣都是死在这一点上。”

许丰七旬有余,见过太多鸟尽弓藏的事情了。

徐凡却不屑一顾道:“我为什么要害怕秦泊造反,这天下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秦泊要是想造天下人的反,天下的百姓怎么可能会追随他。”

普通的百姓是什么样子,他能不清楚,他在后世就是普通的百姓。安安分分做事,老老实实的做人,是天下百姓的常态,即便是被欺负了,只要不是步入绝境都很少反抗。

就像后世化肥农药连连上涨,却没有几个人帮助农户发声,反而是割了几亩青苗做饲料,就好像犯了天大的罪过一样。全天下就逮这农户欺负,欺负人家没有话语权,欺负人家不敢反抗。动不动出现为了大局只能牺牲农户的事情。

这样一个老实的群体都造反了,你是不是应该检讨一下自己了。

徐凡继续说道:“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要是天下的百姓都追随秦泊造反,那就说明这个朝廷不得人心,天子成为了独夫。

这样腐朽的朝廷留着做什么?

留着他们继续压迫天下的百姓!

那不如让它早死早投胎,换个新朝廷来执掌天下的好。”

徐凡后世有一个很出名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只有天朝才有治乱轮回,其他的文明都看不到这一点。

很多人又要从什么民族性,文化性,劣根性,什么东拉西扯说一大串。

但统统都是扯淡,那些小国寡民就没有资格谈什么治乱轮回。即便你强盛都能打的你灭亡,就更不要说你衰落了。

在徐凡看来就是天朝的体量太大了,大的即便是衰落了,也没有能够威胁到天朝的敌人。

所以这个巨兽的衰落期特别长,一直要衰落到成为一具僵尸,对外界的任何威胁都难以做出反抗,这时候才是他暴病而亡的时候。

而大秦洲等其他文明就不一样了,政治体制太碎裂了,国家太多了,国土太小,百姓不够,体量太小。

这样的小国强盛的时候可以对外扩张,但只要出现一个堡宗这样的二货,国家显露出一点衰弱的迹象,四周的敌人就会把这个国家就灭亡了,这些小国就根本没资格享受衰落的过程。

体量太大,敌人就难以给这个致命一击。即便出现堡宗这样的二货,杨广这样的昏君,恒灵这样的无道之君,乃至于像我大宋出现代代出现贫庸的君主,但也只是缓慢衰落,国运也可以持续上百年。

反而是全球化之后,天下再次步入战国时期的场景,那些上古文明的巨兽,终于有体量相当的巨人了。

于是再次出现霸主国出现衰落,也有可能瓦解的场景,文明灯塔,即便是不思进取,但在不进则退的全球化格局当中,也迅速衰落。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将会是这个时代的常态,越是竞争越激烈的时代,越不可能出现治乱轮回的事情,只可能出现你衰落了,立马就被人取而代之的事情。

在徐凡看来大汉衰落了,站在百姓的对立面了,那就早死早投胎,让新的朝廷取代,僵而不死,只能让百姓多吃上百年的苦。

许丰听到徐凡的回答,愕然道:“是呀,天下既然是天下人的,为什么会害怕一个人去造反?”

“老朽终究还是用以前的思维来看大汉的天下了,倒是让陛下看笑话了。”

徐凡笑道:“哪里,许师您也是百姓当中的一份子,自然可以关心朝政了。”

许丰听到这话笑道:“没错,老朽也是百姓的一份子,老朽也是大汉的主人,谁敢在我大汉的天下造反,老朽虽然打不赢他,但也要唾他一脸。”

徐凡继续道:“工匠有墨家组织他们,但占据天下绝大多数的农户还没有一个学派去组织他们,想要把天下千千万万的农户组织起来,这个学派非你们农家不可。”

“这几年天下出现了多少先进的农具,先进的耕作技术,但在大汉大部分的疆土上,百姓还是按照上千年的传统在耕作,根本就没有人把这些先进的技术传遍给他们。”

古代传播技术的速度太慢了,蔡伦改进了造纸,但纸张大规模流行却是在几百年之后的南北朝时期。

曲辕犁出现在初唐,但传播到整个天下却是在北宋时期。

还有晒盐技术,有说是在西汉出现,有说是在唐朝出现,但晒盐大规模普及却是在明清时节。

想要快速传播技术,那么就必须有大型组织主动传播农业技术。

本来大汉朝廷是可以承担这个角色的,但徐凡不信任官僚的做派。

他甚至想到会发生什么事情,朝廷拿钱补贴农户买农家,最后汉吏就会给一块木头当农家给农民,钱就被他们分了。而农户还欢喜自己得到一块木头。

他觉得能承担这个角色的还得是农家,农家的技术人员可以给农户带领利益,农户就会相信他们。技术就更加好推广。

许丰道:“这是我农家一直在做的事情,只是我农家子弟终究太少,能影响的范围终究有限,而且他们还不像墨者有理想。”

说到这里许丰都有的无奈了。农家的子弟更想当官,而不是农户,当然这种事情每个学派都有。当出去当官他们更想当地主,大地主,庄园主,而不是农户。

这就导致农家子弟除了成为大汉的劝农官之外,大部分都投靠了大汉的诸侯手下做大夫。

徐凡道:“此乃人之常情,但农家子弟能在自己富裕的同时,能传播技术,让四周百姓富裕,这就算是对大汉有贡献了。”

“许师可以先派遣农家子弟到长安城四周的乡里,把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劳作,共同生产,共同收获。”

徐凡现在想要农业跟上手工业的发展,但这个时候却遇到了大汉自耕农体系的缺陷了,明明天下粮食有多,但百姓还是种植粮食,明明大汉的纺织机缺的是丝麻,但百姓就是不种植这些东西,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生产不配套是现在大汉的问题。

徐凡明白这是有得必有失,大汉要是弄羊吃人,倒是不会遇到这个问题,但没有财产的百姓就没有消费力,经济危机就成为了大汉不可解决的问题。

因为300万规模的工业化还可以靠4亿的殖民地,但大汉4000万体量是不可能出现一个四十亿的殖民地的,此时的天下不要说有四十亿人口,就是四亿人口都没有。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