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内忧外患,赵国死局

17天前 作者: 80级萌新
第552章 内忧外患,赵国死局

就在上郡那边发生战事的时候。

这个消息也封锁不住,直接传到了赵国这边。

不论是在这里围困赵国的王翦等人,还是赵国的主将李牧,都得知了这个消息。

秦军大营之中。

王翦、蒙武、杨端和三路主将齐聚一堂,讨论着上郡的战事。

“狼族居然在这个时候大举进犯上郡,来者不善啊!”

“上郡若是出事,赵国恐怕会趁机反攻,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就危险了。”

蒙武有些犹豫,不知道是否需要他率领人马回援上郡。

“这么大的事情,王上定然是知道的,既然没有下令让我们回援,想必是上郡那边的情况不需要我们担心。”

在蒙武和杨端和两人都表现得很担忧的时候,王翦倒是抚着胡须,表情十分淡定的样子。

如今的大秦比起几年前可是强大了不少。

这一点王翦是深有感触。

不仅仅是在军事方面多了一些新的武器装备,让军队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大秦在其他各个方面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若只是多了一种武器,但其他的后勤跟不上,大秦也拉不起来几十万的军队。

正因有了足够强大的后勤,所以王翦很清楚,即便大秦两线作战,也不会有多大的负担。

至少负担不可能会比当年的长平之战大。

“话是这么说,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上郡不容有失啊!”蒙武皱着眉头,“不如这样,我让蒙恬带领一队轻骑前去查看一下情况。”

前段时间,为了对付赵嘉和他请来的帮手,他们就从上郡调来了五千轻骑。

这队轻骑可是列装了两千多架【白氏连弩】,是战场上的一支利箭。

因为他们需要小心李牧趁机反抗,所以调走大批军队肯定是不行,但只是这五千人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王翦和杨端和在听到蒙武这么说,也犹豫了一下。

“既然如此,那就按你说的办吧!”

思量了一阵,王翦最终同意了蒙武的提议。

于是蒙武就打算让人将蒙恬叫来。

可他派去的人还没走出营帐,蒙恬就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王翦将军,咸阳急信!”

听到这话,王翦三人都无暇顾及那么多,赶紧从蒙恬手中接过了密信。

密信内容并不长,但却让王翦三人的脸上的表情变了好几次。

从一开始担忧上郡战事,到得知王齮已经领兵前去支援,松了口气。

到最后想到王齮率领的是蓝田大营的精锐王师,三人就像是吃了柠檬一样,心里那叫一个酸。

蓝田军团全部都列装了【白氏连弩】,还有全大秦独一份的空中作战部队,以及数量几乎能够他们三军加起来差不多的机关兽,这谁看了不酸?

特别是蒙武,都感觉自己快成小丑了。

他刚刚还想着让蒙恬带领一队列装了连弩的轻骑前去支援上郡,结果人家有足足五万连弩手。

蒙恬要是过去了,能不能抢到一个人头都难说。

“没想到王上藏得这么深!”

“这也难怪,我们和赵国打了大半年,这么长时间了,王上都没有再给我们调任何装备支援,能够列装一整个蓝田军团倒也合理。”

王翦叹了口气,有些欷歔。

为将者,谁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士兵一个个都能以一敌百?

率领这样的军队,打了胜仗,或许成就感没有那么强。

但是伤亡率什么的肯定是非常低的。

相比之下,能够付出更少的牺牲,赢得一场战争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

毕竟这些士兵都是活生生的人,是大秦最重要的青壮劳动力。

若是此刻他们手中有这样的军队,那这场伐赵之战只会更加顺利。

或许现在他们都已经拿下赵国,生擒赵王了。

虽然有点酸,但是王翦三人此刻也彻底放心了。

他们放下信件之后,立刻就派人去召集所有将领,让他们前来议事。

很快,中军大帐之中,一群将领围在沙盘边上,静静地看着王翦三人。

“我们刚刚收到了大王寄来的密信,得知上郡已经有王齮将军领兵支援,我们再无后顾之忧,因此王上命我等尽快拿下赵国。”

是的,嬴政给他们寄信自然不可能只是说了上郡的战事。

赵国使者那边已经拖得够久了。

再拖下去,赵国这边肯定就会动手了。

王翦走到沙盘旁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对付赵国的办法。

“上郡会在这个时候遭到狼族入侵,多半与赵国也脱不开关系,我猜李牧应该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但是他们肯定不知道王上早就已经有了应对之法,狼族不足为惧,因此我们就能利用这一点,给他们设下一个圈套。”

王翦打算利用信息差,专门为李牧布一个局。

“我们让蒙武将军率领一部分人马假意前去支援上郡,让赵国以为我们已经分兵,然后大部队再向后撤退三十里,示敌以弱,引蛇出洞。”

他的这个计划实际上很简单。

但是这时蒙恬有些不解:“将军,李牧此人非常谨慎,一直采取龟缩防守的办法,就算我们示敌以弱,他恐怕也不会轻易出兵追击。”

如今的这种情况,其实和当初的长平之战有些类似了。

对方一直龟缩起来,就是不和他们主动交战,所以必须想办法引蛇出洞。

但赵国的主将李牧可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是另一个廉颇。

想要引他主动出击,那可就太难了。

而蒙恬的疑惑其实也是在场其他将领的疑惑。

王翦和蒙武他们听到了蒙恬的话,不禁对视了一眼,笑了笑。

“此事不用你们担心,王上早就有所安排了,若是李牧出兵,我等也没有把握能够将其彻底击溃,可他要是不出兵,他恐怕就真的十死无生了。”

“反正不管他上不上当,这一战,赵国都输定了!”

一众将领见到王翦三人如此有信心,不由得面面相觑,都是一头雾水。

但王翦三人都不说具体原因,在场的人也都很有眼力见,知道肯定会是涉及王上的计划,因此就没有多问。

而他们的猜测也没错。

并非是王翦三人不愿意告诉他们为何他们能如此笃定李牧一定会出兵,只不过关于李牧的安排,乃是绝对的机密。

若是不小心将这些事情传了出去,导致计划失败,影响到了他们拿下赵国的计划,那就得不偿失了。

与此同时,赵军大营之中,李牧和司马尚等赵国将领也在就秦国上郡战事展开讨论。

而主导这场讨论的不是李牧,而是一个来自王宫中的阉人。

“李牧将军想来应该已经得知了秦国上郡正遭受狼族入侵的事情,王上有令,让将军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给秦国一个惨痛的教训,收复我大赵丢失的土地。”

李牧看着面前这个夸夸其谈的阉人,眼中流露出一丝厌恶。

“该如何做,末将心中清楚,还请使者回去让大王放心便是。”

李牧是一个信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人,他认为,为将者应该坚持保有军事指挥的自主权。

赵王作为当权者,深居王宫之中,从未上过战场,对于战场上的事情一点都不了解。

因此对于军事指挥,赵王完全就是一个外行人。

让一个外行人来指挥内行人,可是犯了大忌。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李牧不可能会拿赵国的存亡去做赌注。

可那个宫里来的阉人听到李牧的话,脸上露出一丝不快。

但心中却是窃喜。

“将军的意思,我定会带给大王。”

阉人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随后便启程返回了王都。

一回去,阉人并未直接去向赵王汇报情况,而是先秘密去了丞相府,见到了丞相郭开。

“这么快就回来了?我让你办的事如何了?”

“还请大人放心,一切办妥了。”

阉人谄媚地笑道。

郭开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那就好,你先入宫去向王上汇报吧,等到事成之后,报酬会送到你家里去的。”

听到这话,阉人笑得更加灿烂了。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那小人就告退了!”

郭开摆了摆手。

等到阉人走后,郭开回到书房之中,看着案桌上的书信,有些失神。

这是前段时间从秦国送来的信件,而送信的人名为王敖。

光是听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认得,但他的师父就是赫赫有名的尉缭。

此人在大秦朝堂担任国尉一职,平时虽然低调,但位高权重,论权势只在相国芈启之下。

而作为尉缭弟子的王敖在这么敏感的一个时期来找他,自然也是带着嬴政的任务的。

那就是收买郭开,让他作为内应。

而本身郭开就一直和秦国这边有联系。

因此王敖只不过是用了五千金,加上许下承诺,等到赵国灭亡,郭开就可投奔秦国担任上卿,郭开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王敖的要求。

郭开回想起那天和王敖的交谈,眼中就流露出藏不住的激动之情。

一想到自己前途一片光明,郭开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葬送赵国了。

“墨衣!”

他轻呼一声,一名男子从黑暗中走了出来,半跪在地上。

“去,派人在城中散布李牧、司马尚拥兵自重,不听王令,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的消息。”

墨衣愣了一下,瞳孔猛地一缩。

这是要置李牧和司马尚于死地啊!

而且这还是在赵国和秦国交战的时候,杀了李牧和司马尚,还有谁能抵挡秦国的军队?

墨衣一瞬间就分析出了这么做的后果。

但他还是应了下来。

李牧死不死,赵国亡不亡,这些都不是他该考虑的事情。

在墨衣的操作下,城中很快就出传起关于李牧和司马尚的谣言。

而这些流言蜚语很快就传到了赵王的耳中。

赵王偃得知这件事之后,并未表现得多么生气。

和历史上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也就是赵幽缪王赵迁相比,赵王偃还算是有点能力,没有那么昏庸,不会听风就是雨。

李牧也算是赵国老将了,自赵孝成王时期就已经在朝中担任要职,于赵国北境抵抗匈奴,为赵国立下了汉马功劳,

因此赵王是从心底里不愿意相信李牧会背叛赵国。

但这些言论传的有鼻子有眼,赵王又不能不在意。

加上前几天他派去给李牧传达旨意的内侍回来说的那些话,让赵王十分在意。

李牧有些听调不听宣了。

因此赵王便将郭开找来,询问他的意见。

“最近城中百姓传的那些言论你可知晓?”

赵王宫后花园中,赵王手中拿着一把饲料,洒向池塘,很快就有一群锦鲤涌了上来。

郭开表现得十分冷静,点了点头。

“臣略有耳闻。”

“你认为此事是真是假?”

赵王眯着狭长的眼睛,盯着郭开。

“臣以为,此事应当谨慎看待,不论真假都应该调查一番再下结论。”

“李牧将军在外为我赵国抵抗秦军,劳苦功高,但如今是赵国生死存亡之刻,臣觉得就算是只有一丁点的可能性,都应该调查到底。”

“毕竟我们承受不起那样的风险。”

郭开说了一大堆,看似是在否认这则关于李牧和司马尚的谣言,但实际上却是有意在引导赵王怀疑李牧,动摇他们之间的信任。

“相国说的有道理。”

赵王思虑了一番,还真信了郭开的话。

随即他变下令道:

“既然如此,那就派人去调查此事,为了以防万一,先让赵葱和扈辄前去顶替李牧和司马尚,让赵葱为主将。”

相比手握重兵的李牧,显然是出身于赵国宗室的赵葱更受赵王的信任。

而扈辄是郭开的人。

可以说这次调换将领,完全就遂了郭开的愿。

郭开心中窃喜,高呼一声:“大王英明!”

等他出了王宫,他就第一时间让人给扈辄送去一封密信。

若是李牧听从调令,被换了下来,那就让扈辄按照他给的信去做,到时候他会让赵国遭受一次惨败。

若是李牧不听从调令,那可就更好了。

到时候光是那些流言蜚语,就足够瓦解赵王对李牧的信任。

赵国一样要亡。(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