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分歧

1个月前 作者: 长歌入汉关
第72章 分歧

刘备看着关羽的表情,收拾心绪,问道:“怎么救?”

“如本朝光武帝一般,重兴汉室。”

“然而光武帝时,汉室已亡,如今汉室尚在!”

“很快就不在了!”

“君为何不能直接匡扶?非得等到天下大乱?”

“无法可扶!无可救药!”

“君未试过,如何知道不行?”

“我等人微言轻,君认为说了朝廷或天子会信?治我等一个妖言惑众还是轻的。

太平道反迹昭然,人谁不知,听说朝臣也多有谏言,天子听了吗?

天子若能听进去,天下郡县还会有那么多虎狼般害民残民的阉宦子弟吗?

刘君,放弃幻想,拿起刀槊,才是唯一出路!”

张飞看着两人唇枪舌剑,眼睛一会儿转到左边,一会儿转到右边,脸上满是震惊和崇拜。大兄本就不是凡人,没想到关君也如此厉害!

刘备陷入思考,过了一会儿,问道:“关君准备如何做?”

关羽道:“太平道起,朝廷必然调北军平乱,河南空虚,我等可于河东起兵,直取洛阳,废立天子,重振朝纲!”

刘备断然道:“不可!此乱臣贼子所为!”

关羽笑道:“某本就被当今天子称为贼。”

刘备道:“此举也不可能成功。一是洛阳险塞,四周皆有关卡,君等能聚众几何?莫说数千,数万人都未必能攻下洛阳。

就算攻下,以君之名望资历,敢行废立之事,立时便成天下共敌,各州郡若起大军,数十万亦轻松可致,君如何抵挡?”

关羽道:“那便经营河东,以观时变?”

刘备道:“河东乃是三河之地,若从河东南下,三辅与三河便被切断,朝廷如何会放弃!必起精兵讨河东。”

关羽道:“那便向并州上郡、西河、太原发展。”

刘备道:“关君为何预设立场,一定要反朝廷?为何不起兵讨太平道,立下功劳,得以主政郡县,再言其他?”

关羽摇头道:“太平道皆黎民百姓,如何讨得?”

刘备道:“君又曾言太平道渠帅大都是豪强,非黎民,起事亦是为其改朝换代之野心,非为百姓?”

关羽道:“是有此事。然而其渠帅和百姓捆绑紧密,很难只诛渠帅而不伤百姓。”

刘备道:“误伤或有,只要心存仁爱,诛其首领,释放大众,有何不可?”

关羽道:“刘君之仁,我自是相信。然而我不信立功后会得到公正奖赏。看看主持朝政都是何人便知。所以,我不讨太平道。

另外,我所言复兴汉室,复的典章制度,为的是黎民百姓,而不是宫中那个昏庸无道的天子!”

两人在太平道将反、天下将乱上达成一致看法,但在后续具体行动方案上却各持己见,互相难以说服对方。

关羽平时话语不多,刘备也是“少语言”之人,今日却唇枪舌剑,说得口干舌燥,实在是兹事体大的缘故。

关羽道:“今日先到这里,刘君与益德可先去歇息,咱们明日再谈。”

刘备点点头。他也要去消化一下关羽话中信息给自己带来的冲击。

关羽将刘备、张飞送出帐外,安排在外值守的刘密给刘备等人安排帐篷。

关羽也顺便介绍邓生等人与刘备认识。

刘备也介绍他们一行人姓名。

张飞不用介绍了。

张式、高庸、高奇、乐弘、陈孟、陈季、陈式等人,关羽一个都不认识。小人书中也没听过。

不提刘备回到帐中怎么辗转反侧,关羽也相当兴奋。

就如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走了好久,前方都没有一点光亮,甚至脚下还经常磕磕绊绊,就会忍不住怀疑,有人告诉自己前方一定有光亮,到底是真是假?真有那个人吗?

现在关羽见到刘备、张飞,心中疑虑去了大半。

真有刘备和张飞!

刘备和张飞虽然跟小人书中画的完全不像,但刘备的气度和风采,张飞的雄壮和气势,更符合关羽对于英雄豪杰的期待。

果然是能成大事的人!

刚送走刘备,回到大帐,杨沛来报告善后事宜。

天色已晚,蒲兰黎已经吃了晚饭,与都兰入内帐休息。

杨沛忙得嗓子冒烟,接过顿珠拉秀端上的白水,欠身道谢,一饮而尽,才感觉活了过来,向关羽道:

“河东兵共一千五百多人,领兵者是兵曹掾郭从和贼曹掾卫固。

有三个曲,军侯分别是李桓、郑腾和范先。

郭从、卫固、范先皆死,李桓和郑腾逃走。

此战共杀敌二百七十五,还有数十伤者, 估计活不过今晚。

俘虏四百八十,约七百多人逃走。

我军战死三十七人,黄立部下占了大半,其本人也为徐晃所伤。

此战大胜!”

杨沛双眸中精光闪烁,精神振奋。他想到日后的形势。经此一役,河东兵可以说是基本被打垮了。那七百多郡兵能有半数愿意回安邑就是高看他们。估计大部分人都卸了甲胄,回乡为民。

而保安营则是彻底打开了局面。

除非动用北军来剿,不然哪支郡兵来,都是送菜。

而现在太平道的动作一天比一天大,郡县已处于提心吊胆、高度紧张状态,朝廷也听到些风声,他们敢于轻动北军么?

就算动了北军,这白波谷易守难攻,也足可久持。

唯一的短板,就是粮谷不足,须得加紧筹措存储。

郡兵已败,整个河东哪个大姓能阻止关羽征粮?

卫氏?范氏?裴氏?

若是能合力,或许有些棘手,但他们都处于各县,想集兵谈何容易?

对保安营而言,他们就是一片散沙,可以轻松各个击破。

杨沛对关羽就天下形势的判断,也越来越信服。

天下乱象已显,关羽很快就能成长到朝廷不得不考虑笼络和招抚的地步。

关羽听了杨沛报告,点头道:“辛苦孔渠了。务必照看好俘虏,能说服加入我军自是最好,若不能,也不可让他们闲着,都给我开荒去。”

杨沛道:“是!”

又问关羽:“公与刘君等谈得如何?刘君可愿加入我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