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望诸君共勉

21天前 作者: 笔尖的梦想乡
第128章 望诸君共勉

第128章 望诸君共勉

“我登青城山,云雨顾在下。月色缟岩谷,欲睡不忍舍”

“贫道来青城山五十年,从未这般平心静气的欣赏过青城美景.难怪诸位道友不愿出门,倒是让贫道师徒做了那出头鸟。”

余沧海盘坐在一块青石上,眷恋的看着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青山起伏,苍翠欲滴,山上树海云雾缭绕,山下河水潺潺流淌。

“师傅.”

余沧海身后,五十余名松风观弟子跪在地上,早已泣不成声。

“哈哈.”余沧海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须,神情洒脱的说道:“尔等莫不是忘了最近学习的《南华经》?生又何欢,死又何哀?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

“人英、人雄、人豪、人杰。”

“师傅,弟子在!”青城四秀立即应道。

余沧海平静的说道:“欧大人命我等闭观十年,我虽离去,尔等也要遵守诺言,不得违背。若有违背者,逐出师门。”

“是,师傅,弟子谨记。”青城四秀当即应了下来。

“松风观武学,松风剑法传于人英、摧心掌传于人豪、黑沙掌传于人雄,近来感悟的剑法·至乐剑缺传于人杰。尔等练成之后,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万万不可学那华山,自家门派还闹起了分裂。”

“是!”青城四秀再次应声,现在的他们很听师傅的话。

“松风观观主,由人英接任。”余沧海说到这里,看向侯人英,温和的提点道:“今后要仁爱友善,不可胡乱发脾气了啊!人英。”

“师傅.”侯人英以头磕地,说不出一句话来。

余沧海笑了笑,看着风景满足的说道:“青城山是个好地方,可惜贫道与师父明白的太晚。尔等有十年时间,可静下心来,好好感悟。”

“是。”松风观弟子纷纷应声,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

不过这些已经不是余沧海该考虑的问题了。

他迎着青城山,朗声道:“贫道于昨夜去世,走时心如止水。贫道于今早重生,来时心怀朝阳!”

声音与山风相随,飘向青城各处。

一座座道观观主从晨课中醒来,看向松风观所在的位置。

目光中有欣赏、有认同、有惋惜

“诸位道友,贫道去也!”余沧海话音一落,内功逆流震断心脉。

青城山一代剑术高手,就此陨落。

松风观内,一片哭泣。

就在这时,一道道咏颂的声音从青城山各处传来,最后汇聚在一起: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青城四秀猛然抬起头,眼神之中满是惊奇。

这一刻,他们才知道原来青城山隐藏着这么多前辈高人,只是人家追求不同,一心求仙问道去了。

四人相互对视一眼,突然明白了师傅尸解前的那一番说辞,青城山是个好地方!

众弟子将余沧海葬在松风观后山,之后简单的操办了一场法事和侯人英的继承大典。

之后,侯人英以松风观观主的身份,写了一封信,交代了余沧海尸解的过程,并带上其佩剑,委托镖局的朋友,送去衡山县,告之欧藏华,他们的师傅兑现了诺言,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此刻远在江西饶州府的欧藏华正在教导一千多人识字,之所以会多出几百人来,是因为安仁县一些贫穷家庭的孩子也想学习。

欧藏华本着‘一头牛也是放,一群牛也是放’的原则,全部同意他们进来。

因为没有笔墨纸砚,欧藏华就让他们带根筷子或者别的什么,直接在地上书写就是。

于是,校场周围的树林竹林遭了秧,被热爱学习的人给薅秃了。

第十天,所有人坐在下方坐得笔直,跟着念道: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欧藏华身后是一块大黑板,他命人用木头打造的,表面打磨光滑,再图上一层黑漆,制作出了简易的黑板。用石膏做的大粉笔在上面写着两竖文字。

其实在成化年间,普通人在饮食服饰、器皿用度、房舍装饰方面就已经逐渐突破了律法的限制,漆器也包含在内。

只不过漆这东西还是比较贵,一般的老百姓用不起,士大夫和商人家庭已经不缺漆器了。

比如如《醒世恒言》之中就有个《徐老仆义愤成家》的故事,老仆人阿寄,就是通过投资生漆积累财富,为主人家立下汗马功劳。

又比如《金瓶梅词话》,借宋写明的同时,曾多次以西门庆一家的视角来窥探当时漆器的流行与昂贵。那西门庆的妻妾们去狮子街去看灯会,就有写到‘往东看,雕漆床,螺钿床,金碧交辉’。

小说透过这些有钱人家妇人的眼看到了元宵节买卖的盛况,也突出了她们对华丽精美、价格不菲的雕漆、螺钿床的钟爱。

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大明朝长江中下游的漆树种植十分广泛、漆业发达。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市民阶层的扩大导致生漆市场的需求呈井喷之势。

所以欧藏华能搞到一大桶黑漆涂一块黑板出来,虽然行为上属于浪费,却也只是浪费而已,不涉及其他问题。

“汉人这个称呼,便是起源于汉朝,本意为汉朝之人。但是到了北魏后期,逐渐演变为炎黄子孙的代称。”欧藏华看着下方求知若渴的众人,缓缓开口道。

“所谓汉朝,就是刚刚诸位所朗诵的内容,秦朝二世而亡,汉高祖刘邦终结乱世,承秦朝伟业,建立汉朝。然而北方匈奴却想乘机南下,欺辱大汉。汉高祖亲率大军抵御,于是便有了白登之围”

随着欧藏华的讲述,众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感受着初汉诸公的无奈与愤慨。

“之后经惠帝、高皇后、景帝、文帝数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武帝的时代,对匈奴完成了复仇。”

“冠军侯霍去病,飚勇纷纭,长驱六举,以电击雷震之势,斩首虏十一万余级,浑邪王以众降数万。完成一代伟业,饮马翰海,封狼居山。”

“好!!!”

不知是哪个二愣子,听到这里时忍不住大吼了出来,众人先是一愣,接着纷纷大声叫好,恨不得亲自跟随冠军侯霍去病,去饮马翰海,去封狼居山!

不过人群中也有比较清醒的人,他高高的举起手,显然是要提问。

欧藏华便点了他,那人站起来,鞠躬行礼后问道:“敢问欧大人,汉朝距离我们怕是有一千多年吧!他们的丰功伟绩,与我们有何关系?”

此话一出,很多人也反应过来,这话好像有点道理啊!

“你姓什么?”欧藏华笑了笑,温和的询问道。

伪装了的汪澄二心中一惊,开口道:“小人姓王,名二八。”

“王姓.那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祖先可能是汉初十八功臣之一的安国侯王陵呢?”欧藏华平静的说道:“恢复祖先荣耀,不是后世子孙该做的么?”

众人听后一震,不少王姓少年都开始议论起来,谈论自己会不会是安国侯王陵的后人,如果真是的话,死后见了老祖宗不会被吊起来打吧?

汪澄二也是一愣,自家二弟原来来头这么大么?

不对不对,这个不是重点!

汪澄二立马意识到了欧藏华这话的漏洞,便又开口道:“欧大人怎么肯定小人是安国侯王陵之后,而不是汉朝某个村口王三七之后呢?”

“伱要这么认为,我也没办法。”欧藏华双手一摊,很是随性的回答。

汪澄二心中一喜,觉得自己辩赢了探花郎,让他无话可说了。

可下一刻,他就听到旁边有人说道:“我怎么可能会是村口王三七之后,我这般勇武,必然是安国侯之后啊!”

“没错没错,我爷爷是成化年的秀才,那我爷爷的爷爷,肯定比我爷爷强啊!不然哪有钱供我爷爷读书?”

“有道理,我们村有个傻大爷,就因为家贫一直没有成亲,他若有个秀才爹,指不定都抱上孙子了!”

“咦?你这话好像有点问题”

欧藏华此刻抬手一压,现场再次安静下来,他才继续说道:“我朝太祖皇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下万世不朽之功。我等作为大明子民,应该做什么呢?”

“诸君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是很正常的,毕竟大家生活都不容易。”

“但我作为朝廷命官,在上任的那一刻起,便在心中立下了一个愿望。”

“若是诸君暂时没有想好做什么,不如先看看我的。”

说着,欧藏华便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话:复汉唐之旧业,开华夏之新章!

“这便是我的愿望,我将终其一生为之奋斗,希望与诸君共勉。”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