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风往哪吹

2018-04-15 作者: 孔二狗
第13章:风往哪吹

今天,在已经基本打垮了大虎团伙的时候,赵红兵居然不可思议的出钱了,而且还出了那么多。赵红兵疯了?赵红兵服软了?赵红兵怕了?

肯定都不是。

原因是:防止狗急跳墙,钱的数额虽然不小,但赵红兵今天却出的起了。这些钱出了以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让李四不会再次被通缉,可以使自己在东郊的工程顺利进行……尽管,损失了钱,还丢了点面子。但孰轻孰重?赵红兵当然拎得清。

二龙和谢老二可以把一场和平谈判演化成一场两大集团的厮杀。赵红兵和大虎可以把一场大家都认为肯定要弄出人命的两大集团的厮杀和平解决。

差距,不是一点点,大哥就是大哥。

沈公子在那段时间曾评价说:这么多年来,赵红兵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对手的一共就俩,前期是李老棍子,后期是大虎。其它的比如东波、赵山河什么的,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赵红兵的对手。

李老棍子看起来有点鲁莽,其实他的心机可能还要略胜赵红兵一筹,但他却没赵红兵生猛,至少没当年的赵红兵那么生猛。开始时李老棍子还能跟赵红兵打个平手,进入了九十年代以后,李老棍子武力肯定不是赵红兵的对手了,但李老棍子在赵红兵的阴影下依然在西边儿呼风唤雨,守住了半壁江山,依然是江湖大哥,还和赵红兵成了朋友,懂得忍,足以见其智商。

虽然大家都说大虎这人心眼多,可大虎的心机跟赵红兵比真差了一截,一大截。但是呢,大虎急眼了以后真有股劲儿,真有股那玉石俱焚的劲头。这劲头,一般人不具备,成了名的江湖大哥更没几个愿意去这么做,但大虎真就敢。

甩手关了车门的赵红兵快步上了楼,头也没回。

台阶上,那个磕瓜子的人也优哉游哉的溜达着远去了。

“红兵,回来了,晚上一起去吃饭吧,人都差不多该到了。”

沈公子根本没问赵红兵谈的内容,他看赵红兵那一脸的疲倦就知道,肯定赵红兵又在闹心了,他在赵红兵闹心的时候,从来就不给赵红兵添堵。

“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好好招待下,对了,准备75万。”

“恩,知道了。”沈公子心跟明镜似的,根本没多问。

“有二龙和晓虎的消息吗?”

“没有……他俩都不接电话”

“恩……你给他俩发条短信,我不会发那玩意儿,告诉他们明天不回来的话以后也别回来了。”

“哈哈。”沈公子见到赵红兵少见的扔狠话,乐了。

“笑啥!?”赵红兵又开始对沈公子呲牙了。

“看你发火,觉得好玩儿。”

“有啥好玩儿的?”

“就算他俩不回来,你还真能一辈子不搭理他们?”

“我真就一辈子不搭理他们……”

“红兵,我说你呀,也别生气了,现在的孩子都这样。”

“咱们俩像他们俩那岁数的时候,在火车站门前开旅馆了吧!挣多少钱不说,但咱们俩起码自己能养活自己吧?!他俩呢?除了惹事儿就是惹事儿。”

“说实话,晓虎和二龙这次事儿做的的确是不怎么样儿,但是吧,他俩在现在这些孩子里,已经算不错的了。”

“他俩还算不错的?!操!”一向镇静的赵红兵,居然被气的有点哆嗦了。

“恩,真算不错的,不信你听我说!”沈公子始终笑吟吟的,倒是看的挺开。

“你说!”

“你就没觉得,现在你们市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恩,是,的确比前些年少了很多,这是因为计划生育吧,很多人家都只一个孩子。”

“恩,或许计划生育是原因之一吧,但是这不是最大的原因……”

“你啥时候学会卖关子了,有话快说!”

“跟你说吧,我发现了,你们这里,现在只要有点本事的人,过了18岁,基本就全去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去谋生了,对不?”

“……”

“你看啊,在你们这里,能考上大学的,18岁左右就考上了大学,考上了大学以后,甭管什么破烂大学,你见过有几个回来找工作的?都TMD远走高飞了。你也甭说应试教育什么什么的怎么样儿,人家能考上大学的孩子,总得说是精英吧。一高考就带走一批精英,这些孩子再也不回来了,你说这年轻人是不是少了一部分?不但少了一部分,而且还少的还全是精英。”

“那考不上大学的孩子里也有不少精英啊?!你话不能这么说。”

“对,我也是这意思。但是你看啊,剩下这些里,但凡自己有点本事,能在外面找到点儿营生的,也基本全出去了。会唱歌的在咱们这夜总会唱一晚上50,去南方唱可能就是200.能说会道的在咱们这里卖日用品,顶多就是个糊口,但是人家出去卖点工程机械什么的,可能一年光提成就是几十万。对吧?!”

“……恩!”

“所以就说啊,现在你们这里,优秀的年轻人,都走的差不多了。为什么呢?因为在你们这没用武之地啊!人家在外面一个月赚5000块,谁还回家来赚500来?”

“倒也是。”

“或许还留下点精英吧,但那也全是政府机关里供职,不可能来你这打工,对不?所以我说啊,二龙和晓虎这俩孩子,在现在咱们全市剩下的这些年轻人里,还真算不错的,你看他们平时办事儿不也还可以吗?这次也就是偶尔出出格,别气了,红兵。”

写到这里,二狗又想起了个世人皆知的故事:据说,二战过后,美**队和苏联军队都开进了德国。苏联人那时候强横啊,把德国人的好的机器什么的都拆了下来,拆完急匆匆的就打包运回国。但是人家美国人看着苏联人抢机器根本不着急,根本不眼馋,人家美国人只抢人,抢德国的科学家。

所以几十年后,美国成了美国,苏联成了苏联。

倒是没人去东北抢人才,但是东北的人才却全被经济发达地区吸引走了。如此恶性循环,优秀人才永远只出不进,那东北的未来在哪里呢?

假如二狗在上海想找人帮忙建个回归分析的模型,二狗就在自己家所在的小区随便选一栋,逐层挨个敲门,敲一晚上肯定有人会做。但要是在家乡,恐怕二狗把手都敲折了,也找不到一个能会做的,或许敲了一个星期的门到最后还真找到一个会的,一看那大叔已经奔50岁了。咋回事儿啊?一问,是九零年以前毕业的大学生,岁数大了,折腾不动了,就在东北这继续混下去了。

这样下去的结果肯定是,几十年后,上海会更加上海,东北只能无奈的更加东北。

二狗一回老家看电视就看到当地政府官员招商引资的“政绩”,吸引来的“资”要么是房地产开发商要么是来挖矿的,就没一个和高科技沾点边儿的,除了盖房子的就是修路的,除了修路的就是挖矿的,除了挖矿的还是盖房子的。真不知道他们500年后是不是能把Intel这样的公司给吸引来,对了,就算500年后他们真吸引来了Intel,难道还能靠二龙这样的人去设计半导体去?还别说,二狗还真没见过家乡的哪个政府官员在制定人才引进战略。可能人家真不着急吧,咱中国啥时候缺过人啊。

虽然“敲门”的事儿纯属二狗个人臆想,但二狗的“臆想”也是有根据的,谁不信谁随便找个东北的地级市去试试去!可能还有狗友说:“那你孔二狗怎么不回去建设东北去?”,这个二狗爸爸早就给二狗定论了:“你如果回来,那你两年肯定就得变成个混子,为什么啊?因为你没事儿可作啊!”

“那你不北京人吗?不大城市人吗?那你咋还非赖我们这?撵都撵不走!”。赵红兵听沈公子批评自己的家乡,有点不乐意。

“我这不是所有的事业都在这么?我十几年前就上了你的贼船么,我还能下得来吗?”

“呵呵。”

“真的,咱就说说三姐。”

“别拿我三姐说事儿。”

“你说说啊,你三姐她可是从全国最有名的医科大学毕业,当年,她一毕业,首选就是回老家,只不过后来三姐夫工作调动她才去了省城。假如是现在她毕业,她还可能回来吗?”

“恩……”

“别说你三姐,就算是张岳,他毕业了以后可能回来吗?肯定出去找事儿做了。再比如说四儿,他当年是跑路跑到了广州,但如果他在广州不犯大事儿,他还能回来吗?”

“四儿的情况比较特殊……”

“以前四儿是犯了事儿才跑,现在你们市里那些手头硬的孩子都主动跑到广东去当打仔了,哪儿赚钱往哪儿跑,别看他们在你们这混不出名头,但是到了外地,凭着那不要命的劲儿,还真说不定能闯出来。”

“他们那是混社会吗?有那么混社会的吗?他们那是要么当打手,要么捞偏门。这哪叫混社会啊!”

“甭管人家是干嘛,你不得不承认,现在留在咱们这里的混子的质量都下降了,对不?你再从年轻人中发掘出个李老棍子来?不可能了。红兵,要是你年轻20岁,你也未必会老老实实的留在这里,对不?”

“……”赵红兵没说话。

“你看看,最近这些年新冒出哪个社会大哥了?现在在社会上玩儿的出去的,还是前些年那帮人。所以说吧,别生气,你得接受现实,现在的孩子都是二龙和晓虎那样,他俩真不错了。”

“别墨迹了,你快给他俩发短信啊!!”

“这就发,哎,对了,晓波还真不错,有几分当年你的风范。无论是打架的劲头儿还是谈事儿的能力。但是吧,他被你和他爹管的太死了,否则他倒也许能混的出来。”

“别扯淡,发你的短信。”

“……”

“今天晚上我不去了,顺便跟冯检说说晓波工作的事儿,晓波现在在“电大”也毕业了,总得找个正经八本的工作。要么他也要往外跑了。”

“他能干啥?”

“勤杂,开车,干啥不行啊,那么大个活人还没点用处啊!你问问冯检吧。”

“你干脆让他来咱们公司呗!”

“扯淡,能让他来咱们公司吗?”

赵晓波初中都没毕业,然后再也没读过书,家里先给他买了个“技校”的文凭,然后又给他报名上了我市的“电视大学”,在“电大”读书期间,赵晓波肯定是一天课也没上过,只是每年考试的时候,去“考”一下。

混到了21、2岁,电大也“毕业”了,然后再在期间找人代考考个“成人高考”,二狗还没大学毕业时,人家赵晓波已经是本科毕业了。

到赵晓波“本科毕业”时,就该花钱给赵晓波找工作了。

赵晓波的“职场之路”,也是我市那些家里有门路的孩子的典型职场之路。农村的大学生即使想回到我市也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因为,好的工作机会都被赵晓波这样“本科毕业”的堵死了,那些农村大学生如回到我市,也就是能在中学当当老师。就这样,谁还愿意回去?

“我估计进检察院这样的单位,起码得15万,没15万根本进不了。”

“该花钱就得花呗。”

“进去以后一个月800块,15年赚回来,呵呵。”

“呵呵,让你办你就去办呗,总比他一年打架打出15万去强,有个营生。”赵红兵看了看沈公子,乐了。

“你晚上就跟我一起过去呗?”

“不去,还要再去找一下四儿,谈完以后,我回家去休息,累。”赵红兵,的确太累了,心累。

赵红兵找到李四,这是一天中二人第二次见面。

“四儿,大虎来找我了,你出75万。”

“谈好了?你做主了?呵呵,75万就75万吧。”李四即使不为自己考虑,他也得为赵红兵考虑。

“我来找你,不是说这事儿,目的主要是捐赠的事儿。”

“恩,你说来听听。”

“明天,咱们俩先去敬老院走走,我安排一下,就咱们俩去。”

“没问题啊。”

“恩,那你准备下吧。”

“……红兵,还有件事儿,我跟你说你别生气啊。”

“你说吧,你今天咋跟个娘们儿似的?你说啥我能生气啊?”

“当年,供出咱们俩的哥俩儿,还记得不?就是让你稀里糊涂的进去呆了四年那哥俩儿,就是收拾东波那哥俩!记得不?!”

“能不记得吗,怎么了?你要动他们?”

“不是。”

“那你要怎么着?”

“那哥俩儿,是王宇的邻居,王宇和他俩感情挺深,就前天,王宇说要跟我拿5万块钱,我问王宇干什么,王宇支支吾吾不肯说,后来我逼问才知道,那哥俩儿的妈生病了,这哥俩儿刚出来,一分钱没有。他家本来就困难,又不认识什么人,只能找到王宇了。王宇刚买了房子手头也没什么钱,就来找我了。”

“你不会是要帮助他俩吧?!”赵红兵眼睛都瞪圆了。

“……恩,是!”

“……”

赵红兵看着李四,说不出话。那个一向毒如蛇蝎有仇必报的四儿,一天之间变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换在以往,知道这哥俩儿出狱,李四非找人办了他俩不可,肯定得给这哥俩儿留下终生残疾。今天这四儿是怎么了。

“本来吧,我也没想帮他们,就是因为他们嘴不牢靠我现在还是TMD通缉犯呢,你也在里面扔了四年,这苦,咱俩自己心里清楚。”李四继续说。

“……”赵红兵还是不说话。

“但是吧,你说,王宇是不是咱们的好兄弟。跟了咱们这么多年,啥事儿人家王宇退缩了?昨天晚上,王宇又挨了刀。这么多年,王宇天天叫我哥,但真就没求过我一件事儿,所以,我琢磨着,我一定得答应他。不为别的,就为王宇,就为他叫了我这么多年的四哥。”

“恩?”

“还有啊,今天白天咱们俩在歌厅,你说的一句话,我回来以后自己琢磨了下,你说的有道理。”

“哪句?”

“咱们的钱是从老百姓那来的,咱们的钱,也早晚得回到老百姓那去,倒不如,咱们自己主动还。”

“哦,这句啊,然后你就决定帮那个把咱们俩咬出去的哥俩儿了?”

“帮谁不是帮啊,帮近在眼前的不是帮吗?红兵你也别太怪那哥俩儿,那哥俩儿又不是混社会的,当时年纪又不大,进去三下两下就被警察给吓糊涂了,供出咱们真的情有可原。”

“你就别开导我了,我又没说要怎么着那哥俩儿。”

“那就说好了,明天先去那哥俩儿家。”

“那你自己去,我不去了。”

“你怎么不去呢?”

“我不去,又不是我要帮他们,你自己去吧!”

赵红兵拍了拍李四的肩膀,走了。

在回去的路上,赵红兵肯定在想:“四儿还是四儿吗?怎么有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感觉呢?今天小黑屋的痛哭和对话,对他影响就这么大?”

是的,李四真的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转变就是这么强烈。

那天过后,李四那双阴森森的眼睛,据说变得多少有了点人气,人们再看到他那双空洞的眼睛时,心里都不怎么激灵了。而且还听说,大家偶尔还能听到李四笑出声。

李四真的变了。

虽然变得不多,但是身边的人能感觉到。

从那以后,李四去过无数家敬老院,帮助了无数的孤寡老人。李四还去过多家学校,帮了五十多个学生,并且,还全额资助了5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读大学。

那些被李四帮助过的人,应该都不知道,眼前这个枯瘦的、眯着眼的、笑起来有些温暖的大恩人,就是江湖中人见人怵的四哥。

实在对不上号。

夹着个小黑包的李四,把里面的手枪换成了一沓子一沓子的现金,亲手递给一个个需要他帮助的颤抖的手里。

无论谁做好事,自己的心里都有会幸福与满足感。混迹了20年江湖的李四,忽然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的善良,只是居然以前自己都不知道。

但,

后来也有人说:如果李四继续阴毒下去,那么,很可能,他不会死……

第二天一早,李四叫来了王亮:“五万块钱,给那哥俩儿拿去吧。”

“哪哥俩儿?”

“就你那邻居,收拾东波那哥俩儿啊。”

“四哥,这是……”

“前两天你哥跟我说了,他们挺困难的。”

“这个……”

“人家也是为咱们办事儿坐的牢嘛。”

“四哥……”

“你哥现在怎么样儿?”

“医生说没什么大事儿,但得养俩月……”

“恩,好好照顾他吧,我就不去看他了。”

李四就是这么个人,有时让人觉得不近人情,让人觉得他冷血至极。他极不擅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他只擅于去为他认为亲近的人做一件又一件的事儿。对人嘘寒问暖的事儿,李四一辈子都没干过。但是,不嘘寒问暖并不代表李四不关心,或许在他心里比那些表面上嘘寒问暖的人还关心的多得多。

李四的老婆当年带着孩子在他跑路半年以后去广州找他,听说李四都没去机场接,只是静静的在家等着,唯一不同的是,李四在广州的家里笨手笨脚的做了人生中的第一顿饭。开了门见到老婆孩子以后只是淡淡的说句:“来了。”老婆孩子见到他以后哭的都不成样子,但李四回头就去厨房端菜了。

王宇受了这么重的伤,李四居然连看都不去看,放在别人眼中这是不可理解的事儿,但在王宇眼中,这才是李四的一贯作风。二狗也清楚:李四不去看王宇,那是因为他怕看见王宇那重伤的样子,心如刀割。听说王宇没生命危险了,李四就不去了。王宇的事儿,李四全给办了,肯定不用王宇操心。

李四的胸中始终有团火,虽然外面罩着一层他给自己批上的厚厚的铠甲,但是,他亲近的人,一样被他胸中的那团火所温暖。

有些人是说了不做,有些人是只做不说,李四显然是后者。

李四在我市的朋友不多,交人也不广,他在社会上的朋友基本全是通过赵红兵、沈公子、费四等人认识的。他有个原则:既然赵红兵、沈公子是他最好的朋友,那么他最好的朋友认可的朋友,也就是他的朋友。

人们都说:李四这样的性格在东北混社会远没在广东混社会有前途。在东北,社会大哥通常都张扬、霸道、朋友多、能说能唠或许还懂点幽默,这样才混的开。但是在广东,江湖大哥可能需要的就是内敛、冷静、能不说话的时候就不说话。

二狗认为也是如此,如果李四不是这么沉默冷静,也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在广州成为黑社会大哥的左膀右臂,继而飞黄腾达。

张岳敢于在做命案时,给李四打个电话就空手去广州,那是他太了解李四了。一、李四能在短时间内给他所有想要的东西,只要李四承诺了,就算是李四死了他都会找人把东西交到张岳手里。二、那顿街头大排档里的烧鹅饭,在吃过以后,李四就会把所有记忆都会咽在肚子里,无论被谁严刑拷打,李四都绝不会吐露一个字。

都说张岳是在东北混黑社会的天才,那李四又何尝不是混黑社会的天才呢?只是,两个人表现的形式不同、性格迥异罢了。

一般人都不爱跟李四聊天,因为聊几句就变成了独角戏,变成了一个人在说,然后李四在那静静的听,只是时不时的点点头表示自己在听。

时间长了没人愿意和李四在一起说话,但就沈公子总是挑战极限,没事儿周末就自己开车过去找李四喝点酒去,沈公子本来就是话唠,连比划带说,但是李四就是不搭话,偶尔点点头,沈公子有时候被李四急得脸皮发青,站起来指着李四骂一句:“你丫说句话!”

“……”李四笑笑不说话。

“你说话啊!”沈公子真急啊。

“……你让我说啥啊?我这不听你说呢吗?”

“好,那我也不说了!我喝还不行吗?!”

沈公子就算是急头败脸,那也拿李四没辙。

据说唯一能让李四多说几句话的话题就是聊小孩,李四每次聊起他的女儿来话会多一些。李四爱吹口琴,而且吹的特别好。口琴是八十年代流行的乐器,现在早就没人玩儿了,但是李四没事儿的时候就吹口琴,他不但自己吹,他还教他女儿吹。据说,那耐性不是一般的好。

李四的媳妇也就是费四的妹妹,暂且把她称之为五妹。五妹长的很“妩媚”,也算是个美女,长相一点也不像他的几个哥哥,但是呢,她的性格却和他哥哥基本一样,耿直、火气大、暴躁,但心肠挺好。

据说有一年过年,这兄妹几人聚在一起打扑克,费四偷看了一眼五妹的牌,被五妹回手就扇了一耳光,然后五妹和费四俩人就吵起来了,这兄妹俩要吵越凶,最后五妹急了上去就挠费四,费四舍不得打自己妹妹就没还手,结果五妹还挠起来没完了,他们三哥去拉架,结果五妹把三哥也给挠了。在社会上呼风唤雨的费四对他这个妹妹无可奈何,开门就想跑。打不了还躲不起吗?费四一开门,发现李四正站在门口。

李四看见五妹在那追着费四连骂带打,只哑着嗓子对五妹说了一句:“你消停会儿行吗?”

据说五妹当场就“消停”了,彻底“消停”了,不打了也不骂了,完全没脾气了,像个刚被家长训过的小学生。

没过五分钟,刚才还打得天翻地覆五妹和费四俩人又和好了,有说有笑,好像刚才那事儿根本没发生过。看来,脾气暴躁的人通常火气来得快,去的也快。

费四喝酒时经常跟赵红兵说:“咱们哥儿几个,包括沈公子在内,都吓唬不住自己家的老娘们儿,就比如高欢,你敢训他吗?她不训你就不错了。还得说是四儿,那是真厉害,把我妹妹归拢得服服帖帖。我从小就琢磨,谁娶了我妹妹这辈子肯定是得遭不少罪,但是一物降一物,我妹妹是真听四儿的。我还问过我妹妹,我问她是不是四儿在家总打她,如果四儿打她,那我就给她报仇去。结果我妹妹说,结婚以来四儿就没动过我妹妹一指头。红兵你说邪不邪,你就看四儿那干巴样儿,我得比四儿高多少?得比四儿重多少?但是我妹妹从小就修理我,有时候我被她吓得放学都不敢回家,她拿着擀面杖就站在我家胡同口等我。”

赵红兵大笑不语。

五妹是团火,李四是冰水。火遇到冰水会怎么样儿?

五妹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心肠确实是好,热心,乐于助人,人缘挺好。李四家所在的小区的邻居都称赞五妹。

李四布施,五妹相当的支持,而且,她和李四不一样,李四有什么事儿都不愿意表现出来,但五妹想对谁好那是真好,热情如火。从2003年春天开始,不知道多少孤寡老人、贫困学生被这一个像冰一个像火的两口子感动。

李四他们夫妻俩做的最多的就是帮助身边的人和身边人的朋友,而不是向中华慈善总会那样的机构大肆捐款,他们不是在走流程,他们是真心实意的用真心去帮助别人,被帮助的人,在得到他们的帮助时,应该还会感受到他们那颗真诚的心。

帮助人还有真诚的还有不真诚的?对,肯定有。什么是真诚的?比如在汶川地震时捐款1.1亿的天津的钢铁大王张祥青先生,那就是真诚的。什么是不真诚的?就比如小学的时候每到三月份,学校就勒令学生们去学雷锋,二狗和一群同学们也不知道该咋学,一群人系个红领巾,跑到郊区,挨家挨户敲门,只要见到个岁数大的老头就问:“大爷,你是孤寡老人吗?你要是孤寡老人,我们帮你擦玻璃。”结果,一个真的孤寡老人也没见过,挨过不少骂,一次玻璃也没擦成。

李四他们两口子,和二狗等人不一样,他们绝对是真诚的。

放下李四两口子不谈,先说丁晓虎和二龙。

血肠子二龙和丁晓虎其实没跑多远,就跑到了郊区去避风头,他们根本就没想到事情后来会发展到如此严重。

沈公子给他俩发的短信不是:“你们明天再不回来,那以后也别回来了。”,而是:“回来吧,听说要对你俩执行家法了。”沈公子是在跟丁晓虎和二龙开玩笑,但他俩可当真了,第二天一早,就出现在了沈公子的办公室。

通常黑社会都有家法的,但他俩还真不知道,赵红兵居然还有什么家法。

但那天,在沈公子的办公室,他们都领教了赵红兵的家法。

赵红兵的“家法”不是对**的摧残,而是声色俱厉的“家训”。

赵红兵这人一向和和气气,除了多年以来养成的和沈公子动辄张口就对骂的习惯以外,无论对下属还是对晚辈都有礼有节。二龙和丁晓虎那天,第一次见到赵红兵动了真怒。

多年以后,二龙和丁晓虎回忆起那天赵红兵的话还唏嘘不已:活了20多年,很多事儿,那天才明白。

据二龙和丁晓虎回忆说,那天赵红兵在说话时一直在站着,嗓门罕见的大,整栋楼都听得见。坐在沈公子办公室里沙发上的二龙和丁晓虎被赵红兵的嗓门震得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出,直到赵红兵训斥完十几分钟离开以后,二龙和丁晓虎依然还被吓得发抖。

“你们为什么敢去惹那么大的事儿?是因为我肯定要帮你们吗?是因为我是社会大哥吗?那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是社会大哥吗?你以为人人都怕我啊?我告诉你俩,没人怕我!一人一条命,谁怕我啊?!叫我大哥那是给我面子,没人给我面子我TMD什么都不是!为什么给我面子啊?那是因为我这人讲道理!在社会上人们都觉得我讲道理,才叫我声大哥,你们明白吗?混社会有混社会的规矩,既然那天说好了坐下来谈,就别再扯些其它的!这是规矩!告诉你们!最能打的未必是大哥,最讲道理的才能是大哥,明白吗?!”

“你们打起来找谁不行?你们去找王宇!?王宇是什么人?王宇到今天还是通缉犯!自从广州回来后,你们看人家王宇多老实?王宇的性格你们都知道吧!他现在自己被骂了都不还口,换在以前那俩小子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为啥啊?因为人家王宇不想惹事儿!你们俩真有本事,把人家王宇都能找来!人家不想惹事儿,不想惹事儿,但现在还在医院里躺着呢,你俩呢?!混社会你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吗?是别连累朋友!懂吗?张岳为什么到现在都是谁说起来都竖大拇指?人家张岳就是懂这个,所有的罪自己一个人抗,自己的朋友一个都没咬出来。要是张岳多说点事儿立功或许他还能不死,但是他宁可自己死,也没连累任何一个朋友!你俩懂吗?你俩不但连累了,你俩连累的还是王宇!”

“跑啊?!你俩倒是跑啊!你俩不是能跑吗?还回来干啥?什么是男人?男人做了错事,就要承担!敢做了,就要敢承担!要是你俩决定一辈子不回来了,那你俩跑吧,但你俩不还是回来了吗?当年我两次都能跑,但我两次都没跑,加起一起坐了八年牢。我就知道,我早晚要为我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我就是承担了,我坐了八年牢,但现在,我清清白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我付出了!逃避这一时的惩罚,有意思吗?!你们俩跑,害的只能是你俩自己,明白吗?!”

“我知道,你们都想出名,都也想将来成个社会大哥什么的。但我今天告诉你,你俩没戏!你们就这样靠着我,一辈子,你俩也出不了头。对,李四、费四都是我兄弟,都混的都挺好,都是社会大哥,李武混的也不赖。但是,你看人家混社会的时候,靠我了吗?我有事儿说不定还得去找他们去。人家是自己混社会,自己做生意,靠自己的本事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就你俩这样,跟着我瞎混就以为自己会混出名堂。告诉你们:这样下去,你们俩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该说的我都说了,该怎么做,你们自己琢磨去吧!”

赵红兵吼完,摔门走了。

这次家训,是赵红兵对二龙和丁晓虎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家训。

家训的效果在几年以后显现了出来,二龙和丁晓虎,真的谁都没让赵红兵失望。

赵红兵和大虎的事儿暂时算是告一段落了,血肠子二龙和丁晓虎也不总琢磨找狼狗谢老二报仇了。

赵红兵和大虎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闷战中,谁也没真正占到便宜。简单的说就是:双输。大虎折了弟弟,如断一翼。赵红兵和李四也赔了150万。谢老二的腿折了,王宇也被砍得满身刀疤。谁赢了?谁也没赢,双方实力都受损。

只不过相对比而言赵红兵的名声好点,毕竟二虎被废了。

但是有一个人,虽然在闷战中没赢,但在生活中却赢了,这个人是迷楞。

据说当时王宇的病房离迷楞的病房不远,去探视王宇的人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个皮肤白白个子高高的姑娘提着保温饭盒去看迷楞。人们都问这姑娘是谁啊?一打听就知道了,原来是大白腿。“哎呀真想不到,迷楞居然有这么漂亮个姑娘!”见到大白腿的人无不感慨。

而且,听说,还有人听到过迷楞和大白腿之间的对话。

“你都40多了,你还这么成天没正事儿!”大白腿对迷楞还挺凶。

“……”迷楞不说话,低头喝粥。

“你再这样我也不认你这个爸爸了!”

“……有些事儿,你们小孩子不懂。”迷楞不敢跟他姑娘说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怕吓到他姑娘。

“你就告诉我,究竟是谁把你打伤的?为什么把你打伤?凭什么把你打伤?!”大白腿越说越激动。

“这是大人的事儿,你就别管了。”

“我凭啥不管?你是我爸!我现在就去报案去!你别拦我!今天他们打伤了你腿,明天就会要你命!”

“……别报案!”

“那你告诉我你腿是怎么伤的!”

“我说了好几次了,是我自己玩枪一不小心走火弄伤的。”

“你觉得我会相信吗?”

“真是我自己弄的啊。”

“你说出这话谁能相信?”

“……真的!真是自己……”迷楞一激动,被粥给呛了,趴在床上剧烈的咳嗽。

“……哎,爸……你当心点,烫。”

大白腿一看迷楞被呛了,马上心就软了,开始给迷楞捶背了。

“爸,你答应我以后别再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了行不?”

“……”迷楞被呛了一口还没缓过来。

“我高中马上也要毕业了,我毕业以后就找个班儿上,以后我养你。”

“……你给我考大学去!”迷楞气还没顺过来,一听大白腿要辍学,气得够呛。

“我考不上。”

“你们体育生录取分数线那么低,你都考不上?!我白供你读书了!”

“你供我了吗?!”

“……”迷楞不说话了,的确,他也就刚刚供女儿读书一两年。

“我真考不上。”

“考不上也得考,一年考不上两年,两年考不上三年,那天我看电视,电视上都演了,体育生那录取分数线,比正常的大学低好几百分。”

“哪有好几百分,顶多低100多分。”

“那你也得给我考!”

“你要是答应我不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我就考大学。”

“好,这是你说的。”

“那你能做到吗?”

“我怎么做不到?”

“拉钩。”

“……”

“跟我拉钩。”

“好。”

迷楞满脸都是幸福。

迷楞这幸福跟大白腿是否最终能否考上大学无关,跟自己是否能脱离生活了几十年的圈子也无关。

他自己在这世界上唯一牵挂的女儿平平安安,而且,女儿虽然和他接触时间不长,却是那么关心他爱护他。迷楞当年走上这条路,多少跟缺少关爱有关,如今有了爱,有了责任,迷迷糊糊的混了20年的迷楞,终于活的不迷糊了。

腿上挨了一枪算啥?离开大虎他们少赚点钱算啥?和女儿能幸福平安的活着相比、和这个虽然有些缺憾的家能维持下去相比,什么都不算。

迷楞出院以后,虽然还是整天流里流气的一副睡不醒的架势,看起来什么都没变。但是,他离大虎等人是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几个月后,迷楞开了家体育用品商店。几年后,迷楞又开了家全市最大的酒吧。

迷楞直到现在看起来还是个老流氓,绝对的老流氓,走在哪儿都像是暗夜的萤火虫一样被人一眼就看出是个老流氓,但是这老流氓现在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找我喝酒那没问题,但是谁也别来找我整些干仗什么的扯犊子的事儿了,我老了,我都快有外孙子了,我扯不动了,也扯不起了。要是谁看我不顺眼,那就揍我一顿,我肯定不还手。”每当说这句话时,迷楞这老流氓脸上总是带着点得意。

这场闷战,迷楞自残了一枪,但是他赢了。谁活明白了,谁就赢了。

父爱这东西,可能只有当上了爹才能体会,沉甸甸的。

比迷楞小不了几岁的赵红兵,也快要体会当爹的感觉了,高欢马上就要生了。

在赵红兵和大虎的闷战结束至赵红兵的小孩出世这短短的时间里,李武连干了几件大事儿,混得风声水起。

这几件大事儿,让本已经在我市玩儿得不错的李武名声更震。

有人说:李武这人终究不是池中之物,在屡屡被李四、沈公子等人轻蔑后,终于忍不住要脱离这个团伙自立山头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