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现象级三哥

2019-12-19 作者: 黄文才
第77章 现象级三哥

沙漠骆驼火了。

网上多了一段关于三哥对流行乐的评价。

视频中,三哥牵着骆驼领着狗,前面赶着三只羊。脖子上围着一块手工制作的红色条纹的阿拉伯方巾,竟然有种很时髦的既视感。

三哥很随意的说:“流行音乐就是流水线和机械组装,固定的旋律可以随意搭配的组合模块,所以会有空耳现象。我刚刚这首即兴创作的《沙漠骆驼》,从旋律讲大体是中亚风格,歌词描绘的是苍茫的大漠风情,没那么口水,也不会曲高和寡。大家觉得有点文采,却有区别于融入大量个人情绪化的文青歌手,也不同于殿堂级歌手的并不流行的歌曲。其实很简单,我现在就在大漠中,碰上了老者放走的骆驼,这就是命题。用写作文的方式,填充歌词就是了,很简单的……”

前面关于流行歌曲的评价,其实是张三上辈子从大哲学家阿多诺抄袭来的。他懂个屁流行歌曲啊,他只是摸清了一点演戏的窍门而已。

《沙漠骆驼》这首歌先火,其次三哥关于这首歌以及流行乐的评价的视频马上跟着火了起来。

有才,牛逼,这是大家对三哥的评价。

这毫无疑问的是一手水准合格的、现象级的流行歌曲。易懂易学的旋律,清晰规则的编曲,意境尚可的歌词,再加上合适的传播媒介——直播。

尤其是,连mV都省了。三哥在沙漠里牵着骆驼带着边牧赶着羊的场面,就是最好的mV。

大多数人认为,这首歌是张三即兴发挥现场作出来的。

因为张三迷失在撒哈拉,绝处逢生后又遇上了骆驼,然后那些烟斗啊驼铃啊老酒啊,关于骆驼沙漠绿洲的称呼啊,这些都是事赶事赶上的并非排练出来的。

所以,只能说是三哥当场作出来的。

那就太吓人了,这得多有才?似乎作出一首歌对三哥来说就像吃饭喝水那么简单。

而听了三哥对流行乐的评价,大家觉得好像,似乎,自己也随时能写出一首歌来。可再一想,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如同要证明自己所言非虚,紧接着三哥就哼出了几个口水调调:

在梦中哼唱着她最爱的歌谣,我们的悲伤无处可逃。那被花开覆盖着城外那座拱桥,你的路途归期遥遥……

我承认我自卑,我从头抄到尾。就算收到律师函我也不后悔。我承认我虚伪,但我不后悔,被告倾家荡产也不流一滴泪。我真的不怕黑,黑我也不会萎,我写的歌词牛头对不上马嘴……

……

几个信手拈来的调调,加上乱七八糟的歌词,水友真的被惊到了。

是,歌词很糟糕,还有点搞笑。

可三哥唱的曲调都很好听诶……这就是空耳现象吗?

这还有天理吗?

“三哥,一个被探险耽误的歌坛巨擘!”

“作为一个向往成功的多年歌手,我无地自容!”

“666……”

张三的演技无疑是在线的。

那种很恰到好处的“谦虚”,那淡然的语气,那信手拈来的调调,甭管专业还是业余的,听了见了都觉得懵逼……

你将之看的很重并为之努力也未必会成功的事情,在人家那就是平时休闲玩票的小乐子。就好像有些人头悬梁锥刺股,也赶不上人家通宵刷游戏副本经常课堂睡觉的学生成绩好。

就问你气不气?

就问你急不急?

…………

张三回到了土房子,迎接他的是黑叔叔一家三口担忧无助外加祈盼的目光。

他们怕什么?

转瞬一想,张三就明白了。

他们怕张三把羊牵走,怕他独自溜了将他们一家三口丢在无垠的沙漠里,守着孤零零的房子饿死。

尤其瘦小干枯的小黑孩,脸上那种懵懂的惶恐,张三见了难免生出些许触动。

人类终究是需要给大自然一些敬畏,在浩瀚天地间踽踽而行,千万别不自量力。

看见张三,一家三口如释重负的变幻出勉强的笑,尤其看见张三身后亦步亦趋的跟着一头骆驼,目光里惊奇中透露着更多的是敬畏。

生活在北非的人,接触过沙漠哪怕只是边缘地带的人,都懂得这种被称为沙漠之舟的生物有多重要。

有了骆驼,众人活着出去的可能又多了一层。

黑叔叔略显激动的上前,想要拉扯骆驼。

那匹骆驼却很不给面子的把脑袋歪到一边,躲到了张三的另一边。

黑叔叔嘿嘿笑着,一咧嘴,露出了白森森的大牙,白的像雪。

“我就想知道黑人的牙为什么那么白!”

“因为黑才显白!”

黑人牙膏大概也是这么来的。

他老婆在旁嘟囔着,大概是对张三嘘寒问暖。

小黑孩仰着头,满脸崇拜。

张三笑了笑,比划了几下,黑人妇女回屋在储物间找出缰绳递给张三,将骆驼套住后拴好。

它是他们的曙光,它是沙漠之舟。

张三就觉得似乎欠下了太多的人情,对边牧是,对骆驼也是,对当初的小蜜也是。

羊和骆驼重新圈好,张三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屋躺床上休息。

没等他关闭直播,小黑孩急吼吼的冲了进来,对张三比比划划说着啥。

张三端起油灯跟在小黑孩身后,一大一小加一条狗的影子在土墙上晃动摇曳。

小黑孩挺激动的,小跑着前进。

来到厨房,黑叔叔和他媳妇也在。他们将厨房干裂的简陋木柜挪开,露出了一个黑黢黢的洞口,洞口也由黏土加固。

明显的湿气从洞里弥散开,扑在脸上,让张三体会到沙漠里难得的清爽。

下面有水!

因为下面情况未明,黑叔叔两口子驻足不前。

张三一下子联想到土房子后面的渗出沙子外的小水洼,每天都有沙鸡去取水回去喂养后代。

想到这些,他心里动了动。

抽出黑刀,胸前别上运动像头,另一手端着油灯小心的迈步进洞里。

他需要猫着腰才行。

结果没走几步,空间豁然开朗,下面别有洞天。

潺潺的流水声传来,张三见下面的黑色的洞壁潮湿却坚固,然而并非岩石。

一条蜿蜒流淌的地下河流经此处,而厨房下面正是河流的分叉口,一面直接渗进沙子里面,另一条继续朝前流淌,河道的高度却越来越低,乃至如果不游泳人就无法通过。

或许在前面,河道狭隘到人都过不去的地步。

张三大感惊奇。

“我曾经听说过撒哈拉在很久之前是草原和澡泽地带,年降水量超过300毫米。那是一个潮湿的时代,维持了将近四万年。这期间,大量的水流入地下。撒哈拉现如今地下的储水量,相当于尼罗河12年入海总水量。”张三凝眉思考,半晌才这么说。

话才刚落,水花飞溅,一个黑影跃出水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