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2020-02-27 作者: 一叶屏风
第90章

淑妃眼底转过一丝笑意,顾碧彤人长得美,如果能在才学上一举扬名,将来给儿子做个侧妃,也算相配了。

就在这时,一个侍从双手捧着一叠纸,上前跪下道,“这是德胜楼新选出的比较出众的诗。”

明宣帝笑道,“快呈上来。”

宫人把那些诗一一展开,德妃在旁边笑,“哪个是朱小姐?”

捧着朱兰诗的侍从往前走了几步,明宣和众人一起观看。

朱兰写的是一首九瓣莲花的五言绝句。

山晚归云拥,涧深细雨鸣。

雨鸠啼快意,山燕宿寒声。

明宣帝淡淡笑了笑,道,“尚可。”

词句虽清丽,但终究有些平常,捧上来的这些诗,十个里面有八首都是五言绝句,朱兰的混在里面,便也没有了新意。

旁边陪伴的群臣便有朱家的人,本来正对自家的女儿充满信心,听到皇上这样说,脸上都有些失望。

大家正看着,却听到一位贵人惊喜的道,“皇上,这儿有一首词,倒是很不错呢。”

明宣帝转头,那贵人已经让侍从把那首词呈了上来。

大家都俱都看去。

那首小词清丽婉转,读来令人满口生香,明宣帝读了两遍,点头笑道,“这首词倒还有些新意,不知道出自哪家小姐之手?”

侍从垂头,恭恭敬敬的答道,“回皇上,这首诗是顾家大小姐所做。”

“顾家小姐?”明宣帝一怔,问道,“哪个顾家?”

侍从回道,“就是齐国公府,顾家。”

这话一出口,坐在下面的顾清远浑身就是一激灵,他怎么不知道自家的大女儿还有这种诗才?还去德胜楼参加赛诗会了?

听到皇上这样问,他额头的汗都快冒出来了。

明宣帝有了印象,附掌笑道,“不错不错,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这样一首小词,不流于俗,倒是难得有些才气。”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对淑妃道,“对了,刚才你们不是还说,那个顾二小姐也很有才名吗?这个是不是她姐姐?”

淑妃眼底闪过一丝什么,面上却笑吟吟道,“没错,皇上记性真好,应该就是顾国公府的两个丫头。”

明宣帝点头道,“难得,只是不知道,后面的词她还写不写得这么好……”

下面时,朱家和顾清远都有些坐立不安了,一年一度的德胜楼赛诗,可是能大扬才名的盛事,尤其又能得圣上亲口夸赞,这可是极大的荣耀。

朱家本来对自家女孩儿大有信心,那个顾二小姐他们都知道,空有一副美貌,才学上却差了朱兰甚远,却没想到又出来一个顾家大小姐,一时不由都向顾清远看去。

顾清远在下面也是如坐针毡,一时又喜又忧,他只知道二女儿会去,没想到连大女儿也去了,并且大女儿的诗都得到了皇上的夸赞,他一时觉得又荣耀,又有些忐忑。

虽说之前除夕夜上香事宜后,他就对这个女儿极为不喜,却没想到她还有这样的才能,今日如果写得好也就罢了,他也能跟着露一回脸,如果写的不好,他怕是要大大丢脸了。

旁边有人凑过来笑道,“只听说顾二小姐芳名远播,却没想到还有一位大小姐也才学出众,顾大人可真是教女有方啊。”

顾清远谦虚了两句,心口更紧紧吊了起来。

谁也没有注意到,纳兰明月听到顾家小姐四个字时,面色就有些微变,忍不住转头向萧璟看去,见他正望着那那首小诗出神。

她蓦地想起了那天,在顾府门口碰到的那个女孩,心口微微一缩。

而在须臾间,侍从已经把第二批词送了过来。

第二副图是一尊九层的玲珑宝塔,比第一首难度更为加大。

侍从特意把明宣帝点了名的两首挑选出来,一首是朱兰的烛影摇红。

竟日春游,墙头飞过秋千影。归来月夜浄琉璃,云卧衣裳冷。道是嫦娥月镜,笑人间,照妆寒井。海棠庭院,杨柳池塘,一时幽静。

这首词倒是写得比上次要出众的多,明宣帝读了一遍,点头笑道,“不错,不愧为第一才女之名。”

下面朱家人瞬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意。

第二首是顾锦珠的鹧鸪天。

欲上琼楼问玉京,悲欢无限感人情,春衣平乐花前酒,夜艇浔阳弦下灯。

尘俗虑,让闲僧,生公台下可中庭?上方品静心如镜,坐对浮图一卷经。

因为是咏浮屠宝塔,她一扫之前的词句清丽,反而多了些寂寞空灵,让人读来就如耳边听到袅袅梵唱,让人整个心都静了下来。

明宣帝连读了三遍,才拍案道,“好!没想到一介小小女子,倒有这等心境,实在难得。”

他这会对这个顾家大女儿有些好奇了,特意宣到,“顾爱卿请上前。”

顾清远听到皇帝宣唤,简直有些受宠若惊了,他虽顶着国公的名头,但实际上名不副实,皇上已经很久都想不起他,只当他是个闲臣,没想到这会儿,倒是让他上前。

他一颗心都飘了起来,忙离席上前,跪下向皇帝磕头。

明宣帝对他和颜悦色的问了几句顾锦珠的事情,又问她所学师从何人,顾清远哪里知道,胡乱编了两句,明宣帝赞他教女有方,特赐他坐在近前。

顾清远满脸喜色,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等好事,脸上的得意掩都掩不住,朱家的人却满脸妒忌。

而在此时,顾锦珠和朱兰已经来到了第三幅画前。

第三幅是一幅四季围棋图。

有了前两轮的比赛,两人都想出新意,都在苦苦皱眉思索。

而第二层楼已经刷下去了不少人,不少贵女在写到第二幅图时,就已经才力不济,纷纷搁笔,摇头叹息地走下楼去。

顾碧彤勉强写出了第一首,到第二首任她挤破脑袋都想不出了,她本来也想放弃,可看到顾锦珠在第三副前凝眉思索,怎么都有些不甘心,不相信自己就比她差,也咬着笔头绞尽脑汁的想着。

此时二楼里只剩下了五六个人,大家都在苦苦思索,根本没有人说话,只能听到外面天空上,不时传来的烟火爆竹声。

突然,朱兰动了,径直走到旁边的纸笔旁,一挥而就。

她似是终于松了口气,看了顾锦珠一眼,旁边的楼主把她的诗浏览了一遍,对她笑道,“朱小姐请!”

他让开了三楼的位置,众人大哗,都向她看来,这可是第一个能上三楼的女孩子。

朱兰微微有些自得,刚想迈步,眼角的余光却看到顾锦珠已经走向了纸笔,她眉角微微一跳,忙抓紧速度上去。

顾锦珠把自己想好的四季诗一一写下,等楼主看完,对她道,“顾小姐请”,她才松了口气。

毕竟她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倒耗费了一些时间。

她抬头,朱兰已经上去了,只能看到裙角在角落处微微一闪,她一咬牙,紧跟其上。

她其实并不在意那什么第一才女的虚名,如果不是实在喜欢那盏琉璃灯,她才不会参加这样的比赛。

可是那盏灯总在她眼前晃,想到那上面神似顾翊卿的那抹身影,她就没办法放下。

三叔为她做了那么多,可她都没来得及给他拜年,如果能得到那盏灯送给他,他一定会很高兴吧?

就是冲着这个念头,她才一定要赢。

第三楼却不是那么轻易能上去的,在楼口,又各设两道小题,只有答完了,才能真正登上三楼。

顾锦珠上去的时候,正看到朱兰站在一道题目前,凝眉苦思。

她走过去,细一浏览,居然是两道数学题。

她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两道考的是逻辑推理。

第一题为,墙壁听见客人在分银两,不知人数不知银两的数量。若每人分七两,还多四两;若每人分九两,则不足八两。问有多少客人?银多少两?

朱兰拿着一支笔写写画画已经有半天了,却还没有算出来,紧蹙着眉头,脸色苦恼。

顾锦珠凝神想想,在纸上算了两下,然后从容写下,共有6人,46两银。

朱兰拧紧眉,瞟到她的答案时脸色一滞,有心想过来问问她是怎么算出来的,却又拉不下这个脸,用她的算法一推,却正正好合适,她脸上不由一阵懊恼。

顾锦珠却已经走到了第二题前。

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问:梨果多少价几何?

她大松了一口气,甚至想都没有想,就在旁边写下,梨有六百五十七个,共八百零三文钱,果有三百四十三个,共一百九十六文钱。

朱兰脸色不由一阵惊异。

却不知道顾锦珠答这题实在是占了大大的便宜,她喜好看闲书,曾在四元玉鉴中看过这一道题,以前闲着无事就曾推敲过,自然早就知道答案。

在朱兰的目瞪口呆中,她施施然走上三楼。

第三楼的场地比前两层更为宽阔,站在窗口,西临淮水,临湖鸟瞰,能尽收上京的万千灯火,可谓是千星伴月,万灯争辉,美不胜收。

顾锦珠深呼吸了一口气,一时间心旷神怡。

三楼却没有什么题目,只在桌子正中间摆放了三样东西。

一把折扇,一方砚,一盏镂雕和合如意纹的铜香炉。

旁边站着一位侍女笑道,“小姐,这最后一题,请辨别出前两样东西的出处和最后一炉香料的成份,最先通过者,便是今日的魁者。”

辨别东西?顾锦珠一愣,她先走到那柄折扇前。

那柄扇子看起来却极为平常,扇骨底色为蜡黄色,伴有红棕色斑点,从外表看,平平无奇。

顾锦珠忍不住拿起来把玩,触手光滑如玉,靠之细闻,隐隐有股清淡的香味,凑近细看,黄蜡底色上盛开着红棕色的斑纹,花纹犹如盛开的梅花,十分漂亮。

她突然想起之前曾听老师讲过,当今世上最出名的竹刻大师张乃秀,其雕工属于留青,极喜好用上了年份的极为稀少的湘妃竹雕扇,雕工细腻,无论是花鸟鱼虫,梅兰芳菊,见之诩诩如生,更因湘妃竹之天然班点衬托其独特之处,由他出手的扇子,当值上万金。

顾锦珠虽然看不出这扇子哪里值得“万金”,但这扇子的细节俱都符合张乃秀的湘妃竹扇,想了想,在旁边的纸下写上答案。

她目光紧盯着那位侍女,其实心里十分忐忑,就怕自己猜错了。

没想到那侍女笑了一下,径自引她到下一处桌子前,她瞬时松了口气,暗自庆幸,这可真是蒙对了。

这时,朱兰已经答完了下面两道题,上来,看到她已经过了第一关,眼底带了些复杂。

第二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方二龟坐浪砚。

其下墨色汹涌,形成浪涛状,两只福龟爬在其上,昂首向天,龟壳纹理细腻可见,顾锦珠用手摸了摸,触手温润细腻,如同小儿肌肤,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

她心中有了底,再次在旁边纸上写下“洮河砚”三个字。

那侍女看见,点了点头。

她走到最后一张桌子前看,上面是一盏镂雕和合如意纹的铜香炉。

辨香这个却不难,身为闺阁女儿家,谁不喜好各种香粉香料,而辨香,几乎已经是每位贵女必学的功课。

她本来以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了,没想到听见身边脚步声响,朱兰已经走了过来。

她果然不愧是上京第一才女,见识极广,答前两题竟然比顾锦珠用时还短。

两人一同站在了香炉前,顾锦珠这时才有了些压力,下意识看了她一眼,朱兰微微一笑,并没有说话。

侍女很快就点燃了香炉,用云团小扇轻轻扇着,一股细细袅袅的香气传了出来。

顾锦珠闻了一下,此香清凉提神,带着一股甜甜的果子香,萦绕在鼻尖,叫人口舌生津。

她细细嗅着,迅速在旁边纸上写下,薄荷,杜衡,月麟香,甘松……

她正想再写下去,香味却逐渐转淡,渐渐淡薄而无味,甜香渐冷,像被泼了一盆寒沁沁的白雪一般,渐渐发出梅花的傲骨寒香。

她微微一怔,又迅速写下水安息,冰片。

须臾,香气又由冷而烈,洗净了冷冽之气,像阳光的气息,温暖而干爽,烟气散尽,香味戛然而止。

品香之人还没回过神来,香炉里就没有香气了,旁边搭在插屏上的素绢帕被拿了下来,空气中只有极淡极淡的一点儿香气,隐约间就消失无痕。

顾锦珠和朱兰都一愣,她们都只写出了一部分,那香气初如浓烈繁复,后来清冽冷淡,和一般的香料大不相同。

两人凝眉苦思,明明还差一味,却偏偏想不起是什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