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1个月前 作者: 猫不糖
第126章

第126章

待韩潇离开后,夏静月一边喂老太太吃菊花羹,一边问道:“奶奶,您怎么态度全变了?”

老太太佯怒道:“难道奶奶改变态度了不好吗?”

“好,当然好了。”夏静月笑眯眯地说。

老太太好气又好笑地瞪了夏静月一眼:“你呀,让奶奶说你什么好,女儿家要矜持一些,哪怕他说喜欢你,你也要含蓄一点。”

“是是是。”夏静月一副很受教的神情说。

老太太太目光透着浓浓的无奈,低叹道:“奶奶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

夏静月自然明白老太太是全心全意为她着想的,喂完了老太太之后,她坐在老太太身前,低声说:“奶奶,我知道您的好,只是以后的路,总要去走走,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

“你都这样说了,奶奶还有什么办法,女大中不留哪。”老太太感叹一阵,又疑惑说道:“月儿,我若是没记错的话,不是传言说睿王的腿残了吗?可奶奶这些日子所见,他行走自如,与常人无异。”

夏静月端了温水给老太太漱口,说:“他的腿以前是有些毛病,不过我早给他治好了。”

老太太一惊:“真的?是你给他治好的?”

“其实他在一年前就可以走路了,只是他上遭皇上的猜忌,下遭众皇子的敌视,如今京中局势不明,暗潮汹涌,他不得不低调行事。”

“如此我就真的放心了,不管以后怎么着,你有一份救治之恩在,他多少会顾忌一些。”老太太此言,显然还是对韩潇没有信心。又说道:“他示弱低调是对的,他再强,再厉害,上有一个老子防着他忌着他,他身为人子,难道要弑父不成?这世间都重孝道,哪怕做老子的有千万种不是,做得如何过份狠辣,也有一句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借口。反而做儿子的若是稍稍反抗了,就遭到千夫所指,被唾骂千年,真真是两副脸孔。那些人倒是忘了,那些所谓的父母也是为人之子,他们为人之子时,可曾做到至纯至孝?自己不一定能做到的事,偏因为自己成了父母,就高高在上了,口口声声说什么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圣言来逼迫孩子来顺从。”

“还有那些皇子,我虽不认识但理到哪儿都是一样,不说争一个国家,就是家里多些钱财的,几个儿子都斗死斗活的。他在百姓心中威望高,他的几个兄弟肯定要联合起来对付他,这一示弱倒是好事。他能屈能伸,我以后也放心一些了。”

老太太虽然是个乡下婆子,但有一些想法,即使是夏静月也觉得前卫和大胆。

估计正是如此,在夏家中,老太太从不站在夏哲翰那一边,只站在理这一边。

就是老太太的这份宽容与理解,夏静月身为一个闺阁女子,才有那么多的自由,才可以过得那么的洒脱。

“奶奶,谢谢你理解我。”

“好孩子,你是我的宝贝孙女,我若不理解你,谁来理解你。”

经过与老太太的一席话后,韩潇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了。不过老太太虽然同意,但韩潇还是能看得出,老太太对他的信心不大,并不是很信任他,只是看在夏静月的份上,才勉强同意了这件婚事。

老太太是夏静月极为重要的人,因此在韩潇心中也是极有份量的。

韩潇思前想后,召了王总管过来。

“老太太在果庄住的这段时间,你仔细侍候着,不管老太太想吃什么,想喝什么,想做什么,你都得办妥了办仔细了。”

“是。”王总管连忙应道。

韩潇负手在书房内转了两圈,顿下脚步,目光落在王总管身上。良久,方说道:“老太太似乎对本王有些成见未解,你做事要小心些,别惹了老太太生气。”

王总管一愣,随即笑道:“殿下,若说别的奴婢不敢夸口,但若说起侍候人来,那可是奴婢的专长。奴婢自十一岁净身入宫,侍候了二十多年主子,怎么样的主子该怎么侍候,奴婢心里都一个小本本。”

“此事就交给你了。”

“奴婢遵命。”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不仅说的是睿王殿下,还有王总管。

日盼夜盼,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王爷殿下要娶亲了,王总管心中那个激动哪,用言语已无法来形容了。

王爷婚事将近,眼看已是铁板上准了的,王总管自然不允许其中发生任何变数,要将一切不利苗头掐死。否则的话,他王安何年何月才能抱上小郡王小郡主?

因此,得到王爷的委托后,王总管决定使出浑身解数,让老太太对王爷刮目相看。

何况他家王爷这么好,大靖顶尖尖的一个,老太太没理由会不喜欢的。

“老太太,您最近身体好些了吧?”王总管亲自端着几样刚从井里镇凉的果子,将一碟西瓜,还有一碟葡萄送到老太太面前。

王总管专门做的就是侍候人的工作,虽然老太太才在果庄上住了十来天,但饮食喜好什么的,都已经摸得一清二楚了。

老太太年纪大了,牙口不好,果肉太硬的不爱吃,喜欢吃些好嚼的,甜滋滋的。除了爱吃葡萄之外,第二喜欢吃的就是西瓜了。

老太太对着王总管认了好几眼,问道:“您是王总管?”

“对对对,就是奴婢,老太太您记性真好。奴婢姓王名安,老太太你直唤奴婢王安就行了。”

老太太连连摆手说道:“这怎么行,月儿说您也是有官阶的,是正、正五品的官,老婆子只是一介白身,如何敢直唤大人的名字。”

“哎哟,奴婢又不是什么朝廷命官,就算是五品,也只是侍候人的内廷宦官。老太太您唤奴婢为大人的话,这岂不是折了奴婢的寿吗?”王安插了一块西瓜,送到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您尝尝,这西瓜是清火,少吃一些可以清清燥热。”

老太太接过,笑道:“这倒是,月儿就说我之前生病就是火气太旺了。”

“还有这葡萄,刚刚摘的,是最朝阳的那几串,最甜了。”王总管等老太太吃了西瓜后,又插了一粒葡萄送上。

老太太点头,赞同说道:“的确是,那些果子长在最上头,太阳晒得最多的,就是最甜最好吃的。老婆子在乡下种了几十年的田,最清楚不过了。不过看王总管您知道得这么清楚,莫不成老家也是种田的?”

问到来历,王总管涌上悲色,坐在老太太下面的脚踏上,眼眶红了红,说:“小时候的事都记得不太清楚了,老家好像是乡下种田的。只是有一年家乡发水灾,田地都被淹没了,然后随着父母乞讨到了京城。后来实在是饿得没有法子,爹娘与其让我活活饿死,不如净了身去做内侍,好歹也能留着一条小命。”

老太太没想到王总管来历这么坎坷,同情顿生:“你这孩子也是个命苦的,若不是没法子,哪家的父母舍不得孩子去做内侍?”

做了内侍,哪怕最后混得人模人样,可也不可能有后代。断了根绝了种,这在讲究传宗接代的世道中,是最令人绝望的事。

王总管泪如雨下,一边抹泪,一边诉说着当年的心酸事,把老太太听得也一把老泪横流。两人一道哭了一场,彼此都觉得亲近了许多。

王总管又说道:“奴婢出身贫贱,命苦倒也罢了,可我家王爷,出身皇族,贵为皇帝之子,可也是个苦命的。”

“此话怎讲?”老太太问道。

“我家王爷的母亲生下王爷时,因月子没做好,惹了一身的病,病怏怏的又讨了皇上的嫌,拖了几年最后还是走了。那时,只留下王爷一个小孩子,怪可怜的。人走茶凉,王爷的母亲位份不高,只是个婕妤,除了美貌外毫无家世,没有岳家帮衬。当时皇上更宠爱大皇子与三皇子,哪里还记得我家王爷,皇宫那个吃人的地方,一个没娘的孩子,又不受帝宠,不知道过得多苦。奴婢记得那时候,王爷又瘦又小的,都说养不活了,没一个人愿意去侍候王爷的。那时奴婢入宫没几年,也是处处受人排挤,最后被派了去侍候王爷,一直到今天。想想当年也是不容易,奴婢也才十多岁,也是什么都不懂的,陪着王爷不知受了多少委屈与吃落……”

王总管想起当年的不易,又哭了一场,把老太太听着也跟着流起泪来。老太太想起了夏静月的小时候,跟着说道:“我家月儿也怪可怜的,她还在她娘肚子里她爹就上京赶考去了,好不容易盼到他高中探花了,却又传来他另娶平妻的消息。那时候,月儿的娘刚生了月儿没多久,也在做月子,却听到京里的人来报喜,说什么哲翰娶了平妻,那平妻也怀上了。日盼着夜盼着人,结果已在京中娶妻安家了……”

王总管说:“还好我家王爷打小就是个争气的,打小知道自己没人可靠,只能靠自己。去了南书房后,他读书格外的用功,慢慢地终于入了皇上的眼,得了几分重视。后来,王爷学文又学武,最终拜得名师,在北蛮侵犯那一年,大靖连连阵亡了两名元帅,无人也出征,王爷主动去请缨。那时,谁都不好看王爷,都认定那是送死的事。可我家王爷,硬是先从将军做起,亲自带兵,亲自上阵,一个个功勋拼到副元帅,最后成为统领百万兵马的五路兵马大元帅,坐镇元帅府。这不仅在皇子中是头一人,在整个大靖也是顶尖尖的人物。”

老太太说:“我家月儿也是个争气的,也是个极其聪明又孝顺的孩子。你说谁能想到,她只是照顾着生病的母亲,就从那些郎中那里学到一身厉害的医术。她一个柔弱的小姑娘,硬是在人才遍地的京城中站稳了脚步,不仅能赚钱养活自己,还能赚钱给我老太婆买衣买吃买首饰,这京中的女子除了我家月儿还有谁?你看那清平庄清乐庄弄的,还有那一片片菊花地,还有现在要开的茶楼,都是我家月儿自己拼出来的,这能耐,别说一个小姑娘了,就是换了一个大男人也难以做到。”

王总管与老太太互相自夸着自家的主子、孩子,王总管夸完了自家王爷后,又夸道:“老太太您说得对,对极了,像静月姑娘这样出类拔萃的姑娘,这京中绝对找不出第二个人。比美貌,她们比不上,比能耐更无法提了。老实说,一般男人还真配不上静月姑娘。如此既孝顺又温婉的女子,老太太,您教得好哪!”

老太太听了王总管这一番夸赞,心中乐开了花,但口中直说不敢当,也跟着夸道:“其实你家王爷殿下也是个很不错的孩子,他身份如此尊贵,却愿意为了月儿放低身段,实在难得。更别提他那一身本事,整个大靖的人都是敬佩的。有本事,有能耐,却不恃功自傲,的确是个好孩子。”

“静月姑娘也是顶好的,别的不说,那一手医术简直是能妙手回春,起死返生。想起去年的时候,所有太医与有名望的大夫都断言王爷双腿无药可治,可就是静月姑娘,她用针那么刺几下,竟然治好了王爷的腿,真是令奴婢惊叹如神技哪。老太太,其他的不说,光这一份恩情,我们王爷一辈子都不会亏待静月姑娘的。”

事情慢慢地说到这地步,老太太也不隐瞒她的顾虑,说道:“你家王爷的确是个好的,可他毕竟是王爷,将来少不了有三妻四妾。月儿她性子犟,到时要让她跟一堆女人争宠,她娘家无权无势的,可如何是好哪?”

王总管立即保证说:“我家王爷一向洁身自好,不是那些朝三暮四之人。老太太您也看到了,我家王爷身边侍候的清一色是男的,没一个是女的,将来又如何会是三妻四妾的负心汉?”

老太太怀疑起来了:“他堂堂王爷怎么会不喜欢女人的?”

老太太的口气和态度只差没问,是不是你家王爷那方面不行。

王总管可不许他家王爷的名声受损,立即给他家王爷解释说:“王爷打小在宫里见多了勾心斗角,明着笑脸,背着下毒手的女人,还动不动就哭哭啼啼,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让人烦不胜烦。那些女人,想巴上你时,什么下贱的事都肯干;一旦你落魄了,落井下石得最狠的也是这些女人。看多了,久而久之就厌了。然后王爷又去学武读书,那些地方全是男子。再后来去参军,那更是男人的天下了。就这么着,王爷就不习惯女人在身边侍候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