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1个月前 作者: 猫不糖
第136章

第136章

宁阳伯府的人被骂得连门都不敢出,他们以前贪杨家是商贾嫁妆多,讨了杨家女做媳妇。可没想到,这商贾人家最是泼皮,一旦撕破脸皮,骂起人来连脸面都可以不要。

宁阳伯府的人不敢出去对骂,即使去了也骂不过市井出身的杨太太,一个个只好做缩头乌龟。

素来最爱颜面的宁阳伯爷查到事情出在宁阳伯夫人的贺礼上,冲到宁阳伯夫人的房中,将宁阳伯夫人臭骂一顿,骂得宁阳伯夫人一大把年纪,都做曾祖母的人了还抹着泪哭。

“我做的那么多事还不是为了你,你只会伸手问我要钱,我哪来的钱?这么一个破落的伯府,我从你娘手里接过来时就负责累累,除了拿儿媳妇的嫁妆来花,我还有什么办法?你骂我有什么用,那些钱还不是给你花掉的,你但凡少摆几次花宴,少弄几场排场,也不至于弄得如此。”

宁阳伯爷冷笑道:“我花掉的?说得好像你没花一分似的,你样样吃的穿的,哪样比我差了?花宴酒宴,你没摆过?总之现在我不管你这么多,你得去把那泼妇赶走,免得让伯府丢人现眼,颜面尽失。”

宁阳伯夫人啐了一口:“你能去赶你怎么不去?需要钱就由你说了算,出事了就让我一妇道人家出面解决,你别忘了,你才是宁阳伯府的伯爷!”

“放屁!她一个泼妇难道要我堂堂一个尊贵的伯爷跟她对骂?我这伯府的脸面何在?”宁阳伯爷又将宁阳伯夫人臭骂一顿,说道:“这是女人之间的事,不是你出面谁出面?”

宁阳伯夫人叫道:“你明知道她是个市井泼妇,还要让我出去丢人现眼,岂不是让我也成了泼妇?”

“这么点小事都摆不平的话,还要你这个当家主母做什么?小心老子休了你!”宁阳伯爷拂袖怒去。

宁阳伯夫人震惊地瞪着宁阳伯爷离去的背影:这老东西竟然说休她?她都一大把年纪了,都是做曾祖母的人了,如果被休,还不如一头撞死。

宁阳伯夫人不敢把宁阳伯爷的话当耳边风,做了半辈子的夫妻,她是清楚不过,这位伯爷最是冷心冷肠,自私自利惯了。没准他脑子一糊涂,就真的做出休妻的事来。

给宁阳伯府操心操劳半辈子,老了却遭遇这样的事儿,宁阳伯夫人禁不住坐在冰冷的地上大哭一顿。

不过宁阳伯夫人怎么着也是当了几十年的伯夫人,哭过之后,约摸着杨太太骂够了,让人把杨太太给请回来。

杨太太出身市井,又嫁入商贾之家,除了够泼外,也是最懂得审时度势的。

杨家再有钱也是商户,宁阳伯府再没落也是伯府贵族,骂够了本就算了,再不识趣的话杨家也讨不了好处。

因此,杨太太被宁阳伯夫人请入伯府后,抬了抬身段之后,就要求和离。

宁阳伯夫人如何肯答应?先是被亲家臭骂一场,然后又让杨氏和离出去了,宁阳伯府颜面何在?

如这等豪族贵门家,第一要紧的就是颜面,颜面都没有了,让伯府如何在京城中混?

杨太太见宁阳伯夫人的强硬态度,便知和离不易。可若是不和离,她这一闹,两家已撕破了脸,小姑子再被送回伯府的话,定要被记仇的宁阳伯府人给弄死。

最后,杨太太承着破财消灾的想法,给宁阳伯夫人两个选择,一是不和离,然后杨家的人天天来伯府门口骂一顿,骂得全大靖的人都知道宁阳伯府的破事;二是和离,杨家私底下给宁阳伯府一万两银子。

宁阳伯夫人不愿意,可又担心杨家天天来骂,一个杨太太就够头疼了,据说杨家本家的人已浩浩荡荡地从英州过来,正在路上。若是杨家一大家人跑来骂,那伯府门前不就成了菜市场吗?况且这事若是被捅到皇帝面前,皇帝嫌伯府丢脸,捋了伯府的爵位怎么办?

当然,宁阳伯夫人最不愿意的,就是嫌一万两银子太少了,张口要杨家给十万两银子,否则别想和离。

宁阳伯府的人虽然爱颜面,但更爱银子。只要银子给得足够,颜面也是可以卖一卖的。

杨太太讨价还价,最后以五万两成交。

于是乎,杨家丢了十几万的嫁妆,又费了五万两银子才让杨氏得回自由身。

杨家本家的人到京时,实在是咽不下这一口气,在带着杨氏回英州后,又悄悄派人把这事捅了出去。

消息一传出去,京城中人简直是大开眼界,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不仅把人家好好的女儿挫磨得连孩子都生不出,还败光了人家的嫁妆,如今和离了还要女方赔银子。从来和离都是男方给女方银子,只有宁阳伯府要女方给男方赔银子。

这岂不是真应了杨太太所骂的,睡宁阳伯府的男人跟去青楼嫖龟人似的,还得倒赔钱?

一夜之间,宁阳伯府新得了一个响亮亮的外号宁阳龟府。

宁阳伯府丢了脸,但得了五万银子的横财,两两相抵,竟也没觉得有多羞耻。正当宁阳伯府又开始大手大脚地豪阔时,宁阳伯夫人另三个儿媳的亲家结伴而来,带着嫁妆红单要来盘点嫁妆。

宁阳伯夫人的大媳妇嫁过来已有二十余年了,别说嫁妆了,连嫁妆的影子都无处可寻。

那二媳妇与三媳妇也嫁过来十几年,女儿都在议亲了,庶出的儿子也有成家的了,嫁妆更是早被败光了。

三家亲家拿着嫁妆红单,逼着宁阳伯夫人要么赔嫁妆,要么和离,绝不妥协。

这三家可不是杨氏商贾,宁阳伯当初跟这三家联姻时,老伯爷还在,宁阳伯府还有几分脸面,结的这三家亲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其中大媳妇更是来自另一个伯府的,底蕴比宁阳伯府还强,他们不欺宁阳伯府还罢,宁阳伯府哪还敢欺负他们?

三个儿媳的嫁妆加起来也有二十万,宁阳伯府哪拿得出来?

于是,三家亲家强势要求和离,哪怕女儿已在伯府生了女儿,也要和离回去。

盖因宁阳龟府的外号太难听,宁阳伯府的吃相太难看,这三家亲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宁阳伯府的丑闻已经严重影响到三家人的声誉。三家人每每出去做客,都被人拿来说嘴,甚至连家中晚辈的亲事都受到严重的影响,有三桩已经换了庚帖的亲事都被退了。

再此下去,三家人都要被宁阳伯府连累得一起倒霉。

所以,三家人暗中商议后,一起出手,强势地要让女儿和离出去。

这边刚闹完和离,那边,宁阳伯夫人借高利贷的事情又爆了出来,宁阳伯府一时间风雨摇摆。

宁阳伯爷对着宁阳伯夫人就踹了一记窝心脚,指着宁阳伯夫人怒喝道:“你这恶妇,先是败光儿媳的嫁妆,又借了五十多万的高利贷,你想毁了我们伯府吗?”

宁阳伯夫人捂着发疼的胸口怒道:“这些还不是你们给败光的?当年我一嫁到伯府,你娘就把家交给我来管,你道你娘这么好心?岂不知当时伯府就欠了人家十几万的银子,那都是我拿嫁妆给填上去的!老伯爷去逝,你要讲排场,费了十几万银子办丧事,这钱哪来的?后来老伯夫人去逝,你说娘养你不容易,排场不能比老伯爷的差,又办了十几万银子的丧事。再后来,你又说府中的园子太小,宴客时不够体面,又费了几万银子重建梅园……”

林林种种,每年的大开支宁阳伯夫人一一数出来,再加上每年府中开支要几万,一笔笔的银子,就如同那洪水一般花了出去。

宁阳伯爷却不爱听这些,他只知道欠钱了,钱是宁阳伯夫人欠的,与他无关,非逼着宁阳伯夫人自己想办法填窟窿,还借贷。

宁阳伯夫人自己的嫁妆全填进去了,哪来的银子可填,正当宁阳伯夫人心力交瘁时,京中又风传皇上觉得宁阳伯府的事闹得太不像话,要捋了这爵位。

宁阳伯爷是最自私自利的人,如果没了这爵位,不如让他去死。与其让他去死,不如让别人去死。

宁阳伯爷拿着一道白绫扔到宁阳伯夫人身上,“事情已经闹得皇上都不满了,府中必须要有一人来承担此事,你去死吧!”

听着这位陪伴了五十年的另一半说出此冷酷的话,宁阳伯夫人浑身发冷,“你、你让我去死?”

宁阳伯爷冷笑地说道:“事情闹得这么大,皇上是定要夺我的爵,要想不被夺爵,只有一个法子,就是有人将全部丑事都揽在身上,再以死谢罪。这死的人份量得要足够,府中份量最足的,不是你就是我,我一死这爵位就到头了。我思前想前,只有你去死,才能救下整个伯府。”

“你到底是不是人!我为你们梅家做牛做马,出了事儿你却让我去死,你这个混蛋。”宁阳伯夫人如若癫狂,扑向宁阳伯爷又是骂又是咬。

宁阳伯爷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宁阳伯夫人踹往地下,气喘吁吁地说道:“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四个儿子的媳妇都和离了,如果没了爵位,你四个儿子还能娶得到媳妇吗?还有你的孙女,她们能嫁得出去吗?你的孙子,能娶得到孙媳妇吗?你不死的话,你的儿子、孙子、重孙以后怎么见人?为了他们的前途,你必须死!”

宁阳伯夫人呆呆地坐在地上,连哭都流不出眼泪来。

正如宁阳伯爷所说的,这一桩桩丑事都必须要有人来全扛了,否则整个伯府都完了。她的儿子,她孙子孙女,还有刚出生不久的重孙子……

随着菊花地上面的菊花越开越多,好时节茶楼开张的日期也越来越近了。

夏静月在庄上忙过了一阵后,又让人去排吉时吉日。

开张这一天最重要的镇场人莫过于法明禅师。

虽说法明禅师与韩潇私交甚好,但毕竟这是夏静月的茶楼,夏静月为表诚意,从刚晾干的菊花中取了最好的菊花包成礼物。在给韩潇做菊花药枕时,又多做了一个做礼物。

同时,夏静月还有一件私事想请教法明禅师,便带着厚厚的特产礼物,与韩潇一道去青山寺给法明禅师下帖子。

韩潇看着夏静月搬了一样样东西上来,甚至其中还有一个枕头,不由吃味地说道:“哪需要给他带这么多的礼物,带几个芋头去就行了。”

夏静月放好东西后,笑道:“那照你的意思是,以后给你送礼也不要其他的,送你几筐粟子就行了?”

“我与他能相提并论吗?”韩潇板着脸说。

夏静月见他仍是一脸的醋意,凑到他身边低声说:“这不今年的芋头还没有收嘛,才给法明禅师带了些菊花茶过去。给你的两个枕头已送到华容山庄去了,这个枕头是用做你的枕头余料做的。”

韩潇虽然知道夏静月话中说得夸张,但就是听了这话觉得舒服,唇边慢慢扬起笑弧,“这还差不多。”

夏静月瞧见他愉快的样子,横了他一眼,又禁不住好笑地转头去看窗外的风景。

青山寺上,法明禅师前几天就收到了韩潇要拜访的帖子,特地请他们到寺后的院子来作客。

马车绕到青山寺后面,从小道上去,一直来到小院前。

这一座院子坐落在竹林深处,极为清静,是法明禅师的住处,平时甚少有人过来。

夏静月从马车上跳下来,打量着这座院子。

只见院门半旧,白墙斑驳剥离,院内一株古松半探出来。

古院深深,近处风吹竹林响,远处依稀传来梵唱声,令人产生出连灵魂也跟着平静的安宁。

院门吚呀一声打开,里面走出一名灰衣僧人来。

那灰衣僧人双手合什,“两位施主请,禅师已经久等两位贵客了。”

夏静月与韩潇跟着灰衣僧衣往内走去,从一道碎石甬道走去,穿过重重树荫,来到一处断崖前。

崖前,一株千年古松遒劲如龙爪,茂盛的树冠延展前伸,遮挡住天空的烈阳,使得树下一片阴凉。

树下有一张圆形的石桌,石桌上刻着纵横交错的棋盘,桌边立着四张石凳。

法明禅师正在松树下煮着泉水,不断翻滚的热水冒出一片片白色的水蒸气,将他衬得仙气飘渺。闻得人声,法明禅师抬起头,润朗的嗓音如林间的清风,“老衲的泉水已经煮好了,贵客的茶也该奉上来。”

“茶叶今儿是没有了,花茶倒是有一些。”韩潇携着夏静月从容而来。

法明禅师站了起来,望着携手而来的一双璧人,男的挺拔俊逸,女的轻盈柔美,如一对神仙眷侣。

法明禅师朝夏静月双手合什,笑道:“女施主,好久不见。”

夏静月回了礼,也笑道:“大师,许久不见了。”

从去年夏天华容山庄一别,不知不觉,已经一年有余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