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宣政院

2020-02-27 作者: 掰玉米
第24章 宣政院

七百多年前,匈奴伊稚斜单于袭扰大汉北境,结果,惹恼了汉武帝,汉武帝挥师北上,差点灭了匈奴全族。

如今,盛唐之威,并不逊于强汉,但自己,可比不上伊稚斜单于。

“我吐蕃,愿世世代代,向大唐称臣。”松赞干布双膝跪地,叩拜道。

李世民微微点头,这小子,还挺识时务的,不过,光称臣可不够。

要是过些年,翅膀硬了,那,会不会给自己来一个“臣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死了这么多人,解决吐蕃问题,必须一劳永逸!

“称臣?你松赞,在我大唐,可没有称臣的信誉了,想个别的吧。”李二陛下冷冷道。

“这……”松赞干布不知道说什么了。

“你没有办法,朕倒是有个办法,你,愿不愿意听听?”李二陛下微笑道。

大唐皇帝有办法,那自然是最好的事,松赞连连点头,道:“愿闻其详。”

“设立宣政院!”李二陛下眼神一亮,道。

宣政院,始建于元朝,当时,正是宣政院的建立,才使得吐蕃,正式划归到我国的行政版图之中。

现在,吐蕃是个头疼的问题,一时间,自己也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处理,那,不妨借鉴借鉴元朝的办法。

“宣政院,这是……”松赞干布一愣,这个新奇的词,他还这是第一次听说。

“朕,要在逻些,建立宣政院,宣政院内,设置院使10员,从一品,同知2员,正二品,副使2员,从二品。官员由朝廷任免,跟你一起共治吐蕃,你,可有异议?”

听到这话,松赞干布如五雷轰顶般,愣在了原地。李世民这是要干什么?这是要吞并吐蕃啊!

松赞干布虽然反对,但却不敢反驳,就只是用沉默,来抗争李世民的命令。

可李二陛下可不管这些,吐蕃的事,已经耗费了他大量精力,这事,必须要有个结果!

“松赞,你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归顺我大唐,二,是从地图上消失,你,选吧。”李二陛下冷冷道。

要么归顺,要么消失……

松赞干布一声苦笑,现在,也由不得他选择了。

他很清楚,大唐之所以选择议和,是因为自己据守高原天堑,唐军强行攻占死伤太大,可,李世民要是真急了眼,那可不会管你天堑不天堑。

事到如今,也只得如此了。

“臣,无异议。”松赞干布双手相合,跪拜道。

……

连威逼带利诱,松赞干布的吐蕃问题,总算是被自己解决了。

得到了松赞干布的认同,剩下的事就不用自己操心了,交给吏部就行了。

退朝后,李二陛下就把房陵公主给叫了过来。

这些日子过去了,交给她办的事,应该也有眉目了吧?

炼铁难度高,可是,琉璃和盐没什么问题吧?

他得赶紧给自出活啊,自己还要拿着这些东西,去贸易呢。

房陵公主匆匆而来,形迹神秘,几乎没人看见。

这,是李二陛下的授意。

毕竟,现在的大势,还是重农抑商,在民风未改的情况下,自己这个做皇帝的带头发展商业,那,能被魏征骂死。

钱,得快点赚,不过风气,得慢慢改。

“房陵,朕,交给你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看着李世民期待的眼神,房陵公主有些着急。

交给自己的三样图纸,自己还没看全呢,琉璃,冶铁,制盐,自己,刚把制盐给弄明白,这进展,是不是太慢了?

“臣妹,能力有限,那图纸,又太过高明,这些时日,臣妹,就只制出了,精盐。”房陵公主说完,便小心翼翼的从袖口里拿出了一个小荷包。

李二陛下接过荷包,打开荷包后,便看到了白花花的盐巴。

沾起一点,放在嘴里。

嗯,味正!

刚过半月,这房陵便制出了可食用的精盐,这个效率,已经很高了。

虽是如此,但,李二陛下也未打算嘉奖。

他需要房陵,谨慎的给自己干活。

“这么长时间,就只完成这一项,房陵,是不是因为不是给自己做,不尽力啊?”

闻言,房陵汗毛直立。

“臣妹不敢,只是琉璃与冶铁工艺实在有些复杂,再给臣妹五天时间,一定给陛下一个交代!”

房陵跪拜道。

“平身吧。”

李二陛下抬手,房陵公主起身。

“这精盐,每天能制出多少?”李二陛下问道。

“回陛下,以现有的人力物力,四斗。”房陵公主道。

“四斗……”李二陛下琢磨了起来。

四斗,换算成现代单位,约是二百斤,每日二百斤盐,虽是不多,却也够长安城内的大户人家使用。

“足够,房陵,你把产出的精盐,以高于粗盐十倍的价格投入市场。”李二陛下道。

“十倍,是否太贵?一般人,恐消费不起。”房陵公主担心道。

“你尽管去做,别的,不用管。”

一般人连买粗盐都会核算一番,就不用说是精盐了。

这高价精盐,本就不是给他们备的。

长安城里,最不缺的就是富商大贾以及功勋侯爵,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财富,这盐,就是为了卖他们的。

这些人,无不是贪福享乐之主,多花点钱在他们的嘴上,他们,舍得。

而且过段时间,其中经商之人,就一定会被这巨大的利益所吸引,倒时,制精盐的多了,盐价,自然下跌。

虽然让技术外流,会让自己少赚相当大量的钱财,但,毕竟自己不是资本家,自己,是皇帝。

房陵公主得令,便退了下去,而李二陛下,也得回去批阅奏折了。

自己,得去弄些咸鱼点,换点更厉害的东西了。

上次跟吐蕃一战,结果虽是以大唐的胜利而告终,但,这也让大唐,付出了三万青壮的代价。

这伤亡,太大了。

制作火器的议案,该提上日程了。

轻重机枪重火器据现在的大堂而言,还太过遥远,不过火铳、火箭、炸药,这些必须要在短时间内量产,装备部队。

有了这些东西,不管你是突厥铁骑,还是高句丽勇士,都得在朕的面前,俯首称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