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设立商业司

2020-03-05 作者: 掰玉米
第118章 设立商业司

张由还是什么都没说。

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可是明白的很。

粮食这东西,在曾经是紧缺之物,可是,在陛下推广了新式水稻与新式小麦之后,这粮食,就变的吃不完了。

吃不完,不能放坏掉,将粮仓储满之后,剩下的,就只能卖掉。

可是,卖这个字眼,让张由的心里,很不舒服。

其实,他就像是一个小地主,粮食这东西,就像是他的命,他甚至有种让粮食烂在仓库里,也不拿去卖的冲动。

这,就是他的局限性。

“张部长,咱们,得与时俱进,如今我大唐子民,已经不会因为填不饱肚子而发愁了,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就该让人民,过上更富足的生活,不是吗?”李二陛下笑问道。

张由点了点头,陛下这话说的,没有问题。

“商,也分官商和私商,朕让你做的,是官商,赚的钱,是要上缴国库的,所以,你也不用有那么大的心里压力。”

“朕,决定在农业部中,设立商业司,专门负责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售卖,这些,就不用你操心了,朕,会派专人去管理,届时,只需你与他对接即可。”

李二陛下,可是培养了一批商人呢,虽然人数有限,但,能从房陵公主那毕业,至少说明,水平还是不错的。

“老臣,全听陛下安排。”张由拱手道。

李二陛下看的出来,张由还是有些难以接受,但,这可由不得他。

农产品农副产品商业化,乃是李二陛下的国策。

“对了,还有一件事,你得给朕办好。”李二陛下突然想起豆芽的事,刚刚一直在讨论农产品商业化的问题,差点就把主题给忘了。

“陛下请讲,老臣,定当竭尽全力。”

“朕,需要你准备大量的豆芽,足够两万人食用半年的量。”李二陛下道。

“陛下,要大规模种植大豆?”张由皱了皱眉。

大豆这个东西,并不是主食,而且用途也很有限,大面积种植,是不是有些浪费资源啊?

“不,这些豆芽,朕拿来有用,记得,一定要可食用的豆芽,这,有难度吗?”李二陛下问道。

“难度,倒是没有,只不过,需要一些时间,现在的大豆,已经孵不出豆芽来了,仅有的豆芽,还都是明年的种子,这些,动不了。”张由为难道。

“这样啊。”李二陛下皱了皱眉,看来,航海大业,也只能拖到明年了。

不过,也正好,一年的时间,足够大唐完成工业革命了,届时,大唐的工业生产能力,便会大幅提升。

到那个时候,大唐应该已经有了几条主干铁路,国内的市场,应该已经饱和,到时,去开辟国外,也算是水到渠成。

现在,也只能等一年了。

“好吧,那你去准备吧,以后每年都给朕留出大量大豆芽来。”李二陛下道。

“是。”张由拱手应了一声,然后,便退了下去。

张由退下后,李二陛下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

那就是如果中途可以补给的话,就没必要非得用豆芽了。

自己有了海图与罗盘,延安去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国家就好了,完全没必要去美洲啊。

去美洲,是去殖民,李二陛下,完全可以暂时放弃殖民,选择去商贸啊。

想到这,李二陛下不禁一拍脑门。

自己,还真是掉进这个坑里了。

想通之后,便在商城中,兑换了海图与罗盘图纸。

海图,交由绘画高手仿制几份便可,至于罗盘,就交由工部制作吧。

李二陛下拿着图纸,直奔工部而去。

进了大门,便看见一帮工人,在卖力的坐着纺织机。

正在监工的张悠之看到李二陛下后,赶紧跑了过来。

“陛下,棉花去籽机已经全部完成,已经给张由大人送了过去,现在,正在做纺织机。”张悠之报告道。

“嗯,不错,朕,再给你点东西。”李二陛下说完,便把航海图与罗盘图纸递给了张悠之。

一看到图纸,张悠之就是一阵头疼。

虽然做好了给钱,但,也是给些休息的时间啊。

虽然有些不满,但张悠之也不能说什么。

接过图纸一看,发现是航海图跟罗盘。

这图纸,可是让张悠之开了眼界了。

活了这么久,他还真是第一次见过这么精准的海图,这么精密的罗盘图纸。

“陛下,您这东西,都是从哪里来的啊?这,都可堪称巧夺天工了!”张悠之感叹道。

“都是波斯使者带来的礼物,朕那,还有不少好东西呢,以后,都会慢慢让你看见的。”李二陛下淡笑道。

张悠之刚想感叹一句波斯人真厉害,听到后半句话,刚到嘴边的话,就被噎了下去。

看来,以后是没什么安生日子可言了啊。

不过也还好,李二陛下倒是还挺厚道,让他们累的时候,银子,从来不会落下。

“这海图,你找画师,多绘制几份,还有这罗盘,一定要给朕做好,这个东西,出不得半点纰漏,几千甚至是几万人的船队,都靠他指方向呢。”李二陛下道。

听完李二陛下的话后,张悠之的手心,就渗出了冷汗。

这个任务,太艰巨了。

“怎么,有难度吗?”看着张悠之的状态,李二陛下皱了皱眉。

“有,但,臣一定会克服!”张悠之一本正经的道。

看到张悠之这个反应,李二陛下便放了心。

其实这事,也只能交给张悠之,别人,还真不一定有这个能力。

张悠之,算是大唐唯一的“科班出身”了。

机械世家出身,父亲是有名的木匠,从小跟他父亲学了不少东西,也算是心灵手巧。

正是因为如此,李二陛下,才会如此器重他。

交代好了,李二陛下就离开了工部,回到了御书房。

没有事做,李二陛下便坐在书案边看起了奏章。

看着看着,李二陛下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安南国,有动静了。

岭南道上奏,安南国武装屡次劫掠岭南商贩,而且,大军也有集结之意,看样子,是对西南有想法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