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启用寒门

2020-03-05 作者: 掰玉米
第152章 启用寒门

这事,就得找刑部尚书好好的聊聊了。

距离上次,宇文阔行刺事件还没过去多久,刑部尚书这个职位,还一直空缺着。

明天的朝会,得把刑部尚书的人选定下来了。

李二陛下已经想好了,从今以后的官职,不在留给士族大家。

他们的成员在朝廷中,已经占了太大的比重。

虽然,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的手里,但,反对的声音太多,终究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世家大族的结党营私现象太为严重,以现在的朝堂为例,文官们,几乎都以长孙无忌为首,几乎没有人会跟长孙无忌,持相反意见。

这,就让李二陛下很不开心了。

朝廷,是朕的朝廷,可不是你长孙无忌的朝廷。

李二陛下,急需一些敢说真话,不畏强权的人,来充盈这个朝堂。

上次,科举不是出了一批寒门进士嘛,之前,自己已经让他们去地方做了从六品的官,经过这小半年的锻炼,相信,他们的行政能力,应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几个人,李二陛下可是一直让人盯着呢。

“来人,把太子给朕叫过来。”李二陛下命令道。

“是。”听遣的太监应了一声后,便直奔东宫太子府而去。

没有一刻钟的时间,李承乾,便被带到了御书房。

“儿臣给父皇请安。”进了御书房后,李承乾便恭恭敬敬的给李二陛下行了个礼。

“不必多礼,上次,朕让你多关注那些寒门,你可有认真啊?”李二陛下问道。

“父皇交代的事情,自然不敢怠慢。”李承乾拱手道。

“那就好,这几个人,表现怎么样啊?”

“回父皇,这些人很不错,在职兢兢业业,假以时日,必会成为我大唐的栋梁。”李承乾道。

假以时日,那,就是未来呗。

“可是,朕,等不了那么长时间,既然,他们是栋梁,那,朕现在就要他们撑起大唐的江山。”李二陛下道。

李承乾也不傻,听李二陛下的意思,就知道李二陛下要重用这些寒门了。

可是,他们年纪不大,且政绩也不高,这个时候委以重任,怕是不妥啊。

虽然不同意,但,身为儿臣,也只能委婉的反驳。

“父皇,他们是栋梁,但,还没粗撞撑起大唐的程度,儿臣觉得,是不是再让他们成长些时日呢?”李承乾问道。

的确,他们现在确实很年轻,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在朝堂上确实小了些。

但,他们虽小,但,心却很正直,朝臣虽大,但,都是一些明哲保身之辈。

两者相比,高低立现。

“你说的,朕也考虑过,不过,现在的大唐,生病了,是慢性病,朕,继续一剂猛药,来给大唐治病。”李二陛下说道。

李二陛下都把话说道这个份上了,那李承乾也就不好再反对什么了。

“不知父皇,想把这些人,安排到哪个位置?”虽然李承乾没什么政治权利,但这事,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好。

而且,要是结果太过震撼的话,还可以去找长孙大舅商量商量。

“刑部不是空缺着职位呢吗?让这几个人去刑部,厉害的,当尚书,差一点的,当侍郎。”李二陛下道。

“这,尚书可是正三品的官员,侍郎也是从三品的官员,就让这么些没有经验的人出任,这,是不是不好啊?”

听了李二陛下的打算,李承乾可是被惊到了。

李二陛下,这还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将几个不到三十岁的人安排进刑部,而且,还要给到刑部尚书,刑部侍郎这种官职,这,是要引发朝野轰动啊!

“不好?有什么不好的,朕觉得,挺不错的。”李二陛下淡淡道。

“他们资历尚浅,而且,还太过年轻,像别的部,侍郎最少三十五岁,尚书,最少四十五岁,要是父皇这么拔擢,恐朝臣们不服啊。”李承乾拱手道。

“哼,朕管他们服不服,他们能力不够,还不让别人升迁了?官员任免,用不着他们操心,如果这几人好用,朕,自然会重用,如果这几人没这个本事,朕,也不会让他们在这个职位上,停留太久时间。”李二陛下道。

“可……”

“没什么可是的,你照办就是了,你去把他们几人传进京城,明天,朕要在早朝上,任命他们。”李二陛下道。

“是。”李承乾拱手应了一声,然后,便退下办事去了。

虽然,他觉得李二陛下此举很是荒唐,不过,这么多年,李二陛下是个什么脾气,他也清楚。

李二陛下的想法,可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了的。

李承乾出去后没多久,武媚娘便从门外走了进来。

刚刚照面的时候,看着李承乾那一脸为难的样子,就知道李二陛下,一定又下什么震惊的政令了。

“陛下,太子,怎么一脸为难哪,您,是不是又要办大事了?”武媚娘问道。

“朕,想提拔一些年轻的寒门,你觉得,怎么样?”李二陛下笑问道。

“这是好事啊,提拔了寒门子弟,那对天下寒门,都是一种鼓励,寒门踊跃做官,倒是,我大唐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可用了。”武媚娘笑眯眯的道。

“如果,是提拔他们做刑部尚书,刑部侍郎呢?”李二陛下又问道。

“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啊,可以让他们先做一阵,以观后效嘛,如果他们能很好的适应这个职位,何乐而不为呢?”武媚娘笑道。

李二陛下还真没想到,武媚娘答应的居然这么痛快。

现在,李二陛下也就明白了。

其实,让年轻人任高官,这,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这如果出任,自然会损害老牌大臣们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不会同意,太子跟老牌大臣几乎是站在一个阵线上,所以才会反对。

但武媚娘就不同了,这事,跟武媚娘没有一点关系,所以,她才能毫不犹豫的赞成。

正所谓,旁观者清,武媚娘这个旁观者没意见,那,也就可以实行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