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非洲遭灾

2020-03-06 作者: 掰玉米
第307章 非洲遭灾

“这个……臣不敢保证,但,一定竭尽全力!”张悠之抱拳道。

两天之内,装完全部的电力设备,这个难度,可不小,张悠之可并没有这个把握。

“尽力就好,这东西,要尽快落实,只有让人们快些享受到电灯的福利,人们对于电灯的排斥心理,才会变弱。”李二陛下道。

“是,那臣,这就去做了。”张悠之抱了抱拳,然后,便准备离开这里去仓库,不过,却被李二陛下给叫住了。

“陛下,还有何吩咐?”张悠之转回了身子,问道。

“让朕,看看你们的电灯泡。”

李二陛下突然想起来,让人排斥的原因,是不是跟灯泡的外观有关系啊?

毕竟,无论估计,人们,都是外貌协会的,对一件东西的喜好,可能就在于它的颜值。

听到李二陛下的话后,张悠之便把李二陛下请到了工业部的仓库。

仓库中,有做好的灯泡,当看到这些灯泡后,原本的期待感就下降了一些。

就只是一个半圆的灯泡而已,跟皇宫中有形状,甚至有色彩的简直没法比拟。

怪不得民众不喜欢,要是做成五彩斑斓的,平民的抵抗情绪,就一定不会有那么强。

大唐,是个浪漫主义的国度啊!

倘若夜晚的街道,都被五彩斑斓的色彩所填充,那一定会吸引很多年轻人的目光,年轻的情侣,或许便会在这里,谈情说爱。

这色彩,会成为长安城里一坐靓丽的风景线,如果,有外国使臣来此,一定会被大唐的风景,给惊艳到。

“先停停吧,这些灯泡,不要往大街上装了。”李二陛下道。

李二陛下这命令,可是让张悠之等人摸不到头脑了。

“陛下,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做?”张悠之问道。

“设计新款式,这些灯泡太老掉牙了,仅仅是个照明之物,还不能吸引人的眼球,这些灯泡就算是放到大街上,也就只是能发出黄白色光芒的照明工具而已。”

“如果,把它设计成工艺品的话,那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再配上一些浪漫的颜色,朕就不相信,人们,还会排斥这样的电灯。”李二陛下淡笑道。

“那臣,这就去重新制作。”张悠之拱了拱手,然后,便带着工人们,重新制作新琉璃去了。

造型好说,用个像样的模子便可以做到,至于颜色,也并不难,在玻璃还是液态的情况下,兑入染了色的水,也就解决了。

制作灯泡的时间并不长,麻烦的是,把钨丝装进灯泡里的这个过程。

这,没个几天功夫可完不成,不过也没办法,现在,就只能等了。

李二陛下这紧锣密鼓的筹划着电力推广的事情,推海外的事情,就很少关注了。

而就在这时,刘仁轨便传来了消息。

现在,他们已经在非洲东部登陆,他们的位置,应该在索马里半岛。

虽然,与西欧人的交易点在北非,不过,现在的苏伊士运河还未开通,大唐的船只,还过不去,而唯一的通道,就只有西班牙与摩洛哥之间的那条直布罗陀海峡。

可是,直布罗陀海峡上,已经被拜占庭帝国的人布满了水雷,刘仁轨的船队根本就进不去。

所以,为了完成李二陛下任务,刘仁轨就只能从索马里东岸登陆,准备从东部上岸然后,步行到北非地区。

可是这时,他遇到了麻烦。

非洲的人虽然多,不过,却非常贫穷,这里,遭遇了饥荒。

满地都是饿死的人,实在是太惨了。

刘仁轨有些看不下去了,虽然,这些索马里人,并不是大唐人,不过,出于人道主义,他也想帮一下。

所以,便给李二陛下来了消息。

刘仁轨请求,将船上的一些食物交给他们,让他们度过今年的贫困期,而船队,也放弃原有计划,回到澳洲重整起鼓。

虽然,这样会损失很多的金钱,不过,任性都是懂得报恩的,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唐帮他们度过了饥饿期,那在他们缓过来的时候,也一定会帮助大唐吧?

大唐在非洲,并没有落脚之地,如果大唐跟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那将来开拓了北非市场后,索马里这地区的人民,便会成为大唐最坚实的后盾。

起初,李二陛下是不想帮这个忙的,毕竟,非洲人的性格,李二陛下很清楚。

索马里地区,现在也都是一些部落而已,并没有什么国家可言,想让他们做后盾,根本就不可能,这个时候,就算给他们帮助,也只是干赔而已。

李二陛下,不想做赔本的买卖。

不过,自己的部下都发了善心,要是李二陛下不同意,那非洲索马里地区,就会有大量的人饿死。

看到死人,士兵们难免会心生同情之意,那对自己的公信力来说,就是一种损害。

所以,这些人,李二陛下得帮。

李二陛下不仅仅要给他们粮食,更要教他们耕种,李二陛下,需要非洲的人民,从原始社会,想农耕社会进步。

这样,他们就能成为大唐的商品倾销地了。

他们手里有了钱,就会买大唐的工业制成品,而为了赚钱,他们就会投身到采矿业等等。

他们的矿产以及其他资源流入到大唐的手中,而大唐,则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把这些东西转变成产品,最后,做成成品,再卖回去。

这样,在经济上,他们就成为了大唐的附属。

李二陛下让快艇回复,并附带上了几箱稻米与小麦的种子。

刘仁轨得到了李二陛下的指示,然后便动了起来,把粮食,与种子,都给了酋长。

刘仁轨亲自教授这些非洲人更重的方法,让他们,把这东西种在土地里,来年的时候,就会有吃不完的粮食,他们,也就不用为了饥饿而烦恼了。

酋长带领全族人,表示了对大唐的感谢,还给刘仁轨送了不少好东西。

刘仁轨也很开心,然后,便打算在这驻扎一晚,第二天回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