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追根溯源

2020-03-06 作者: 掰玉米
第413章 追根溯源

虽然长孙皇后让韩莹莹禁足三月,不过,其实根本用不了三个月,估计用不了一个星期,长孙皇后就会解除这个禁令。

在韩莹莹被“禁足”的这段时间,李二陛下都会在这住,这,是一定会刺激到长孙皇后的。

平时,李二陛下都住在御书房勤于政事,可是,禁足韩莹莹之后,李二陛下就会一直在韩莹莹的寝宫里呆着,这,不是沉迷女色了吗?

虽然,作为皇帝的女人,不能“独得皇帝恩宠”,但,也不能让皇帝专宠一人啊!

所以说,只要长孙皇后的脑子没问题,那就一定会挑一个合适的时机,解了韩莹莹的禁足。

被禁足的事情好解决,罚俸也不是问题,唯一麻烦的,就是这个面膜的生意了。

看长孙皇后的样子,应该对这个东西很排斥,后宫可是面膜的发力地啊!要是皇后坚决反对,那,所有嫔妃都不能做,微商,就从源头上,被杜绝了。

李二陛下得找个机会,好好跟长孙皇后聊聊了。

虽然皇后这个人很古板,不过,李二陛下相信,只要自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长孙皇后是能理解的。

毕竟,这微商很赚钱,而赚钱,就是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啊!

这一晚,李二陛下便要在韩莹莹的寝宫住下,想跟韩莹莹亲热亲热,不过,人家根本不让。

一是因为刚刚生产不久,而且这阵子又带孩子有经商,身心有些疲乏,当然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皇后对她的处理,李二陛下的不作为让她很是气愤。

我都被人欺负了,你都不管,现在还想跟我要亲热?门都没有!

人家不让,李二陛下也没办法,不过也没什么,就当是换了一张床,正常睡觉就行了。

第二日清晨,李二陛下早早的就来到了朝堂,而今天的早朝,大臣们来的倒是挺早的。

也可以理解,侯君集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谁还有心思睡懒觉。

“众爱卿,今天来的都很早嘛,看来,应该是有事,想根朕说吧?”李二陛下前倾着身子,笑问道。

李二陛下说完之后,房玄龄便站了出来。

“陛下,侯君集此举违背人伦,枉为人臣,臣建议,应该把此次谋反人员一起,从重处理,以儆效尤!”房玄龄站出提议道。

房玄龄这话话里有话,谁都听的出来,他把矛头,指向了太子李承乾。

虽然,此次事件被定义为是侯君集谋反,不过,谁都知道,这件事的真正领导者,是李承乾。

要是没有太子牵头,就是给侯君集十个胆子,侯君集也不敢谋反。

虽然都知道是这样,但毕竟,太子是李二陛下的儿子,李二陛下不说,谁也不敢提。

虽然陛下与太子是君臣,但更是父子啊!谁知道李二陛下把这两层关系,哪个看的更重?

本来,众臣起初还是跟李承乾站在一起的,毕竟,李承乾说了那么多照顾老臣的话,但是,只要李承乾跟谋反沾了边,他们,就会立刻跟李承乾划清界限。

喜欢太子是喜欢太子,但,这是原则问题,谋反之人,人人得而诛之!

这次,李二陛下倒是没有说房玄龄什么,他也能明白,这次房玄龄并没有什么恶意,相反,他这么说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

“此次事件虽然是影响恶劣,但好在,并无人员伤亡,也未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侯君集,朕已经下令,将其流放至中西伯利亚,与其子候广亮做一辈子劳工,至于他们的家人,则是驱逐出京,不行连坐之罪。”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太子了,你们是不是以为,太子是反臣?”李二陛下笑问道。

看着李二陛下这样子,众臣都有些糊涂了:亲儿子造反,陛下怎么还能如此云淡风轻?

“在侯君集要谋反的时候,太子便给朕传来密信,告知了侯君集的具体行动,要不然,朕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就平掉此次叛乱呢?”李二陛下笑着解释道。

众臣也不是傻子,李二陛下这么牵强的解释,是不可能直接让他们信服的,但,虽然很牵强,却也很有道理。

要不然,如此轻易的就平掉一场叛乱,还真是不好解释。

虽然,房玄龄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不过,也未在多说,他也看的出来,李二陛下这就是再给太子台阶下,人家当皇帝的亲爹都不介意儿子造反了,他这个姻亲着什么急?

这个时候,就不好再说了,要不然,就是不识时务了。

房玄龄的话,就是众臣想说的话,既然得到了李二陛下的回复,那众臣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朝臣们没了言语,不过,李二陛下有。

“众爱卿,虽然叛乱被平息,但是,这次叛乱,也应该值得我们反省,诸位爱卿都说说吧,这次侯君集的叛乱,有没有给各位,带来什么启示与警醒?”李二陛下问道。

李二陛下说完,朝堂上,就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

虽然,他们没什么想法,但是,看李二陛下这意思,应该是有想法了。

“臣等愚钝,望陛下指点。”众臣欠身道。

“好,那朕且问你们,侯君集,为什么敢谋反?”李二陛下问道。

李二陛下问完,下面顿时鸦雀无声,这个问题还用问吗?当然是因为有太子在身后撑腰啊!

太子是什么人?那是可以继承大唐大统的人,正是因为有太子,侯君集才敢谋反,因为,只要成功,那他就是开国元勋而不是反贼。

不过,既然李二陛下都说了,太子是“内线”,所以,李二陛下想听到的,一定不是这个答案。

既然不是这个,那也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王府内的府兵。

几个聪明的大臣,已经猜出了李二陛下的心思,不过,他们可并不敢说。

有府兵的都是什么人?那都是大唐的开国元勋,两朝元老,要是提了,那,不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他们没必要,因为李二陛下的一句夸奖,得罪这么庞大的势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