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闺女

2020-03-06 作者: 小瑭小瑭
第63章 闺女

捏指算了算时辰,时间还早,便又去后院把牲口喂了,带着鹌鹑在后院溜了一圈,撒了一地的小米,等米都被吃光了,这才赶回窝里。

一切妥当,背上竹筐,交代念慈看好两个弟弟,才安心进山。

山里的野菜众多,一些是能吃的,一些是有毒的,杜瑶仗着自己在二十一世纪所学的知识,把认识的野草丢进框里。

忙活了一个多时辰,采的差不多了,实在是放心不下孩子们,便加快脚步,以最快的速度赶了回去。

“娘亲,我帮你吧。”

一到家,怕赶不上午间的饭点儿,连喘口气儿的闲工夫都没有,赶紧跑到小厨房剁馅儿,就在杜瑶忙乎得不亦乐乎时,念慈突然从门外走了进来。

“你这丫头,你会干个啥呀?赶紧去外面玩儿去!”

“我会的。”

念慈把手中端着的小板凳放在灶台旁,站在上面,刚好够得到面案子,“以前跟着那女人过,饭都是我做的。”

杜瑶没搭话茬,瞧着她熟练的擀着包子皮儿,脸上多了抹诧异。

“逢年过节,富贵人家都得包包子包饺子,厨房里的人手不够,就会找外面的人去帮忙,能给一锭银子呢。”

见娘亲没说话,念慈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为了那一锭银子,我可是拿泥巴练了很久,现在算是上手了。”

眨眼的功夫,十几个包子皮儿就擀了出来。

“得!”

杜瑶自愧不如的挥了挥手,一只手拿着筷子夹馅儿,一只手托着面皮儿包了起来,“咱娘俩干活也能快些,就多包几十个吧,多了吃不了,放到地窖里冻着,什么时候想吃了,咱就拿出来吃。”

“是。”

念慈乖巧的点了点头,擀皮儿的动作也快了起来。

包了一个上午,差不多有八十几个包子,足够一家五口吃上半个月的了,这才停了下来。

咕咕咕……

肚子不听话的怪叫,杜瑶尴尬的冲女儿笑了笑,“你出去吧,娘把包子蒸了。”

“好。”

只要是娘亲的命令,念慈向来不会拒绝。

见她出了小厨房,杜瑶手脚麻利的把大锅翻了出来,放在灶眼上,加了不少的柴火,把火鼓到最大。

八十几个包子分三锅煮熟,留下一半,另一半放到地窖里去,再把十个包子用布包着,放到竹笼里,跟孩子们打了一声招呼,便出门往娘家走去。

老太太这几日都住在村里,瞧见孙女回来了,喜滋滋的迎上前,可一见到她手里捧着的包子,脸色变沉了下来。

“这不逢年不过节的,干嘛包包子呀?!你是嫌家里的银子多了?”

越有钱的人越抠门,这句话算是在老太太身上体现的淋淋尽致。

“哎呦,奶奶,这鹿肉要是再不吃,非得放坏了不成,面是永年弟弟托人从城里捎过来的,不吃白不吃嘛!”

家里面缸空了,原本想着过几天到城里买些回来,但没想到,旭升还真是个心有灵犀的,竟然一大清早就让邮差捎了一袋白面过来,直接丢在门口就走了。

杜瑶上山采野菜的时候发现,要是晚一步,指不定让哪家经过的人给顺跑了。

“就算是别人给的,这面也得留着啊!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冷起来,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过冬,你可千万别哭着鼻子来求我老太太,我可不管你!”

听了解释,脸还是阴着的。

这丫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没嫁人之前,不是挺会过日子的嘛,现在怎么这般大手大脚?!真是让人不省心!

见老太太与自己各执一词,杜瑶也懒得计较,毕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多说无益,便想换个话题。

“奶奶,咱不说这个,之前我拜托您做的东西,做的咋样了?”

“你这个臭丫头,家里就一个裁缝,只给你相公弄了件长袍,剩下的,还得一阵子才能做完呢。”

几天的功夫,就做出一件里衣,不愧是重金聘来的裁缝,手艺够快。

“还是奶奶好。”

杜瑶讨好的挎上老太太的胳膊,又多说了一句,“永年抗冻,晚几天穿上冬衣没事,还是先给孩子们把衣服做出来吧。”

家里的伙食改善,孩子们也长了肉,就差一件暖和的衣服,就算齐活了。

“嘿!瑶儿,你这脑子是不是进了水,还是真傻了,不过就是几个没瓜葛的臭小子,哪里有你男人重要?”

“当然是孩子们重要了。”

老太太的话音刚落,杜瑶便紧接着说道。

念慈念恩那么懂事听话,又能帮自己干家务活,自是没的说。

至于小包子,圆咕隆咚的,随便说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就能把杜瑶逗得哈哈大笑,简直就是一天生的喜剧明星,她想不喜欢都难。

“蠢!实在是太蠢了,早晚有一天你得后悔!”

被杜瑶气到牙根直痒痒,用力戳了戳他的额头,便气呼呼的拿过她手中的包子,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开。

片刻,老太太又拿着裁缝昨日派人送到村里的长袍,直接丢了过去,“拿着衣服赶紧给我滚蛋,真是不乐意瞧你那傻样,这么喜欢给人做后妈,就赶紧回去把那三个活祖宗抱在怀里疼去吧!!”

杜瑶手忙脚乱的把长袍接住,丢进背在身后的竹篓里,没打算走,而是紧跟着老太太一起进了屋。

刚坐到热乎乎的炕上,她又开口说道,”奶奶,永年在林子里开了五亩田,我们打算种点菜吃,您这有种子不?”

老太太骂人虽狠,但也只是恨铁不成钢,越是指责,越证明她关心自己这个孙女儿。

“我上辈子是不是欠你的?这辈子才让你来找我讨债!”

嘴上的话不停,脚上的动作也没闲着,下了炕,往后院儿的杂房走去,没多一会儿,就拿了一包种子回来。

周芳也跟了进来。

“娘,这不是给你孙子备的彩礼吗?你咋又拿走了?”

老太太放着大院不住,平时要住在这“寒舍”,其中一个原因的确是不放心刚出嫁的杜瑶,而更重要的则是要看着杜梁把媳妇娶回来,才能安心回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