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科举开始

2020-03-12 作者: 六六
第426章 科举开始

秋意寒本来对对方有了一丝的好感,只是这说出话着实让人好不起来,他收敛住脸上的笑意,平静的说道:“无碍,只是去了一些水渍,只要清洗一下就可以,没必要公子赔偿。还有,一套衣服我还是买的起的。”

对方淡淡点了点头,拉着书童又回了自己的住处。“少爷,你慢点。”

进了屋子,王清这才淡淡说道:“谁让你那么做的,我一不在你就给我闯祸,若不是这里离平城太远了,我一定会遣你走的。”原来,住在天字二号房的人正是平城米面富商王家公子王清。

“少爷,我就是看不惯那两个人。以为自己有多少银子似的,不仅刚来了就给那个小厮受贿,而且那书童这些天还和那小厮走的很近,也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你没看到那小厮对三号房间那位可殷勤了。平日里我们要个东西都是推三阻四的,我……”

“好了,不要再说了。以后也不要搞那些小动作了。你这样,只会显得我们更加小气。还有,你捅了乱子还要我跟着去收尾,你可真是。”王清指了指书童的脑袋,打断了她的话说道。

“是,少爷。我以后都听你的,再也不敢做这种事情了。主要是我听到他们主仆竟然大言不惭的说什么要高中状元啊,名列前茅啊之类的话。我是气不过啊,本来少爷你就是奔着头名来的,如今被他这么一说,我心里不平而已。”书童撇着嘴一脸的不高兴。

王清走到书案前将书拿起来这才说道:“能不能拨的头名状元是要讲求自己的实力,不是光凭嘴上说的。这你也生气,倒不至于了。好了你先出去了,我再温习一下书。”

当初萧谨言去平城赈灾,前平城知府让城中的商贾给王爷送礼物,其他人送的都是宝贝,只有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献给谨王一把五色粮食。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得罪了谨王爷,而且还得到了王爷的赏识。

萧谨言看此人是饱读诗书之人,所以让他参加朝廷的科举,一求一个功名好为国家百姓出一份力。王清看到谨王的雄心壮志,竟真的放弃了家里的生意专心读起了书。

萧谨言被对方敢仗义执言,不肯攀附权贵的气质吸引了。在临走之前再三嘱咐一定要参加朝廷的科举。一方面他不想让这样的人才只屈居于家里的那块地方,他想让这样的人能一展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另一方面他也想为朝廷招揽真正的人才。

王清对谨王在平城的所作所为佩服的五体投地,本来觉得朝廷都是一些昏庸无道的人,没想到谨王殿下就是一位值得追随的人,不管他以后能不能继位,他便是注定要以谨王马首是瞻了。所以他来了,来参加这位的秋闱科举,而且还住在了西厢房二号房间,和秋意寒成了邻居。

秋意寒也是受了谨王的恩惠和鼓励才来参加科举的。他本和王清一样,对这个世道不抱一丝希望,没想到居然撞在了一起。只是现在的他们还不知道对方是谁,所以也因此闹了一些不愉快。

四儿看人走了,猛地将们关上。“少爷,这都是什么人呢。说是来道歉的,我看倒是成心给你气受的。我们是受害者都没有计较什么,他们倒是端上了,还说什么赔一套衣服。那可是江南最好的锦缎,他赔的起吗?”

秋意寒叹了口气,对方如此咄咄逼人,真是令人恼火。只是看对方一身清贵之气,不成想自己只不过是给了那小厮几两银子,竟然对自己这么大的成见。不过,如果对方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自己便不会去结交就是了。

两日时间过的很快,这两天倒是没有再听到隔壁的读书声,而且也没有什么交集。赶在考试之前,书院里的厢房里全部坐满了学子们,这些人中也不知道谁能高中,谁又是名落松山,端看这两日的发挥了。

考试的地方是在离书院不远的地方。这里守卫森严。一大早的,萧慎行就带着禁卫军将考场围得水泄不通。考生们陆陆续续的进了考场,这之前还要搜身,核对名字,只有拿着这些才能进入考场。

“我进去之后要两天时间不能出来。这两天你可以去玩,但是一定不要到处闯祸,还有多注意安全,虽是天子脚下,可也不能大意了。”四儿还是个孩子,秋意寒在进门之前将一切都叮嘱了一遍这才放心的进了考场。

秋意寒看了四儿在努力的朝着自己使着脸色,他转过身子,便看到自己的隔壁的那个书生。他见对方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自己也不会腆着脸去跟人家打招呼,只好装作若无其事的进了考场。

本来两个人住的地方就一墙之隔,没想到连考试的地方都是只隔着一道墙。秋意寒很是无奈,既然成不了朋友,就离的远远的。可是偏偏事与愿违,似乎与此人特别有缘一样似的。

当所有的考生最定后,萧慎行道了一句开始。一声敲锣声之后,所有的考生们便开始答题。考试的内容也和往年一年,诗赋和策论。不过这次竟然多出了一道题,便是如何看待官场的贪污受贿之风。

萧慎行仔细看着一排排的考生,有的奋笔疾书,有的则是咬着笔杆子半天写不出一个字。

秋意寒将试卷仔细看了一遍,这才开始动笔。他平日里学的扎实,这些试题对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是最后一道题则是有点难度了,不能写的太清,会显得不重视,也不能写的太重,会得罪很多官员,或是阅卷的官员。

王清也是一样,当拿到试卷的时候着实惊了一下。这样的问题怎的会出现在科举考试上,这个可不好评论。只是这话一定要说在点子上,这样才不会得罪初次阅卷的官员。

因为虽说每次的前三榜最后都是皇上裁定的,但是初次的试卷可是由官员呈上去的,如果连这关都过不了,即便再有才学,皇上也是看不见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