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三个小少年

2020-03-18 作者: 大豆宝宝
第70章 三个小少年

名字最后定为四红四喜汤,取红火喜气之意,也掩盖了些许来喝之人的尴尬,毕竟是产妇,在这个年代还是有些避讳的。

接下来就是选地方,这个地方既要在宁记面馆旁边,还得是单独的。

这样做的原因,一来可以带起他面馆的生意,相互传汤也方便,二来又不互相干扰。

女子只管来这边取汤,面馆也照样做他的买卖。

宁进才有些为难:“东陇县的铺子可比石头镇贵多了,只这两间铺面,就花去不少银子。再租一间,要是生意起来还行,要是……”

“才叔不用担心,你只管看这附近有没合适的,租铺子的钱我来出。”

宁进才听到这话,忍不住一阵激动:“青宁也要来东陇发展了?”

方青宁摇头:“我暂时来不了,但租铺子的钱,我可以先垫着,到时候才叔赚了,再分我一些就行。”

“这个好,汤是你传的,铺面是你租的,我把你婶子叫来帮忙,到时候咱们八二开,你八我二,重在互相照应。”

方青宁看着他笑:“才叔,您大方我是知道,可也不必对我如此大方吧。”

宁进才却另有想法。

四红四喜汤是好,但能这儿卖成什么样,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对他来说,做面是强项,除此之外,别的方面都不知道怎么下手。

东陇县地方大,生孩子的妇人也多,可关于身体的调养等事,人们大多还是会选择大夫,谁会相信一碗汤,就能对自己做一些改变呢?

而县令府的三夫人,也是绝对用不得的,这种大户人家的夫人,谁知道心里都在想什么,万一到时候泄了她什么秘,再闹出事来,还不如不用。

但此事有方青宁加入,就又不同了。

这成了她的生意,她自然会分心来管,自己给她个人,受点累,赚点钱,也就知足了。

方青宁跟宁进才合作这么久,他的担心和谨慎,自是知道的。

话也不多说,只让宁进才先去找铺子即可。

跟他们挨着的现成铺子,都有人占用,一时叫人家租给他们也不可能。

最后只得从原先的面馆上劈出一间,本来两间的门脸,从中间一分为二,四红四喜汤只有一间,后面留门,可通往后厨。

面馆也留一间门脸,保持楼上两间的地方,还是归面馆所用。

这样的话倒不用方青宁出房租了,但他们有话在先,还是签了一份分股协议。

以七三达成分成,方青宁要三,宁进才为七。

装修很快,宁进才联系的工人,两天就把铺子劈开,收拾妥当。

面馆这边稍加收拾,便继续营业。

另一边也让铺子里的伙计,回了一趟石头镇,把他的妻儿接了过来。

宁进才忙着装铺子接人时,方青宁已经在脑子里想好了宣传的方案。

汤的主要功效,要在铺子里写的清清楚楚,还要找人画几幅美人喝汤图。

充分运用现在视觉上的效果,把铺子里面装修的,好像女人只要一进来,就能变美变健康一般。

另外,她还大胆用了现在的传单。

这在当时的东陇县,还是头一份。

不过传单想来容易,真正做时却费了不少劲,印刷在这个年代已经有了,却只用于正途和朝廷机构。

比如印刷书籍,还有皇家公文等一些东西,民间几乎没人会用,也很少有人知道怎么用。

方青宁要做大量的宣传单,用手一个个去写,肯定不行。

但这个年代印章已是普遍,街上也有雕刻印章的铺子,不一定是刻上人名,有的就是雕花之类。

她亲自去铺子里,跟人家协商,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了上百块小印章。

然后让人家按她的说法,将宣传的字,一个个刻在上面。

最后再将这些印章捆在一起,上墨,印纸。

很成功,做出来的宣传单页上,还刻了一个美人图。

宁进才看到这个,眯细眼都瞪大了:“青宁,你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真是太好了。”

方青宁一张张的印字,印完交给旁边的方良晾到一边。

听到宁进才的话,只是笑了笑,并未做具体回答。

但告诉他,这些印章用完之后,要妥善保管,以后还可以再用,不同的宣传语,只要把字重新排一下就好了。

这是一个秘方,在当时的东陇县也是先驱者,无人能赶得上他们。

宣传页上有四红四喜汤的广告语,汤的功效,还有他们店铺的名字和地址。

一时间就算没人来喝这个汤,估计看热闹的也会多一些,到时候面馆的生意肯定会再上一步。

待宣传页做好,方良,宁进才的儿子宁亮,还有回来的顾鸣三人,便分开几个方向,在十字路口处,趁着中午和晚上两个热闹阶段,发了一阵子。

当天还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这条街上多了一些人。

看热闹者居多,在汤铺子里转一圈,问几句也便走了。

偶尔有几个,会拐进旁边宁进才的面馆里吃点东西。

也有看他的店里人多,便去别的地方的。

总之,效果是不太理想的。

但很奇怪,每个人都没有泄气,尤其是几个出去发宣传页的男孩子。

他们虽是出去跑腿,但话术都是方青宁亲自教的,衣服也是她选的。

三人年龄不大,长相也可人,穿着统一的衣服,往那儿一站,已经非常招人喜欢了。

方良和顾鸣都是在方家村长大的,十来年了,说的话好像还没有这一天多。

不停有人来问他们,除了关于汤的事,还问他们叫什么,是哪里人之类。

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有人来问。

一开始两人还有些慌,可慢慢他们就发现,只要听方青宁的教导,有些问题如实回答,有些问题笑而不答就可以。

宁亮虽在石头镇长大,可也没见过这种阵势,自然也是兴奋的。

到了晚上回来,三人不问铺子里的生意是否好了,只交流他们发出去多少单子,又遇到哪些奇葩的人。

青春年少,精力正盛的三个小少年,在院子里讨论的热火朝天。

方青宁便在一边看着他们笑,这个时候,她的内心深处是有一种,老姐姐般的满足感的。

这些孩子的思想被关的太久,平时没见过世面,也不知怎么应付别人,今日之后,他们肯定跟从前不同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