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出事了

2020-03-18 作者: 大豆宝宝
第126章 出事了

牛氏切的萝卜可以,肉也比几个学徒强,算是他们几个里面的可塑之才了。

于是方怀信跟她一商量,让他回去管家,牛氏在这儿跟着学。

别说,她往那儿一站,几个学徒都不敢乱来了。

光一个腰都快顶他们四个的了,手臂也粗的吓人,手里拎着菜刀,一言不合就把菜刀往砧板上一扎,把几个人吓的瑟瑟发抖。

都不用方青宁多话,一个比一个勤快。

勤奋还是出点成绩的,日夜苦练,三天后,终于能把萝卜切成丁了,虽然慢了点,但四个人切,一个时辰仍然能切出不少。

而牛氏则主要攻克肉。

她愿学,方青宁也不计前嫌的教,反而让牛氏有些不好意思。

青宁是叫不出口的,但也没再死丫头臭丫头乱嚷,实在扭不过去,就叫一声丫头。

半个月时间,也是眨眼而逝。

厨师都不太熟练,但基本也能操作了,面馆便正式开业。

开业当天,方青宁也在店里,亲自看着他们和面,擀面条,做臊子。

还去前面照顾了会儿生意。

石头镇很多人都认识方青宁,尤其是集市上的。

看到她在这个铺子帮忙,出于好奇也进来尝一尝。

方青宁做出来的东西,就怕别人尝。

你不吃不理,那也就算了,只要忍不住尝一口,那人就走不了,不吃饱是不会挪窝的。

所以头一天的生意好到不行,临时抽调过来帮忙端盘子的田氏,累到哭爹喊娘,直嚷着胳膊腿要断了。

可晚上算帐的时候,看着柜台里面“哗哗”响的钱,两只眼睛又眯成了线。

三天,一天比一天钱多,吃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地过来。

一时间倒是把别的面馆的生意都支了起来,但方青宁知道,只不过是暂时的,过上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到一个平稳的阶段。

不过以着现在面馆的情况来看,应该也不会太差。

于是三天后,她把方怀信方怀明,及牛氏田氏都叫来,正式说合约的事。

四个人都赚了钱,喜的眉开眼笑,过去看到方青宁就瞪眼的样子,如今也变了。

尤其是方怀明和田氏,一口一个“闺女”叫的比亲生的还亲生。

方青宁却没太接他们的茬,只道:“我已经如约教会了你们,现在看来生意也很好,以后经营,全靠个人,是也不是?”

方怀明:“是是是,青宁说的都对。”

方青宁不理他们,看着方怀信和牛氏。

两人也点了点头,不过牛氏还是心眼多一些,问道:“会不会他们来吃面,都是看你的面子,你不来了,他们就不吃了?”

方青宁笑了:“你这说的我的面子也太大了,不过是村里的一个小丫头而已,如果面不好吃,别人的钱不是钱啊,为啥要白花到这里来?”

这话一半说他们以前欺负她,一半又说了现在的面馆,倒是把牛氏堵的没话说。

方青宁把合约拿出来:“这合约就算完成了,你们是继续留着,还是毁了去。”

其实没多大意义,她说出来,不过是试试他们的态度罢了。

果然,方怀信和牛氏犹豫着说:“都做完了,好像也没什么用,毁了就毁了吧。”

方怀明却是眼珠子一转道:“既然留不留都没用,那还管他做什么,好好开面馆就行了。”

方青宁也不再提,笑着把合约也收了起来。

事情到此就告一段落,方青宁也明确告知,从第二天开始她就不再来铺子里了。

而且当天下午,她就去悦来客栈收拾衣物,早早步行回了方家村。

不过第二天,村里有人去集上,回来说,方怀信他们的生意,火爆的不行。

面都做不过来,门口等着吃的人,队都排出去老长。

方青宁却是没功夫管他们了,开始筹划去东陇县的事。

她这次回来的时间很长,家里的大小事倒都安排开了,但东陇县那边也是大事,必须得过去看看了。

而且这次方子辰去的时间也长,已经有好几天没回来了。

方青宁没跑东陇的这段时间里,他自己跑过好几趟,基本除了路上两天,他在那边都是三天就回。

这次差不多五天,还没消息,方青宁便有些担心。

她从石头镇回去以后,连衣服包都没解,又打点了一些蜜饯,晒干的野菜之类,都装好。

就等方子辰一回来,马上就再去一趟。

中间又隔了一天,差不多到了六天的头上,方子辰赶着马车才进村。

方青宁已经急的在村口等他了,心里想着要是再不回来,她就自己雇辆马车去。

老远看见他的马车回来,忙着迎上去:“子辰哥,这次怎么去了这么多天,可是有什么事?”

方子辰赶紧勒住马,从车上跳下来,咽了几下口水,才重重“嗯”了一声。

方青宁忙问:“出什么事了,你别慌,慢慢说?”

她脑子里已经飞快在想东陇县里可能出的事。

最有可能的就是万金宝家里,他那两个夫人,说掐就掐,难免不会拿她的方子说事?

其次就是宁进才那边。

他初到东陇县,毕竟扎根不稳,生意好了容易惹人眼红也是有的。

裴记应该没事,他们是皇商,哪个不长眼的也不会往他们那儿碰。

正想到这里,心里猛然一跳,就听到方子辰说。

“是方志他们出事了。”

方青宁的脸色顿时一白,手也抓住了方子辰的胳膊:“他们?他们在学堂里能出什么事?”

两人连家都没回,站在村口就说了起来。

方良方志顾鸣三人,从小山沟里出去,在东陇县里读私塾。

方青宁本来是一番好意,一来让他们出去长长见识,见见世面,二来也是想着私塾里的先生,教的会更全面一些。

这个年代,还是三文八股占大比,他们想出人头低,只能学这些。

可是,那私塾里除了他们三个,大部分都是东陇县里的孩子。

而且很多还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从小眼有所见,耳有所闻,仗势欺人,瞧不起穷僻壤地方的孩子,也是常有的事。

刚开始方良他们都以忍让为先。

他们都是带着阿姐殷切希望去读书的,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就让阿姐失望,还毁了前程。

可他们的忍让,并未换来收敛,反而让那些人,越来越欺人太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