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中捞人

2018-04-15 作者: 高山雪豹
第二章 水中捞人

从县城到清河中小学四十多公里,简易的山间公路本来就崎岖不平,加之前天的大雨,泥泞难走。颠簸了三个多小时,中午十二点过,陈由红到达他新的工作地点——清河中小学。学校的学生和老师正在排队打饭,看见拖着行李的拖拉机停在院子里,呆头呆脑的学生都带着好奇的眼神驻足观望。几位穿着朴素的老师似乎明白过来,没等陈由红下车,老师和同学们就围了过来。陈由红一边跳下车,一边拿出介绍信递给一位年长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缝的男老师。年长的老师看了一眼介绍信,高声地喊着“马校长!新调的陈老师到了。”话音刚落,马校长从教室跑了出来。“欢迎!欢迎!一路辛苦!”马校长一连声地说,紧紧的握住陈由红的手,“早听说你是高材生,书教得好。来我们这儿,委屈你了!”她扭头对身边的几位老师说“快帮忙把陈老师的东西搬到房间去。”边忙活边小声对陈老师说“条件差,你将就点。”马校长是位女校长,三十多岁,穿着得体,身材匀称;笑靥如花,待人热忱。陈由红的失落感一下子消去了不少。

学校由两栋土木结构的瓦房和一间食堂组成,南北各一栋。一楼是教室,二楼靠北的住着教师;靠南的住着学生。陈由红住在北栋二楼中间的一个房间。老师的住房下面是三间教室,西当头是食堂。安顿好了,下午剩余的时间他准备到学校周围转一转。

学校四周高山耸立,他缓步登上学校后面的山墩。放眼望去,学校坐落在一条古河道的东头,西头是一长片水洼,古河道的遗迹仍然清晰可辨。现在的河道在学校的东头下切有五十来米,自北向南直接冲开了原来横亘在前面的巨大山体。自然的力量是多么不可思意!陈由红更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学校的南北各有一栋房屋,中间是狭窄的院子。东头的崖边长着两棵高大的松树,树枝上有几只喜鹊做的窝,喜鹊不时在空中盘旋起落,有时飞到他头顶的上空低空盘旋,能清晰地看清喜鹊的黑色的长喙和浅黄的脚爪,“喳、喳、喳“发出响亮悦耳的叫声,似乎在欢迎他这个新来的大山的成员!

明天就要给学生上课,校长安排他教初中的语文。清河中小学有七个班,五个小学班,两个初中班,学生只有一百八十多名。十个教师没有集体办公的地方,各自的房间既是卧室又是办公室。学校没有通电,老师和学生都点煤油灯照明。陈由红领来教科书、参考书、备课本、煤油灯。吃晚饭后就没出宿舍门。在暗淡微弱的煤油灯光下,他有些不适应。明天是到新学校后上第一次课,他认真的备课,不敢马虎。一直以来,他牢记着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教书育人,更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

夜已经很深,他准备上厕所后休息。这栋楼没有厕所,厕所在校园的东北角。之前没有准备手电筒,他借着月光,摸索着往楼下走去——“咚、咚、咚”脚步虽然不重,落在木板上仍然发出很大的声响。陈由红看着这深邃的夜空,听着这咚、咚作响的木板声,心里隐隐作痛。

第一课《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主席在建国一周年写的词,只有四十二个字。正式讲课之前,陈由红对学生作了简单的激励演讲:“……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同学们!我们共同上好每一节课,为不悔的青春——发奋读书!”这是他的特点,每一个学期的第一节课,他都有这么一段开场白。

讲课开始,他从背景到词义循序渐进,三十二个学生全神贯注地听着,其实学生们似懂非懂。他们更多的是在揣摩这个年轻的新老师。用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讲课,学生感到新鲜。

一个星期。他对他的学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生活拮据,淳朴诚实,学习基础很差。好的是他们还听话,愿意学。他不能放弃他们,他要用更多的时间辅导他们,他有一颗热爱孩子,矢志不渝的心地。学生们知道他严厉,要求高。他们虽然有些怕他,但还是喜欢这样的老师。

今天周末,轮到陈由红值日。吃完中饭,学生就放假回家。集合的铃还没响,校园里已经站了一大片人,叽叽喳喳的讲话声,彰显出他们回家的急切心情!

“立正!”

“稍息!”

“同学们,回家在路上要注意安全……明天下午按时到校。”他用普通话大声的训话,引来学生一阵阵低笑。站在学生后面的校长也露出善意的微笑;在大山里,还没有哪位老师在这种场合用普通话讲话。听起来有点别扭。

放学后,向北走的学生不需要老师送,不过河。向南走一里多,要过一条河,就是清河。清河水陡涨陡落,水势汹涌。在这里,大人、小孩被山洪冲走不是什么稀奇事。所以,每次放假,值日老师都要护送学生过河。河道有七、八米宽,河中间一字安放着高大的石墩,水不是很深,但还是翻滚起白色的浪花。五、六十个学生依次过河,大同学几个箭步就撩过去了,小同学则小心翼翼地一个石墩一个石墩的挪。

“哎哟!”

一声尖叫,一个小女孩掉到水里。说时迟那时快,陈由红像子弹一样冲了过去,跳进水里,一把抓住女孩的衣服提了起来!女孩衣物全湿,不仅受到惊吓,而且呛了几口水。女孩放声大哭,他的心扑通扑通跳得他自己都听得见,站在岸上两腿打闪。他吓得不轻!到新学校一个星期出这样的事,他恨不得哭。

女孩是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叫杨丹丹。同学们把手一指,“前面那栋房子就杨丹丹的家。”陈由红抬头看去,也就几百米远。他背起女孩,向那栋房子走去。孩子已经不哭了,走到房子跟前时一位年轻的女人从园田跑了过来,陈由红很忐忑的说:“孩子过河掉水里去了,我是学校的老师。”年轻少妇麻利的接过孩子“丹丹!有哪里不舒服吗?”关切的问,“妈妈!”孩子娇声娇气的叫了一声,说明她还好。陈由红的心稍微停当些,开始打量起眼前的女人:匀称而舒展的身材,瓜子型的脸蛋透着浅浅的红润,一双大眼睛昭示着她的温柔和善良。她拿来木盆,倒上水又兑一些开水,撒了一把盐,用手搅和几下就把姑娘的衣裤褪下,赤条条放到木盆洗起来。举手投足间显露出农村少妇的麻利和能干。陈由红无所适从,就四周看了看:干打垒的土屋,摆设简单,到处收拾得干干净净。

她穿好姑娘的衣裤,扬起脸看着他说:“老师是才来的吧?以前没见过你呀。”“我姓陈,叫陈由红,这学期才调来。”“我跟你们学校的老师都很熟悉,今天多亏了你!你也洗洗?”陈由红看了一眼自己湿透的衣裤,赶忙说:“不了,我回学校换衣服。孩子没事我走了。”说着他已走出大门。“有时间来玩啊”清亮的声音从屋里传来。“好,……好”他含糊的回答,向学校飞快的走去。

学校的十个教师中,大部分是民办老师,半边户。家里还种有农田,离学校不太远的,基本上是早来晚归,跟走读生一样。星期六只要学生一放,他们都迫不及待的赶回家里帮忙干活。陈由红换好衣服,骑上他那辆飞鸽牌自行车,他要到县城图书馆还书、借书,顺便买一些急用的东西。

星期天下午,陈由红骑自行车一路风尘来到校。他踏上木制楼梯,走过一段长廊,“咚。。。咚。。。咚”进入自己的宿舍。头发上、脸上、身上多厚一层灰。他提来一桶冷水,上上下下洗了一遍。换上蓝色长裤,白色衬衫。刚整理好,校长的声音传了进来:“陈老师,到我这儿来。”清亮的声音洋溢着热情,丰腴的体态,姣好的面容,第一眼就给陈由红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住校的这几天,他常在校长那里打牙祭。

还未走到校长的房门,多远就飘来炖肉的香味和莺燕婉转的说笑声。他一进门,两个女人同时站了起来,马校长热情的介绍:“杨丹丹的母亲,姓谭,名小莉。你们已经认识了,星期六的事她已经跟我说了。今天她拿了一只猪蹄子,硬要招待你。大家跟着一起沾光。这不,已经烘熟哒。”肉不贵,八角钱一斤,凭票供应,一年难得吃几次肉。猪蹄子更是吃得少。这是多大的人情!陈由红很感动,有点语无伦次:“这……这……太……承受不起啊……”

晚上到校的还有赵老师、孙老师。一起围坐,享用美味。谭小莉紧挨着陈由红坐下,一个劲的给他夹肉。拥挤的空间,他和她的肩膀、胳膊、腿子时不时的会碰触到一起,就像触电一样,在他心里碰起一团火花。左右晃动,伸背弯腰,那丰满的胸脯总是吸引着他的目光,是炖肉的香味还是女人的体香,他神智飘忽——分不清了!

席至半酣,嘈杂的话语中,校长忽然一本正经的说:“教二年级的潘老师请了长期病假,亟需请一名代课老师,你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短暂的沉思后,孙老师戏谑的说:“小谭不是现成的?”当时,农村人能转成吃商品粮,每月按时拿工资那是梦想,是天大的喜事!有点能耐的人都想挤进这个群体。

“我,我不行。我那几年的书是白读的,农业学大寨,批林批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肚子里的墨水没几滴……”校长沉思片刻:“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你还只有二十八岁,有高中毕业的底子,只要下点功夫,其他老师带一带,教二年级的课应该没问题。”校长看了一眼陈由红“就拜陈老师为师吧!?他可是科班出身。有真才实学!”陈由红云里雾里,面露难色,结结巴巴的“大家都是我……我的长辈,我的老师,我这不是孔夫子门前讲《论语》——班门弄斧,才轻任重?我怕耽误了谭姐……”陈由红算是半推半就的应承下来了;谭小莉也腼腆而迟疑的答应了。毕竟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她的命运或由此改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