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出丧

2018-04-15 作者: 德善先生
第25章 出丧

这一天,我以为朋友的爷爷去世了,找到我请我帮忙主持一下,都是朋友不好意思推脱。

只好去他家帮忙。(有的家在郊区,死了不送去殡仪馆。)

这里给大家简单的说说出丧的风俗。

在人去世后,每过七天就得去祭祀,头七就是第一个七天,头七就是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在门口撒上白面或者是沙土,相传头七死者是会回家看看的,第二天如果白面沙土上有足印就说明来过,属鸡的鸡爪,属羊的羊蹄。这个传说我也没有验证过真伪,大家就当看一个乐呵就可以。

头七家祭,二七圆坟,三七哭孝,四七空七,五七、七七,儿女聚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六七祭祀,反正逢七就要去祭祀,一直到七七十九天。

其中头七,三七,五七,七七,单七祭祀最为隆重,而在单七之中,三七和七七最为重要。七七也称之为尽七,丧家亲朋好友要全部来齐,送冥币、香、纸、蜡、金银斗等祭祀。

还有就是“冲七”,尽七那天,如果赶上阴历初七,十七,二十七。每个地方的对冲七的理解还不一样。正常都是丧家向后推迟一天。有的地方,插纸伞,插白旗。

“送三”也就是丧家死后的第三天,给死者烧去纸扎的牛、马、金库银库,小纸人(奴婢)等等。

根据东北这边的习俗,女性死后,烧纸扎的牛。据说女人生前洗衣做饭,浪费的水太多,认为这是罪过,所以烧个纸扎的牛,到那面帮喝水减轻罪孽。(不要问我为什么,这是民间的传统,我也说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而男性死后“烧纸扎的马”古代传说男人死后,骑着马会飞上天,所以男性死后,都会给烧马。(这条和女性那条一样,不要问我为什么,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

东北这边还有是丧葬习俗就是开光,用酒精棉擦拭眼睛、耳朵、鼻子、嘴、脸而且一边擦拭嘴里还会念叨:“开眼光,亮堂堂。开耳光,听远方。开鼻光,闻芳香。开嘴光,吃八方。开脸光,净光光。”

虽然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也就导致南北风俗差异重大。下面我说一说我去过知道的地区风俗。

(有些可能有些差异,毕竟同一个省,有些地方风俗也不一样,打个比方,我说“四川”我说的是安雅的风俗,但可能你居住的地方,虽然是四川,但和我说的城市风俗还不一样,所以可能有些差异,请各位见谅。)

宁夏,银川的一个村子,哪里几乎都是回民。我去的那年,哪里乱的很,可能法律普及的还少。这个村子距离“蒙钢”不太远,我在哪里接过一个单子,这个单子挺有代表性的,我下一章会写,这里我就随便说会所他们那的风土人情。

我去旅游的那天正好赶上一个死者出丧,他们也不用棺材,都是用布包裹住尸体下葬。

而在出丧的那天就把尸体用布包裹,放在轿子中,抬到下葬的地方,他们在出丧之前都会把死者清洗干净,并且把身上所有的毛发刮的干干净净的,我问过我的雇主,为什么太挂掉毛发?

他说这是当地的一个习俗,说是回归自然,出生的时候什么样子,死后就用什么样子回归大自然。毕竟刚生下的孩子是没有什么毛发的,所以死后就把身上有毛发的地方全部刮掉。

下葬的时候,还有人在旁边念着我听不懂的经文。但我可以肯定不是佛经也不是道经,听说好像是他们信奉教派的经文。叫什么我忘了……

下面说说天葬。

我在西藏的时候看见过一次天葬,可能有很多人都知道天葬,有的是在报纸书刊中看到的,有的是在电视中看到的,但报纸、书刊、电视讲解的稍微有点删减,毕竟那天我看完天葬以后,我是整整两天没有吃饭,什么电锯杀人狂,和那比都是小儿科。正规媒体也不可能去报道怎么血腥的一面。

西藏分水葬和天葬,水葬还树葬等等,水葬是给未成年人死的葬发,我没看见过,就不多说了。下面我说说天葬。

天葬必须要把尸体运到指定的地点,然后先把尸体用绳子捆绑成仰面朝天的形状,有些类似于老鹰展翅的感觉。双手向后面背。然后割肉喂秃鹫或者是老鹰,直到最后剩下一些碎骨,剁碎喂鹰或者是秃鹫。相传这样的做法就是叫雄鹰秃鹫等飞禽,把死者送上蓝天。

四川哪里的丧葬习俗是在人咽气的地方烧香,烧纸钱。在尸体的头上,脚下,个点燃一对香烛,不能熄灭,必须家属换班看护。在下葬之前,死者家属要忌荤腥油水。

其他的地方大致都差不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有些地方我也没见过,毕竟我曾经是出马的,不是出丧的司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