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2021-09-20 作者: 北风江寒
第九章

江寒写了一篇小说,发在了网上,其中的一卷“梦里依稀”有几段是这么写的:

“引子

凌晨的时分,车厢里的乘客大都起来了,灯都打到了最亮,耀眼的灯光下,车厢里很明亮。车窗下的暖气是热的,使得行驶在冬季北方大地上的车内很温暖。整个列车坐得满满的,各个车厢里都挤满了人,气氛也很热烈。有人在从行李架上拿东西,有人在整理箱子,有人从网兜或是提包里拿出吃的东西。有人在泡茶,冲各种饮料。有人在剥茶鸡蛋的壳,有人撕掉包在长方形维生素面包上的蜡纸包装,有人拿出装着蛋糕和桃酥的纸袋。有的去烧水的锅炉打开水,有的拿着毛巾,牙膏牙刷和杯子去位于车厢一头洗脸盆洗脸漱口,锅炉和洗脸盆的水龙头前都排起了队。

海涛坐在硬卧车厢下铺靠窗的位置,刚刚吃完李叔叔给他的东西。车窗上厚重的墨绿色窗帘被拉开了,天刚蒙蒙亮,窗外的天空是深蓝色的,黑色的大地上有两条明净的铁轨,那是旁边的复线,在黑色大地的衬托下闪出明亮的高光。天空是幽暗的蓝色,有一种朦胧感,仿佛梦境一般。这种朦胧的,梦一样的蓝色,海涛只在多年以后,在天桥剧场看中央芭蕾舞团演出“天鹅湖”的时候看到过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列车就在这幽暗的天光下,在寒冷的北方大地上向北急速的飞驰。

这是6月16日下午1点04分的,其中的复线指的是京广复线。

第五章(节选)

天气阴沉沉的,虽然不是浓云密布,乌云翻滚,但潮湿的空气,隐隐约约的寒意还是让人感到一场雨就要到来。过了中午,雨终于下来了,先是一阵小雨,很快就变成了大雨,打得屋上的瓦哗啦哗啦的,雨水顺着屋檐哗哗的流下来。地上先是湿了,现在已经有了积水。大雨过后也没有住,还是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在屋檐下躲雨的人们看到雨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只好挽起裤腿,用手里的东西遮着头,冒着雨往家里跑,溅起的泥水沾到了腿上,身上的衣服全都淋湿了。

大门已经关上了,从里面插上了门闩。左边门上钉着一根竖的木条,上下各一个长方形的孔。右边门上也钉着一根竖的木条,上下各一个长方形的孔,横着一个字型门闩,后面钉着一块木头,防止门闩打开时从门上掉下来。外公不能再坐在门口了,只好坐在屋里抽烟。外婆在打毛线衣,一手一根竹子的毛线针,毛衣上还有一根。毛线针细长细长的,两头都是尖的,打磨得很光滑。外婆两手交替的织着,不时拉一下一头连着织好的毛衣,一头连着线球的毛线。

海涛在地上拍皮球,小皮球底色是红色的,上面有绿色和黄色的丝形成雾的状态。拍着拍着,一下子没拍好,皮球弹出去,蹦蹦跳跳的滚到了床底下,海涛就钻进去把皮球捡了出来。外婆看见了说:“估得地哈爬(在地上爬),把身上都搞邋遢了。”说完放下毛衣过来把海涛身上的土拍干净。海涛也不再玩皮球,把皮球放进了窗下的柜子里,拿出装积木的盒子,坐到小桌子前的靠背椅上,打开装积木的硬纸盒子,把积木拿出来,开始搭积木。

厨房的楼板开始往下滴水,外婆上楼到了厨房顶上的阁楼,海涛也跟了上去。屋顶有漏水的地方,外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对海涛说:“客(去)拿个脸盆来。”海涛就下楼去拿了个脸盆,外婆把它接在漏水的地方。还有几个地方漏水,只好用一个瓦罐和空着的泡菜坛子接着。

雨下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还是没有停。小阁楼里接水的容器都已经满了,把水倒掉了继续接着。外面街道的地上全都是湿的泥,到处是积水,像连接在一起的一片片土黄色水洼。路上的行人或打着油纸伞,或打着布伞,或打着塑料伞。或穿着橡胶雨衣,或穿着塑料雨衣。脚上或穿着套鞋,或穿着解放牌胶鞋,或穿着凉鞋,踏着地上的泥水在雨里匆匆的走着。

门外传来菜贩的叫卖声,平日里经常有菜贩从家门前经过,外公不去螃蟹桥买菜的时候,就在菜贩那里买。为了讨生活,即使是下雨天,菜贩也得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做生意。

外公打开门,叫住菜贩,让他进来。菜贩见外公叫他,就把扁担从肩上放下来,把箩筐放在地上,把扁担的钩子从箩筐的绳子上拿下来,一手提着一个箩筐进了屋。外公把大门关上,开始在箩筐里挑菜。卖菜的是个中年男人,穿着一件军绿色的橡胶雨衣,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中筒套鞋。他把扁担靠在墙上,把头上雨衣的帽子摘了下来。外公挑了一把苋菜,一把蓊菜,就是空心菜。一颗包菜,就是圆白菜。一颗黄芽白,就是大白菜。又挑了一些红辣椒。卖菜的人用随身携带的杆秤一一称过,外公付过钱,那人便打开门,把两个箩筐提出门外,重新戴上雨帽,挑起箩筐走了。外公把门再关上,菜都拿到了厨房里。

快到中午了,外婆开始做中饭。她先把米放在一个铝盆里,舀上水倒进去开始淘米。外婆淘米一定是淘三遍,淘米水也不倒掉,倒进了从外面拿进来的潲水桶里。再把淘好的米倒进一个铝锅了,在里面加上水,放到炉子上去煮。等煮到八成熟,把锅端下来,在一个大蒸钵里加上水,把纱布用水打湿,包上一个圆的带孔的铝垫,放到蒸钵里,再把蒸钵放到了火上。蒸钵是陶做的,是黄色的,最上边外面有一圈深褐色发亮的边。外婆再把一个沥箕放到铝盆上,铝锅里的饭倒进去,流到铝盆里的就是米汤了。外婆和海涛并不总喝米汤,但偶尔也会喝上一碗。

米汤沥得差不多了,把沥箕里还夹生的米饭倒进蒸钵里去蒸,这样做出来的米饭叫做潦饭。外婆接着开始摘菜,摘下来的菜叶也不扔掉,也丢进了潲水桶里。摘完菜开始洗菜,切菜,这时米汤已经凉了,外婆把米汤也倒进了潲水桶里。潲水桶平时是放在屋外水槽的旁边,今天因为下雨,就放在了后门口麻石台阶的屋檐下。

吃完饭海涛开始洗碗,先在盆里加上水,用一个短刷把刷洗沥箕。刷把是竹子做的,一小截竹子,一头劈成细丝,一头是完整的,可以用来刷洗物品。洗完沥箕,又把筷子放在这些水里,用双手来搓,再把碗用洗碗布一个一个洗干净,把水端到后门外,在台阶上直接倒进水槽里,回来换上一盆清水,把筷子和碗都投一遍。因为够不着碗橱,就把碗放在案板上,外婆会把它们放进碗柜里。

下午收潲水的人来了,他挑着一担潲水桶,到了后门口,把桶放下,掀开盖在上面的油布,把台阶上桶里的水和菜叶倒进自己的桶里,把潲水桶放在水槽的边上,挑起担子走了。潲水会被挑到附近的潲水车里,然后运到乡下去喂猪。

(本章未完,请翻页)

晚上外婆蒸了一碗火焙鱼,还炒了一个腊肉。腊肉也是先整块蒸过的,蒸好以后再切成片,用蒜苗和红辣椒炒在一起。火焙鱼里面放了干辣椒和豆豉,吃之前再加上一点醋,吃起来很香。米饭是中午剩下的,重新蒸热了一下,晚上是不做潦饭的,都是吃中午做好的米饭。火焙鱼和蒜苗炒腊肉这两样菜海涛都很爱吃,晚饭吃得很香。

雨终于停了,天又放晴了,天空中又见到了久违的太阳。地上的积水都干了,路边人行道的地面又变成了硬的泥地,灰黄暗淡,坑洼不平。门外响起了摇铃铛的声音,是打垃圾的车来了。打垃圾的人把垃圾车停在马路边上,手里摇着一个铃铛。铃铛是铜做的,像一口钟的形状,上面带一个木把。打垃圾的人摇着它,声音既清脆又好听。

因为下雨,打垃圾的车好几天没来了,家里有不少垃圾。外公拿着装垃圾的撮箕,出门到马路边上,把垃圾倒进车里。回来以后把撮箕放好,去到楼上的小阁楼,拿了一架木梯子下来,从厨房的后门出来,把梯子搭在屋檐上,上到屋顶去修漏水的地方。有些地方的瓦乱了,外公把它们重新码好。还有些地方的瓦开裂了,有些碎掉了,外公从梯子上下来,去小阁楼上拿了一些以前存下的瓦片,上到屋顶把坏的瓦都换成新的。修完屋顶,外公从房上下来,把木梯子重新放回到小阁楼。下次下雨的时候或许会有新的漏水的地方,外公就需要再修理一次。

这是6月19日下午2点56分的。

第六章(节选)

开学的前一天,外婆带海涛来了邻居卞爷爷家,他家开了个理发店,前面临街的一间屋子用来当理发室。往右手彭家隔壁是李娭毑(奶奶)家,李娭毑隔壁是张娭毑家,张娭毑隔壁就是卞爷爷家。他家有五口人,卞爷爷,卞奶奶,他的父亲卞家大爹。他有两个儿子,大的是大娃娃,小的是细娃娃。卞家大爹年纪大了,就在家养着,生意都是卞爷爷做。卞家大爹,卞爷爷,卞奶奶都是河南人,一口的河南腔。大娃娃,细娃娃出生在长沙,在长沙长大,说的就不是河南话,都是一口的长沙话了。

到了卞爷爷的家,卞爷爷,卞奶奶都在。卞爷爷看到外婆就说:“周娭毑来了。”外婆说:“带细伢子理个头。”卞爷爷让海涛坐在椅子上,拿出围裙围上。卞奶奶问:“是要开学了吧?”外婆说:“是滴啰,明天就开学哒。”卞爷爷一听说:“哦,那今天理发不收钱了。”外婆说:“那不咧,钱还是要收滴啰。”

卞爹爹开始给海涛理发,卞娭毑说:“这孩子聪明,读书一定读得好,将来会有出息。”外婆说:“哪里啰,贪玩,调皮得很。”理完了发,外婆还是要给钱,卞爹爹坚持不收,外婆对海涛说:“谢谢卞爹爹,卞娭毑。”海涛就对卞爹爹卞奶奶说:“谢谢卞爹爹,卞娭毑。”卞爹爹说:“没事。”卞娭毑说:“好好读书啊。”外婆就带着海涛回家了。

这也是6月19日下午2点56分的。

7月17日开始,郑州下起了大暴雨,7月20日,地铁5号线被淹,14人遇难。贯穿郑州南北的京广隧道被淹,无数辆汽车被水淹没,6人遇难。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