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占领京都(求追订月票)

2个月前 作者: 吴地书生
第245章 占领京都(求追订月票)

第245章 占领京都(求追订月票)

“倒幕联盟”的出现正是李献忠希望看到的局面。

他命令江户的华夏军以及在川中岛阿济格暂时不要轻举妄动。

若是给到德川家光的压力过大,他转过头去向四大藩国妥协,那么自己挑动他们内斗的计划就要落空了。

自己在左渡岛消灭了8000幕府军,在江户同川中岛各消灭了万余幕府军主力,实际上也只是消灭了3万多德川家的主力。

这些损失虽然不小,但远远到不了伤筋动骨的程度。

德川家光之所以觉得难受,一方面是失去了左渡的金山,导致幕府的财力开始枯竭。

更重要的是江户凑的华夏军,以及江户湾的华夏战舰就如同一柄利剑悬在自己的头上,让他动弹不得。

只得在江户城囤积重兵,用来防御华夏军可能的突袭。

一面是气势汹汹的倒幕联军,一面是虎视眈眈的华夏人,这让德川家光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

很显然德川幕府并没有能力两线作战。

此时德川家光的宠臣堀田正盛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同华夏人接触下,搞清他们这次入侵我国的真实目的!”

德川家光生来就没有得到父亲的宠爱。他的父亲德川秀忠,以及生母江与都分外溺爱弟弟国松,对于家光却不大关心。

从小家光是在奶妈春日局的抚育下长大的,成长的过程中他也无数次见到了生母和乳母间争权的丑陋斗争。

因此,他渐渐养成了厌恶女性,喜好男性的习惯。

后来,江户幕府初代将军,家光的爷爷德川家康宣布由家光继任三代将军。

家光十九岁时迎娶正室鹰司孝子,但他对女性并无太大兴趣。

八年时间过去了,他和孝子之间依旧没有子嗣,平时甚至都不同自己的妻室说话。

故而德川家光的行为才没有引起臣属太的反感,让他们烦恼的只是德川家光膝下无子。

对于堀田正盛的意见,德川家光自然是十分重视的。

虽然之前传来的消息说华夏皇帝李献忠欲举倾国之兵讨伐倭国,但很显然华夏军这几个月来的动作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而且近期他们也没有进一步升级同幕府的战争。

堀田正盛自告奋勇,愿意担负起同华夏军谈判的重任。

此时德川家光最信任的弟弟保科正之正在川中岛同华夏军对峙,他身边最信任的人便是堀田正盛了。

同敌国谈判这样的重任必须要交给自己的亲信,若是谈判之人起了二心同敌国相互勾结,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不愿意让自己心爱的人冒险,但是为了探得华夏的底线,最终堀田正盛还是来到了江户凑。

接见他的是辽东水师提督邓刚。

他知道倭人是来探听虚实的,故而没有选择在港口会见对方。

而是将堀田正盛请上了自己的旗舰锦州号。

尽管1800吨的盖伦帆船现在已经落伍了,但是仍然不影响用来震慑这些倭人。

邓刚说道:“华夏本次征讨倭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金银,即左渡金山同石见银山。只要幕府将对马岛、佐渡岛以及石见国、越后国这些地方割让给华夏,他们便从江户撤军。”

除了石见国之外,其实这些地方都已经在华夏的实际掌控之中了。

德川幕府根本就无力收复。

石见国如今在长洲藩毛利家的手里,虽然不是幕府的直辖领地,但是石见银山的产银量巨大。

对于已经失去了左渡金山的幕府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堀田正盛表示他需要向德川家光请示。

邓刚将其他倭人放回了江户,不过却扣留了堀田正盛本人。

并让他们给德川家光带话,若是他不答应华夏的条件,那么他们就只好将堀田正盛带回华夏的紫禁城做太监了。

若情人被抢,便会为此大打出手,甚至杀死情敌;若情人被杀,即使抱着切腹的决心,也要找出凶手,报仇雪恨。

此时的德川家光大怒,当场就下令江户城中的八万幕府军全部集结,出城同华夏军决一死战。

他的这一举动可是吓坏了众多德川家臣,他们纷纷阻止德川家光的疯狂举动。

且不说能不能打赢华夏军,即便是将他们赶出了江户凑,也无法从华夏的战船上救回堀田正盛。

最终德川家光不得不考虑华夏人的条件,

华夏国提出的条件属实有些苛刻。

若只是割让对马岛同左渡岛两个外岛,幕府尚能接受。

石见国同越后国可是倭国本岛的领土,一旦被华夏军长期占据,他们定然要以此为跳板图谋整个倭国的。

正当德川家光左右为难之际,传来了倒幕联军组成了一支7万人的大军,正浩浩荡荡的杀向京都。

倭国的京都又称平安京,乃是倭国天皇的居所。

虽然幕府的核心早就转移到了江户城,但是京都仍然是倭国名义上的都城。

倒幕联军此举明显是要争夺天皇,好以此来威胁幕府的地位。

尽管心有不甘,但此时德川幕府只得同华夏达成城下之盟。

乾熙三年八月十五日,德川幕府同华夏在江户港外的锦州号上签订了《江户条约》。

条约规定:倭国割让对马岛、左渡岛以及本州岛上的越后国、石见国给华夏。

倭国每年向华夏上贡白银20万两,铜锭200吨。

倭国向华夏全面开放港口,不得阻止华夏的商船到倭国进行贸易。

华夏从江户撤军,并且不得入侵倭国的其他地方。

德川幕府交付了20万两白银后,华夏水师撤离了江户湾,堀田正盛也重新回到了德川家光的怀抱之中。

此时愤怒无比的德川家光自然是只能把气撒到倒幕联军的身上。

幕府将军德川家光亲自率领12万大军抵达京都,准备同倒幕联军决一死战。

当然了他也不傻,为了防止川中岛的华夏军趁机在背后偷袭,仍然留下了4万幕府军驻扎在川中岛附近同华夏军对峙。

虽然得到了石见银山,不过此时石见国在长洲藩的控制下。

为了让倒幕各藩安心的同幕府军决战,李献忠大方的表示,华夏军暂时不占领石见国。

并且以优惠的价格卖给各藩国一些火铳,铠甲之类的军备和大批的粮食。

以萨摩藩为首的各藩国,更是认定德川家签订的《江户条约》为卖国条约,号召各藩国站出来推翻德川家的统治。

一时间原本各中立的藩国纷纷站出来支持倒幕联军。

很快倒幕联军也壮大到了十多万人。

双方在京都城外展开了一场大决战。

原本倒幕联军是进攻方,德川家作为防守方,只要守住京都就好。

可是京都城长期是没有城墙的,丰臣秀吉统一了倭国后,才给京都建了一道土墙,实在是不适合防守。

德川家光认为,对面的联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幕府军作为官军应该主动出击一举击溃对方,于是幕府军在京都城外列阵。

此时双方的人马加在一起超过了25万,是继“关原大战”之后,倭国历史上又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会战。

在火炮的掩护下,很快以长洲藩同肥前藩组成的1万先锋营,向着幕府军发起了进攻

正当双方在京都城外决战之时。

四国岛上的八千萨摩藩精锐正在登上华夏的运输船。

他们本次的目标距离京都不到100里的大坂城。

20年前德川家康正是在大板消灭了丰臣家,才正式确立了德川幕府。

如今岛津家久要利用大板作为破局的关键。

大板不仅是关西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川幕府最大的粮草囤放地。

京都的这种大会战,不打个一年半载很难分出胜负。

此时粮草就成了一个左右胜负的重要因素。

尽管大板的城墙极为高大,不过此时留守的幕府军并不多,只有区区三千人。

萨摩藩大军突然杀到大阪城下使得他们猝不及防。

而且萨摩藩装备了华夏的鸟铳以及6磅佛郎机火炮,城上的幕府军很快就被城下的炮火压制。

一个时辰之后,萨摩藩攻入了大板城。

大板城的失守,沉重的打击了幕府军的士气。

不仅仅是因为幕府军丢失了大量的辎重,还意味着敌人可以通过大板杀入幕府的腹地,甚至是直接进逼江户城。

德川幕府也对于华夏军帮助运输萨摩藩得行为提出了抗议。

华夏的解释很简单,萨摩藩租用了他们的运输船,华夏军并没有直接参与倭国的内战。

如果德川幕府有类似需求,只要价格合适,华夏的运输船同样可以运送幕府军。

尽管心里有气,但此时德川家光除了骂华夏人一句“无耻”,也没有别的说辞了。

华夏人并没有违反《江户条约》。

在华夏的推波助澜下,原本实力处于弱势的倒幕联军勉强同幕府军战成了平手。

双方在京都城下苦战了4个月,各自阵亡了数万人。

最终双方不得不暂时退兵。

倒幕联军虽然未能拿下京都,但是得到了大板,如今京都以西的地盘已经全部归他们所有了。

幕府军虽然并不承认,但是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李献忠一看他们打得也差不多了,自然到了他收账的时候。

双方刚在京都罢兵,李献忠就派吴三桂率军占领了石见国,并控制了石见银山。

经过了将近半年的建设,左渡岛上从矿山通往港口的道路已经被修好了,矿石转运的效率大大提升。

左渡产出的黄金、白银更是在华夏国内引起了轰动。

华夏的投资商团更是看上了石见银山。

此时倒幕联盟全靠华夏支持,尽管长洲藩心里不乐意,但还是无奈的交出了石见国。

不过德川幕府可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德川家光很快收到了华夏的最后通牒,让他们必须在乾熙四年一月一日前交付完《江户条约》中规定的200吨铜锭。

去年整个下半年德川幕府都在忙于征战,征调了大量的青壮,各铜矿的产量自然也大幅下降。

所以他们仅仅只交付了100吨铜锭。

德川家光还在同华夏的使者扯皮,试图延长幕府交付铜锭的日期。

华夏军便在一月一日以德川幕府未能完成《江户条约》为由,宣布《江户条约》即日起作废!

华夏军突然在川中岛城增兵,吓的德川家光立刻增兵川中岛。

为了防范华夏军再一次登陆江户,他早就将京都的主力撤到了江户城。

不过出人意料的时候,华夏军并没有攻击川中岛,也没有进攻江户。

而是从越后国发兵,一路向西攻取了沿海的越中、加贺、越前等地。

然后华夏军直接从越前南下攻克了近江。

这时就是傻子也能看出来华夏军这是要攻取京都。

虽说德川幕府在京都周围依旧布置了3万重兵,但他们只要是为了应对京都西面的倒幕联军,根本就没有想到华夏军会从京都的北面突然杀过来。

华夏军经过半年多的休整训练已经完全适应了日本的地形,气候。

再加上他们配备了强大的火器,攻取京都自然是不在话下。

京都城墙不过是一道土墙,别说是角楼同城防了,土墙上连士兵都没有。

华夏军很快就杀人了京都城内。

尽管城内的倭军悍不畏死,试图通过巷战来阻止华夏军。

但是双方装备上的差距并不是倭军的勇武可以弥补的。

而且这些倭军喜欢发动集团冲锋,使得华夏军可以更轻松的重创他们。

乾熙四年1月15日,华夏皇帝李献忠在3万华夏军的簇拥下,进入了京都城!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