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读后感

2个月前 作者: 郭敬明
第16章 读后感

第16章 读后感

《既然战胜不了悲伤》

文/落落

这人又在挖掘读者的泪腺了——我不是泄露剧情,仅仅从《悲伤逆流成河》这个题目,就是所有人都想象得到的结局。区别只在于身为读者的我们所能揣测的永远是一个模糊的大方向,而最后字字切肤的具体落点便全等候他的发落。

这人又在展示他的能力了——从最早期的《幻城》,到最近的《夏至未至》,直至眼下的《悲伤逆流成河》,他总能有不断变化的笔触颠覆着原本固定的形象。魔幻缥缈的,调侃写实的,扎实温和的,或是像现在这样细致压抑的。

这个人,从我三年前知晓他开始,三年的时间能够改变足够多的东西,而作为更早认识他的读者,可以一字一句读到的变化,就是即将上市的《悲伤逆流成河》。

不清楚为什么市场上依旧用“青春小说”来笼统地涵盖所有年轻人写的关于年轻人的故事。要知道即便是同样的年纪,所看到和所想到的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差距。倘若依旧将《悲伤》归类为“青春小说”的人,不妨用它来对比其他的同类型作品。哪怕更深的意义要在透读后才可以把握,但仅仅是遣词造句的功力,白描叙述的方式,也绝对是在寥寥几句的阅读后就能够感受到的吧。

王子型男生和灰姑娘型女生的搭配或许常见于它类作品,然而题材最终依旧得借助讲述人的能力来发挥它极致的力量。在《悲伤》中能够读到的是已经浮出水面的黑暗,远远地就和一贯的王子救公主脱离了关系。更多成熟化后成人化的剧情,摆开在我们面前的有时会是不忍想象的场面,而最可气的便是在强大的寒冷气息中又会时不时送上一缕弥足可贵的温暖,变成伏笔,只等时机一到就在落差间赚走人的眼泪鼻涕。

确实有相当多残酷的描写,人性暗黑面裸露在外的严酷,《悲伤》一开场就流露的全书色感,铅灰,暗蓝,墨黑,让里面间隙的白色也看起来异常清冷。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中浮现在镜头里的上海弄堂,生动到几乎能让你踏脚走在其间,而两侧分别传来的截然不同的声音,粗鄙的对骂和破罐破摔后绝望的哭泣,让另一旁和煦如画的关照声显得如此无稽。

一侧的易遥和另一侧的齐铭,走在同一条弄堂里,也会出现你在日光下而我还没有离开阴暗的局面。

塑造出易遥这样一个形象无疑是最大的亮点,甚至她能够将王子化的齐铭都显出柔软的无力。这个女孩子的身世遭遇影响出她此刻的个性,而此刻的个性又激化出她将来的旅途绝不可能变得平稳一些。在她的每句嘲讽似的对话或什么都无所谓的举止后,已经留下了足够酝酿悲伤气场的空间。他人面前越是挺得直的腰脊,就有夜晚睡觉时哭得越深的梦。

能不能将她从已经不加指望的黑暗中拯救出来,齐铭的每一次行动似乎都事与愿违。毕竟这是在“悲伤”两字开头的故事里,他的亲近他的帮助,看来似乎只是徒增着黑与白的对比度,愈加悬殊的距离,不仅让少年的脚步离终点更为遥远,也让易遥每尝到一点温暖便又掉进更冷的境地显得无助可怜。

偏偏与此同时,比起美好少年的接近拯救,他的疏离远去才显得愈加压抑。这样的出乎意料就成为原本不在计划案内的新高潮。易遥再一次没有被“灰姑娘”式的光彩所笼罩,关于她的剧情,总是紧紧地只为“灰”字所眷恋。当自己的坚强决心不足以抵抗越来越高涨的黑暗时,当忍耐的极限已经被缓慢突破,回过头时才发现已经站在了混浊的河沙里。很多时候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这个女生内心的酸涩、不甘、寂寞、无助,以及为了应对这些,而不得不组织起来的倔强、愤怒、顽固,甚至是刻薄和恶毒。

如果仅仅是宽宏的释然不能阻止各方的流言和诽谤,当它们愈加肆无忌惮,能够与恶对抗的就只剩下毒。女生选择了这样的回击,从三次忍耐后一次反击,到一次忍耐后的三次反击。抛下了原先的一切,摆出甚至是同归于尽的表情。只不过,站在易遥似笑非笑的嘲讽面孔之后的,是齐铭一张愈加迷茫而失望的面孔。

为了继续什么而不得不丢弃什么,这样的挣扎只有当事人才能更清楚地明白。但对于一直以来陪伴在易遥身边的齐铭来说,他所看见的就只有被女生丢弃了的原本干净单纯的东西,她穿上陌生的黑衣,此刻的样子让人连想伸出手去拥抱的心情都杳无踪迹。

人的心究竟能够努力到什么地步。而人的心又可以溃败到什么地步。《悲伤逆流成河》似乎就是要不断地揭示这样的结果。虽然每一次在故事里我们以为已经获得了答案,却立刻读到新的进展来破坏一再降低的防线。

顾森西出场,更加受欢迎的性格形象,宛如新的一小丛希望,用来实现一个相对平缓的结局。可既然命名为《悲伤逆流成河》,就足够说明在这条无形无声的路途上,没有希望能够逃脱被覆灭的结果。生活里的每处点滴都会被负面的植物所寄生,父母的不被爱,同学的嘲弄心,再美好的东西努力昂着它的枝叶,也比不上攀附的藤蔓纠缠的速度更快。顾森西和他的姐姐顾森湘,从最初美好的微白色,变成最后为了反衬一切的黑暗而更显刻骨的苍凉,既然这个故事的主题名叫悲伤。

对于这个人和他的故事,从来不缺使人痛心的读后感。他擅于创造各式各样扼腕的结局,只是从几年前更加直白化的悲伤,此刻已经纯熟地运用着手法创造愈加多的障眼法。于是哪怕明知结局通向的不会是山清水秀的地方,可读者还是会被简短的柔软描写所麻痹,跟着好像一个掉落的线球那样走。不是没有美好,不是没有浪漫,它们总是散落在各处,带着那么明显的预谋心来暗算,只要你曾经有一时被这些欺骗,萌发出相信和向往的心情,那么结果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在爬得更高的地方摔得更痛。既然我们都战胜不了悲伤。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