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一碗水端平

2024-03-05 作者: 林十五
第232章 一碗水端平

第232章 一碗水端平

春天雨水多,濛濛细雨,莫关洲撑着伞,指挥莫关福平整地面。

等待地面平整好,就可以盖猪栏了。

砖厂定的红砖,沙子是他雇人去河边挖的,一同挖回来的还有鹅卵石。

三排猪栏同时开工,动作也快,二十天就能盖瓦。

莫关洲回到家里就忙着猪场的事,跟陀螺似的,恨不能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等到猪场盖瓦好,莫关福把其他三排的地面也平整了出来,泥瓦匠继续盖猪栏,而他去了水泥厂。

销售员笑眯眯的问他要多少,他回答十吨。

销售员差点把眼睛笑没了,忙不迭的开单,问他名字。

听说了莫关洲这个名字之后,脸一板,“没货了。”

变脸之快,令人咋舌。

“我们认识?”莫关洲不记得他们见过面,更谈不上有仇。

唯一跟这水泥厂有仇的就是厂长于建设。

为了私人恩怨,水泥也不卖了?

“不认识,我才想起来,没货了。”销售员随意的找了一个理由。

莫关洲信他才怪。

“大概什么时候才有货?”

“不知道,估计今年都不会有货。”

莫关洲犹豫了三秒钟,走了。

幼稚,以为这样就能报复他?

有个在派出所户籍室工作的妹妹,怕什么。

莫关洲跟思年说了一下情况,思年都笑了,“幼稚,陈雅以为这样就能报复我们了?”

莫关洲这才回过神来,想起了那天聚会突然闯入的女人。

“我想起来了,她的继子跟溪越在一个班上,还把蒋老师推了。”

“就是她,这事估计是她的主意。”

思年下班后,穿着制服跟莫关洲走了一趟,直接找到销售员,“我要定十吨水泥,听说你们不想卖给我。”

销售员去过户籍室,认识思年,瑟瑟发抖,“我哪敢呀,不过我们厂长交代了,不能卖给莫关洲和李雪燕这两个名字的人,我上有老下有小,也不敢不听呀。”

好吧,上有老小有小是基本情况。

能买就行,没必要为难销售员。

莫关洲留了一个心眼,交了五吨的钱,先要五吨,大不了以后再让思年来跑一趟,反正也不远。

拿了单子,兄妹俩直接去厂区拉水泥,用的是他们那辆破旧五菱。

一次性装五吨是不可能的,两吨半,再来拉一趟就差不多了。

莫关洲请了村里人来帮忙,按照一天五块算工钱,把猪栏地面铺上混凝土。

忙完猪栏一阶段的事情,莫关洲又去了西山,在西山和鱼潭村之间来回跑。

总算在溪林一周岁之前,把猪场的事情搞定。

钱包空空,还有一大堆的欠款。

不过夫妻俩都很淡定,怕什么,只要经营得好,两三年就能回本了。

莫关洲忙碌的时间,李雪燕也忙飞了。

把去年下的李子苗和桃子苗嫁接了,每天接送溪越上下学,有时候忙起来,拎一个木盆到地里,把溪林放进去,让溪澄看着点,就去干活了。

溪林哪坐得住,在二哥的帮忙下,爬出木盆,在地里满地爬,摘了漂亮的花花,和二哥咿咿呀呀的说着只有她自己才能听懂的话。

这年代的孩子有几个不是泥土里滚出来的?

孩子开心就好,不哭不闹,还能增强免疫力。

再后来,李雪燕直接把溪林放土里爬,回去再给她洗干净,又是一个可可爱小娃娃。

一直忙到溪林周岁的前几天。

李雪燕看着粗糙了不少的手,成就感爆棚。

再过两三年,就可以吃到新鲜的桃形李,新品种的水果值钱,能火几年。

猪场产出的猪粪,也有处理的地方。

猪场建好,莫关福开着推土机继续平整地面,把杂树清理了。

李雪燕又请了人,人工平整细节部分,只等冬天嫁接苗长好了种下去。

而这期间,原来猪场里的小猪继续留母猪,只等一个合适的时间,搬迁过去。

还得再请人去养猪,请的人一定得信得过。

可这鱼潭村她信得过的人,都自己养了猪。

这几天,李雪燕有些上火。

莫进生和郑小花知道她想什么,两人商量了一下,“要不我们那三十多头猪就不养了吧,去帮雪燕搞。”

“可是我们任务还没完成,就算完成了,万一以后弟弟们说我们偏心……”莫进生有自己的考虑。

不是不想帮,有些忙可以帮,比如吃住一起,他们种田,儿媳吃米,他们种地,儿媳吃菜。有些忙不能帮,特别是钱财牵扯的东西。

“要不这样吧,我问一下,让雪燕把她那个小猪场退给我们,让蒋贵才过去大猪场养,我们住到小猪场去。”

莫进生难得不满老妻,“你这是占便宜,当初她那猪场怎么来的你不知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说怎样可行!”郑小花实在没辙了。

“我再好好想想。”

李雪燕也有想过请公婆帮忙,但如同莫进生考虑的一样,有些忙能帮,有些忙不能帮。

现在一家人团结,可天平偏向一边久了以后,平衡总会被打破。

她主动找到莫进生和郑小花商量,“爸、妈,我管不过来了,小猪场那边以后给你们养吧,我把周小兰他们带去大猪场帮我养猪。”

莫进生夫妻俩对视一眼,没想到李雪燕会这样想。

“不瞒你说,我和你爸也想过这样问题,你算一下,里面的猪值多少钱,回头我跟你爸把钱给你,要是钱不够,可能就得欠你的钱了。”

“妈,我想把猪全部都装过去,你和我爸另外养起来。”李雪燕说了她的想法,“场地的钱就算了,当时也没花多少。”

其实她想过把小猪场卖掉,但一想到养猪比种田赚钱多了,便想到了公婆。

他俩每年那么辛苦的种田种地,赚不了多少钱,不如跟她一样养猪。

田地就在猪场周围,种起来很近很方便,就算不种田,也能买粮食去交公粮。

没想到三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不行,我们亲父子也得明算账,关顺还在读书,以后关书他们结婚要花钱,我们不能受了你们的好处,还拿你们的钱去给另外的儿子。”

虽然他也知道,大儿子和儿媳都不会放在心上。

但始终一碗水端平才是做长辈的态度。

李雪燕接受了这个说法,“行,等关洲回来问他。”

因为当时把猪栏买下来,大部分是莫关洲在跑。

也因为她不想跟公婆算数。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