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Morris Gleitzman说《余声》

3个月前 作者: 郭敬明主编
第3章 Morris Gleitzman说《余声》

第3章 Morris Gleitzman说《余声》

致亲爱的读者:

这是有关菲力克斯的第四本书。

在《往事》和《彼时》中,菲力克斯是个十岁的犹太男孩,挣扎着生存在1942年被纳粹占领的波兰。他和他最亲爱 的朋友,六岁的塞尔达,赶上了我们称为“大屠杀”的那段恐怖的年代。

在第三本书《此景》中,菲力克斯是生活在当下的老人。通过他同样名为塞尔达的孙女的眼光,我们能看到菲力克

斯勇敢面对他童年时代的伤痛,而与此同时,他和这位新的塞尔达又要面对新的生存问题 澳大利亚最大的丛林火灾。

等我写完《此景》的时候,我以为我和菲力克斯以及两个塞尔达的工作巳经完成了。但菲力克斯不同意。所以《余声》 就设定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菲力克斯是对的。这些个月份是他青年时代中关键的时刻。

我衷心感谢劳拉_哈里斯、莎拉·休斯、希泽尔·科代、托尼·帕玛尔、安娜·费恩伯格和贝琳娜·柴可,感谢他们对 《余声》的帮助。

如果你没有读过《往事》《彼时》和《此景》,请别担心。我写这些故事的时候尝试着让读者可以以任何顺序阅读。 如果先读了《余声》,你会知道一些《往事》和《彼时》中发生的事情,但不会太多。

《余声》和其他三本菲力克斯的故事一样,都是我想象出来的,但作为我写作灵感的那段时期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 我如果没有事先读过那么多关于大屠杀的书,是写不出来任何一个故事的。那些书中都是人们的真实声音,他们生 活过、挣扎过、爱过,但死去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从那段恐怖的时期中幸存下来了。

我也从书中看到了慷慨、勇敢的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与纳粹对抗,还保护别人,保护的通常都是儿童。

你可以在我的网站找到我这些研究性阅读的部分细节。我希望你能分享一部分,让这些人的记忆继续保持鲜活。 这个故事是我努力理解那些难以想象之事以后的想象。

这些故事是真实的故事。

By莫里斯·葛雷兹曼

《Once (往事)(节选)》

我曾经逃出孤儿院,去找妈妈和爸爸。我曾经从着火的房子里救出一个叫塞尔达的女孩。 我曾经让一个牙疼的纳粹大笑。我叫菲力克斯。这是我的故事。

“这是我曾经看过的最让人深深感动的小说之一。葛雷兹曼尽最大努力创作出了一个最温柔、最让人喜欢的角色来为书页增辉。”

——《星期日塔斯马尼亚》 》

“……一个有关勇气、生存和友谊的故事,从儿童看待世界的角度,以幽默的方式讲述。”

——《西澳大利亚》

“……感动、难以忘怀又有趣,无可挑剔,而且扣人心弦……混合了天真和恐怖的冷静写法,总是让人心碎。”

——《卫报》

《Then (彼时)(节选)》

我给自己和塞尔达作了安排。假装成别人。找到新的父母。永远安全。 然后纳粹来了。

“……一部叙事精致,坚定又无畏的小说。”

——《时代报》

“葛雷兹曼的菲力克斯和塞尔达是近年来创作的最好的、最值得一看的人物。”

——《霍巴特水星》

“葛雷兹曼完成了非同一般的人物,表现了最好和最坏的人性,却没有撕碎他笔下人物的尊严和读者们的希望。”

——《卫报》

《Now (此景)(节选)》

以前我不知道爷爷菲力克斯那恐怖的童年。然后我知道了纳粹对他最好的朋友塞尔达做过些什么。现在我明白菲力克斯为什么那么做了。至少他还有我。

我也叫塞尔达。这是我们的故事。

“《此景》是出自一位极具同情心的作者的一部有启发、温柔又微妙的小说。”

——《年代报》

“葛雷兹曼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用特别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而几代读者都会为此而感激他。”

——《西澳大利亚》

“写得很美,蕴不凡于简单之中,蕴有力于敏感之中。读过之后肯定会永远萦绕在你心头。”

——《苏格兰人》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