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时常想起的小时候

2个月前 作者: 李易峰
第4章 时常想起的小时候

第4章 时常想起的小时候

最早的记忆

有时候会想,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拥有记忆的呢?在出生后到我们有记忆之前,都发生了什么?拥有记忆后,记忆中的那些事情,的确真实存在过吗?脑海里记忆的画面是不是按照我们的臆想拼凑起来的呢?

我能追溯的最早的回忆,大概是三岁时一次看球。那时候我就知道马拉多纳了,晚上有场他的比赛,我跟妈妈说,我先睡觉,到时间了你们要叫我起来看球赛哦!夜里十二点,妈妈真的叫我了,我一骨碌就爬起来了,兴高采烈地看完整场球赛。长大以后和爸妈聊起这件事,他们对于我那么一个小人儿能说到做到真的起来看球赛表示很惊奇。而我,对于爸妈把和这么一个小人儿的约定当真,表示很赞。

捡来的

关于我的出生,我爸妈借用了普天下父母最常用的说辞:捡来的。关于地点,他们设定在成都东门大桥。我当时很相信。每次经过那儿心情都怪怪的,具体是怎样却描述不清楚。

小时候我爸妈说我最多的,就是长得丑。说那时候刚生下来,抱出去给别人看的时候,被人说“这不是你们家孩子吧?”言下之意,我太丑了。我爸妈都长得很标致,又英俊又美丽什么的。我爸家有四兄弟,放现在那绝对是成都F4啊!但不知道为啥我刚出生的时候就皱巴巴丑丑的,塌鼻子单眼皮。后来稍微大一些,长开了才觉得好看些。“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反过来也是说得通的。

生日照片

在20岁之前,每年生日都被爸妈带着,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刚开始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想过,为什么只有在生日这天一定要做这件事情。现在找来看,发现很多很多的小时候。我妈最常在过年的时候找出这些照片,然后一家人窝在沙发上回忆当年。他们说那时候每年我一个人在拍的时候脸都臭臭的,有一年在照相机前面待了好久,怎么逗都不笑,真是气死个人,但突然,就小手一伸,指着妈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当然这个情景我不记得了,但我妈每次说到都很高兴。很多家长应该都这么干,最近网络很火的晒童年照片真是可以证明家长也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生物,他们好任性地养大自己的孩子。还好我爸妈没有这样毁童年地对待我。

吃醋

小时候很容易吃醋,妈妈去抱别的小孩,说好可爱什么的,我心里特别愤恨,特别不舒服,我就不跟我妈说话,然后一个人生闷气。

我平常不会黏着我妈,但只要一到了不太让我有安全感的环境,就不离她身边一步。比如说去游泳,去水上乐园,不是有人造波浪嘛,害怕又想玩。当时我不会游泳,我妈也不会游泳。我就会一直抱着我妈的脖子,刚开始我们就在旁边泳池小范围地扑打扑打。然后我就缠着我妈带我去冲浪,一直缠着她。到了一个新环境,感觉到陌生好像有危险的信号,就会一直缠着我妈,有她在就觉得安全了。

妈妈对于我的教育是,没事别惹事,有事别怕事。小孩子的打架,也就是调皮互相惹来惹去。你如果是一个好惹的家伙,就理所当然欺负你,但如果你不太好对付,对方就怂了。我记得我妈常耳提面命:“不要去欺负别人,也不要害怕被欺负,被人欺负了就要还回去,不要担心,有我们在。”于是从小就有一种有大人撑腰的得意,你知道自己按家长说的去做就会是对的,而且他们会在身后保护你。

其实我也是爸爸的跟屁虫,家里就一个孩子,爸妈都很疼爱我。而且他们很开明,从小到现在,我觉得我们一直像朋友一样相处。

黄毛

基本上我还是一个很听话,不怎么惹是生非,成绩也还不错,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下的好孩子。初中唯一一次被老师请家长,是因为这头天生的头发。

那时候刚刚有染头发这件事,但基本上都是“小混混”干的事,“好学生”一般不这样。于是我这头有点不一般,在现在看来刚刚好,造型费都省了不少的自然黄,遭到了老师的强烈质疑,勒令我把头发染回去。我真心委屈,可是解释不通,就被叫家长了。家长的话老师还是相信的,但老师问了一个让我至今也费解的问题:你爸妈的头发都那么乌黑亮丽,你像谁呢?

简单家庭

我家是很简单也很典型的成都家庭。外公很早就不在了,我没有见过,关系最好的长辈是外婆。爷爷是南昌人,奶奶是成都本地人。爷爷是到成都后变成上门女婿,然后安家在成都的。爸妈那一代的兄弟姐妹都多。爸爸排行第三,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妈妈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这导致了我成为两个大家族中我们这一辈最小的,有六个哥哥。

想长大

小时候最想快点长大,因为家里全是哥哥,都是男孩,总觉得哥哥们做的任何事情都很吸引我。而我觉得他们能做这些事,是因为他们比我大,他们是大人。我想追上他们。

哥哥们做很多事,都是不带我的,这样更让我觉得大人的世界很神秘。当他们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我觉得很好玩,于是也想赶快上学可以学英语;他们到可以骑自行车上学的时候,我也觉得长大真好,可以自己骑自行车上学;他们周末的时候跟同学约着出去玩,我觉得也是很羡慕他们,我就想快点长大,可以做很多事情。

跟姨妈家的哥哥是最要好的,每年放寒假和暑假都在姨妈家过,和哥哥玩。我记得哥哥有双红球鞋,每次我去他们家都吵着要穿,就觉得穿着特别神气,仿佛能飞檐走壁,一脚绝射定乾坤。放假在哥哥家,吃饭要看着,恨不得睡觉都抱着,最快乐的时刻就是穿着这双鞋一直跳一直蹦。好长一段时间的心愿就是拥有这双红球鞋,哥哥自然是不肯送给我的。每次离开他们家,因为这双红球鞋,我都要闹情绪,搞得跟生离死别一样。可是后来这双鞋的下落,我也不知道。

当时已经有很多游戏机了,掌中宝、任天堂、小霸王,那种插卡的游戏机,还有飞行棋。暑假就是一场长久的武林大会,差不多年纪的男孩混在一起,抱着游戏机比拼,天黑了,该回家了,就记好战况,隔天再打!

游戏厅是小学时代的事,初中的时候就有PS出来,有时候放学早的话会和同学约着去玩。那种PS游戏机厅就是一台台电视机连着PS游戏机,现在应该还有这种。最喜欢实况足球。

害怕的事

现在能想起来小时候最后怕的有两件事,一件是走丢,一件是溺水。

我还在上幼儿园的一天,家里人大聚餐。吃饭的时候我就听到哥哥们小声商量,待会儿一起去哪去哪,边商量还边偷瞄我。我就知道他们是去玩,而且不想带上我。我也一直偷偷瞄他们,竖起耳朵听,打开我的小雷达追踪。吃完饭,大家伙站在门口告别,大人们还在说话,这帮人互相递了个眼色,拔腿就跑。我立马松开抓着爸爸衣角的手,跟着跑。他们跑我也跑,一路追一路喊,等等我!等等我!他们才不搭理我,一溜烟不见了。我继续往他们的方向追着,亦步亦趋。一直到我跑不动了,停下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跑到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地方。我在马路边站着,看着来来往往的车和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回家,哇地一下,就哭了。陆续有些人围过来,指指点点,问这是谁家孩子。我仰着头看着他们,全都是不认识的脸,他们围成一个圈,开始转动起来,眼睛鼻子都消失了,只剩下张大的嘴,像是要吞灭我,我害怕极了,什么都讲不出来,只会哭。

我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记得我一直哭一直哭。突然一双手伸过来,把我抱起来。

我睁开眼睛一看是我爸。爸爸紧紧地抱着我,说:“好了,不哭了。”

我爸聊起这事的时候,也不无感慨地说,在饭店门口看着我们跑开,一开始还觉得我跟着哥哥们在一起应该没事,想想还是担心才追了上来,但已经看不到我们了。本来想朝哥哥们跑走的方向去找,却鬼使神差地就往相反的街去了,果然找到了已经跑出好几站地的我。

我居然差一点就这么丢了!幸好我爸把我找回来了。现在想起来真的挺恐怖。

另一件事发生在暑假去游泳的时候,我也差点搞死自己。某天我跟着我爸和我哥去游泳,我跟在他们后面往泳池走着。突然头顶上飘来我爸的声音:“你敢不敢跳下去?”

我说:“我敢!”然后就扑通跳下去了。

那是深水区,还不太会游泳又小小个的我跳下去就后悔了,因为我完全探不到底,也浮不上去。就在我费力扑腾感觉自己快要完蛋的时候,又是一双大手把我拉了上来,关键时刻,我万能的老爸救了我。

我爸后来挺无奈地说,他是在和我哥说敢不敢跳下去,结果我这个跟在他们身后的小孩子居然义无反顾地在他们说话的当口就不声不响地跳下去了。

这两件事情现在想起来,我都会觉得很害怕。人生也许在某一秒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可能不再是我,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再也见不到亲人。也有可能,人生完全结束在某一个还没有开始的点。

我们每一个平安长大的人,都要感谢自己的父母。

小学

小学开学的第一天,我期待了很久,属于那种现在理解不了,再也不再来的莫名的兴奋和期待。一般小朋友对于上学这件事都不怎么喜欢,特别是很小的时候,去个幼儿园啊,开个学啊,就跟要了命似的。但我对上学这件事还挺喜欢的,这概率应该和不怕打针的小朋友一样小。

我记得自己就背着一个漂亮的新书包,欢天喜地地去上小学了。

因为去得早,教室里还没有什么人,就自己坐在了第一排,继续莫名地开心,我也弄不懂开心什么。突然看到我在幼儿园里喜欢的那个女生也进了我们教室,我当时在心里默念,“坐我后面坐我后面”。

她真的坐我后面了!可是,我为什么没有想过跟她同桌呢?明明旁边也没有人坐。

小学跟幼儿园最大的不一样是有作业了。做作业考试这种事刚开始让我很激动。爸妈跟我说你要考双百分,我说考就考,有多难。第一次大的考试下来,语文100分,数学99.5,是我一生当中考的最高分数。差一点拿到满分,有些遗憾哦。不过当时还是特别高兴。

小学时候最高兴的事情是入了少先队。和你们看到的又红又专主旋律电影电视里面一样,我,一个新晋少先队员,系着红领巾,欢快地、激动地、热泪盈眶地一路奔跑着回家,嘴里还喊着:“外婆外婆,我入少先队了!我入少先队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种举动,但是就是这么做了,好像大脑也稍微有过迟疑,但身体走在前面,驱使我跑着喊着,向世界宣告庆祝我成为了光荣的少先队员。

小学的时候升国旗这种只有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才能胜任的工作我肯定是在的,守校门我也在。那时候对这类型的工作真是充满了热情。

小学是在三圣街小学,两个哥哥都在那儿读,我也在那儿读。但我进小学的时候,完全没有享受到被哥哥罩着的感觉,因为他们大我很多,早毕业了。

说来可能是因为从小就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我特别不会照顾比我年龄小的人。我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估计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家都是成年人啦,哪存在谁照顾谁这个问题。回顾小时候,家里哥哥多,到了别的环境就特别喜欢跟姐姐玩。当然我也很讨姐姐们喜欢,包括女老师。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老师们都会罩着我,都很疼我,拔头筹的任务都交给我,其实也就是给小朋友们发筷子、发碗什么的。在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当时带我的潘老师在我毕业纪念本上写了“我希望你长大以后会成为一个外交家”,她也写到特别喜欢我,因为我很聪明。那是一个蓝黑白相间的笔记本。到现在还在我们家里保存着。当时我还不太识字呢,是我爸念给我听的。听到老师这么说,我很开心,不过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希望我成为外交家,老师是从哪里看出来我有这方面潜质的呢?

说到被老师照顾这件事,其实大学军训的时候,受到教官的照顾才是真正了不得的!教官给了我一个特别大的福利,让我去食堂给教官拿菜,注意,还不是给学生们布菜,是教官的级别。哇塞,全是肉啊,自然是少不了我自己那份。

想想在成长的途中,我其实一直受到各种各样的照顾。小时候父母家人的倾心关爱,上学之后老师同学的包容支持,到社会之后很多很多有可能只见一次擦肩而过的人们的喜欢和热情。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是否有这样的福分,让我值得大家这样的心意。

有时候也有惶恐,也有不安。有时候真心害怕辜负了这样美好的承担。又感觉自己像是一直躲在一棵大树之下,不管风再大,雨再大,是晴天,还是大雪满天,都有满挂头顶的绿意在关照着。每一次被好好地“罩着”的时候,内心真是充满了厚重的暖意。也一直默默地,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能“罩着”别人的人。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