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

5天前 作者: 孤独麦客
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

前面辩论得飞起,卢、张、王三人同样记录得飞起。

半场休息时,邵勋得空瞅了一眼,哑然失笑。

前面裴诜、毛邦以及他的发言倒没什么,与他们问答的诸郡士人所说之话前面就写“贤良曰”,到最后才注一下说话之人的名字、籍贯。

恍惚间让人回到了前汉年间著名的盐铁会议大辩论。

不过大梁朝的士人倒不至于辩论是不是要“与民争利”————呃,也难说啊,魏晋以来士人做生意的很多,同样可能不希望少府与他们争利。

但说实话,邵勋倒是希望王戎、郭夫人这类货殖达人多一些。

汉时可能只有大城市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如今有了府兵,这又多了一个消费群体,数量还不少,最新数据是97200员。

他们的消费能力固然不如豪族,架不住数量多啊,在他们因为战争破产之前,总体而言不可小觑。至少就目前而言,天下各军府所在地是中小商人经常去的地方——大商人一般只搞批发,很少直接面向终端。

收回思绪,邵勋又看向特意召来的谢安,问道: “辩了一上午,安石有何见解?但讲无妨。”

谢安一挥手中羽扇。

众人都瞪大了眼睛,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太没数了吧?

你若在王衍面前这么做倒没什么,他毕竟是耍嘴皮子的,但面前这位可是握刀把子的,你来这个?你知道他什么脾性吗?

不过邵勋却面带微笑,脸色没有任何变化。

谢安羽扇遥指院中一棵老松,道: “此树独自生长,为北风劲吹多年而屹立不倒。尧舜垂拱时,亦未数过粟穗有几粒,然天下大治。”

邵勋继续笑着,还微微点头。

他说话算话,万象院会议期间畅所欲言,皆无罪,因此没有说什么。

“然则————”谢安话锋一转,手执羽扇对着西北方向拱了拱手,道: “若无逸民公这等勤勉之人,松下之闲人野鹤怕是要饿着肚子谈玄了。”

妈的,装逼!邵勋暗暗吐槽一声,这喜欢装的性子原来从小就有。

“此言甚善。”邵勋点了点头,自去了。

待他走远,谢安倒背着手,吟啸而去,自至院中找寻好友去了。

邵勋则来到太子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六郎,如何?”

“听了半日,总觉得父亲思虑过于长远了。”邵瑾实话实说。

“继续听。”邵勋笑道: “朕可不只会在女人身上播种,亦善于为天下播种。”

邵瑾眼角余光微瞄,见左近无人,这才松了口气亦笑道: “阿爷莫要玩笑了,今日多诸郡有名望之人。”

邵勋唔了一声,又问道: “梁奴,难道你不希

望看到天下黎庶日子变好么?譬如有人从交州运回糖,将糖价打下来,让以前吃不起糖的人能吃到。”

“阿爷,此非盈欲过甚耶?”邵瑾反问道。

被儿子拿现成的理论反驳,邵勋一时竟没有回答。

没回答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不会反驳,而是有些感慨。

在上层统治者眼里,老百姓能不能吃到糖根本不重要,这不是必需品。

相反,为了搞糖,就要在交州建苑囿,很可能会奴役当地百姓,激起民变。

另外,糖你总得运回来吧?就算不全程走海路,你也得先海运至广州,这中间又存在风险,船毁人亡几次,人家就要说你为了吃糖而害得船工家破人亡。

总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皇帝来说如此,对官员来说也是如此。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这又不关系到国家存亡。

“以后朝廷财用短缺的时候,你就记起糖的好处了。”邵勋说罢便走了。

邵瑾若有所悟,同时下意识搜寻赵王的身影,三兄应该很懂此道吧?他和父亲说起财计来头头是道,还编了规范坊市的律令…

******

吃罢午饭后,众人稍事休息。

未时,王羲之又展开纸笔,开始记录。

贤良(江原何点)曰: “紫微垣乃帝车所在,本当清辉流转。仆昨夜观星,却见垣中星辰之气结成絮团,当应在今日。仆请陛下与民休息,蜀中度田甚急,远近骚然,今日又论有无,令天下士人不谐,恐非治国之道。”

尚书(洛阳毛邦)曰: “君言紫薇之事可有实证?若无实证,岂非信口胡说?”

贤良曰: “有史传之事可验。晋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西北大裂,此主妃后专制,彼时果有贾南风擅政。太安二年八月庚午,天中裂为二,有声如雷者三。君道亏而臣下专僭之象也。是日,长沙王奉帝出拒成都、河间二王,后成都、河间、东海又迭专威命,是其应也。”

尚书曰: “汉儒天人感应之说,实则牵强附会。大梁开平元年五月甲申朔,日有蚀之,在井。井,主酒食,女主象也。然大梁开国,气象万千,何来女主之象?”

贤良曰: “此日蚀应在东南,彼有山后僭权,验之矣。”

尚书曰: “今岁正月,白虹贯日,占得月内近臣为乱,乱在何处?”

贤良曰: “占卜不准。”

尚书曰: “何为准?”

贤良曰: “或主外臣起兵作乱。”

尚书曰: “何时?”

贤良不能对。

尚书曰: “牵强附会,实乃可笑!天子令世人质疑、实证,若不能实证,便是可疑。汝速去也。”

何点被驳倒后,换了张舆记录,让王羲之喘口气,休息一会。

邵勋让人将记录拿来。

这个何点动机不纯,若非今天说了不因言获罪,定要狠狠训斥一番。

他所说的内容其实汉儒末期的僵化套路,天人感应,牵强附会,到现在还很有市场,连热衷玄学的人都学习这玩意。

至于相信的成分有多少,那就看个人了。反正王衍很喜欢谈这个,但邵勋发现他其实是不信的,原因也很简单,很多星象、天变、日月异象根本就没应验,有些则是出现异象后再找一个发生的事件,牵强附会套上去。

这也是有人质疑天人感应学说的主要原因,怎么听着像是马后炮呢?

毛邦深得他的意旨,提出要实证。

你不能证明,那就是假说,别拿这个当真理。

这个质疑、实证的态度,是邵勋极力想推广的,也是他大政方针中提出“实事求是”的主要原因。

争论到现在,说实话已经偏题的苗头了。何点不从思想本身来反驳,而是迂回人身攻击,可见一斑。

或许辩论到最后都这样。

前汉盐铁会议大辩论,到最后桑弘羊谈财政国防,贤良谈用爱发电,你讲你的,我讲我的,都在输出观点,鸡同鸭讲。

但这种辩论也不能说没意义,至少可以争取一部分中间派,以及让本就倾向于你的人更好地理解

其中的深意,甚至还可能削弱反对派的意志。

便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政策讨论辩论仍然屡见不鲜,即便发起会议的人心中早有决定。

将记录送回去后,邵勋正要继续听,却又有人问他了。

嗯?是谁这么不懂规矩,总是越过他设置的辩手直接“刺王杀驾”?

抬眼一看,原来是巴西太守龚壮。谁把他弄来的?太守不要做事吗?丢给郡丞做得好吗?

罢了,面刺朕者,今日无罪。

“敢问陛下,老子著五千言,举守静抱一之事,令人身心愉悦。而陛下却让人穷究道理,或可得一二奇物,兴家旺产业,然终究违背圣人本意。”龚壮说道。

“其一,老子举守静抱一,非为守虚无,而是守道。道固然无形无相,但并非无迹可寻。道生万物,万物各持一部分道性,譬如丹砂在炉中受热而成硫磺、水银,二者各有禀赋,而与丹砂不同。此道生耶?人生耶?”邵勋问道。

龚壮皱眉思索片刻,道: “似是人生。”

“那就对了。”邵勋说道: “道为何物?第一段就写了,统括、混同宇宙万物根本之物,谓之道。朕在第一段最后有注道之理,乃宇宙根本之理,朕谓之‘真理’。真理是道,但无灵慧,是死物,人亦可以利用万物各自偏持的一部分道。如此行事,岂非近于大道?一代代人持续下去,或许真就成道、得道了。”

说完,邵勋继续举例: “丹砂中可有硫磺、水银?”

“无。”龚壮摇头道。

“那丹砂却借于人手,变成了硫磺、水银,这便是人化用了道。能行此事,且想通其中之理者,便已收集了一条道性。”邵勋说道: “再能明白草木变草碱之事,便收集到了第二条道性,收集得越多,真理越明,近乎得道矣。”邵勋说道: “君欲得道否?”

龚壮神色莫名,叹道: “我老矣。”

“君能明白多少道性便明白多少,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便如那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总有一天能收集完。”邵勋又道: “再者,天下士人崇尚空谈者多,但终究有重于实务者,有志者群策群力,万象院收集每个人掌握的道性,公之于众,兴许没那么慢。”

龚壮忍不住问道: “真能得道么?”

邵勋问道: “君等清谈,可曾论过列子御风而行?”

“自是论过。”

“列子御风而行真假难辨。”邵勋说道: “但凡人未必需要得道才能御风而行, 《崇有新论》中提及资以外物,或许对道、真理的理解加深,有朝一日便可凭借外物御风而行,无需真的成道。”

龚壮愕然,旋即失笑。

“方才朕所说只是其一,还有其二。”邵勋又道: “今之典籍,多成书于先秦。彼时中原是什么样?而今是什么样?朕一再提及‘与时俱进’,好好体会此四字。”

“今人何必不如古?儒者言必称子曰诗云,玄士动辄老庄,一点志气也无。太学、国子学到现在还在学先秦经典,可先秦距今多少年了?数百上千

年了。先民习气、学识与现在一样吗?适用于彼时的经典还适用于今日么?修修补补或许还能用,但为何不自创一门新学?让后人都读你们的典籍?”

“《论语》成书于数百年前,今时今日读读倒无所谓,可若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后仍将此书作为太学试经圭臬,朕才是真的失望。怕是孔子也要骂后人不争气,怎么一千年、两千年后的人还在考他的书?”

“孔子如此,老庄亦是。难道华夏九州一代不如一代,一直不能出一本鸿篇巨著,不让先人专美于前?太学现在考的是汉武帝所定之五经,朕要等多少年,才能将此五经请出太学?”

龚壮脸色大变,一时竟无语。

说到这里,邵勋最后总结道: “卿每年从庄客手中收粮数十万斛,养你全族绰绰有余。朕也不要求多,量力而行,每年拿出几万斛粮,穷究宇宙万物之理即可。若有所得,投书万象院,与同道交流心得,刊印于辑文之中,朕会定期发还给你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做一件事,都离大道更近一步,君当勉之。”

说完,邵勋离席起身,更衣去了。

其实是他不想再多说了,让辩手跟他们扯即可。

没有今日这场辩论,诚然也有一部分出于自发爱好搞研究。

但搞了这场辩论,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就是目的。

等愿意从事此道的“火种”多了起来,质疑、实证精神、逻辑思维以及科学的寻道(真理)方法论就可以在他们中间推广———这几个的重要性,可

能比大多数人想象得更重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