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寂寞深宫春欲晚,黄昏映在殿西头

3个月前 作者: 娘子息怒
第397章 寂寞深宫春欲晚,黄昏映在殿西头

第397章 寂寞深宫春欲晚,黄昏映在殿西头

二月二十四,卯时中。

天光未亮之时,嘉柔已起床坐在铜镜前梳妆。

当初和篆云一起进宫的淮北侍女蔻芸细细帮嘉柔梳理好一头乌黑长发,团成发髻。

佩戴发冠前,蔻芸帮嘉柔扑了淡粉、轻描了眉毛她伺候嘉柔已有一年多,熟知殿下不喜浓妆的习惯,依旧按往日习惯施了薄妆。

“殿下,好了。”

得了蔻芸提醒,嘉柔缓缓睁开了自含威仪的丹凤眼,可这次她却对着铜镜左右瞧了瞧,似乎不大满意,随后出人意料道:“妆容似乎.有些太淡了。蔻芸,将口脂拿来。”

蔻芸一怔,不由抿嘴轻笑,从妆奁内寻出淮北产的玉容口脂,旋开盖帽,俯身帮嘉柔涂唇。

嘉柔却微微撤开,抬手从蔻芸手中接了口脂,只道:“我自己来.”

此刻拿在她手中的口脂,是玉容香妆口脂中的‘生肖’系列。

因限量供应,此款口脂中的高端产品极难入手,已成了齐周两国贵妇小娘身份的象征。

可这种市面上一支都买不到的顶级口脂,嘉柔妆奁内却有各种色号齐全的整整一套十二支。

这物件自然是楚王去年时命人送过来的,可嘉柔却一次也没用过,今日这是怎了?

辰时。

已早早醒来的东京城内,酝酿着一股难言兴奋。

楚王于河北路大捷的消息,已传回多日。

自去年齐金边祸伊始,便让百官忧心不已、夙夜难眠。

而东京百姓对十几年前的丁未城陷依然记忆犹新,更是一日数惊。

现下,一切忧虑烟消云散,大军得胜所带来的振奋这才缓缓浮上了心头。

一大早,宣德门外宽阔的御街两侧店铺天不亮就仔细洒扫了一遍,门头挂上了红绸。

众多商家在门前摆起了长案,供有香烛、置有酒食。

香烛,用以祭奠当年丁未中枉死的亲眷。

酒食,则献与将士箪食壶浆,以迎天军。

烟火缭绕的长案绵延长街,直至万胜门。

昨日午后,楚王已率军抵达京城,为了配合朝廷迎接,才在万胜门外驻扎了一夜。

辰时中。

嘉柔同百官出迎万胜门。

一番简单礼仪后,大军入城。

在陈初强烈要求下,将士率先入城,他自己押后,百官也只得老老实实跟在了后方。

巳时整,一面楚字王旗开道,率先通过万胜门。

门内,早已等候多时的百姓,见到王旗的第一时间便爆发出一阵欢呼。

可紧接,百姓们像是被人攥住了喉咙,欢呼声戛然而止。

却见,王旗之后是一面面白幡,随后便是一匹匹颈系白花的挽马,马后车架上,码放着一个个整齐摆列的黑漆木盒.

最前方,一名牵马老卒,扬手洒出一把纸钱。

漫天飘飞的纸钱下,那老卒以悲怆悠长之声喊道:“忠勇儿郎,魂兮归来”

万胜门内,不知是谁先带了个头,两侧百姓缓缓跪地迎接阵亡英灵,随后下跪人潮渐次往城内延伸,直至长街尽头。

周遭,再无一丝杂音。

“忠勇儿郎,魂兮归来~”

“忠勇儿郎,安葬故乡”

初春晨午,老卒苍凉喊声力透东京。

这座繁华风流、却缺了些血勇的帝都,此刻亦尽显肃穆。

战死将士骨骸之后,依然不是楚王大军。

或者说,只是大军的一部分这是一支不足百人的方队。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缺失了身体某部分。

有人断了整条臂膀,空荡荡的袖管在和暖春风中荡来荡去。

有人少了小腿,拄拐走在队列当中。

不管伤势如何,面容坚毅的将士却都竭力保持着队列整齐。

先后两支队伍走过,战场厮杀之残酷,已不言自明。

即便大胜,仍不免伤亡。

伤员过后,是一套套被木架撑起来的金人铠甲.被军士抬着游街的金人铠甲上,还有标明了身份的布条。

最靠前、但也是受损程度最严重的那套铠甲上,写有:完颜宗弼,亡于宣庆二年正月十四。

这套铠甲是从阜城东三里外那座被集火了的督战台下扒出来的,原本已四分五裂,能被重新拼凑起来,实属不易。

宗弼甲胄侧后,则是原属于完颜斜宝的铠甲:完颜斜保,亡于宣庆二年正月二十九。

这列方队,展示了金人中上层将领铠甲十几套,其中不乏当年来过东京奸淫掳掠的凶手。

队伍沿万胜门内牛行街行进至御街十字路口时,董记缎庄的东家董添宝见了那宗弼甲胄,一时气血上涌,昏死过去。

待儿孙们手忙脚乱将他救醒,展示金将甲胄的队伍已过,从他家铺面前头经过的正是楚王和一众将士。

董添宝哆哆嗦嗦起身,带着全家几十口人,跪在御街旁悲伤恸哭。

五十岁的人了,哭的几度昏厥。

旁边相邻的店铺见此,也不上前劝阻、搀扶,只道:让老董哭吧,这口气在心中憋了十几年,今朝楚王帮他一家报了大仇,他自然情难自已.

十四年前丁未,当时还是周人的董添宝之父、大兄二兄全部死于金人屠刀之下。

事后,董添宝只知道破城后负责在他家左近搜刮女子财货的金将叫完颜宗弼。

原本以为,以金国威势,这辈子报仇无望了。

却不想,楚王竟真的在战场上取了他的性命,没让这老金狗善终!

和董添宝有类似经历并不在少数一时间,御街两侧哭声连天。

十字路口西北角,东京顶级会所、可俯瞰全城的丰乐楼三楼,蔡婳趴在窗口,将街面上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

下方陈初经过时,那双媚目全程再未关注过旁人,目光自始至终随着他的身影移动。

不知何时嘴角也噙了淡淡微笑.

蔡婳进城不需要一系列繁琐流程,昨日随军抵京后,便先行入城住进了岁绵街楚王府。

侍立她身后的两人,是去往河北时没带上的茹儿,以及一直留在东京王府的白露。

两人见蔡婳此时模样,不由对视一眼,抿嘴笑了笑.咱家这蔡娘娘,在外做事对人既严苛又严厉,可一旦见王爷,那温柔劲儿,旁人看了都要觉着肉麻。

陈初身影渐远,待嘉柔那挂着明黄帷幔的皇家步舆出现在视线时,蔡婳转瞬收回了笑容,似自言自语一般慵懒道:“此一战,王爷声望如日中天,便是废了这公主,取而代之亦无不可.”

这话倒并非全无道理,对金大胜,民间最直观的感受,是觉着楚王帮万民出了口淤积已久的怨气。

同时,楚王为‘国之干城、万民壁垒’的想法深入人心。

可在其他朝臣、军头看来,能打败金人,则代表了淮北军已逐渐有了横扫天下的可能。

谁还敢轻易生出别样心思?

阜城归京途中,陈初已先后收到两封密信。

一则为,京西路豪绅程壁雍的乞罪书.已和京西路节度使冯双元纠缠近两年的他,听闻楚王在河北大胜后,突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再也不提要帮嘉柔‘清君侧’了。

乞罪书中,原本‘把持朝政、屠戮士人’的‘奸佞小儿’,变成了‘天降良才、中兴之望’的威武楚王。

并希望可以用戴罪之身,为楚王、为大齐尽些绵薄之力。

陈初已读不回。

而另一封密信,则是西军领头羊麟府路节度使折可求的亲笔信,提到麟府路得了淮北麦种,去岁大丰,折可求欲亲往淮北当面致谢。

此事若成行,便耐人寻味了。

自齐国立国,折可求便是东京都没去过,齐廷有封赏时,最多派长子折彦文前往代父谢赏。

一地军头,不敢轻离老巢,情有可原。

但十几年他首次前来中原,第一站却不是觐见嘉柔,而是去淮北见楚王

看来,河北一战,淮北军表现出的强横战力,以及‘冰河爆裂’等诸多惊天异象,也将西军军头吓到了。

折可求亲来,既是一种态度,也可能是想要和淮北关系更进一步。

所以,蔡婳才有了那句‘废了公主,王爷已可取而代之’的说法。

可这话却将身后白露吓了一跳.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是能随便说的么?

倒是茹儿久在蔡婳身边,对后者口中不时蹦出的惊世之言已习惯,可在茹儿听来,三娘子尽操心些没用的.

于是在蔡婳身后小声嘟囔了一句,“三娘子,天下大事是王爷他们这种男子的事。你该留意的,是咱家子嗣如今,娆姐儿都满院子跑了,小郡主和小侯爷也都会喊娘亲了.”

这是在提醒蔡婳,即便咱家王爷再尊贵,你一个妇道人家没有子女傍身也是一大短板,什么都没有诞下孩儿当紧。

茹儿的担忧一点没错.别看如今王爷和三娘子如胶似漆,但以后两人年岁渐长,共同孕育的孩儿才是夫妇间最大、最牢固的纽带。

深宅大院中,没有子嗣的妇人,晚年该多凄凉啊!

“你以为我不想?”

蔡婳当然能听明白茹儿的意思,微恼之余回头斥了一句,茹儿缩了缩脖子,再不敢吭声。蔡婳随后趴在窗口,再看向下方绵延队伍时,脸上也没了笑意,心下既惆怅又委屈我已经够努力了呀,把他人都累病了,我还能怎样!

当日,一众繁琐、盛大流程后,嘉柔赐宴,陈初和范恭知、蔡源、张纯孝等重臣在宫中进午餐。

饭后,没来及和蔡源说上两句,陈初又被招至宣德殿单独奏对。

申时初。

陈初随着黄豆豆步入殿内时,阳光顺着那扇大开的殿门泼洒进来,恰好在他脚下铺就了一条明亮地毯。

那道挺拔身影全部沐浴在暖光中,周身盔甲反射着豪光,整个人都像是被描了一层金边。

很耀眼.

但那双直视过来的眸子,却比阳光还要明亮一些。

嘉柔看见陈初的嘴唇动了动,却在飘飘渺渺的状态下,依旧定定看向陈初。

“殿下~”

“殿下?”

“咳咳,殿下!”

“唔”

反应过来后,嘉柔一时慌乱,连忙垂下眼帘,却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别的原因,心脏不争气的砰砰直跳

即便是当年她引诱陈初进宫,想要用女跤手制服他之时,都没这般紧张过。

春日午后,和煦日光,像烟似得,飘飘悠悠便塞满了清冷的空阔殿堂。

今日的宣德殿,似乎比平日暖和许多

嘉柔稍稍整理了一下心情,却没敢再看向陈初,假装盯着御案上的公文,终于开口道:“楚王辛苦了。”

“无妨.”

“河北诸事,都安排妥当了么?”

“已妥。原金国河间府知府阮显芳已随军进京,此人事关金地汉人官员能否归心。需妥善安置”

“.”

阮显芳归齐,象征意义很大,其实陈初完全可以在和蔡源、范恭知沟通后,私自安排他的职务。

但齐金国战期间,嘉柔表现的非常识大体,非但没有拖后腿,反倒给予了她能给的所有支持。

所以陈初打算照顾一下她的面子,走个流程,象征性的询问一番。

却不想,等了几息,却不听嘉柔回答,不由抬头看了过去。

却见,嘉柔目无焦距地盯着御案上一沓公文,竟像是走了神

“殿下!”

陈初又唤一声,嘉柔回神,忙不迭道:“我本宫在,怎了?”

陈初无语,只得将阮显芳之事重复了一遍。

这次,嘉柔认真听了,稍一沉吟,便道:“此事,楚王与范相、蔡尚书商议吧,结果知会本宫一声便是.”

“也好。”

见嘉柔如此乖顺,陈初便挑了些无关痛痒的事务向她讲了一番,好让嘉柔也在这次国战中得到一些参与感。

嘉柔时而听得入迷,时而却又在不知不觉间走了神,那双丹凤眼总会不自觉停在陈初脸上。

说起来,当初二人阴差阳错下春风一度后,嘉柔起初有些恨陈初。

可得知珠胎暗结后,她又不得不依靠陈初将此事遮掩。

直到秘密诞下女儿,嘉柔愈加确定,自己和女儿若想好好活下去,必须依靠陈初.

即便不说齐国内部林立的军头,就算是朝中隐隐同情刘家的朝臣,若知晓她未婚育有一女,恐怕也要对她进行口诛笔伐。

为了朝廷颜面,那帮朝臣悄悄害死她们母女并非完全没可能。

天下之大,届时她们母女也难有容身之地

还好,负有无限连带责任的楚王,可在齐国只手遮天.原本最让嘉柔不满的这一点,此时反成了她的保护伞。

如果说,以上是基于理智思考的话,正月十七赫连伟伦一事的反转,则让嘉柔首次对她和陈初之间的事有了感性的体验。

那日,赫连伟伦多嚣张呀!

连‘请殿下去黄龙府与我皇结为秦晋’的话都敢说当时她气归气,却也无可奈何。

但黄豆豆匆匆带进大庆殿的大捷消息,差点让嘉柔当场哭出来,随后,底气也就有了!

嘉柔至今仍记得,当她说出要割舌金使时,满堂朝臣震惊错愕的表情

那日,又是她亲口讲出了楚王于河北大破金军的消息。

这场此生仅有的快意体验,却是楚王带给她的。

虽军国大事无关儿女情长,可嘉柔在痛快的出了一口气的同时,潜意识中也生出些被他庇护着的感觉。

自小担惊受怕、无人疼爱的人,最易沉溺于所谓的‘安全感’。

再者,世人无不慕强那金使敢说‘金齐结为秦晋’,不就是因为金国强势么。

若齐金果真结亲,以眼下齐国刘氏皇族暂未寻到可接替大位子嗣的情况下,结亲差不多等于将齐国变成了陪嫁的嫁妆。

与其被蛮子虎视眈眈,远不如屈身楚王.万一,以后再诞下男婴,只要能说服他,完全可以偷梁换柱,将未来孩儿扶上帝位。

流着一半刘家血脉的孩儿,总要比江山完全落于旁姓人手里好。

傍晚的宣德殿内,嘉柔思绪飘飞,已想到了十几年后的事.

“.此次和议,一去两国父子之称;二,所得河间、深州两府必不能再交还;三,关押在阜城的一万两千余战俘,需金国以金银赎之.”

陈初已从战事谈到了即将到来的和议,却在抬眸间,发现嘉柔竟盯着自己在发呆。

嘉柔在他面前虽然经常是一副受气包的模样,但大体上也算反应机敏,今日这是咋了?

三番五次走神不说,甚至有些呆傻.难道是,一孕傻三年?

陈初看了眼窗外天色,已泛昏黄,于是适时起身道:“殿下,时辰已晚,臣先行告退了.”

这一句话,让嘉柔瞬间回神,原本有些恍惚的神情,突然严肃起来,微微嘟起的两腮似乎表明,她生气了

恰好此时,黄豆豆带领宫人入内掌灯,可几人刚走进殿内,却听嘉柔娇斥一声,“谁允伱们进来的!”

黄豆豆吓了一跳,见站在原地的陈初没甚表示,这才赶忙带人退出了宣德殿。

殿内光线逐渐昏暗,十余步外陈初已看不清嘉柔的脸,不由奇怪道:“殿下,这是怎了?”

御案之后,沉默几息,才响起嘉柔极力隐藏着情绪的回答:“楚王除了国事,便没别的与我说了么?”

说罢,嘉柔起身,自御案后缓缓走了出来,直到两人能清晰看见对方,才停了下来。

可言语间那股幽怨,再也藏不住了,“你嫡出的子女尚不足岁,我即封了他们郡主、侯爵,便是你庶出的女儿,我也封了县主。可你还有一个女儿呢,却入不得宗谱、见不得人。如今连名字都没起.”

嘉柔抬眸望了陈初一眼,委屈的快要哭出来似得,声音渐低,“你就不想看看.看看我们的孩子么?她可好看了,哭起来声音很响,腿脚很有力,眼睛很亮。篆云说,她的眼睛像像你”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