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坐镇武昌,道心不稳

3个月前 作者: 灵灵吼
第258章 坐镇武昌,道心不稳

第258章 坐镇武昌,道心不稳

“哈哈哈,”刘升高兴的笑起来,“看来我并没有看错人,堵先生的选择也很聪明。”

王扬基等人看向堵胤锡的目光则更复杂了。

堵胤锡选择主动归降崋部,刘升便不会写信逼大明朝廷下令其归降。

等于是堵胤锡用个人名节换取大明朝廷的颜面,并且为朝廷争取了至少数月的准备时间。

这般牺牲个人利益,甚至背负骂名,以换取国家利益的行为,他们还真未必做得到。

刘升不想事情再生波折,接着便道:“来人,给堵先生松绑!还请堵先生写一封家书,我好派人去将堵先生家人接来,免得他们遭到明廷迫害。”

后一句话却是对堵胤锡说的。

这是应有之义。

堵胤锡点了点头,便跟着两名亲卫去往偏殿写家书。

刘升这才看向王扬基等官员,问:“诸位当中可还有要归顺我崋部的?事先说明,必须是官声尚可的。

若是官声不好,曾做过大恶之事,即便投效我崋部,咱们也要替老百姓讨个公道。”

还真有几个贪生怕死的官员想要当场归顺,一听这话又犹豫了——他们可是听说过崋部一些手段的,比如说公审贪官污吏、劣绅恶霸。

倘若投效崋部也逃不过公审,岂不是白投效了?

王扬基自问除了之前小贪了些银两,当官以来并没有做过大恶,又觉得刘升颇具雄主之相,便在其他人犹豫时一咬牙道:“在下愿降!”

“哦?”略胜略微惊讶,随即喜道,“这可太好了,欢迎王杨先生加入我崋部——来人啊,先给王杨先生松绑!”

立即有亲卫给王扬基松了绑。

因王扬基是分守参政,之前武昌府最大的文官,所以讯风卫搜集了他不少情报。

刘升知道,这人领兵打仗是一塌糊涂,又有些贪生怕死,但治理地方还算有一手。

其为天启五年进士,历任钱塘、东乡、进贤知县,政绩优异。

之后迁大明工部主事,又称督办剿饷,再便是任湖广盐驿道按察副使,分守参政。

算是大明下一任湖广巡抚的有力竞争者。

虽然王扬基有明显的缺点,但其目前武昌府最高文官,能带头归降,刘升当然高兴——这种高官归降,可是能为崋部增加不少政治分的。

果然,当即就有几个官员跟着归降。

最后只剩下知府王维屏、知县邹逢吉、巡江都司朱士鼎等少数几人不降。

刘升道:“归降了的,我们需要几日时间调查你们过往官声、事迹,只有没做过大恶,便会委以临时官职,做得好便可转正乃至升迁。

不愿归降的,那就对不起了,至少一年劳役起步。当然,在我崋部调查诸位的这几日,若想归降,依旧有机会。”

王扬基等归降官员面面相觑,恰好见堵胤锡写完家书回来,几乎都对堵胤锡露出羡慕或嫉妒的神色。

尤其是王扬基。

他就想不通了,这堵胤锡不过是一个刚上任的知府,之前只是主管杭州钞关的小官,籍籍无名,怎么就被刘升看重,认为是大才呢?

堵胤锡见他写封家书的功夫,便有好几位官员降崋,其中更有王扬基这位从三品大员,既惊又怒。

他下意识想质问王扬基为何降贼,可想到如今他也降了贼,哪怕是为了朝廷好,可降了就是降了,满腔愤怒最终只化作一声长叹。

刘升没再多说,让亲卫将王扬基等带下去歇息,分别软禁在楚王府两座院落中。

随后他又让人传各部将领来承运殿开军事会议。

堵胤锡正想告辞呢,却听刘升道:“堵先生便暂任我崋部军务参赞,跟着旁听会议吧。”

堵胤锡略感惊讶,问:“刘大帅就不怕我向朝廷传递重要军情?”

刘升一笑,“堵先生觉得能传递出去吗?即便你真的传递出去,大明朝廷和地方就一定用得到吗?”

想到大明朝堂到地方腐败昏暗、乱七八糟的情况,堵胤锡一时哑口无言。

半小时后,亲卫军、常备军众旅级将领便来到了承运殿。

“参见大帅!”

众将行军礼,刘升亦以军礼回之。

随即开门见山地道:“此番能够轻取武昌,主要在于敌人没料到我们这么快渡江,防备不足。

同时也说明,明军以及湖广地方官员,多对我崋部存有畏惧之心。

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机会!

所以,本帅决定,分派两路兵马,趁着各州府明军尚未反应过来,尽快攻取武昌其余州县,乃至长沙府、岳州府。”

听到这番话,众将都激动起来。

刘升既然决定继续攻略湖广,就意味着他们有大把立功的机会!

“毛诚国、林有辉听令!”

两人出列抱拳,“末将在!”

“兹命毛诚国为主将、林有辉为副将,率领第九旅、第十八旅走水路,乘舟船逆江而上,攻取沿江的嘉鱼、临湘、巴陵,往洞庭湖,在湘阴汇合陆路兵马后,图取长沙!”

“末将领命!”

“李定国、黄杰!”

“末将在!”

“李定国为主将、黄杰为副将,率领骁骑卫两个团,虎贲卫、胜捷卫各一个团,以及一个民勇团,走陆路攻取咸宁、蒲圻、崇阳、通城、平江,与水路军会师湘阴后图取长沙!”

“末将领命!”

刘升又道:“湘阴会师后,以李定国为主将,毛诚国为副将。

攻取长沙城后,可看情况攻取长沙府其他州县——不可急功近利,需量力而为。可记住了?”

四人一起应道,“末将谨记!”

“好,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两路兵马行军、作战的一些具体问题···”

等整场军事会议开完,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了。

旁听的堵胤锡见刘升与麾下诸将如此高效地决定了进军岳州、长沙两府的重要军事行动,颇为惊异。

随即便想到,会不会刘升一开始就没想在今年攻打南京,之前那番话纯粹是在骗他归降?

待众将领离开后,刘升问:“堵先生觉得我此番部署如何?”

堵胤锡目前准备学“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再加上他此前并未领兵打仗过,便道:“在下不通军略,不敢乱言。”

刘升听了也不介意,笑道:“那堵先生可要多学学——先生可是我眼中的相帅之才。”

见刘升如此器重,堵胤锡竟略有点感动,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不对!我乃大明进士、长沙知府,如今只是为朝廷争取时间,才忍辱负重、委身事贼,怎能因贼酋一两句夸赞之语便动摇?真是枉读圣贤书!’

刚有点感动,堵胤锡便立即警醒,在心里将自己训斥了一顿。

他再看向刘升,却见刘升正笑盈盈地看过来,顿时又产生一种“道心不稳”的“危机感”。

崋军诸部略微修整,次日按计划分水陆两路进军岳州、长沙。

刘升则率领剩余兵马坐镇武昌,准备在居中调度各路兵马的同时,梳理下已攻占州府的人事安排等军政事务···

第一更。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