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军服,官袍

3个月前 作者: 灵灵吼
第471章 军服,官袍

陕西。

凤翔府,五丈原。

第六师师部营地,会议室内。

第六师旅团级将官济济一堂。

孙传庭也在,却是坐在会议桌之外,列席旁听。

孙传庭降崋后,到南京观政两三个月后,便被委任为大崋陕西巡抚。

大崋的巡抚虽然不像大明那样军政一把抓,却也肩负着配合后勤调度之责,又有调动地方民勇的权利。

此番大崋出兵灭顺,乃是大战。

别说陕西的汉中、巩昌等地警备军、民勇被调动,就连四川、河南、河北乃至湖北的警备军、民勇也有部份被调动起来。

如今大战将要开始,孙传庭作为陕西巡抚,自然要了解大概的军事计划。

“诸位,陛下有令,我第六师须得在四月初一之前拿下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座城池。”

沈万登站起来,一开口就道出了第六师的初步军事目标,让所有人都看向他。

只见他穿着一身挺括的新式高级将官常服,手拿一根银灰色钢制指杆。

这套军官常服通体藏青色,只少部分有红色纹饰。

高折领、中对襟、铜纽扣,衣摆将及膝,皮带紧束腰。

下着藏青色长裤,高筒皮靴。

但最醒目的却是那长六边形的肩章。

靠脖子处绣着五片黄色椭圆叶,往外去则绣着一颗黄色五角星。

这代表着,他如今乃大崋一星大将!

其次,他左胸口袋上方还镶嵌着一个小巧的黄铜牌,刻着他的职位——常备军第六师师长!

会议室内,其他将官也都穿着类似的军官常服。除了肩章不同外,校官与将官纹饰也略有不同。

便是旁听的孙传庭,身上穿的巡抚官袍也与大明有了明显的不同——如今都乾元三年了,大崋官员自不可能还穿前明的官袍。

前明官服体系还是比较复杂的,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燕服。

各级官服除了颜色不同,对于腰带、佩玉,官帽等也有极详细的级别区分。

外形基本都是长摆宽袍大袖,大襟高圆领。

最重要的特征则是前胸后背的补子——文官都是禽类,武官都是兽类。

衣冠禽兽一词便由此而来。

大崋的文官袍服目前只有一类,称之为公服,但也算是朝服、常服。

超一品为紫袍,一至四品为红袍,五至七品为青袍,八品九品为绿袍。

吏员公服自备,为蓝色。

颜色上可以说大抵继承前明。

但在设计上就有不小变化了。

依旧是大襟高圆领,袖子却窄了三分之二左右,下摆也只是刚刚过膝。

束腰带也变得真正束腰。

除此之外,还取消了补子,只在边角绣了些花草云纹作为修饰。

统一配了黑色长裤、黑色官靴、皮带、白色袜子及内衬,且一式三套。

倒是官帽,暂时仍沿用明朝的。

作为正二品的巡抚,孙传庭此时便是头戴乌纱帽,一身朴素红袍,坐在那里显得低调而肃穆。

···

沈万登用指杆指向会议室内的军事地图。

“此番我大崋灭顺,动用了亲卫军三个旅、常备军三个师,以及十余万的警备军及民勇。”

“主要分为四路:我第六师负责攻打凤翔府、西安府;第七师负责攻打巩昌府、平凉府、宁夏镇。”

“另有两个旅的亲卫军从兴安州向北攻打西安府;常备军第二师及胜捷卫一个旅则从北直隶进取山西!”

崋军的大概进攻计划看起来很简单。

事实上,非具体作战计划也复杂不了。

沈万登顿了顿后,肃声道:“想必大家都明白,此番我第六师及兴安州的两旅亲卫军,才是灭顺主力。”

“因为西安府为伪顺都城所在,李自成必然会以重兵保护,甚至会集中兵力先破我们一路。”

“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前期面对顺军主力猛攻的准备,做好抗压的准备!”

“若顺军主攻我们这一路,只要我们能顶住压力,其他几路兵马便能迅速缩小顺军战略空间,甚至堵住顺军退路。”

“同样,若顺军不以我们第六师为主要目标,我们也需全力攻取作战任务中的州府!”

“大概的作战计划便是如此,诸位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可举手发言。”

沈万登说完,与会众将官先彼此低声讨论了会儿,然后便有人相继举手发言···

孙传庭在一旁听着,心中感慨万千。

他并非第一次旁听崋军军事会议,但每次都不禁为崋军军事会议的气氛感慨。

上至主将,下至与会级别最低的军官,都是积极地讨论战略、战术问题,完全没考虑他们这支部队得失的意思。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崋军中不仅没有军阀,甚至连表面的山头主义都没出现,完全听从大崋朝廷指挥,或者说听从刘升的指挥。

至少常备军如此。

再考虑到崋军将士皆是足饷,死伤后又有颇高的抚恤金,训练有素,甚至识字会算。

又有威力明显超过敌军的精良武器。

如此,其能连续大败明军、顺军、清军,屡战屡胜,便不稀奇了。

他回想昔日在大明领军剿贼、抵御建奴的日子,觉得大明朝廷哪怕只是做到足饷这一项,大明朝廷便还能延续个几十年。

当然,前提是当今这位大崋开国皇帝不出现。

不过大崋军中风气如此之好,对他来讲却是件好事。

他也算官宦之家出身、儒学子弟,深受忠君思想影响。

从当初逃离西安,退至汉中割地自守,他心中对朝廷、崇祯便有着些许愧意。

后来得知闯贼攻破京师,崇祯自缢殉国,这种愧意便更多了点。

哪怕是降了崋,成为大崋臣子,他对大明、对崇祯的愧意也没有消失。

但如今眼见崋军精锐,必能一统天下,开创一个如大明般,甚至超过大明的汉家新王朝,让天下百姓重新过上安稳日子,他心中的愧意终于慢慢消散了。

他甚至想,在大崋他或许可以更好的施展所长,造福百姓,在青史上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三月,大顺周边的各路崋军都准备起来。

种种军事动作并没有掩藏的意思,也无法掩藏。

李自成虽然没有建立如讯风卫般专门探查敌方军情的机构,但军中却是有探子的。

探子们将崋军的种种动作汇报上去,最终汇聚到大顺朝廷。

李自成、李岩等人便知道,崋军真的要对大顺动手了。(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