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清国后路

1个月前 作者: 灵灵吼
第522章 清国后路

小冰河期。

十二月上旬的盛京(沈阳)已然大雪纷飞。

随着严冬的到来,清廷不得不停止各种军事活动。

皇宫中。

福临小皇帝依旧吉祥物似地高坐在龙椅上,强忍着不打瞌睡。

下方,依旧是四位辅政王在议事。

实际主要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在交谈。

代善靠坐在椅子上,仿佛睡着了。

至于豪格则黑着脸坐在末尾,不吭声。

他因为去年春季带兵入关大败而失势,在多尔衮联合代善、济尔哈朗的制裁下,如今只有听政之权,不再有议政权。

便是麾下牛录,都被剥夺了一大半。

可以说成为了清廷核心高层的边缘人物。

这般情况下,多尔衮却非要坚持让他来听政,在他看来等同于羞辱。

他脸色能好看才怪了。

济尔哈朗微皱着眉头道:“之前在攻取黄海道、江原道北部的几场战役中,朝鲜军用的多是崋国火器。”

“由此看来,崋国对我们攻占朝鲜之事倒也不是丝毫不问。”

“那么,洪承畴所说的崋国欲驱使我大清吞灭朝鲜的猜测会不会有误?”

多尔衮道,“我也曾有此疑惑,便又问了洪承畴,他说大概是崋国觉得我们在占据平安道、咸镜道的时候几乎没有损失。”

“崋国由此担心我们将来会尾大不掉,这才支援了朝鲜一批武器。”

“另外,根据我们在朝鲜高层的暗探所传消息,崋国这批火器并非白送,而是朝鲜出钱买的,只不过价格稍微便宜点而已。”

济尔哈朗听了不禁感叹,“那刘升可真是不顾脸面啊,一些老旧火器,居然还要向朝鲜收钱。”

“根据史书记载,当年壬辰倭乱时,大明可是几乎无条件支援朝鲜的。”

多尔衮笑了笑,“这对我大清来讲不是好事吗?若崋国没有吞并朝鲜的想法,直接出兵攻打辽地,恐怕我们没有任何机会。”

“说的也是。”济尔哈朗先点点头,随即又忧虑道,“可即使如此,我大清机会也不大。”

“崋国虽然希望我们先一步灭掉朝鲜,可若是我们拖得太久,恐怕便会被他们看出心思。”

“到时候崋国定会改变策略,直接出兵。我们若挡不住,大清便完了。”

多尔衮也感到很无奈。

这种将国运放在敌人手中的感觉太让他难受了。

却又无可奈何。

他叹道,“拖一天是一天吧——如今我们也在大力研制火枪、大炮还有手榴弹等火器。”

“只要时间足够,我们在火器方面与崋军的差距便会越来越小。或是找出更多方法,克制他们的火器。”

“况且,若局势实在难为,我们也不是没有后手。”

听多尔衮说到“后手”的事,济尔哈朗神色更加严肃和凝重。

他道:“你真的决定渡海攻取虾夷地?”

多尔衮点头,“若将来我们挡不住崋军,那里便是我们惟一的活路。”

“届时,崋军如果不渡海追杀我们,我们便可以虾夷、苦兀为根基,寻机攻打日本国,割其地,掳其人口。”

“若是崋军渡海来追,不给我们活路,那么我们就只能乘大海船,冒险渡过大洋,前往西夷所说的亚美利加了。”

济尔哈朗摇头,“根据西夷人所讲,远渡重洋困难重重,我们缺乏经验,可以说九死一生。”

“况且,即便能渡过大洋,我们又能携带多少族人?”

“若真到了那一步,倒不如向崋国投降——他们总不至于一点活路都不留给我们吧?”

多尔衮冷笑,“普通女真人或许有活路,但我们爱新觉罗氏绝没有活路!”

济尔哈朗不愿就这个问题谈论下去。

他只希望永远不要有做这两种选择的一天。

于是换个话题道,“明年对朝鲜如何用兵?可是要按原计划,逐渐占据江原道、京畿道?”

“只能这样。”多尔衮点头,“希望能麻痹崋国,多争取几年时间吧。”

到这时,一直干听着的豪格终于开口,“都说完了?”

“怎么,肃王难道对此番所议之事有什么想法?”多尔衮难得给豪格一次议政的机会。

豪格起身,哼道:“若打不过崋军,你们只想着向东跑,甚至远渡重洋去海外,难道忘记了我们女真人靠的是渔猎弓马为生?”

“与其去海外赌命,为何不去北边,去西边?广阔的草原难道不更适合我们女真人吗?”

说完,便自顾离去了。

多尔衮、济尔哈朗相视一眼,一时陷入沉思中。

便是代善时有时无的鼾声,都停了下来。

···

时间进入乾元五年,西元1646年。

三月十八。

刘升下旨,命雁门郡公、常备军第二师师长彭有义挂征东将军印,为征东军主帅。

又命常备军第六师师长袁时中挂镇东将军印,为征东军副帅。

至于征东军,则由常备军第二师、第六师,以及两个独立步兵旅、两个独立骑兵旅组成,多达十几万人。

三月二十五,十几万征东军分东、西两路北出长城。

其中东路军以辽西诸城为目标,出山海关后一路势如破竹。

旬日之间,先后拿下原大明广宁前屯卫、宁远卫(宁远城)、广宁中左屯卫(锦州)、义州卫、广宁卫(广宁城)等重要城池及屯堡。

前锋一直打到三岔河(辽河)畔,方才奉命停下,并就地构筑防线。

西路军则横扫漠南蒙古的东部诸部落。

这些蒙古部落或遁逃向东北方向的科尔沁草原;或臣服于大崋,和清廷断了关系。

面对崋军如此凶猛的攻势,一时之间,清国内部风声鹤唳。

上至多尔衮等四位辅政王,下至普通的女真族人,都紧张起来,生怕崋军继续向东进军,一举攻破沈阳,乃至赫图阿拉。

四月,东北也变得暖和起来。

然而沈阳皇宫却给人一种酷寒之感。

多尔衮从座位上直接站了起来,用一种不容否定的语气道:“我们不能继续呆在沈阳了——崋军前锋离此不过两百多里地,稍不注意,我们恐怕就会被困在城中。”

“若是那样,大清就再无任何机会。必须尽快迁徙,回赫图阿拉!”(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