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13天前 作者: 五星造事包
第373章

第373章

东阳,盘古基地。

其实片子在一个多月前就定稿了,康驰如果想提前看的话,随时都能看了,

不过张晴为了让这件事多点仪式感,建议搞个首映同步的内部放映会。

于是在基地内一个还没开始使用的实验室,此时就变成了一个放映厅,现场的观众有屏风山基地的士兵将领,也有大唐重工的科研人员。

当然,还有康驰自己。

电影在经过气氛略显紧张的谈话后,很快就通过主角陷入深思的眼神,链接了另一個时空:90年代的海鸥相机厂。

主角也从康陶,变成了一个相机制造厂的车间工人康天明。

他和妻子都在海鸥相机厂工作,当在岛国的电子产品进入市场后,海鸥厂的员工全都失业下岗了,

于是生活陷入困境的康天明,对造相机这门手艺感到极度失望,并最终成为了反对儿子康陶从事光学领域的最大阻力。

方启明、张晴、严辉、吴利鸿等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但电影里调转了顺序,先是收购不成,然后才是进行打压,而且还打压成功了。

“……”

“踏踏实实地经营咱家的店,修个机器有口饭吃就行了。”

好在电影里的康陶并没有放弃,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每时每刻进行自学和研究,并在这个过程结识了一些长辈和朋友,

这显然是根据剧情需要,进行的大幅度的改编。

实际上是大秦光学在成功揭穿了索霓的阴谋之后,藤田佳树才来找康驰谈收购的。

总之李晨这里是怎么惨怎么改。

“你搞这个不可能有任何结果。”

他们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一起帮助康陶重新成立了磐龙光学厂。

“这条路太难了。”

然而面对父亲质疑,康陶却坚持认为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迈出这一步,

否则华国的光学技术,将永远落后于岛国,被他们肆意收割。

在拒绝了索霓的收购案后,磐龙光学厂立即就遭到了各种打压,官司缠身最终破产,康陶也陷入自我怀疑和绝望。

“他们有着几十年的技术,成千上万亿的资本,你怎么跟他们斗?”

接下来,就是反派再次出手了。

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段剧情,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让大家知道外资对国产企业的打压……

搞科研和搓设备,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康驰造出相机和光刻机之前,还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去搞硅片制造设备,

但一部电影的篇幅毕竟有限,李晨不可能把这些全都事无巨细地拍下来,所以这一段主要是通过一连串的画面快速略过去了。

然而虽然时代变了,但情况依然没有得到好转,

海鸥厂的困境,同样出现在了磐龙光学厂。

在电影的故事中,因公司破产背负了巨额债务的康陶,只能回去继续经营相机维修店,他的父亲在得他失败后,虽然暴走了,但为了帮儿子偿还债务,他还是选择变卖家里的房子,一家人搬到了破旧的出租屋。

只不过,这次磐龙光学发布的产品,有点不一样……

这场高潮发布会,对应的自然就是大秦光学在鸟巢的那场。

国产微单、光刻机的出现,让反派的手段变得苍白而无力。

这段发布会,李晨大量使用了群像镜头,表现出场了各方的反应,最终镜头给到了躺在医院的康天明。

他看着电视的屏幕,露出了在这部影片中的第一次笑容。

影片就此结束。——

这电影虽然是以康驰的故事为原型,但改编幅度其实还挺大的,

不但故事进行了取舍和重组,很多人物也进行了明显的象征化。

比如影片中的这个康天明,他所代表的,其实是老一代的华国相机制造的匠人,

而康陶代表的,是新时代的科技匠人。

李晨把两代人的命运和使命,拧在一个家庭中。

另外,两个时空的时间故事线,在整个影片中其实是不断地交错穿插,最终才串联成一个完整故事的,

这种手法诺兰最喜欢用了,能让一个可能原本可能很平淡的故事,变得更有悬念感,同时也多了些历史的厚重和饱满感。

这样的改编,如果作为纪实的人物传记片来说,肯定是不合格的,

但如果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或者说一部关于弘扬科研匠心精神的电影,它又能算是不错的小众精品。

至少大部分人都能看得下去,在最后的高潮情节,那段群像和音乐响起的时候,也绝对能燃得起来。

而且李晨显然文青病,其实挺重的,

这种文青病,恰到好处地让这个故事,多了点令人回味的东西。

同时整部片子的摄影、美术、灯光、道具等等,每一项基本都做到了极致,

比如重新成立了磐龙光学厂的时候,康陶在造光刻机的画面,都是在大唐重工光刻机制部门现场取景,镜头里面的设备一看就知道非常真实、专业和高端。

随着影片落下帷幕,张晴才转头看向康驰,有些忐忑地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看自己的故事,肯定多少戴了点有色眼镜,硬要说的话……虽然有点文艺片的感觉,但总体还算是节奏不错的商业片,另外说实话,这改编的幅度比我想象中更大。”

“嗯……觉得哪里没改好吗?”

“那倒也没有,就是康天明的角色,估计会让我爸一脸懵逼,怀疑人生……”

“哈哈,这确实是个问题,只能麻烦你回头和叔叔阿姨好好解释一下,就说这是必要的艺术加工了。”

“嗯……”

影片在播放片尾字幕的时候,旁边的小画面中,还放出了一些真正的康驰,出现在大众媒体的视频片段混剪,

里面有他在工作的镜头,有的是现场发布会的画面,

最后出现的,则是他前几天接过了院士证书的照片……

“哈哈,还得用照片来凑数。”

“我感觉这电影拍摄的速度,完全跟不上康总的科研速度。”

影院的观众看到这照片后,顿时就忍不住开始讨论了起来。

“就问第二部什么时候出!”

“第二部拍啥?造飞机?”

“康总现在不是核聚变总工程师嘛,也许是核聚变反应堆?”

“……”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