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0543【蛟水】

1个月前 作者: 很废很小白
第546章 0543【蛟水】

第546章 0543【蛟水】

方七佛对这三万宋军很重视,商议完应对之策后,便亲自带着酒肉与金银铜钱去军营犒赏。

本来这些宋军来福建,并不太情愿,军中士兵大多都是江南与两浙人士,心中颇有怨言。

等到酒肉入口,赏钱入怀,心中那点怨恨顿时烟消云散。

给谁卖命不是卖?

他们这些底层的丘八,本就是有奶便是娘。

加上方七佛当众许诺,待打退了齐军,还会有赏钱,并且重重有赏。

一时间,三万宋军气势大振。

休整了两日后,方七佛亲率三万宋军,赶往边境。

……

随着刘延庆归降,不但荆湖两路落入韩桢手中,还有三万余宋军,以及数百条战船。

这些宋军与战船,本是刘延庆前两年招募操练,用来平叛钟相杨幺的。

自打前岁钟相被俘,杨幺虽还在逃窜,却成不了气候,如今沦为水匪。

这些水师与战船正好便宜了刘锜。

他不懂水战,于是当即任命刘延庆为副将,对宋军水师进行整编,剔除一些老弱病残,只保留青壮,加紧操练。

刘锜没有立即攻打襄阳,他在等,等杭州的水师到来。

匡子新那边,也在整顿王渊麾下的水师,待整军完毕,会立即顺长江北上,一鼓作气拿下襄阳。

原本的战略,是围困襄阳,封锁汉江上游,经长安入汉中,攻打蜀中。

待拿下蜀中后,再取襄阳。

不过随着王渊与刘延庆先后归降,水师与战船的问题得以解决。

宗泽三番两次拒绝劝降,耗尽了官家的耐心,下旨让他在年底之前,带宗泽的人头回京。

另一边,王彦率兵接收两浙路一应县镇。

而吴璘,则率领八千人,自龙泉出发,直奔建州而去。

六月正是台风的多发季节,建州虽距离海边有数百里之遥,可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影响。

呼啸的狂风,伴随着暴雨席卷天地。

豆大的雨点拍击在铠甲上,如同冰雹一般,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

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吴璘骂道:“他娘的,这天儿跟见了鬼一样,暴雨说来就来。”

他老家在西北,极少见到这等反复无常的天气。

暴雨说来就来,前一刻还是艳阳高照,下一刻便狂风骤雨,根本没有过渡的时间。

以往在西北之时,干旱少雨,夏日即便有雨,也会酝酿大半天儿。

吴璘吩咐道:“将向导唤来。”

不多时,一名面容黝黑的中年汉子快步来到战马前。

这汉子乃是福建本地人,吴璘出发前,特意雇来作为向导。

“军爷有何事?”

暴雨太大,以至于汉子眼睛都有些睁不开,扯着嗓子大喊。

吴璘问道:“这雨几时会停?”

向导答道:“这暴雨是海边吹来的,一时半会怕是停不了。每年到了六七月,海龙王就会卷起狂风骇浪,断断续续,时大时小,谁也说不准,若运气不好,连下个把月的大雨都有可能。”

闻言,吴璘下令道:“原地扎营!”

向导赶忙制止:“军爷,万万不可。”

“为何?”

吴璘皱起眉头。

向导解释道:“此地看似安全,可左右紧挨大山,地势东高西低,一旦大雨不停,恐会引发蛟水。”

吴璘满脸疑惑:“何为蛟水?”

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向导努力睁开眼睛,神色郑重道:“福建多山,山中常有大蛇,修行百年,便可化蛟。化蛟之后,就无法继续藏匿山中,必须进入江河湖海。每逢六七月,海龙王发威之时,山中蛟龙会趁机遁入江河湖海,离山之时山崩地裂,是为走蛟,雨水汇聚山石树木,自山巅狂涌而下,俺们称之为蛟水。”

这番话,把一众士兵唬得一愣一愣。

吴璘自然是不信甚么蟒蛇化蛟的鬼话,但既然向导这般慎重,肯定有其道理。

念及此处,他沉声问道:“那该如何避开蛟水?”

向导一本正经的答道:“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尽量寻高处寨营。”

吴璘撇撇嘴,下令道:“全军继续前行,寻找高处扎营。”

这向导的话一套一套,不过话糙理不糙,仔细思量,还是有些道理。

蛟水自上而下,倾斜而来,在山谷扎营确实很危险,反倒高处才有一线生机。

一个时辰后,乌云遮盖的天空变得格外阴沉,吴璘在向导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一座大山,作为扎营地点。

半山腰处,一顶顶帐篷搭建在密林之中。

这种天气,就别想生火造饭了,所有东西都是湿答答的,就连神臂弩的弓弦都吸饱了水,变得松松垮垮。

帅帐中,一盏油灯静静燃烧,映照出昏黄的光线。

吴璘就着水壶里的冷水,嚼着干饼子,看着舆图上密密麻麻的山川,面色无奈道:“俺如今算是明白,为何岳都帅会说蜀道难,闽道比蜀道更难。”

都说岭南有十万大山,福建也不遑多让。

这才刚进福建,路就这般难走,再往里岂不是更加艰难?

更何况,从军事角度分析,福建是典型的易守难攻。

山脉连绵起伏,一座接着一座,而官道又只能修建在群山之间,这就导致处处都是绝佳的伏击地点。

纵然打不过,敌军往山里一钻,转头就绕道去袭扰粮道,根本一点法子都没有。

关键山多也就罢了,气候湿热,反复无常。

每年五至九月,海龙王便会发威,卷起阵阵狂风巨浪,有时候狂风一刮就是十天半个月,伴随着暴雨,这谁顶得住?

一名旅长笑道:“福建虽有几万宋军,如今赵佶被俘,只怕刘光世与张俊早已没了战意,琢磨着归降之事,咱们此次也就走个过场。”

“不可大意,行军打仗谨慎为重。”

吴璘摆摆手,吩咐道:“今夜辛苦一番斥候营的弟兄,坚守哨岗。”

由于狂风骤雨,斥候无法外放太远,否则即便发现敌情,也无法及时禀报,因此吴玠只在四周山脚附近布置了几处哨岗。

吩咐完毕后,一众旅长营长纷纷散去,各自回到营帐中歇息。

行军打仗,自然和舒适扯不上关系,所有士兵都穿着湿漉漉的衣裳入睡。

是夜。

狂风依旧,不过雨势渐渐变小。

吴璘躺在行军床上,半梦半醒。

“吴将军,吴将军!”

忽地,一阵急促的呼喊传来。

吴璘睁开眼,猛地坐起身,沉声问道:“何事?”

旅长禀报道:“斥候营的弟兄来报,山下疑似出现大量宋军。”

“宋军人数几何?”

吴璘神色不变,继续问道。

旅长答道:“具体不知,今夜无星无月又无火光,斥候根本看不清,不过仅听脚步声,怕是不下万余。”

只是稍加思索,吴璘便下令道:“召集将士,传我军令,突围!”

闻言,那旅长一愣:“将军,眼下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冒然突围,恐会遭受敌军伏击啊。”

吴璘正色道:“正因如此,才更要突围,我们看不见,宋军同样看不见。若是拖到天明,再想突围反而不易。”

宋军既然敢趁着雨夜围困,必然做足了准备,且兵力至少是他们的数倍。

“末将明白了。”

旅长面露恍然。

吴璘吩咐道:“通知所有将士,以小队聚集,以哨声为令。”

夜间作战,也是齐军日常操练的项目之一。

尤其是雨夜,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最容易引发混乱,所以齐军有专门的训练之法,并且特制了几款不同音色的铁哨,用以辅助夜间作战指挥。

“得令!”

旅长高声应道,旋即转身离去。

“嘘嘘嘘~”

很快,清脆响亮的哨声在雨幕下响起。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八千徐州军在雨夜中集结完毕。

“突围!”

吴璘吹响指挥哨,率领八千士兵,放弃帐篷等辎重,摸黑朝山下杀去。

“杀啊!!!”

齐军的突围,杀了宋军一个措手不及。

一时间,山脚下混乱无比。

漆黑的雨夜中,宋军与齐军混战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彼此。

好在齐军有过专门的训练,八千人化整为零,以小队为单位作战,以哨声为军令。

每个小队的士兵们平日里吃住操练都在一起,几乎形影不离,配合默契,远非宋军能比。

不过吴璘不敢久战,突围成功后,便一路朝龙泉方向撤退。

……

……

汴河。

作为东京城漕运四渠之一,汴河承接南北,是连接开封府与江南、两浙的主要河流。

波光粼粼的河面之上,过往船只络绎不绝,端的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繁闹无比。

一艘雕龙画凤的宝船,破开河面,逆流而上。

宝船四周,还有三四艘客船护送,客船上人影绰绰,若凑近看,便会发现船中皆是身着纸甲的水师精兵。

不多时,一座宏伟的巨城出现在前方。

宝船二楼的雅间内,赵佶站在窗边,遥遥看着远处的东京城,神色复杂。

时隔一年有余,他再次回到了东京城。

然而,却并非曾经想象中的收复故土,而是以亡国之君的阶下囚身份,被押送到东京城,接受审判。

这大宋,终归还是亡在了自己手中。

“唉!”

赵佶幽幽地叹了口气。

赵楷神色惶恐,随着距离东京城越来越近,他心中的恐惧就越甚,不知迎接自己的是何命运。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