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秦桧躲一劫

3个月前 作者: 露白霜
第128章 秦桧躲一劫

黄潜善听后,仍然有些疑虑:“秦相,这样做真的能行吗?万一被殿下识破了怎么办?”

“黄大人尽管放心。这件事我会安排妥当,绝对不会露出马脚。只要我们能够顺利筹集到粮食,挽回朝廷的声誉,那么一切就都好办了。”

黄潜善见他如此自信满满,也只好暂时压下心中的不安,点头同意了这个计划。于是便立刻派人去联系粮商周福安,准备展开下一步的行动……

消息如风,疾驰而来,朱胜非被罢官的讯息,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落入了赵璎珞的心湖。

她端坐在精致的雕花窗前,但她的内心却并不像外表那般平静,而是如同翻滚的波涛,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对于这样的结果,她并不感到意外。

朝廷之中,蛇鼠一窝,赵构又对秦桧宠幸有加,又怎会对朱胜非手软呢?

赵璎珞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若不是为了顾及灾民的情绪,朱胜非的下场恐怕会更加凄惨。

……

商人的精明和敏锐,让周福安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通过各种人脉关系找到了蒋老四。他向蒋老四表达了自己想要采购粮食的意愿。

蒋老四闻讯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赵璎珞在临安的府邸,一路疾走穿过长廊小桥来到客厅,将这个诱人的商机告诉了自家主君。

然而赵璎珞却并未答应。她坐在案前沉思了片刻后抬起头看着蒋老四说道,“周福安出价是每石六两银子?”

蒋老四点点头道:“是的!公主殿下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足够我们……”

“足够我们什么?”赵璎珞打断了他的话,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悦。

“那些饥民怎么办?他们没有钱买粮食。如果我将粮食卖给周福安他们将会饿死!”

蒋老四沉默了片刻,“那小人就去回绝了他。”

她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凝望着深秋的天空,“去吧,我们的粮食只供给灾民,暂时不对外出售。”

……

在得知蒋老四拒绝出售粮食的消息后,周福安的心情异常沉重。

他无奈地来到了秦桧的府邸,在门口犹豫了片刻,才鼓起勇气敲响了门环。

门开了,露出一张严肃的面孔,是秦桧的贴身侍卫。

周福安说明来意后,被引入了一个幽静的偏厅。秦桧正坐在案前品茶,看到他进来,脸色有些不悦。

“怎么?公主殿下还是不肯卖粮?”秦桧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恼怒和无奈。

周福安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将事情经过告诉了他。

秦桧听后,一方面恼怒赵璎珞将事情做绝,另一方面又焦急无奈。自己只有三天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处置不好,官家的雷霆之怒怎么承受得住。

“这可如何是好?”秦桧烦躁地放下茶杯,眉头紧锁。

周福安见状,小心翼翼地提了个建议,“秦相,我们可以从蜀地调粮,蜀地物产丰饶,应该足以调出足够的粮食赈济灾民。”

秦桧闻言有些不悦:“从蜀地调粮最快也得半个月,远水解不了近渴!”

“秦相莫急。”

周福安赶紧解释道,“小人可以动用我的船队,只要过了巫山,就可以装大船顺江水东去。最快十天就能将第一批粮食调运到江浙。”

“你怎么不早说!”

周福安赔笑道:“购粮需要大批钱款,小人手里银钱不多……”

秦桧顿时明白过来他这是找自己要钱,但是他这么精明的人怎么会自己出钱?于是他沉吟片刻后将黄潜善找来令他想办法。

黄潜善也不傻很快就将购粮的钱平摊到了各州县。各州县又平摊到了下一层。最后最倒霉的人还是那些底层的百姓他们本就贫困不堪,如今又要承担这笔额外的负担,生活更加艰难。

朝堂之上,秦桧站在阶下,心中忐忑不安,但脸上却强装镇定。

“陛下,如今各处都出现粮食短缺,臣恳请陛下再多给些时日,以便从蜀地筹集粮食。”秦桧的声音有些低沉嘶哑。

赵构闻言,目光深邃地看了秦桧一眼,沉默片刻后道:“准了!”

秦桧心中一喜,赶紧叩首谢恩。

虽然自己暂时逃脱了一劫,但接下来如何将粮食筹集到手,发放到灾民手里才更重要。

“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秦桧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狡黠,“公主殿下手中有粮却囤积居奇,不放粮赈灾。朝廷应该施压,让她交出更多的粮食。”

赵构听后,沉默了片刻。

“此事不可再提。如果再向她施压,保不齐还会出现上一次的事,朝廷费了许多事,她却白得好处。再者如今百姓已经心向她,朝廷如果再向她施压,岂不是将百姓向她那里推?”

秦桧闻言,只好将这件事按下。

开封,此时正沐浴在初冬的暖阳下。

运河中,一艘艘满载着粮食的船只缓缓驶出,它们的目的地是遥远的江浙地区。

在运河的另一端,江浙的州县热闹非凡。

每当一船粮食抵达,赵璎珞便会亲自安排人手,迅速将粮食分发到灾民的手中。

“公主殿下,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一个老人眼含热泪,接过发放的来的粮食。

“可恨的是那些当官的,居然还要我们付钱购买,这是赈灾吗?”

“就是!我们若是有钱,又怎么会沦落为灾民?”

“可恨那些当官的,只顾着贪钱,不顾我们的死活。”

“那些粮商们更可恨!”

……

这场赈灾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直到冬月才彻底结束。

然而,在另一边,秦桧的赈灾进展却远不如预期,他们筹集到的粮食仅有十万石。

而且由于水陆运输的耽误,等他们将粮食运抵江浙时,灾情已经大大缓解。

“秦相,这是怎么回事?”赵构看着眼前的奏报,眉头紧锁,“为何你的赈灾进展如此缓慢?”

秦桧站在殿下,有些慌张地说道,“陛下赎罪,臣办事不力,请陛下责罚。”

赵构虽然对秦桧心有不悦,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他挥了挥手:“罢了罢了,既然灾情缓解,朕也不再处置你,今后若再有让朕不满意的,这右相你也别做了,赈灾粮贪腐案如何了?”

秦桧上了一道劄子,编造了一些罪名处置了几个州县官吏,赈灾粮贪腐案就此草草了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