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童贯还差点火候

2个月前 作者: 醉里挑灯看剑客
第189章 童贯还差点火候

第189章 童贯还差点火候

“陛下,陕西呈来陕西河东宣抚使童太尉禀文。”

王黼的话让赵佶眉头一皱。

先转头对赵楷说道:“三哥,你不要多想,在家好好休养。该看书看书,该闲乐闲乐。宫里最近进了三家戏班,演得南戏非常精彩,朕赐一个戏班给你。”

“谢爹爹。”

“好,回去吧。”此时的赵佶恍然一位慈祥的父亲,好声好气地劝慰着受委屈的儿子。

而此时的赵楷,也格外孝顺温良。

“是,儿子先回去了。”

等到赵楷离去,赵佶转过头来,迫不及待地问道:“童贯说了什么?”

“童太尉说,河西家自去秋蠢蠢欲动,几处军司频频调动,保安军、怀德军、兰州,都遭到河西家兵马袭击,甚至发现擒生军、步跋子旗号数支。”

有人说,这是河西家在与大宋相峙对战上百年,尤其是熙宁、元丰、绍圣年间几次大战,耗尽了他们的国力,再也无力发起有规模的战事。

我什么建议都不提,什么都不赞同,也什么都不反对,万一出事了,就怪不到我头上了吧。

几位御史上疏,说童贯拥兵自重,意图不轨。赵佶想起朱勔案李,童贯若隐若现的身影,马上不淡定了,决定晚上写御笔,坚决把童贯调回来。

赵佶微闭着眼睛,许久没有说话。

出现这种情况,是官家宏图大志、高瞻远瞩,是诸相公殚精竭力、公忠体国,是童太尉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再加上一点点众将听令,奋力用命。

童贯在陕西领军十余年,功绩“卓著”,时不时打几个胜仗,让官家高兴,极大满足了文成武德,建立不世之功的期望。

除此之外,并无其它原因。

他前脚离开出潼关,后脚西北六边边防就会崩溃。

问题抛给赵佶,他本就是优柔寡断的人,于是一天一个主意。

童卿在西北劳苦功高,做得还是不错,贸然拿下,会伤了功臣们的心。

现在因为朱勔案,要把童贯调回来,西北怎么办?

枢密院上下都被童太尉用钱财喂饱了,异口同声。

揽权敛财,他们各个奋勇向前。这种需要承担责任的事,他们是万法不沾,水火不侵。

众臣都知道,官家又犹豫了。

今天刚下定决心,要把童贯调回来;晚上某位美人得了童贯的好处,帮着吹了吹枕边风,第二天就改了口风。

最关键的,童贯在陕西十余年,大宋与河西家没有爆发大的战事,也没有出现西北边境一日三惊、敌军寇境掠地的情况。

不过这种说法,在朝堂上是站不住脚的。

其他相公执政也是如此。

“童太尉呈请,留其在渭州戴罪立功。他言道,正在调集兵马,筹集粮草,预计夏五月对河西家发起进攻,定要夺回河南之地。”

兼判枢密院事的郑居中不熟军事,也不想担责任,干脆来个一默抵万言。

王黼抬头瞄了一眼赵佶,发现他捋着胡须,脸色阴沉,就继续说道。

西北军事,怎么能离开童太尉呢?

下午,有内侍近臣说,童太尉在朱勔案是冤枉的,没有任何证据直接证明他参与其中。一处西北,一处东南,相隔数千里,怎么勾结在一起。

官家要是如此疑神疑鬼,我们以后在外面都不敢用心办事。

赵佶一听,这说的对啊。再说,童贯领兵造反?他一个绝了根的人,想造反也没人敢跟啊。

于是又变主意了。变来变去,一直变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主意。

“二郎,此事你怎么看?”赵佶抬头问道。

我怎么看?我站着看!

你这朝夕暮改的性子,说到底,就是畏惧困难,不敢直面责任。

最后害苦了你自己和你一家,也还害惨了整个大宋。

“臣对西北军事不熟悉,不敢妄加议论。只是臣觉得,童贯一人,不足患。”

赵佶一听,对啊,自己派童贯去西北,除了领军之外,最重要的是监督西军诸将,窥探他们有没有异心。

这一点他做得还不错,也意味着跟西军诸将之间是有矛盾,只要他与诸将众军头合不到一块去,那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那就可以徐徐图之!

好,就这么决定了,先放下,等时机到来后再妥善处置。

眼下最重要的是,朕要补了回笼觉。

昨晚玩得太晚,天快亮了才睡,一大早就被叫起来,不行了,太困了!

赵佶打了一个哈欠,满脸倦容。

“好,先议到这里,你们各自去做事吧。”

“是!”

出了会仙殿,刘国璋和王黼走到了一块。

“二郎,童贯这桌菜,还差点火候啊。”

“是啊,不急,慢慢煮,火候不知不觉中就到了。”

“那就好。二郎,贡院这事,撇清了三大王,东宫那边,可就不大好看了。”

“殿下是明事理的人。”刘国璋淡淡地答了一句。

王黼看到刘国璋心里有数,不再多问,转言其它,“省试考题泄漏一案,官家把差事给了你我,怎么审理,二郎有什么章程?”

“将明兄,你是主审,我是副审,而且我这个副审,就是打打边鼓,领衔署名而已,一切但凭将明兄做主。”

王黼摆出一副不忿的神情:“你我亲如兄弟,不分彼此。二郎如此说,就是不把我当兄弟了,见外了。说,有什么说什么!”

“将明兄,这件案子我想塞个人进去。”

“谁?”

“乔大林。”

“乔大林?什么来历?”

“武经大夫,乔贵妃的堂弟。”

听到乔贵妃的名字,王黼的脸色微微变了变。

这位可不是一般的嫔妃,目前是替官家生下皇子最多的后妃,受宠程度绝对不一般。

弄她的堂弟,有风险。

王黼在心里权衡利弊,评估着为了刘二郎去得罪乔贵妃,到底值不值。

“乔大林,犯了什么事?”

“他原本是个泼皮,逼良为娼,聚赌放贷。乔贵妃成了贵人后,想着寻宗认祖,几经波折,找到这厮,论及下来是未出五服的兄弟,便认他做了堂弟。

原本他过他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光大道,井水不犯河水。偏偏不知哪个混账子,跑去乔贵妃那里进谗言,说让官家赐婚,把陵光院主指给乔大林。

这事八字还没半撇,这厮满大街嚷嚷着,恨不得全汴京人都知道他要尚陵光院主。”

乔大林这是自寻死路啊!

听明白恩怨,王黼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了一句。你惹谁不好,去惹刘二郎。满汴京城,谁不知道刘二郎跟陵光院主和厚德宫主的事?

你几个脑袋,居然敢插进去当第四者?

嗯,四者成死者,刘二郎非弄死你不可。

“二郎,乔大林装进考题泄漏案里,他成不了主犯。如果只是安个从犯罪名,乔贵妃那边递句话出来,开封府第二天就会放了乔大林。

费尽力气,还恶了乔贵妃,落得个这样的结果,二郎,你肯定不心甘吧。”

原本就没想把乔大林装进去,只是借机试探一下你。

想不到你还有几分“良心”,虽然没有正面答应,却劝了两句,还帮着分析利弊,这对于王黼来说,够了,足够交心了。

看来自己在他心里,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明白,那我就另想它法。”

“二郎,有人向乔贵妃进谗言,要把乔大林尚陵光院主,这消息,谁告诉你的?”

王黼更在意这个。

能探知到如此隐秘的消息,说明刘二郎在宫内消息灵通。有人能帮你探知消息,自然也能帮你摸清楚官家的动向。

揣摩上意,这个太重要了。

“嘿嘿,嘿嘿。”刘国璋干笑两声。

“嘿嘿。”王黼也干笑一声,心领神会。

各有各的神通,就不要互相打听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