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你吵你的,我搞我的

2个月前 作者: 醉里挑灯看剑客
第201章 你吵你的,我搞我的

第201章 你吵你的,我搞我的

重和元年五月十九日,京兆府以北醴泉县甘北镇。

一队骑兵匆匆而来,在镇外十里的野外驻扎。

这支骑兵大约五百余骑,铠甲鲜明,锐不可挡。

他们分工明确。

先是以随军的高轮大车为骨,树起一圈栅栏,把战马、驮马解下缰绳鞍具,圈放在里面喂食料和水。

再圈起一圈栅栏,以为营地,在里面修扎帐篷。

基本盘确定,开始分区。

有住宿区,有中军,有仓库,有炊事站,有医治站各区分开,外围挖有壕沟,布有木鹿拒马。

营里道路清晰,布有岗哨,安有木鹿拒马。

李邈被请为陕西河东宣抚使司参议官,刘子羽被请为使司参谋军事。

“好。”

“二郎好手段,我看刘锜等人,还有王德和张俊,对你是令出即遵,不得了啊。”

看到这些情况,刘子羽很是好奇,忍不住问刘国璋。

“有意思。”

“报!”岳飞上前来禀告,“侦骑队搜索了方圆二十里,没有任何异常。明哨暗哨已经布下去了。”

“胜捷军才六千人,我这里有精心选拔,可为部将指挥使的英杰,一百七十九人。跟着谭管观察使去凤翔的护军营里,有可为队将部将的才俊,三百七十五人。

这些人以刘国璋为首,身边站着长孙谟、张猛,还有李邈和刘子羽。

“二郎,他们手里的小册子,是什么?”

“彦修兄,你在这里跟我装傻是吧!”

“胜捷军?”

“《步军操典》的第四册,驻营章法。”

完事后,有检校官拿着一本小册子,分在各处,一一检查监督。

一行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这一切。

“因为他们在汴京,长过见识。”刘国璋意味深长地答道。

“我编不出这玩意。是王荀请了他的父亲,王都使牵头,再加上十余位军中宿将,整合了我朝禁军诸多章法,再结合他们多年行军打仗的经验,编写的。

刘子羽看着岳飞离去的背影,很是好奇,“这少年我看着眼熟。”

“你带着这么多心腹入陕,想干什么?”刘子羽忍不住问道。

“二郎编写的?”

分《行军》、《驻营》、《接战》、《训练》、《辎重》、《军纪》六册。还是草案,边执行边修改。”

“呵呵,刘大郎,你看谁都眼熟!”刘国璋笑着答道,“不过我把亲信心腹都带过来了。王荀、杨效节、况佑生、尉迟靖、李世贵,皇甫辕、岳飞、张猛、令狐元衡,旗手队中武进士的二十五人,还有西军选出来送去应武试的刘锜、杨存中、韩世忠、吴玠、吴璘、傅虎臣、魏常胜等十二位好儿郎。”

加在一起有五百余人,只为了胜捷军六千人,下这么大的本。彦修,我从不做亏本的买卖!”

刘子羽脸色一变,“西军,二郎要大力整饬西军。”

刘国璋肃然道:“范文正公一手创建西军,立魂筑骨。后经王公(王韶)、章公(章楶),丰满血肉,才有收复河湟,压制西夏的煌煌西军。

童贯来了这十几年,军纪不严、赏罚不明,上面的将领骄横奢侈,下面的官兵训练废弛。战略不明,急功近利,视将士们为捞取功绩的草芥。”

刘子羽默然一会,反驳道:“这些年,西军收复河湟廓、湟、西宁等州,克古骨龙城,立震武军。功绩卓著。”

“彦修兄,你也知道是复,收复河湟被吐蕃等部族侵占的土地城池。而且这些年,大伤元气的西夏国,根本无力发起大规模的反击。只能眼睁睁看着我军收复河湟。

现在不整饬,难道等到西夏国力恢复,重加侵扰,手忙脚乱之时,再整饬?晚了!”

刘子羽盯着刘国璋,“二郎,看来你是早就有心整饬西军,连范子仪都被请来了,筹谋不可谓不深远啊。”

范子仪,就是范正臣,范仲淹之孙,布衣宰相范纯仁第五子。

“好说。不要老说我,仲堰公想通了吗?”

刘子羽默然一会问道:“家父一定要移职吗?”

“仲堰公绝不会与童贯同流合污,我知,谭观察使知,天下人皆知。但是仲堰公毕竟与童贯共事多年,往来密切。为了避嫌,仲堰公必须移职。”

刘子羽也知道,官场的规矩就是如此。父亲刘韐被移职,还是刘国璋一力担保的结果。要不然,按照朝廷惯例,童贯被贬斥,父亲也逃不离被闲置在某地。

“天下之大,何处有家父的容身之地?”

“河北。”刘国璋断然答道。

“河北?”

“仲堰公生性刚直,童贯要用他,所以能容忍。可是还朝入京,王黼、郑居中、白时中等流,可容不下他。不如去河北,再负重任。整饬地方,重修兵备。”

“整饬地方,重修兵备?河北也要大动干戈了?”

“官家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心思,一日胜过一日。而东北风云突变,女真崛起,打得契丹节节败退。战火早晚会蔓延到燕幽一带。

届时不管是官家想趁机北伐,还是契丹祸水南引,河北都是最要紧的地方。”

刘子羽盯着刘国璋,缓缓地点了点头,“二郎深思远虑。”

这时,有军校来禀告:“报节帅,有使来送信。”

“哪里?”

“凤翔。”

“回中帐。”

“是!”

到了中帐,看到门口站着一人,风尘仆仆,正是李忠杰长子,李孝纯。

“李大郎!”

“属下见过节帅。”

“你从京兆府转过来的?”

“是的。属下先是直奔京兆府,在那里遇到宣抚使司行辕,见到了使司判官慕容官人,得了指点,直奔这边。终于赶上节帅队伍。”

“进去说。”

在中帐坐定,李孝纯掏出一封信,双手呈上。

“节帅,这是家父和端孺伯联署的密信。”

刘国璋接过来,拆了上面的火漆,撕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信纸,展开一看,不由地笑了。

“果真,凤翔好生热闹啊!

“节帅,家父与端孺伯好生惭愧,没有说服众将。”

“不,这已经足够了,西军众将保持中立,就是站在我这边,童贯,注定失败。”刘国璋笑着说道,“李大郎,你也不要回凤翔了。跟我一起走。”

“节帅,去哪里?”

“陇州汧阳。”

李孝纯眼睛一亮,“胜捷军!”

刘国璋笑而不语。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