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赵佶出汴京

2个月前 作者: 醉里挑灯看剑客
第299章 赵佶出汴京

第299章 赵佶出汴京

“北边的情况,算是稳定了。”

“稳住了?现在真武部是我们最重要的外援。他助我们,收复燕云十六州就不是问题,要是不助我们,光凭那些虾兵蟹将,难说。

宣和三年,奸佞胡乱献计,要河东出兵,助辽抢夺云州大同。真武部的阿克达赉汗,断然拒绝了燕王封号,撕毁与我们的盟约。

去年国公自河东出兵,助其攻打西边的粘八葛部,这才遣使来,愿意受燕王号,与大宋结盟。正是因此,官家才敢御驾亲征,挥师北伐。

所以真武部非常重要,他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张择端郑重地问道。

宇文玄中看了一眼刘国璋,眼神似笑非笑,嘴角意味深长,但是没有出声。

“粘八葛部在扎不罕河被打残了,残部退出金山,逃入西域。大部分部众被收编为八旗卫。期间,有偏师北上,击败了辖嘎斯和斡郎改部,收编了大部分部众。真武部无后顾之忧。”

“无后顾之忧?怎么听说他的东北也出了大乱子。”

“生死之交,两者一体?”

这叫我怎么回答?

张择端着急地说道。

张择端急了,“叔通,你糊涂了!你怎么知道真武焕的心思?人心隔肚”

“他得利就是国公得利!”

张择端笑了,看着刘国璋服气地摇了摇头。

“东北确实出了乱子。以前的金山、黑水、宁江、渤海四万户,现在只剩下金山、黑水和宁江四万户,已无大碍。他们还占了辽人上京,在潢河、通州一线与辽人对峙。

只是此前粘八葛部联军威胁西边,真武部就故意发作,借着河东出兵助辽一事,与我们翻脸,然后与辽人暂时坐下来和谈。

“我不担心?怎么会不担心?阿克达赉汗有控弦之士二十万,麾下良将如云。又心思深沉,颇多计谋,万一他算计我们,等到我们与辽人斗得筋疲力尽,再趁虚而入,我们就给他人做了嫁衣。”

宇文玄中看了刘国璋一眼,说道:“正道不用担心!”

“是的!”

什么意思?

商量一个时辰,把若干大事都商议妥当,这才告辞。

“没错!”

“正道,确实不用担心!真武焕与国公,生死之交,两者一体。他得利就是国公得利!”

张择端和宇文玄中联袂离开。

这位夫子,可是陪着国公去过一趟漠北草原,据说亲眼见过阿克达赉汗,真武焕。

突然间,张择端脑海里灵光一闪,从宇文玄中的话里品出了玄机。

刘审言在旁边看着,却是一点都没听明白。

听完刘国璋的话,张择端忍不住感叹道:“真武部的阿克达赉汗,真乃枭雄!国公,我担心我们跟辽人是鹬蚌相争,他是渔翁得利。”

蓝天白云,飞鸟飘絮,张择端抬头看了一眼,悠然道:“或许,这是天赐良机!”

稳住了南线,他们去年抽调主力,再加上我率兵相助,在扎不罕河打垮了粘八葛部主力。现在再无后顾之忧,他们又可以调兵向南,与我们配合,攻打辽人。”

宇文玄中叹道:“时也,运也,命也!”

春四月初二,赵佶下诏,命太子赵桓监国,处分军国事;加晋国公主赵福金为晋国长公主.

任命燕国公刘国璋为太原府留守,任命真定知府刘韐为河北运转使,同签枢密院事蔡攸为河北安抚使

任命刘延庆、姚古为左右都统制,辛叔献、王永祥为左右副都统制,刘光世、辛叔献、辛兴宗、辛企宗、辛永宗、王永祥、马驰、商保田等将为统制。

正式宣布御驾亲征,同时把太宰王黼、少宰白时中、三皇子郓王、五皇子肃王、六皇子景王、七皇子济王、八皇子益王、九皇子康王全部带在身边。

留少宰吴敏在汴京协助太子处理政事。

与此同时,王贵妃、崔贵妃、王贤妃以及贵仪、淑仪、婉仪二十余人伴驾。还有翰林院士、道士、太医数百人。

五月初六,西军三万兵马在姚古、辛叔献等将的率领下,赶到黎阳待命,京畿、京东、京西抽调的六万禁军,只有三万人,慢悠悠地在滑州集结。

其余的还在扯皮——空额太多了!

而此前可以灵活替补的禁军子弟,这些年早就红缨党吸收殆尽。

或为军,补充到西军、河东、东南诸军;或从商,在捷顺、悦来、裕丰行、四海商会等商社,充当骨干。

高俅又不敢把京畿禁军抽调一空,这么多仓库,这么多官府,这么多高府大院,都要人手把守。真要是出点事,不用等北伐,他先得倒台。

无可奈何的他,只能骂骂咧咧的,叫手下疯狂地招人抓人。

汴京、南京、洛阳等城街面上的泼皮无赖,京畿京东京西各县牢房的盗贼小偷,只要手脚齐全的,全部换成三衙军籍名册上的人。

套一件号衣,塞一把锈刀,扣一顶范阳帽,你就是光荣的三衙禁军了!

没两天,有传闻说此次北上,燕云十六州唾手可得,届时王师只需接收就是。

接收啊,房子、女子、金银珠宝,看上什么只管拿就是。

天啊,真是发大财的良机!

于是汴京百姓纷纷塞钱走门路,谋份三衙禁军的名头,再跟着一起北伐。

高俅连同心腹,不仅把六万空缺凑足了,还发了一笔不小的财。

到后来,为了挣更多的钱,高俅把正经禁军都撤下来,换上塞钱的百姓,老的少的,残的缺的,不要紧,给钱了你就是禁军,能跟着北上去发财!

实在是需要有人在官家跟前撑门面,要不然高俅都想把那一万正经禁军的名额也卖了钱。

五月十二,是钦天监选的黄道吉日。

晨时,赵佶率领诸位皇子,祭拜太庙,向祖宗们祈求保佑。

然后在宣德门阅兵。

蔡攸和高俅特意调来三千西军,由刘延庆之子刘光世和辛兴宗率领,耀武扬威地在数十万百姓围观下,从御街上走过。

接着御驾车辆,两百多辆缓缓从东华门驶出,其余上千辆车从不同方向汇集。

刚到内城安远门,有一帮老夫子领着太学生,在门口拦驾,哭谏官家,万万不可以万金之躯,犯险征战。

官家肆意妄为,天下人都习惯了。

大家都猜得出肯定会有人拦驾阻谏,也猜到了结局。

官家出来露面,好生安抚了这些名士儒生们一番,说什么秉承父皇遗愿,完太祖太宗夙愿,忠孝两全的美事,他必须要去做。

然后官家继续前进,名士儒生们挣得了铁骨铮铮的名声,皆大欢喜!

到了景阳门,一堆没有随驾的官员,包括刘国璋,在太子赵恒的带领下,给官家一行人送行。

上百位翰林,纷纷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写下一首首应制诗。

“天开玉辇扶双凤,地拥金莲驾六鳌。万卫神兵环衮冕,九重仙乐协萧韶。小臣何幸逢斯世,愿祝帝尧定四遥。”

看得刘国璋都想吐了,偏偏那些翰林摇头晃腚的,得意得不行!

百姓们站在街道两边,以及临街二楼上,欢呼雀跃。不少人提着花篮,向御驾撒着花瓣。

只见漫天飞舞,绚烂缤纷!

赵佶透过车窗,看着这天地共喜,万民同欢的场景,得意地微闭着眼睛,幻想着不久后自己收复燕云十六州,凯旋归来,接受汴京军民更隆重、更疯狂欢迎的场景。

突然间,喧闹中,有个声音如同深夜里风吹柳絮,不知从何处,轻飘飘地传了过来,钻进他的耳朵里。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