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四个女人一台戏(4k)

2个月前 作者: 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第350章 四个女人一台戏(4k)

困扰朱棣许久的军粮问题,被杨宪轻松解决了。

接下来要做的,无非就是将压缩饼干的制作工艺流程规范化,然后召集员工进行培训,投入食品加工厂进行批量生产。

压缩饼干做出来以后,不仅仅只是用于朱棣此次西征。

杨宪写了一封折子给朱标,将压缩饼干和各类食品罐头确定为今后大明军队的标配军粮。这样一来,不仅仅只是武器,军粮储备方面,大明也将碾压这个时期全世界其他各国。

因此单靠蒙古封地的那几个食品加工厂,产能是远远不够的。

正好顺应此次发展振兴大明中西部的形势,明记准备直接投资在西部建设十家食品加工厂。

朝廷方面提供廉价的地皮场地,明记投钱,建厂生产。

二人相互见礼,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分座坐定。

李后主的皇后大周后,甚至在唐代叶子戏的基础上又编撰了《金叶子格》,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游戏方式。

王月悯来到坤宁宫时,没想到除了他之外,还来了一个客人,郡主徐妙云。

朱标不可能老往扬州跑,于是干脆就直接将杨宪喊到了京城。

既然都听懂了。

这么多钱,能够换多少吃的啊,上官玉儿两眼放光。

因为玉儿看来,总觉得眼前的场景,说不出的别扭,明明无论是徐妙云,抑或是王月悯,双方都十分客气,也没有冷场,相互之间也有交流沟通。

四女打了半晌,一直到了饭点这才停了下来。

杨宪愣了一下,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了笑容。

南方再次下起了雪。

问题得到解决后,朱棣心满意足回封地去了。

杨宪教王月悯的是最基础的麻将规则,就连和的牌牌型,也仅仅只是最基本的和法而已。

在杨宪眼中,李进算是一个已经长成的人。

因为少了字风以及花牌。

李进精通儒学、算学,于射御之道也有些精通,君子六艺皆识,在这年代可以说是标准的儒家君子。

因此学起来并不难。

听到是杨宪亲自设计的,徐妙云眼里闪过亮光,不过隐藏得很好。

转眼间,洪武十一年也来到了末尾。

马皇后则更是如此,她答应玩麻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王月悯和徐妙云二女增进感情,因此也在不断给她们点炮送和。

马皇后开口问道:“麻将,又是何物?”

只见里面安静躺着的一块块牌子,牌子上面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

想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话,无法和旁人说。尤其是在功绩点不断升高,身体不断蜕变之后,这种孤寂感就越深。

玩这种游戏,自然需要一点彩头才尽兴,即便如今宫里财政也紧张,不过这点私房钱,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刚入冬的时候,杨宪就带着王月悯去了京城。

快要离开皇宫时。

身为当事人的王月悯、徐妙云她们自然也能知道。

皇宫的过道,四下一片寂静。

原本还蔚蓝的天空,不知何时已经悄然变成黑色,无数片白色的雪花静静的落下。

直到王月悯笑着说,上官玉儿输了算她的,赢了算自己的,玉儿这才笑眯眯立马坐了下来。

徐妙云口中所提到的叶子戏,是明朝以前,达官贵人,尤其是妇人们最常玩乐的项目。

她那点辛辛苦苦存下来的俸禄是用来买各种美味的糕点小吃吃的。

再说她也不是冲着赢钱来的,而是打算尽量多输点,无论是输给马皇后、还是徐妙云都成。

在后宫更是风靡一时。

谁知这牌打了几圈,玉儿就发现,咦,自己为何怎么打怎么胡?

难道今年的气运太旺,想输都不得?

玉儿内心小小膨胀,生出了自己难道是赌神转世的念头来。

欠缺的,无非是一些时间的沉淀罢了。

玉儿眼睛一亮,正是因为她们二人之间太客气了,这才会让现场的氛围这么诡异。

最早出现于汉代,被认为是后世扑克、字牌和麻将的鼻祖。

本也就是小钱,图个热闹。

可来自女人的第六感,还是嗅到了一丝不寻常。

就如同是在冰天雪地里孤独跋涉的旅人。

“那就拿出来,大家一起见识见识杨国公的巧思。”马皇后轻笑道。

对于马皇后来说,徐妙云她是看着长大了,王月悯在大明做人质那段时间也是一直被她带在身边,可以说她将二女均是当成女儿般看待的。

杨宪去东宫见朱标,王月悯则是去坤宁宫见马皇后。

学儒的,并不一定会成为腐儒。

“除了牌数从原先的四十张,变成现在的一百零八张外,游戏规则也完全不一样。”

杨宪忽有所感,伸出了手,接过一片从天空飘落的雪花。

杨宪尽量去融入这个时代,可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自己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朱棣那边同样如此,蒙古那几家食品加工厂本就是明记与封地王庭合资的,朱棣一下子拿不出钱完全没有问题,明记先行全额垫资就行。

不过落在站在一旁的女官玉儿眼里,却觉得有些不对劲,不由眨了眨眼睛。

说回叶子戏,在我国唐宋发展到了顶峰。

王月悯轻笑道:“不愧是妙云郡主,果然博学多识,确实用的是牛骨。”

这三女不是别人,正是打算出宫的王月悯、徐妙云,以及来送她们的上官玉儿。

就在这时,一声呼喊从身后响起传来,将杨宪拉回现实。

大明工业改革正式拉开帷幕,而在这种时候,往往会出现许多原本从未出现过的问题。

这一瞬间,对于杨宪来说,就像是漫天的风雪中出现了一个温暖的小屋,似乎终于找到了可以停下的理由。

再加上新学的重塑。

“白里泛黄,正面用的应该是牛骨。”一旁的徐妙云仔细查看了一番后,开口道。

待人接物、应对进退得体,同样讨厌腐儒,喜欢实干但又不离大道的人。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二女都是热络地和马皇后聊着天。

徐妙云开口问道:“看起来有些像叶子戏?”

这一日,杨宪和王月悯夫妇一同进宫。

这种感觉很微妙。

杨宪回头看去,只见不远处,三个风姿各异、绝色无双的女子就站在雪中。

由于二女都知道,马皇后有午后休息的习惯,因此十分自觉起身告退。

上官玉儿一开始是不愿意玩的,尤其是在听到还玩钱之后,更是将小脑袋瓜子摇得跟泼浪鼓似的。

平日里王月悯在家里,偶尔也会和丫鬟们摸两把,但不是很精通。

“相公!”

王月悯跟着一起来,除了去见许久不见的马皇后外,更多的还是为了完成造小人的任务。

看着王月悯和徐妙云她们越来越近的身影,杨宪觉得自己好像也不那么孤独。

如今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打麻将,在她这更多还是社交的延续。

这已经是他来到大明的第八个年头了。

尤其是李进在经过当年凤阳府税收改革一事后,虽然吃够了苦头,可也是让他真正看到了大明的弊端所在,让他能够真正认真思考明朝,思考前面的道路。

杨宪先是上前紧了紧王月悯身上的衣服,然后转身看着徐妙云和上官玉儿,开口笑道:“妙云姑娘和玉儿姑娘也在。”

王月悯开口笑道:“相公说,他所设计的麻将玩法,正是脱胎于叶子戏。”

马皇后伸手取出一块,将其放在手中,只觉温润清凉,手感极佳。

最主要是一大早起床,对杨宪来说太折腾了。

能够增加二女感情的机会,马皇后当然不会错过。

她仔细打量了一下,认出手中这块牌子的背面用的是竹子,至于正面的材料,马皇后皱了皱眉。

马皇后留徐妙云、王月悯二女在宫里,一起吃了午膳。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王月悯开口忽然开口笑道:“相公设计了一个玩物,让我带进宫,给皇后娘娘专门解闷用的。现在刚好郡主也在,咱们要不拿出来试一试。”

一张麻将桌子上,三个人不想和,上官玉儿他想输都难啊

因此几圈下来,上官玉儿桌上的铜钱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杨宪抬头看了一眼漫天的白雪,觉得心神开阔的同时,又忽然在内心深处生出一股莫名的寂寥。

殊不知,在场其他三人。

岁月如梭。

只是明初由于皇帝朱元璋本人崇尚简朴,对娱乐等多有遏制,叶子戏的流传不如宋朝。

落入皇宫的屋檐,落入宫里的树木、湖水,落入杨宪的手心,然后融化。

实际上,就是由马可波罗把这种纸牌游戏从中国带到了欧洲,叶子戏很快引起了欧洲人的极大兴趣。一开始,它只是贵族们的奢侈品,但因为它造价低廉,玩法多样,很容易学,所以很快就在民间流行起来。最后经过不断创新,历经胜牌、惠斯特牌、桥牌等几个阶段,最后演变为现今的扑克牌。

因此将扬州交到他手中,杨宪是放心的。

“皇后娘娘和郡主,你们手中拿着的是相公手雕而成的竹骨麻将。”

这也意味着,明朝小冰河时期在不断靠近。

因此王月悯干脆将明记的工作也暂时先丢到了一边。

对于麻将的规则,徐妙云一听就会,而且因为精通算术,她无师自通,两圈下来,就已经掌握了记牌的绝学。站在她的视角,马皇后和上官玉儿这两个新手就不说了,就连王月悯这个麻将老手,水平也差得很。除了一开始一两把,她在做试验的局不算,之后的牌局,她也都是故意输的。

往往这样的人,其内心真正所求都大。

同一时间点,杨宪也是刚从东宫出来。

因为叶子戏当中,同样有着万字、索子、铜钱(筒),所以徐妙云才会这么说。

比如一百多年后的张居正,比如现在的李进。

挂了这么久虚职的军机大臣,终于来上班了。

很多人以为是西方人发明的扑克牌,事实上也来自我国。

法国的学者莱麦撒研究过,欧洲人最初玩的纸牌,以形状、图式、大小以及数目,皆与中国人所用的相同,或亦为蒙古输入欧洲。

由于麻将需要四人参与,因此站在一旁的玉儿也被拉过来临时凑脚。

玉儿能够感受出来。

至于朝堂那边,杨宪能不去,就尽量不去,毕竟杨宪如今主职还是扬州知府,并非京官。

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实战了。

客气,没错。

王月悯不用说了,她是带来麻将的人,等于是麻将桌上的东道主,她主动提出麻将就是为了缓解气氛,再加上在她看来,其他人都是新手,她自然更不可能去赢牌。

马皇后让上官玉儿代她送二女出宫。

在场几人,又都是聪慧之辈,听了一遍后,几乎就将规则烂熟于心。

徐妙云开口回道:“今日刚好和绍敏郡主一样,进宫给皇后娘娘请安,因此这时便一起顺道出宫了。”

这个冬天,来京城,杨宪纯粹是将其当成是休假的心态来的,无事一身轻。

得到马皇后许可后,王月悯将带过来的一个锦盒拿到了茶桌上,然后将其打开。

说着王月悯便开始仔细讲解起麻将的游戏规则,不同于叶子戏以大击小的玩法,麻将属于是凑牌游戏,也就是凑出特定的牌型为胜。

徐妙云自然是没有意见的。

马皇后听完后,笑道:“难为杨国公了,竟然能有如此巧思,有了这礼物,咱在宫里,可就不寂寞了。”

如今扬州反正有李进在,杨宪在不在,并不会影响其运作。事实上,自从李进调任扬州同知后,杨宪就开始做甩手掌柜了。

同时与朝廷签下了未来五十年的军粮供应合同,互利互惠。

“月悯。”

对于王月悯的称呼,徐妙云用的是她之前的封号绍敏郡主,而非国公夫人。

比起徐妙云的随意。

上官玉儿则是非常正式向杨宪行了一个礼,开口道:“玉儿见过杨国公。”(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