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么宋!

2个月前 作者: 九品大韭菜
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么宋!

公元486年,北魏决定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

宗主都护制是十六国时期,北方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通过作坞自保的方式而成为坞主。

这些豪强被称做宗主。

所谓“三长制”,就是按照汉族什伍的组织形式,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设一长,合谓“三长”。

由本乡能干守法又有德行声望的人担任,负责管理户籍,征调赋役,组织生产,维护治安。

……

大秦,

嬴政停住批复竹简的笔。

这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

这跟寡人大秦的户籍相伍制度有什么区别?

户籍相伍邻里监察还能防止造反呢!

随后嬴政脸一垮。

“要不是刑徒太多崩坏了邻里户籍制,你们六国遗民还想造反?做梦!”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脸色越发严肃。

修有坞堡,那肯定会建有甲兵。

既然是坚壁自守,依附其下的百姓恐怕不止百千家,甚至会有数万家。

敲击着桌子,刘彻皱眉思考着。

从稳定的角度看,这不是好事。

从对手的角度看,这是大好事!

并且胡人从不擅长在一个地方长期发展。

但现在,他们开始转变思维了。

很明显,三长制就是为了大行推广均田制且用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直接控制基层的制度。

还能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

刘彻用大拇指摸了摸两撇胡须。

这制度不错啊!

……

季汉,

“其国有大才!”

诸葛亮摇着羽扇,感叹着。

可想而知,由于鲜卑族的传统体制以及北方长期以来的连年征战,定是形成了很多以豪强地主为“宗主”。

而大量的百姓也定会依附所谓的“宗主”

而这种行政户籍结构,一定会有大量的户口被豪强地主隐匿以逃避赋税。

这就会给国家在财政收入和兵源征调等方面带来极大的损害,同时也造成了“隐户”与“显户”百姓在税赋上的也负担不均。

щщщ Tтk n c o

而三长制则可以把豪强地主隐匿的人口编入国家户籍,增加政府编户,同时抑制豪强势力。

诸葛亮叹口气。

制度是个好制度,但又不符合现下的时宜。

鲜卑掌权,北方汉族的世家门阀近乎瓦解。

这才是能推行三长制的关键。

而现在……

想着益州内的形势,诸葛亮又叹了口气。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啊。

任重而道远啊。

……

南齐·高帝时期。

萧道成惋惜不已。

制度都是好制度,但自己一个也用不了!

一个检籍就已经实施的寸步难行了。

三长制?均田?

想都别想!

大族在北方是狗,在南边可是爹!

别说朕了,就是刘裕也不行!

他要是行也不会“气吞万里如虎”后还被世族一顿打脸。

也就俸禄制是自己能推动的了。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一队车马扬撒着白色的纸钱,向平城北面的方山走去。

“归乎赤山!”

“归乎赤山!”

装敛尸身的栎木棺椁用玄色车辇运向陵墓。

车队两侧是头戴毡帽,身穿白裘的宫人。

打头的一队宫人用彩绳牵着骏马、黑犬。

中间的一队宫人则手捧着衣服、配饰。

随后的一队队宫人则陆续捧着陶壶、金碗、银盏、铜镜、铁刀、琥珀箸、玉枕。

最后一对宫人则用彩绳牵着牛羊。

车辇前方。

年轻的英主身穿衰裳,头戴冠绳缨。

捧着神主位,一步一泣的走着。

身侧各有男觋八人,女巫四人。

巫觋们一边跳着招魂之舞,一边呼唤着亡魂。

“归乎赤山!”

……

公元490年九月,冯太后在平城太和殿崩逝,享年四十九岁。冯太后的死,使孝文帝痛不欲生,五日内他滴水未进,毁慕哀悼。

孝文帝为冯氏上谥号为文明太皇太后,以天子国礼将其安葬于永固陵。

并且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顺,在永固陵东北约一里处,为自己营造了寿宫,准备死后也埋葬在这里永伴祖母。

……

曹魏,

三马看着天幕都是一阵恶寒。

“这戏有点过了吧?”

司马昭搓着肩膀嫌弃道。

“是有点过犹不及。”

司马师摸着还在修养的眼睛,同样这么认为。

“他要是真能陪陵,那的确是天下第一孝。”

司马懿裹了裹大氅继续道:

“但看这举动,更像是一种表态。”

“不过表态总比不表要好啊。”

“就你们俩,我死的时候能不能哭都不知道。”

司马昭毫不在意。

“爹,你死的时候大哥肯定哭,我就不一定了!哈哈!”

……

清·乾隆时期

三希堂

乾隆看着天幕上的拓跋宏,嗤笑一声。

“孝顺?笑顺吧!”

一旁的和珅笑着搭话道:

“万岁爷,这孝文帝可是有名的孝顺皇帝啊,五岁就为其父献文帝吸脓啊。”

“万岁爷为何对其的孝名如此不屑一顾啊?”

往手上的红如玛瑙的实心竹上哈了口气,瞥了和珅一眼,继续盘着竹节笑道:

“伱啊,读书就是不求甚解。”

“元宏登基时才五岁,魏书上记载他在登基的前一年为父亲吸脓。”

“可他那时顶多也就才三四岁啊!”

“所以为父吸脓这件事不用问,肯定是刻意造假的!”

随即吐槽道:

“朕也没想到,天幕也会有隐恶一事?”

“那冯太后极有可能是杀害献文帝的凶手,明明与元宏有杀父之仇,元宏却处处顺从她,讨她欢心《魏书》还评价元宏非常有孝道。荒谬!”

和珅听得一拍大腿!

“哎呀!万岁爷!你这么一说奴才才明白过来!”

“这孝文帝忘记杀父之仇,却只向祖母冯太后尽孝心,冯太后又不是他的亲祖母啊!”

乾隆点头笑道:

“总算反应过来了,由此可见,这元宏的所做所为不过只是好虚名罢了。”

“不值一提。”

……

冯太后崩逝后,孝文帝正式亲政,开始进一步推行改革。

公元491年十一月,孝文帝仿照汉人官制,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

规定官员公服的等级。公服按照品位级别的不同,用不同颜色来区分,从高到低分别是朱、紫、绯、绿、青。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文献记载以颜色来区分品位。

后来这一制度演变到唐朝宋朝,官服逐渐减为紫、绯、绿、青四种,所以“朱紫”、“紫蟒”也就成了高官显贵的代名词,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十二月,设太乐官,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命中书监高闾与乐官讨论古乐,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

……

南朝·武帝时期

萧衍捻着珊瑚佛珠一脸诧异。

高欢与宇文泰称帝了?

不对啊,这俩家谁也跟刘宋扯不上关系啊?这宋从何处来啊?

……

大唐,

三人瞪大眼睛看着天幕!

“阿…阿父!”

李承干颤抖着手指着天上的“宋朝”二字。

“莫不真是刘家!金刀……”

“砰!”

“承干!”

纤纤玉手拍在木桌上,力气之大使得案桌为之一颤!

长孙皇后的一声厉喝震住了李承干。

李承干看到长孙皇后眼里的失望之色,嗫嚅着嘴唇,最后还是低下了头。

而一旁的李世民则紧紧盯着那个“宋”字,手不自觉的握紧。

金刀之谶……

难道真的避不开吗?

宋……难道又会是刘姓?

朕如此尽心竭力,却仍然抵不过那已逝的汉朝天命吗?

不对!

我大唐远迈雄汉!

朕已经做到了!

但……

李世民看向一旁低着头的李承干。

承干做到了吗?

后人做到了吗?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