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

1个月前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

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

【亲政后的宇文邕第一件事,就是规定六府不必再听命于大冢宰。】

【使大冢宰成为虚职,加强了皇权。】

【而第二件事,就是增加兵源。】

【公元573年,宇文邕下令吸收均田上的汉人农民充当府兵。】

【他将均田制里的田地分为九等,六等以上,也就是获得了最好等级田地的人家,规定家中每有三个男丁,就有一个来当兵。】

【而来当兵的人则授田的同时“不入县籍”】

“四海为家,即同法界。”

……

……

大秦,

“如此,则六合无怨纣之声,八荒有歌周之咏。”

【平均一所佛寺就有将近一百名僧侣。】

【这些新的兵力就送到开府去报道,成了府兵制里招募军队的一部分。】

黑衣僧微垂双目,平静道:

“所谓平延大寺,乃容纳四海百姓,不论道俗。”

“佛心,乃大慈为本。”

【同年,宇文邕下令释放在战争中沦为奴隶的百姓,恢复他们的平民身份,让他们授田当兵。】

【又规定凡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为死罪。】

至于荒地那里找……

让扶苏的儿子去办这件伟业!

“国家有田可授是多么重要,周以分封拱卫王室,秦以耕田为本吞并六国。”

嬴政快速记录着这些政策。

【到了宇文邕时期,北周仅有佛寺就有一万所,僧尼大约百万众。】

多么好的条件!

许久下来想把他们赶出中原基本不可能了。

……

【同时也让想及时止损的世家将土地捐给了寺庙,减少了对朝廷的税赋责任。】

“选仁智充执事,求勇略作法师。”

“不苦役百姓就是大慈,而兴建佛寺无疑违背佛心。”

【宇文邕用来扩充财源的另一项做法就是“废佛”。】

“尧舜之时虽无佛教,却国家安定。”

而他既然能招汉人百姓充之,改其民籍为兵籍,说呢他心中的汉胡分别并不大。

“终于,终于又看到一个长着脑子的皇帝了!”

见微知著,既然招汉人入府兵是先例。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直挺挺的站在地上。

毕竟已经接受了较好的土地,而且还是家中有三个男丁才需分出一个贡献给朝廷的军队。

时间可能会长点,不过没关系!

寡人打好底子!

“郭邑作僧坊,夫妻为圣众。”

荒地必须多,国家才有授田的空间。

“此分明违反佛之真意,却说是事佛,这岂不是大谬?”

当兵的人还授田照给,但一户的所有相关徭役一并免除。

嬴政看着竹简上的内容,心里有个疯狂的想法。

黑衣僧侣双手微微合十,面上尽显慈悲之意,开口道:

分出来的两魏其中一个还是癫狂的胡人作风。

等兵力积蓄差不多后,向西域推进。

【当军权与百姓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后。】

【因为他针对的不是佛教信仰,而是佛寺。】

底下则一位黑衣僧侣正洋洋洒洒的阐明道理。

并且,汉人大量进入他北周的军队,慢慢就会成为北周军队的主体了。

“大和尚功德无量。”

“推令德作三纲,遵耆老为上座。”

【使原来为地方豪强大族所控制的农民,直接为朝廷所掌握。】

而秦人则均田修养生息,随便用这种府兵的方式一边农耕一边积累兵源。

“勤用蚕以充户课,供政课以报国恩。”

【孝文帝的均田制让豪强世家的奴仆大量流失。】

“而如今之信众为表明虔诚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这样的规定十分公平,而且对农耕的干扰、破坏不大。

“佛之本意乃是大慈大悲,使一切有情众生得到安乐,而绝不是要以苦难奴役黎民百姓。”

【北周的经济实力乃至军事实力都因此大为增强。】

……

这点很重要。

……

宇文邕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僧人,不由双手合十道:

“以民为子,可谓大慈。”

【他们唯一没有的,就是军队武力。】

【有地,有人,还可以不必承担朝廷的税赋。】

【公元567年,僧人卫元嵩向宇文邕上书,阐明佛教的症结所在。】

这样一来,北周就不再只是胡人的国家,也是汉人的国家!

“所以国家不应再造那奢华无用的寺庙。”

“不容易啊,知道朕忍你这南北朝的一堆皇帝忍多久了吗!”

既然赶不出去,那就同化他们!

可惜那个孝文帝死的太早,整个汉化功亏一篑。

……

【公元574年五月十五日,宇文邕下诏,禁止佛、道两教,经像全部捣毁。】

那就说明最初的府兵制下之将卒皆是胡人。

“若非要建寺,那么还请陛下建造平延大寺。”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年轻且神武的皇帝坐在上首。

而现在,终于出现一个志在天下的君主了!

吸收汉人当兵不仅扩大了兵源,还能解决汉胡对立的问题。

【废掉佛寺,没收寺产,充当军费,同时,勒令和尚与道士还俗,其中的青壮年一律编入军队。】

刘秀看着天幕上改革的均田制,心中生出一阵感触。

再来一次灭“六国”!

这样一来,西方的土地不需要大秦开发就可轻易得到了。

待军队的规模超过了前线战事之所需又该如何呢?

这些超额的兵源既没有实际打仗,又已经享受朝廷给予的免除租调的好处。

【这个做法在当时叫“废佛”,而不是后来的“灭佛”。】

【当兵者本人可以免除租调和徭役,他的家庭也可以三年内不交纳租调和服徭役。】

“齐、梁修了众多寺庙,妄想借此教化民众,到头来却亡了国。”

看着眼前这指着和尚骂秃驴的僧人。

双手叉腰看着天幕。

宇文邕颇有趣味的询问道:

“那不知依大和尚之见,这佛教该如何自处呢?”

宇文邕念叨着:

【而这些佛寺还有自己的土地。】

“终于看见天下一统的曙光了!”

【此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随即又是一阵疑惑。

“以城作寺塔,以帝作如来。”

像这般借由均田所产生的征调兵只会越来越多。

【随后又改军士为侍官,用以改变过去府兵专属于某一军队统帅的传统,使其直接隶属于君主,以加强军队和皇帝的亲近关系。】

“由此可明,百姓不会因修了寺庙就不造反,国家也不会因为信奉佛法就永远安定。”

自胡人入主中原也纷纷扰扰两三百年了吧?

炎汉·光武帝时期

只要家中有人愿意当兵,全家就得了田却不必再负担其他的力役。

当然了,

而能有这样的新制度前提当然是均田制可以顺利运作。

【只这一条命令,就让北周瞬间多了五万兵力。】

岂不是亏空国政?

……

六国去西域封邦建国,建设自己的国家。

“平延大寺?何解?”

【找钱。】

【宇文邕开始办第三件大事。】

{周武帝灭佛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几次灭佛相比,特别是与一百三十年前的太武灭佛相比,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只破坏了佛经、佛像,没有毁坏佛寺,更没有像魏太武帝那样大杀僧侣,因此严格而言应叫“禁佛”,而非“灭佛”。}

{一般僧众还俗,而有学识的高僧则进入信道观工作,手法比较和缓,影响也不那么恶劣。}

{第二,佛、道两教一起禁。}

{第三,禁佛后设立信道观。}

{他没有要从精神上完全摧毁佛教,而是在推崇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会通三教,以达到儒道佛相融合的目的。}

{当时有僧人抗议:“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

{帝勃然作色大怒,直视其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宗教吗,不合他心就诅咒人下地狱,都一路货色。}

南陈我不打算细写了。

要是再细写一波南陈,得下个月能写到隋朝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