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1个月前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205章 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第205章 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武周

“自古水运皆比陆运要快捷许多。”

披散着长发,一身单衣的武则天手握书卷淡淡道:

“大运河的开通方便了南北交通,使南粮北运,北物南输。”

“如今,洛阳北市早已是漕船往来,千里不绝。”

“天下舟船所集,常有万余艘。”

灯火摇曳,

铜镜在旁边烛光的照耀下,倒映出两幅面孔。

一副是红颜迟暮,虽慈眉善目,但眉眼间总有股挥之不散煞气。

另一副则美貌动人,眉眼间噙着一丝风情。

“也因船只太多,常交通堵塞。”

“这是好事啊。”

【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除“十恶不赦”大罪,减轻大逆、谋反等罪的连坐。】

“岂能与禹王相提并论。”

乱世需用重典,但是在太平盛世道德教化远比严刑峻法要好用。

陛下这是……畏惧了?

“免天下百姓一年赋税,扬州百姓五年赋税。”

“但对百姓来说,利和害是连在一起。”

“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你说……这隋炀帝会得几分?”

刘恒点点头,又问道:

“那既然江南去了,山东他会不会去?北方会不会去?”

武则天忍不住失笑,刚想说些什么又低下头沉思下来。

“毕竟,他是想轥轹轩、唐的人。”

婉转之声响于耳边。

“但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

“阿父……这法律宽松不是坏事啊?”

“天幕高远,且是婉儿所能探知的。”

“不过,人人都说修造汴河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

“若无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这赫赫功绩与大禹也不遑多让。”

想要收服人心,就必须推行宽厚仁德的治国理念。

这杨广作成这样,一回来就宽松律法说明心里还是有百姓的,这不是好事吗?

“汴河连接长江、淮水,好处是很多。”

刘启点点头。

【将其余严峻条文宽松处理,名为《大业律》】

“陛下才要引漕渠,开新潭,以置诸州租船。”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

面对这个皇帝,他叹息的次数比前面那些皇帝加起来都多。

铜镜里的美人柔声称是。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摇头叹息。

……

武则天淡淡一笑。

【公元606年四月二十六,扬州之行结束,杨广返回东都洛阳。】

……

“还记得他在江南下的诏书吗?”

【十月,下诏命吏部尚书牛弘在最短的时间内编撰法律条文,修改《开皇律》。】

最后抬头看着天幕,神色坦然。

刘恒正视着刘启,肃穆道:

“不过,那杨广恐怕也是如此想的。”

刘启有点不明白了。

隋朝的人口快速膨胀,国家也已进入繁荣稳定的时期。

上官婉儿心思转了几圈。

刘启看着天幕,想了想。

“会!”

“那他的排场会比这次小吗?”

“这……”

“别忘了,他只说免赋税,可没说免劳役。”

刘启震惊的看向刘恒。

刘恒偏过头看着天幕。

“但凡再有一次如建东都与开运河的大型劳役。”

“天下民众就会皆起反心。”

“若是律法严峻,暂且能束缚一时。”

“但律法宽松,起义者会络绎不绝。”

“到那时……”

刘启也看向天幕,接过话语继续道:

“那时,他就会想晚年的彻儿一般施行严刑峻法。”

“而从宽松到严刑,期间不会有平滑的过渡。”

“最后也会步彻儿的后尘。”

“只要百姓做了土匪盗贼,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一律诛杀。”

“起义的人要死,老实过日子的人也要死……”

刘恒靠着天幕,下了最后的结论。

“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基于百姓们对隋文帝的感恩之德。”

“但若继续如此肆无忌惮下去。”

“他怕是连下罪己诏的机会都没有。”

“隋朝也会像秦朝一般。”

“二世而亡。”

……

【公元607年四月初二,杨广突然下令:御驾巡视漠北地区。】

【七月十六,亲率五十万大军,十万匹战马,僧、尼、道士、女冠等宗教人士,以及百戏班子从京师大兴城出发,巡行塞北草原。】

【下诏免除关内三年赋税。】

【同时下令征调黄河以北数十个郡的百姓,开凿从河北到太行山的驰道。】

……

大隋,

!!!

又来!

能不能消停一年!

你开驰道想干什么?!

北边有什么值得你……

突然想到某件事的杨坚站起身找出疆域图。

河北、山西接壤。

中间隔着太行山脉,道路崎岖,大型车队没法通过。

太原,黄河以北的军事重镇。

长安往北的道路大部分都需要经过太原。

而太原到河北的道路如果打通。

那河东、河西和关中的军队就能轻而易举的进入河北地区。

而河北的北边……

看着地图上的高句丽三字。

杨坚捂着胸口颤抖着手道:

“把那个逆子叫来……叫来!”

“朕要问问他究竟要干什么!”

“他想干什么!!!”

……

【隋朝全国一共有五六百个鹰扬府,每个鹰扬府有八百人到一千二百人不等的府兵。】

【五十万人,这基本是当时能征召府兵数量的极限了。】

【这样的倾国之兵规模不下于灭陈之战。】

……

天幕上,

五十万兵甲俱全的大军结成一队队的列阵。

而列阵中,

一座周长3000米的“宫殿”正在行走着。

……

【“观风行殿”,乃是杨广命宇文恺建造的行殿。】

【整座宫殿由机括和轮轴推动,精巧无比。】

【在“观风行殿”两边配有“行城”,所谓“行城”,据记载其长达两千步,配备有木城楼,雕梁画栋,也能以轮轴驱动前行。】

【突厥人见到北巡的仪仗,以为是天神下凡,纷纷屈膝叩头。】

【突厥启民可汗请求赐华夏衣冠。】

【杨广以“但使好心孝顺,何必改变衣服也。”拒绝了。】

……

大唐,

“哎呀!他拒绝干嘛呀!”

“伱不好大喜功吗!这阵怎么不喜了!”

小李治急得不行。

你要是接受了哪还有什么之盟的事啊。

李世民摸着小李治的脑袋淡淡道:

“不可能接受的,他只是不仁,又不是傻。”

小李治生气了。

拐弯骂我傻呢!

“为什么!”

“改穿华夏衣冠,可是最高规格的归顺了!他弄这么大的排阵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李世民用力搓了搓他的小脑袋,随即收回手背负道:

“因为没有必要。”

“突厥人改变服饰做了隋朝的臣民又如何?”

“他不敢保证突厥不会背叛他。”

“所以,不如就像现在这样,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而隋朝只进行羁縻控制。”

“并且,如果东突可汗汉化了,又怎么掌握突厥大意与西突厥争锋呢?”

“最重要的是……”

李世民眼神晦明。

“此时的高句丽已经与东突有联系了。”

“杨广虽然无道,但脑子是有的。”

……

【公元607年七月二十九日,下诏发丁男百余万修筑榆林以东的长城。】

【公元608年七月,再发丁男二十万,继续修长城。】

【公元年608元月,征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万余人,疏浚汉代屯氏河、大河故渎与曹操所开白沟为永济渠。】

【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北京)全长八百公里。】

【公元609年,崭新的都城巍然耸立在中原。】

【杨广正式命名其为东京。】

【同时设立了国家级图书馆观文殿,藏书多达三十七万卷,创中国历代之最。】

【亲自主持编纂图书三十一部,一万七千卷。】

【公元610年,疏浚春秋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江南河。全长四百公里。】

【这条从江南出发,经过汴梁,又继续北上,直达河北涿郡的两千公里大运河,就此完成。】

【而这几年内,隋朝又陆续攻灭了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等国。】

【亲率大军远征吐谷浑,征服了半个西域和青藏高原的东边。】

【下诏设西域四郡,分别是鄯善、且末、西海、河源,至此西域再次纳入中原王朝统治范围。】

【此时的隋朝,共有一百九十个郡,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朝廷控制的民户八百九十万户,全国人口四千六百零三万人。】

【“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但杨广觉得,他要做的才刚刚开始。】

六年时间,两千公里的大运河有了。

四十七平方公里的东京与四百平方公里的西苑有了。

周边国家打了一遍。

丝绸之路也到手了。

长城也修了。

玉门关也去了。

六年……

他一个人干了秦朝加西汉前一百年的事情。

不愧是广神。

不愧是“尚秦汉之规摹”处处以秦皇汉武的功业作为人生目标的男人。

何愁不亡啊。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