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与决战之前。

1个月前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与决战之前。

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与决战之前。

大秦,

原本皱着眉头的嬴政稍微舒缓了一些。

天幕里的那句谁才是真正的秦王让他很不喜。

但此子的确不堕秦王威名。

嗯……李世民,不差。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扬了扬袍袖,一脸不屑。

真拿胡人当君主啊?

突厥投入那么多,甚至与大唐交恶,就是为了扶起另一个能打、听话的“雄主”。

杀一个累赘,示好一个有前途的国家。

“还是他强大的个人魅力?”

“四方豪杰一个个走到了太宗皇帝的麾下。”

“阿耶身上到底是哪点东西在吸引他们?”

陷入回忆的长孙无忌没有察觉,只是有几分失神道:

……

何乐而不为呢?

上首的皇帝言语带笑:

“对阿耶来说,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他人部属。”

“是阿耶卓越的军事才能?”

李治看着天上年轻的阿耶,神色复杂。

李治靠着锦榻神色坦然,心中却生出一丝不满。

“陛下所言的这些固然是重要的,但都不是最重要的。”

李治看着长孙无忌,挥了挥手。

长孙无忌继续道:

“当时的英雄豪杰都不是第一天出来打天下。”

“从你死我亡的对手变成了死心塌地的亲信。”

“舅舅,伱能教我吗?”

李治咬了咬他人二字,笑着道:

“肯定是要承担风险的。”

大唐·高宗时期

点燃的沉香发出淡淡清香,从香炉中缓缓升起,弥漫在空气中。

大殿内弥漫着一股平静而放松的氛围。

那孤这些年算做了什么?

……

谈到此处,苍老平静的声音中也难免生出几丝激昂。

“什么样的信任是坦荡真诚且毫无保留的。”

坐在下首的长孙无忌抬头看了一眼天幕,神色追忆。

“在南征北战、扫荡群雄的武德年间。”

这一逃,你就从雄主变成累赘了。

身穿紫袍,头戴幞头。

“他们也跟随过各式各样的首领。”

“我一直都在想……”

这到底是对手太弱还是这小子太强?

三年左右的时间平陇右、河西、河东。

“亦或者是……大唐二皇子的身份和地位呢?”

“在太宗皇帝身上,我们体验到的无疑是后者!”

结果你这个“雄主”不仅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失败后竟然还放弃一切擅自逃了回去!

李治藏于袖中的手无意识的握紧。

一旁的宫人上前给其杯中添水。

汉末,

就这么……平复了?

曹操呆呆的看着天上。

长孙无忌平静的与李治对视道:

“最重要的一点是太宗皇帝给予的一视同仁、毫无保留的信任。”

“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所带来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安全感。”

“所以,他们凭直觉就能断定什么样的信任是流于表面和有所保留的。”

“并且让他们变得坚贞不渝,不再选择离开和背叛呢?”

长孙无忌捧着手里热茶,脸色再度平静下来。

“但是陛下,有所保留的信任,或者说对部属时时警惕、处处提防,就能有效的规避风险吗?”

李治保持着笑容。

“不是吗?”

长孙无忌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只是慢慢吹了吹茶汤上的热气。

偌大的宫殿内顿时沉寂下来。

“舅舅,你觉武氏可以为后吗?”

……

北宋。

赵匡胤看着对他人下属投奔毫不设防的李世民,打心底里感到敬佩。

“乱世之中,没有人谁敢真心实意的信任外人。”

“只因风险无处不在,令人防不胜防。”

赵匡义深以为然。

人心难测,谁能保证他能投你就不会另投他人呢?

“所以在相互提防的乱世中,李世民的那份信任才显得弥足珍贵。”

赵匡胤点点头又摇摇头。

“唐太宗不是知道信任能招揽天下豪杰才从而展示信任。”

“而是他发自内心的相信,他是值得让豪杰心甘情愿来投的。”

“说白了,乱世中有几分本事的人都不是傻瓜。”

“你付出什么,付出多少,别人都能感受到。”

赵匡胤背负双手,叹息道:

“你付出怀疑,收获定然是恐慌。”

“你付出足够的信任,回报的虽不一定是超值的感恩,但一定会是等量的忠诚。”

“乱世中的君主猜忌很重,君臣之间有信任的寥寥无几。”

“而这时,有一个主动承担失信风险,让臣子有安心之意的首领突然出现。”

“就如同黑暗中透射出的光明。”

“怎能不叫人向往呢?”

赵匡义看着感怀不已的大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大哥老了,软弱了。

天子以兵强马壮者为之!

李世民若是没有相应的实力作为保障,他敢主动承担失去信任的风险吗?

哼,大哥糊涂了。

赵匡义看着天幕里的李世民。

什么真心实意,说的好听罢了。

……

天幕上,

占据关中、河东的『唐』与占据中原之地的『郑』

一东一西,彼此针锋相对。

……

【王世充,字行满,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后才从继父姓王,官至汴州长史。】

【颇为好学,喜爱兵法。】

【文笔出众,精通律法。】

【是个文武全才。】

【隋文帝时期,王世充便在禁军之中崭露头角,很快就升任兵部员外郎。】

……

大隋,

帝后二人突然一愣。

这算不算天上掉馅饼?

嗯……怎么不算呢!

“来人!诏王世充!”

……

【隋炀帝即位后任命他为江都郡丞,前去镇压农民起义,王世充从此发迹。】

【因镇压起义有功,王世充得隋炀帝信任,升为江都通守。】

【隋炀帝死后,王世充于洛阳拥立越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

【王世充被封为郑国公。】

【其后,和李密展开殊死决斗,大胜。】

【随即发动政变,夺杨侗帝位,自立为帝。】

【随后趁唐军在河东和刘武周交战时,占领了唐朝在河南的领土。】

【中原之地转眼就成了王世充的天下。】

【但洛阳是兵家必争之地,李渊又怎么会眼睁睁看着洛阳一直被王世充所占据呢。】

【公元620年五月,秦王李世民在平定了刘武周之后回到了长安。】

【七月初一,李渊下诏,命李世民率兵向关东全线挺进,攻打王世充。】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看着待了不到两月就再次出发的李世民一时愣住了。

此子的军权不小了吧?

还是真就是好用就往死里用啊?

大唐没别人了吗?

关键是……太子不出来打两场吗?

你这样怎么让大臣们服众呢?

刘秀很明白自己是怎么发家。

无非两字,能打。

所以哪怕臣子内有些许不平他都能撑得住场面。

而天上这个……

太子之位不得有失可以理解。

但也不能一动不动吧?

现在猛将降于秦王,后面你怎么收其兵权?

当初高祖想让惠帝平叛,不就是让军将们服气吗。

刘秀摇摇头。

这李渊颇不明智,有几分妇人之仁。

弄不好,要出兄弟阋墙之事。

……

【王世充得到消息后,立刻在各州县招募精兵强将,全部在东都集结。】

【同时分派他的兄弟子侄驻守洛阳南面的襄阳、东面的虎牢关、北面的怀州和洛阳四城,严阵以待。】

【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三万精兵,抵抗李世民的进攻。】

【七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率大军进抵新安。】

【统一中原的战争就此打响。】

再次偷袭!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