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天策上将!

1个月前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228章 天策上将!

第228章 天策上将!

大明,

朱元璋给马皇后擦了擦汗,絮叨着。

“洛阳围城战,远远超出唐太宗一开始的规划和最终的结果。”

“但就连唐太宗自己都没有认识,虽然规划超出了,但没有超出他的能力。”

“后世无数人想要复刻洛阳围城打援的战法,但无一例外,没有任何人能复刻成功。”

马皇后一边揉和着面团,一边听着这人唠叨。

“最著名的就是宋太宗兵围幽州,想围城打援结果幽州大败。”

“但是!有一个人成功了!妹子你猜猜是谁?”

朱元璋凑到马皇后面前腆着个大脸询问着。

一道熠熠发光的身影,骑着骏马一马当先的出现在明德门。

朱雀大街刹那间安静下来。

天幕上,

长安的天空清澈万里。

……

百姓们激动无比的议论纷纷。

“诶,老王!秦王是今天到吧?”

俱都翘首眺望。

马皇后掐着腰无奈道:

看着一步三蹦跶的背影,马皇后一脸无奈。

突然!

“没关系!我们三个人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一身黄金铠甲的李世民闪耀着令人目眩神迷的华丽光芒。

将士们用力的奏响军乐。

“是!秦王殿下!是活的秦王殿下!”

万头攒动,百姓伸着脖子看向明德门。

“怎么还越大越跟小孩儿一样了。”

“哎呀!”

“……秦王妃很漂亮的。”

整个长安城顿时发出响彻云霄的欢呼声!

逆着明德门上照映下来的日光。

“哎呀呀!今天就能看到一战擒两王的秦王殿下长什么样子了!”

一道低沉的号角声响起。

响亮的鼓乐抢先入耳,鼓车先行开道。

朱元璋一拍大腿,嗷一嗓子!

“嘿!你!……今天高兴!老子不跟你计较!”

显摆完的朱元璋屁颠屁颠的准备烧火去了。

马皇后停下手里的动作,看着一脸期盼之色的朱元璋,又好气好笑。

当按辔徐行,昂首挺胸的李世民出现时。

“你!是你!”

百姓敬仰的看着慢慢路过他们的秦王。

“妹子!伱可太聪明了!你说你咋这么冰雪聪明呢?”

“秦王!秦王!秦王!”

而大街两边,无数的长安百姓簇拥在一起。

不论耄耋之年的长者,还是春闺梦中的姑娘。

“显摆完没?显摆完了准备烧火!别干吃不干活。”

“咚!咚!咚!”

朱雀大街上花团锦簇。

“你这话不是放屁吗?不今天到咱在这等啥呢?”

“啊啊啊啊啊啊!秦王殿下!”

随即,

“是啊!好兴奋!你看我花钿花没花!啊!好激动,你说秦王殿下能不能看到我?”

“呜~!”

这个大唐最年轻、最杰出的统帅。

长安城的百姓们被那英俊的脸庞和不言自威凛然霸气夺走全部心神。

至于后面的那些英勇不凡的将军,则在秦王殿下的光辉中显得平平无奇。

紧随其后的李元吉板着一张脸,但百姓们毫不在意他。

同样骑马入城的李世勣、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二十五位威武豪迈的大将军。

看着瞅都不瞅他们一眼,只是伸着脖子继续看着那远处背影的百姓,都尽显无奈的笑着。

“早知道,咱们几个也敲鼓带路得了。”

庞大腰圆的程咬金小声嘀咕着。

“再多嘴,让秦王揪出你的舌头。”

一旁保持微笑的秦叔宝嘴角不动的出声道。

朱雀门楼上。

扶着城墙的李渊看着那徐徐前进的队伍,对左右笑道:

“吾家麒麟儿,勇猛否?”

大臣们看着那排成长龙的一万名铁骑和三万甲士。

“大唐万年、陛下万岁、秦王千岁!”

李渊闻言,放声大笑。

……

【公元621年七月初九,李世民班师凯旋。】

【披挂黄金铠甲,阵铁马一万骑,甲士三万人,前后部敲鼓吹号,入明德门。】

【于太庙献俘二伪主窦建德、王世充以及隋朝御物车辇。】

【李世民创下的功勋,朝廷再怎么赏赐都不为过。】

【李渊嫌过去制度中的官爵、名号都不足以配上李世民的功绩。】

【那封什么呢?】

【封王?李世民已经是秦王了,还是王爵当中最高一级的封号。】

【柱国大将军?过去这个封号还有价值,但隋朝后“柱国”名号通货膨胀的厉害。】

【在长安“上柱国”满街跑了,不够。】

【宇宙大将军?天柱大将军?】

【这样的封号配得上,但被侯景、尔朱荣这些乱臣贼子给搞臭了。】

【思考良久,李渊决定另选一个徽号,来旌表自己这个天才儿子的功勋德望。】

【十月,加李世民天策上将封号可开府置官、并兼任司徒、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

【增加食邑二万户,连以前共计三万户。】

【赐金辂一乘,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后部鼓吹及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

大汉。

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

刘邦盘算着这个名号。

位在王公之上,除了天子与太子还有什么能在王公之上?

这个爵位岂不是与太子并驾齐驱?

天策……

天子是上天之子,而天策则是上天的马鞭。

这个比喻不得不说确实颇为形象。

“到了这步可就是如履薄冰了。”

躺在他胸口上的吕雉闭着眼睛懒散道:

“李世民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急流勇退。”

“否则李渊百年之后,太子不会放过他。”

刘邦摩挲着怀里人年轻的肩膀。

“退?封无可封的他已经没退路了。”

“他想退,他底下的那帮人也不允许他退。”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靠着软榻脸色凝重。

先是平定陇右,继而收复河东,如今又统一了河南河北……

从唐朝立国之初到如今的一切战役全都由这小子完成。

就看长安城的百姓,恐怕连太子是谁都不知道吧……

“子胥……”

霍去病看向刘彻。

“陛下?”

刘彻状似疑惑道:

“李渊的太子叫什么来着?”

霍去病闻言一愣,张了张嘴。

“李……”

……

大隋。

独孤伽罗看了一眼杨坚。

杨坚也明白她的意思。

李渊的这一封号既表示了爱子之心,又展现出其无意更改太子之意。

但是……

杨坚暗自冷笑一声。

这绝对是一招臭棋!

天家无父子,更无兄弟。

南北朝那么多例子,他以为自己就能例外吗?

这小子还是当皇帝的时间短了。

杨坚抬头看着天幕里金光灿灿的李世民。

人站的越高,想要的就越多。

李渊啊李渊,你在亲手喂养一头猛虎。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低头,看着杯中酒里的倒影。

有这样的儿子自豪吗?

当然自豪了!

纵观历史!

有谁能在二十几岁就平定半个天下?!

拥有这样一个天纵神勇的儿子,没有一个父亲不会感到欣慰和自豪。

但是……

作为一个皇帝呢……

底下有一个军心民心皆胜过天子、太子的“秦王”。

他手下还有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

哪个皇帝能安稳坐着龙椅?

吾儿啊……

你为何要这般优秀啊……

李渊愁闷的饮下杯中之酒。

他不知道未来太子与秦王会如何。

两人现在是势如水火,自己一死,他们都会容不下彼此。

不如让他们各自占领一半江山算了。

省得心烦。

……

大唐·宪宗时期

李纯捋着长须,目光炯炯。

“虎牢之战啊……”

“真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能看到太宗的虎牢之战。”

随即悠悠念起诗句: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四功业成啊。”

“白乐天的这首诗的确不错。”

李纯敬仰的望着天幕。

“深之,你说朕的元和能不能再现太宗的贞观之治?”

一旁同样敬仰而望的李绛,闻言笑道:

“陛下刚明果断。”

“自即位之初便慨然发慎,削平僭乱,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已致治平。”

“是中兴之主也。”

李纯捋着胡须,满脸笑容,刚要开口,又听闻。

“然,任宦官为将军,信神佛而骄侈。”

“前明后暗,离玄宗不远矣。”

“李绛!!!”

……

清·雍正时期

“洛阳一战至少打崩了三个人的规划。”

盘坐在暖床上,雍正看着眼前的弘历淡淡道。

“王世充、窦建德、李渊。”

“此时的唐太宗已经基本上摆脱了李渊的控制,成为唐朝内部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唐朝内部的争斗也逐渐浮出水面,甚至可以说之前是争太子位,后面是争皇帝位。”

弘历束手恭敬而听。

知道这个儿子本性的雍正忍不住又多念叨几句。

“唐太宗,三代以下特出之贤君。”

“虚心待物,损上益下,才能达到天下之盛。”

“即位之后,励精图治,损己益人,爱民从谏,躬行仁义。”

“用房玄龄、魏征之谏,君臣相得,不敢怠慢,才能达到贞观之盛。”

“这些你要记在心里。”

弘历点头称是。

雍正定定的瞧了他一阵。

殿内一片寂静。

“朕打算让你参与处理准噶尔归降之事。”

弘历猛的抬头。

雍正依然面色平静的盯着他。

“到了那,好好看,好好学。”

……

让我们欢迎天策上将·李世民登场!

鼓掌!

天策上将·李世民·金甲版(疑惑):

“汝为何……”

作者(捂眼大叫):

“啊啊啊啊!太闪了!太闪了!狗眼要瞎了!”

撒腿跑远!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