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乱了,乱起来了

3个月前 作者: 十四晏
第1203章 乱了,乱起来了

第1203章 乱了,乱起来了

“殿下,大事不好了!”

一名官员捂着头,小跑至刘尧的落榻居所。

他跌跌撞撞,推开门后,“砰”地跪到地上。

声音仓惶。

血水流了他满脸,顺着面颊淌到衣襟上,触目惊心。

刘尧按捺住惊起的冲动,但见他的手狠狠地抓紧椅子扶手,表情平静:“慢慢说。”

他的镇定从容,使得官员心底踏实不少,说话也利索许多。

“殿下,流民暴/动了!流民他们暴/动了!”

刘尧声音平静:“哪里来的流民?如何暴/动?”

冯师爷的丧命,使得城内尚且留下的流民被严格管控。

而城外……哪里来的流民?不都埋在那大土坑里,坟前竖起一块无名碑了么?

官员因疼痛而使得声音断断续续:“臣等与程师爷及新收编的衙役清理护城河,并准备选址建造粥棚。”

“忽然窜出一大帮流民,冲上来就打,属下等猝不及防,被打伤了好些人,只好退回城内。”

“先如今流民就在城外叫嚣,大有拼命之势,臣等不敢动手,只等殿下您的命令,请殿下定夺!”

刘尧放开椅子扶手,泛白的指骨霎时充血。

“本王知道了,你先去处理伤口。”

负伤官员颤巍巍起身,捂着脑袋去找大夫。

刘尧看向身侧的俞剑凌:“该来的还是来了,世子,倘若本王有个万一,大将军回来前,你要主持大局。”

俞剑凌郑重应下:“臣定然不辱使命。”

刘尧再看向心腹护卫:“你们几人,保护好孟先生,千万别叫他出事。”

说完,刘尧毅然决然地走了出去。

护卫面面相觑,最后也没有跟上刘尧。

他们守在孟子昂的门口,严阵以待。

俞剑凌迅速跟上:“殿下,在那之前,臣随您共进退。”

刘尧颔首,两人联袂而去。

来到院门前,却看到脸青唇白的成碧,握着剑等着他们:“殿下,世子,奴婢随您二人一同前往。”

俞剑凌当即反驳:“胡闹!要是你有个万一,我们怎么向大将军交代?再者你都成这样了,去了顶什么用?”

成碧拱手,声音虚弱:“正因为奴婢是大将军的婢子,才更要去这一趟,奴婢与殿下共进退,也就是大将军与殿下共进退。”

刘尧默了默,点头应允:“走吧。”

他本以为,失踪的流民会被用来对付白明微。

他们都这样认为。

但很显然,这是冲着他来的。

倘若他不管不顾,日后还有何颜面面对百姓?谁又会服他?

若是他管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凶多吉少的。

但他不能不管,总要让百姓知晓,刘氏一族还有人在意他们。

也总要让支持他的人明白,在他应当担当的时候,他不会退缩。

更要让过去的自己看着,他有一日,也可以顶天立地,像个真正的男人那样问心无愧。

有成碧在身边,倘若都遭遇了不测,至少世人知晓,镇北大将军与他坚持到最后一刻。

俞剑凌望向刘尧的背影,一时之间不由得肃然起敬。

那个喜欢把艳丽衣裳穿在身上,成日招猫逗狗,不学无术的纨绔,现在已经是大人了啊……

三人带着几名白明微的护卫,来到了城门口。

尚未登上城墙看清情况,便听得外边咒骂声一片。

“刘狗!滚出来!”

“狗官!滚出来!”

“都滚出来!”

“……”

污言秽语,咒骂声不绝入耳。

不用亲眼见证,也能感受到百姓的愤怒。

有属官连忙拦住刘尧:“殿下,这些刁民实在是没教养,骂得太难听了,您还是避一避吧,免得污了您的耳朵!”

刘尧不为所动,继续向城墙上走去。

并没有多长的台阶,他走起来却觉得脚步沉重。

登到城墙上的刹那,他被下方的情景晃得双目深疼。

守城将士备了弓箭,蓄势待发。

程主簿走过来,连忙行礼:“殿下,这伙流民来得蹊跷,必是来者不善,请殿下务必万事小心。”

刘尧颔首:“多谢程大人。”

“那是狗皇子吧!刘氏一族的狗东西是不是!他来了!”

刘尧刚现身城楼,下方便有人指着他大喊。

一言出,群起激昂。

“肯定是他!”

“刘狗!今日/你要给我们一个交代!否则我等就拼了!”

“对!给我们个交代!”

“……”

城下人头攒动,密密麻麻,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喊声,使得这阴霾的天气平添了几分燥/热。

他们手持各式各样的武器,每一个干瘦的身躯,都有着凶狠且愤怒的眼神。

仿佛要将刘尧拆骨入腹才肯罢休。

俞剑凌一针见血:“一眼就认出殿下,臣没想到殿下这么出名?”

“流民暴/动,要么为田为地,要么为粮食,总之就是为了活路,这些人怎么与殿下要交代?”

刘尧没有回应,目光看向程主簿。

程主簿当即会意,站在城楼上喊话:

“乡亲/们,九殿下就在这里,你们要什么交代,慢慢说,好好说,相信九殿下一定会为你们做主的。”

“呸!”

“这狗东西会为我们做主才怪?!”

“他刘家就没有一个好东西!瞧瞧我们都苦成什么样子?”

“他们刘家人根上烂了,只管剥削奴役,不管民间疾苦!”

“北疆有难,我们的青壮去了,最后一个也没能回来。”

“每年的税赋,我们都交了,不敢有一粒拖欠。”

“大难临头,朝廷何曾管过我们的死活?”

“刘家人管过他们的子民吗?!”

“……”

刘尧默默地听着,没有出声。

以往他声色犬马,沉浸在富贵之乡。

他以为天下太平无事,人人锦衣轻裘,琼楼殿宇。

要是那会儿听到这样的指责,他必定雷霆震怒,拔了他们的每一根舌头。

但北疆之行,他已知战火纷纭之下,百姓的疾苦与戍边儿郎的不易。

江北这一路,他也看到这个世界丑陋的一面。

贫病交加、朝不保夕。

这才是东陵多数百姓的现状。

他刘氏一族,踩着多少尸骨醉生梦死,有什么颜面去反驳这些指责?

程主簿竭力安抚大家:“我知道这段时日以来,乡亲/们被水患闹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你们饱尝苦难,你们都受苦了。”

“现在朝廷的赈灾钦差来到江北,乡亲/们马上就有饭吃,水患也会被解决,活路就在眼前。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呢?”

“啪!”

一团泥巴被砸了上来。

“好好说个屁!”

“所谓的钦差队伍,不过就是走个过场!”

“赈灾?放粮?都是天下的笑话!”

“对于我们大家伙,你们只会赶尽杀绝!”

“那些曾躺在庐泉城门口的尸首就是铁证!”

“你们以为埋了,事情就完了?这也掩盖不了你们杀人的事实!”

“我们吃着树根草皮熬到了现在,就是为了挣一条活路!”

“我们不会步他们的后尘!”

“今天要是不给个交代,我等宁愿拼死,也不愿成为你们的刀下亡魂!”

流民七嘴八舌,声嘶力竭地控诉。

最后,一道声音响起,仿佛喊尽所有的愤怒与委屈:

“姓刘的!庐泉城狗官屠/杀百姓!你既已来到庐泉城,为什么没有把这些狗官处理掉?”

“这就是朝廷的态度吗?官官相护,沆瀣一气,不把我们老百姓的命当命,杀你不足以泄恨!”

(本章完)

关闭